基督徒与人类世界
“你们对外人,总要用智慧行事。”——歌罗西书4:5。
1.耶稣怎样论及他的门徒和这个世界?
耶稣在对天父的祷告中论及门徒说:“世界却恨他们,因为他们不是世界的一部分,正如我不是世界的一部分。”然后他补充说:“我不是请求你把他们从世界取去,而是请求你因邪恶者的缘故看顾他们。”(约翰福音17:14,15)基督徒不是要在身体上跟世界隔离,例如隐居在修道院里。相反,基督“差他们到世界上”,要他们为他作见证,“直到地上最远的地方”。(约翰福音17:18;使徒行传1:8)耶稣恳求上帝看顾他的门徒,因为“这个世界的统治者”撒但会怂恿世人,为了基督的名的缘故仇视他的门徒。——约翰福音12:31;马太福音24:9。
2.(甲)圣经怎样使用“世界”这个词语?(乙)耶和华怎样对世界表现平衡的态度?
2 在圣经里,“世界”(希腊语科斯莫斯)这个词语时常用来指不义的人类社会,是“伏在邪恶者的势力下”的。(约翰一书5:19)由于基督徒谨守耶和华的标准,服从圣经的命令向世界宣扬上帝王国的好消息,有时他们跟世界的关系相当紧张。(提摩太后书3:12;约翰一书3:1,13)可是,圣经里科斯莫斯 这个词语也用来指一般人类。耶稣就曾经按这个意思使用世界一词,说:“上帝深爱世界,甚至赐下自己独生的儿子,好叫凡信从他的人都不致毁灭,反而有永远的生命。因为上帝差自己的儿子到世界来,不是要他审判世界,而是要世界通过他得救。”(约翰福音3:16,17;哥林多后书5:19;约翰一书4:14)耶和华虽然恨恶撒但的邪恶制度所充斥的种种恶事,却深爱人类,因此派他的爱子来到地上,好拯救所有最终“悔改”的人。(彼得后书3:9;箴言6:16-19)耶和华对世界怀有平衡的态度,崇拜他的人无疑应当受这种态度所指引。
耶稣的榜样
3,4.(甲)耶稣对统治权的问题采取什么立场?(乙)耶稣对人类世界怀有什么看法?
3 耶稣在死前不久告诉本丢·彼拉多说:“我的王国不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约翰福音18:36)耶稣行事跟这段话完全一致。虽然撒但愿意把统管世上万国的权柄赐给耶稣,他却断然拒绝接受。有一次,犹太人要立耶稣为王,但他不为所动。(路加福音4:5-8;约翰福音6:14,15)可是,耶稣却对人类世界表现深挚的爱。例子之一见于使徒马太的报道,他论及耶稣说:“他看见群众,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好像绵羊没有牧人一样,被人剥皮,四处丢弃。”由于深爱百姓,耶稣走遍各村各镇向人传道。他教导他们,医好他们的疾病。(马太福音9:36)那些到耶稣那里受他教导的人,他也留意他们身体上的需要。圣经报道说:“耶稣召门徒来见他,说:‘我怜悯群众,因为他们跟我留在这里已经三天,现在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了;我不想打发他们饿着离开。他们可能在路上累倒呢。’”(马太福音15:32)他表现多么仁爱的关注!
4 犹太人一向对撒马利亚人怀有很深的偏见,但耶稣却愿意跟一个撒马利亚妇人长谈,并且花了两天时间在一个撒马利亚城市作了彻底的见证。(约翰福音4:5-42)上帝把耶稣差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绵羊”那里去,但是有非犹太人表现信心时,耶稣也乐意予以援手。(马太福音8:5-13;15:21-28)不错,耶稣清楚表明,我们能够一方面“不是世界的一部分”,同时又对人类世界里的人表现爱心。在我们居住的地方、工作的地方、购物的地方,我们是否也对人表现怜悯和仁慈呢?我们关心他们的福利——不但留意他们的灵性需要,只要我们能力所及,也留意他们的其他需要吗?耶稣就对人怀有这样的关注;由于这样做,他打开了不少教导人认识王国的机会。诚然,我们不像耶稣一样能够施行奇迹,但是仁慈之举却时常能够像奇迹一样把别人的偏见消除。
保罗对“外人”的态度
5,6.使徒保罗怎样对待在“外面”的犹太人?
