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个没有礼貌的世界里养成基督徒的礼貌守望台1989年 | 9月15日
-
-
在一个没有礼貌的世界里养成基督徒的礼貌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诗篇133:1。
1.关于礼貌,今日的情形如何?
‘在过去25年间,礼貌已大不如前了,’专栏作家兰德斯(Ann Landers)说。‘这并不是说男子不再为女子开车门,或在地下铁路和公共汽车上让位给女子那么简单。难题较此深入得多。’的确,无论我们看看哪方面,我们都见到证据表明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没有礼貌的世界里。人们在排队时争先恐后,在拥挤的电梯里吸烟,在公共场所播放嘈吵的音乐等。每天的经验告诉我们,虽然受教育的机会和生活水准均有改善,在我们这个时代,“谢谢”和“请”一类的字已成为陌生的字眼,普通的礼貌和谦让已被人遗忘了。
2.为什么今日一般人缺乏良好礼貌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2 这一切令人感到意外吗?其实并不然。这只是使我们想起使徒保罗在上帝感示之下描述“末后日子的艰难时期”的情形而已。除了其他事之外,保罗预言届时人会“专爱自己、……自夸、高傲、……忘恩负义、……没有亲情、……不能自律。”(提摩太后书3:1-3,《新译》)你甚至稍作观察也可以看出,这样的行为在今日各种年龄、阶级、国籍的人当中均大为流行。何以故呢?究竟什么促成了一般人缺乏良好礼貌的现象?
没有礼貌的成因
3.这个制度的“空气”怎样助长粗鲁不文的态度?
3 “专爱自己”这句话很适切地描述现今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代’。一般人所受的教养均强调要刚愎自用、我行我素、不甘后人。这种弥漫在我们四周“空气中”的精神是与圣经的劝告背道而驰的,因为圣经吩咐基督徒“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以弗所书2:2,3;腓立比书2:4)结果如何呢?这个世代的人既自幼受到教导要‘我行我素’,自然不会关心他们的行为可能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
4.今日人们对于蔑视礼法的人怀有什么看法?基督徒对这事应当怀有怎样的看法?
4 以前的人尚能保持若干程度的礼貌,在这方面曾担任重大角色的一件事是同辈压力。很久以来,人们由于关心别人如何想法而受到约束。可是今日,人的行径越令人震惊,越恬不知耻,就越可能受许多人所赞赏。许多人虽然公开蔑视受人接纳的标准,却不再被视为粗鲁或无礼,反之他们被视为潇洒或老于世故而受人钦羡。可是要记住,‘老于世故’(英文sophisticated)一词的意思是“并非处于自然、纯洁或原本的状态”。这个字与彼得后书1:16所说的“巧妙捏造”一词来自同一的希腊文字根。真正的基督徒避免这样的态度无疑是好的。
5.促使礼貌衰退的另一个因素是什么?
5 “因为断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满心作恶,”传道书8:11说。这节经文显示促成大众缺乏礼貌的另一个因素。由于一般人发觉他们很易逃过处分,遂对于违反受接纳的行为标准变成漠不关心。《纽约时报》的一篇社论说:‘许多公民若公开被人指责为犯法分子,就会大感震惊,可是这些人却满不在乎地公开违反各种各式的法律——交通条例、禁止吸毒的法律、禁人乱抛垃圾的法律等。’结果,‘粗暴吵闹、破坏他人财产及在公众场所乱涂乱写,’均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经验中一个无法避免的部分。这样,礼貌及对别人的权利、财产和私生活的尊重均进一步衰退。
6.人们的礼貌怎样受到忙碌的生活所影响?在这方面,耶稣怎样大异其趣?
6 既然良好的礼貌通常被人视为生活上较精细的部分,人们在匆忙时便很容易将礼貌忘记了——而现今大部分人看来大部分时候都来去匆匆。结果,他们彼此相遇时不发一言或木无表情。他们在排队时争先恐后,或为了节省几分钟或几秒钟而不耐烦地转换行车线。时常人们如此专注于个人的事务,或时间表排得如此紧密,以致若有任何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发生或有不速之客来访,他们便感觉厌烦或认为他们受到搅扰。请想想这与耶稣甚至当人们在不方便的时间来见他时的反应多么不同。——马可福音7:24-30;路加福音9:10,11;18:15,16;约翰福音4:5-26。
7.关于礼貌,真正的基督徒必须提防什么?