5 使徒保罗曾在几封信里提及“外人”或“外面的人”,意即非基督徒,不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哥林多前书5:12;帖撒罗尼迦前书4:12;提摩太前书3:7)他怎样对待这些人呢?他“对各样的人,……就成了各样的人,为的是尽力救些人”。(哥林多前书9:20-22)每逢他抵达一个城市展开传道工作,他所用的方法是,首先到当地定居的犹太人那里去。他怎样着手向他们传道呢?他怀着机巧、尊重的态度,提出令人信服的圣经证据,证明弥赛亚已经来了;他牺牲了生命作为赎价,然后从死里复活过来。——使徒行传13:5,14-16,43;17:1-3,10。
6 犹太人对摩西律法和众先知已有相当认识,因此保罗根据这种知识去教导他们认识弥赛亚和上帝的王国。他说服了一些人。(使徒行传14:1;17:4)保罗虽然饱受犹太领袖反对,却对犹太同胞怀有很深的感情;他写道:“弟兄们,我心里所怀的善意,以及向上帝所作的恳切祈求,就是要他们[犹太人]得救。我可以为他们作见证,他们对上帝有热心,但不是按照确切的知识。”——罗马书10:1,2。
帮助非犹太信徒
7.许多归信者对保罗所传的好消息有什么反应?
7 当时犹太教有许多归信者,意思就是接受割礼、归信犹太教的非犹太人。看来在罗马、叙利亚的安提阿、埃塞俄比亚、皮西迪亚的安提阿有不少归信者;其实在犹太人散居的各地,都有归信者在他们当中。(使徒行传2:8-10;6:5;8:27;13:14,43;也可参阅马太福音23:15。)不像许多犹太统治者那样,归信者很可能并不心高气傲;他们也无法夸耀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马太福音3:9;约翰福音8:33)他们毅然抛弃异教的神祇,谦卑地归附耶和华,从而得以对上帝和他的律法稍有认识。他们像犹太人一样寄望于将临的弥赛亚。既然他们愿意为了寻求真理而作出改变,后来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有机会听见使徒保罗传道,就欣然接受而作出进一步的改变。(使徒行传13:42,43)一度崇拜异教神祇的归信者改信基督教之后,自然特别适合对仍然崇拜假神的外邦人作见证。
8,9.(甲)除了归信者之外,还有哪一群外邦人也受犹太人的宗教所吸引?(乙)许多敬畏上帝、却未受割礼的人对好消息有什么反应?
8 除了受过割礼的归信者之外,还有别的非犹太人也受到犹太人的宗教所吸引。在这些人当中,第一个成为基督徒的人是哥尼流;他虽然没有归信犹太教,却“是个虔诚人;他和全家的人都畏惧上帝”。(使徒行传10:2)F.F.布鲁斯教授在他对使徒行传的注释中写道:“这类外邦人通常称为‘敬畏上帝的人’;这个名称虽然算不上精确,却是个方便的称呼。当时有许多外邦人虽然不愿正式归信犹太教(男子觉得受割礼是个特别难以接受的条件),却喜欢犹太人在会堂里奉行的一神崇拜,以及犹太人在生活上紧守的道德标准。有些这样的外邦人参加犹太会堂的崇拜,听见人用希腊语诵读祷文、经文而对这些事略有所知。”
9 使徒保罗在小亚细亚和希腊各地的犹太会堂传道,遇到许多“敬畏上帝的人”。在皮西迪亚的安提阿,他把聚集在会堂里的人称为“各位以色列人和其他畏惧上帝的人”。(使徒行传13:16,26)路加报道,保罗一连三个安息日在帖撒罗尼迦的会堂传道之后,“他们[犹太人]有些人成为信徒[基督徒],加入了保罗和西拉的行列;还有一大群崇拜上帝的希腊人和不少显要女子也这样做”。(使徒行传17:4)这些希腊人很可能是没有受过割礼、但却敬畏上帝的人。证据显示,当时有许多这样的外邦人经常跟当地的犹太人来往。
在“不信的人”当中传道
10.许多外邦人对圣经一无所知,保罗怎样对这些人传道?结果怎样?
10 在《基督教希腊语圣经》里,“不信的人”这个词语可以指基督徒会众以外的一般人。但这个名词时常是指异教徒。(罗马书15:31;哥林多前书14:22,23;哥林多后书4:4;6:14)在雅典,许多不信的人都熟悉希腊哲学,但对圣经却一无所知。保罗有没有因此就不敢对他们作见证呢?绝没有。可是,他刻意使所说的话适合听众。他很有技巧地提出圣经的主张,却没有直接引用《希伯来语圣经》,因为雅典人对这本经书是毫无认识的。保罗巧妙地指出,圣经真理和古代斯多葛派诗人的某些思想有相似之处,然后阐述全人类其实只有一位真神。他进一步指出,这位真神会通过一位曾经死去、但现已复活过来的人,按正义施行审判。这样,保罗十分机巧地向雅典人传讲基督。结果怎样?虽然大部分人都讥嘲不信,有些表示怀疑,也“有些人加入他的行列,成了信徒,其中有丢尼修,他是亚略巴古法庭的一个审判官;还有名叫达马里的女子,也有其他人”。——使徒行传17:18,21-34。
11.哥林多是个怎样的城市?保罗在这个城里从事的传道活动有什么结果?
11 有不少犹太人在哥林多定居,因此保罗在该城展开见证工作时,首先到犹太会堂向人传道。但是后来犹太人表示反对,于是保罗转而向外邦人传道。(使徒行传18:1-6)当地的人口多么良莠不齐!哥林多是个繁忙的商业城市,居民来自世界各地;在古代的希腊-罗马世界,哥林多人以生活放荡而丑声远播。事实上,“行事像哥林多人”的意思就是干不道德的事。可是,当地的犹太人表示不愿听保罗传道之后,基督向保罗显现,对他说,“不要畏惧,只管讲下去,……在这座城里我有许多人民。”(使徒行传18:9,10)耶稣的确所言不虚,后来保罗在哥林多建立了一群会众;虽然其中有些分子以前过着“哥林多”式的生活,这些人都能够改过自新。——哥林多前书6:9-11。
在今天设法拯救“所有种类的人”
12,13.(甲)今天我们的地区怎样跟保罗日子的地区颇相似?(乙)在有些地区,基督教国属下的各教会势力悠久,在另一些地区,许多人却对传统的宗教大失所望;我们在这些地区里表现什么态度?
12 像在公元1世纪一样,今天“上帝的分外恩慈[正]为所有种类的人带来拯救”。(提多书2:11)宣扬好消息的地区已扩展到世上所有的大洲和大部分的海岛。像在保罗的日子一样,我们正接触到“所有种类的人”。例如,我们有些人在基督教国的国家传道;在这些国家里,各教会已建立了多个世纪之久。像公元1世纪的犹太人一样,教会的成员可能深受宗教传统所缚束。即使这样,我们仍会努力找出心地善良的人;他们可能已对圣经有些认识,但我们会设法加深他们的圣经知识。即使他们的宗教领袖有时迫害和反对我们,我们也不会对这些人不屑一顾。相反,我们看出他们当中有些人虽然缺乏确切的知识,却“对上帝有热心”。像耶稣和保罗一样,我们对人怀有真挚的爱心,因此渴望帮助他们得救。——罗马书10:2。
13 我们传道的时候可能遇到一些对宗教大感失望的人。可是,他们也许仍然敬畏上帝,对上帝还怀有一点信心,并且尽力过道德清白的生活。在这个颠倒是非、越来越不敬神的世代,能够遇到一些对上帝还有若干信心的人,岂不值得我们高兴吗?我们岂不渴望带领他们归附纯真的崇拜,帮助他们认识那不含有伪善和谬误信仰的宗教吗?——腓立比书2:15。
14,15.有一片广大地区怎样打开,令宣扬好消息的机会大增?
14 耶稣在拖网的喻例中预告,传道工作的地区会非常广大。(马太福音13:47-49)《守望台》在1992年6月15日刊20页解释这个喻例说:“在过去许多世纪,基督教国的成员在翻译、复制和分发上帝的话语方面做了不少工夫。各教会成立并资助许多圣经社,这些圣经社把圣经翻译成许多偏远地区的文字。各教会也派出医疗传教士和教师到各地工作,致力于招募吃教的基督徒。这些活动召集了数目庞大的‘不合适的鱼’,他们并不受上帝所认可。但这种活动起码让千百万非基督徒有机会接触到圣经及某种形式的基督教,虽然这种基督教是受了腐化的。”
15 基督教国招募信徒的工作在南美洲、非洲和若干海岛上特别成功。近年来,我们在这些地区找着许多性情谦和的人;如果我们对这些心地谦卑的人怀有积极、仁爱的态度,就像保罗对待归信犹太教的人一样,我们无疑能够继续对他们有很大造益。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也包括千百万对耶和华见证人怀有好感的人。这些人欢迎见证人上门探访他们。他们当中有些人曾跟我们研读圣经,也参加过我们的聚会,特别是每年一次的耶稣受难纪念。这些人岂不是我们宣扬王国好消息的一个广大地区吗?
16,17.(甲)我们向什么种类的人宣扬好消息?(乙)我们怎样效法保罗向各种各色的人传道?
16 除此之外,来自基督教国以外的人又怎样?我们可能在他们自己国内遇到他们,也可能因为他们移民到西方国家而在外地遇见他们。世上也有千百万人舍弃了宗教,成为无神论者或不可知论者。这些人又怎样?再者,今天书店里有林林总总所谓的“自学书”,提倡各种各色的现代哲学和流行心理学;许多人怀着接近宗教狂热的心态去钻研这些书。这些人又怎样?我们应该把这些人视为无可救药而不屑一顾吗?我们如果效法使徒保罗的榜样,就不会怀有这样的态度。
17 保罗在雅典传道时,并没有不智地跟听众辩论哲学。可是,他的确考虑到听众是怎样的人,使他所用的论据适合他们。他用清晰易明、合乎逻辑的方式向他们讲解圣经的真理。同样,我们对人传道的时候,并不需要对他们所信的宗教或哲学具有专长的认识。可是,我们会设法使所说的话适合对方的需要,“对各样的人,……就成了各样的人”;这样我们的见证才能打动人心。(哥林多前书9:22)保罗在写给歌罗西基督徒的信中指出:“你们对外人,总要用智慧行事,买尽时机。你们的话要时刻带着恩慈,用盐调味,叫你们知道该怎样回答 各人。”——歌罗西书4:5,6。
18.我们负有什么责任?我们不可忘记什么事?
18 我们应该像耶稣和使徒保罗一样,对各种各色的人都表现爱心。我们特别要留意尽力把王国的好消息告诉别人。在另一方面,不要忘记耶稣论及他的门徒说:“他们不是世界的一部分。”(约翰福音17:16)至于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下一篇文章会详细讨论。
温习题
◻ 请描述耶稣怎样对世界怀有平衡的态度。
◻ 使徒保罗怎样对犹太人和归信者传道?
◻ 保罗用什么方式向敬畏上帝的人和不信的人传道?
◻ 在传道工作上,我们可以怎样“对各样的人,……就成了各样的人”?
[第10页的图片]
基督徒善待邻人,这样做时常能够破除别人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