7 即使我们生活在一个步调迅速的世界里,各种事务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要求日增,容许这些压力使我们行动粗鲁无疑并不会使情形有所改善。刚相反,这样的行径仅会导致我们在今日时常听到的无意识暴力——争吵、打斗、不和、甚至谋杀——均由于人们以粗暴还粗暴的缘故。这一切都是俗世精神的表现,但真正的基督徒必须不属于这个世界。——约翰福音17:14;雅各书3:14-16。
好礼貌的优良榜样
8.虽然我们周遭的人缺乏礼貌,圣经却鼓励基督徒怎样行?
8 既然今日我们周遭的人大都对别人漠不关心,我们很容易对环境压力屈膝而忘记了良好的礼貌。可是,既然圣经吩咐我们‘不要效法这个世界’,我们可以留意效法圣经里的许多杰出榜样而努力在今日这个没有礼貌的世界里紧守基督徒在礼貌方面必须符合的崇高标准。(罗马书12:2,21;马太福音5:16)我们的行动应当表明我们衷心同意诗篇执笔者所说的话:“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诗篇133:1。
9.关于耶和华对待人的方式,圣经透露什么?
9 在表现良好礼貌方面,最伟大的榜样是万物的创造者,天父耶和华上帝自己。世上居高位的人或有权势的人时常‘颐指气使’,要求别人顺应他们的意愿。可是,宇宙的最高主宰耶和华上帝却在对待下属方面总是彬彬有礼。他将一项祝福赐给他的朋友亚伯拉罕时说:“从你所在的地方,[请]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又说:“[请]向天观看,数算众星。”(创世记13:14;15:5,见《新世》)上帝将一项显示他的大能的标记赐给摩西时说:“[请]把手放在怀里。”(出埃及记4:6,见《新世》)许多年后,耶和华透过弥迦先知甚至对他手下刚愎任性的子民说:“雅各的首领,以色列家的官长啊,你们[请]听!”(弥迦书3:1,9,见《新世》)我们在这方面有“效法上帝”,与别人相交时留意说“请”吗?——以弗所书5:1。
10,11.(甲)关于耶稣的行事方式和礼貌,我们可以说些什么?(乙)我们可以怎样效法耶稣对所有人均彬文有礼?
10 “在父怀里”的耶稣基督是值得我们效法的另一个杰出榜样。(约翰福音1:18)他对待别人一方面温柔怜悯,同时也坚定有力;可是他从没有对任何人表现粗鲁或不仁慈的态度。《来自拿撒勒的人》一书论及耶稣‘具有与各种各式的人相处均泰然自若的杰出能力’,说:‘他在公共场所和私下均一视同仁地与男子和女子交往。他与天真无邪的小孩子相处时泰然自若,奇怪的是,他与像撒该一类受良心煎熬的贪官污吏交往时也泰然自若。像马利亚和马大一类的良家妇女能够自然、坦率地与他交谈,但妓女也乐于亲近他,仿佛肯定他会了解她们而愿意与她们为友似的……他对于囿限普通人的各种界限全不介意,这是他最独特的气质之一。’
11 以尊重、体贴的方式对待所有人乃是真正有礼貌的人的标志,我们在这方面效法耶稣基督的确是好的。不错,大部分人均对某些人,特别是地位高于他们的人,表现尊敬。但是对他们认为地位低于他们的人,或甚至对他们的同辈,他们就时常表现冷漠无情、粗鲁无礼的态度了。这看来使他们感觉自己比别人优越和更有势力似的。但有人说得不错,‘粗鲁是弱者假装自己有力量的方法。’因此圣经劝勉我们说:“在互相恭敬方面要带头。”(罗马书12:10,《新世》)我们若尽力听从这项劝告,就能够像耶稣一样对所有人均表现良好的礼貌。
12.对于人际关系,耶稣的教训的精髓是什么?
12 耶稣的教训也表现这种积极、外向的特质,特别以所谓的“金规”为然:“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马太福音7:12)令人感兴趣的一点是,据《论语》——孔子的《四书》之一,很久以来一直被人视为东方道德行为的最高典范——所载,一个门徒问孔子他是否可以提出一个字作为人生行为的准则。孔子回答说:“其恕乎,”然后他补充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两者比较,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耶稣的教训更胜一筹。人必须采取主动“对别人行善”,才能促成温暖、愉快、和睦的关系。
基于爱心的基督徒礼貌
13,14.(甲)关于大众人士的礼貌,最近有人留意到什么情形?(乙)什么促使目前许多人对礼仪和礼节感觉兴趣?
13 由于今日一般人如此缺乏礼貌,有些人主张要设法恢复正当的行为。‘在60年代我们反抗礼貌,’研究这个问题的作家和教师斯图尔特(Marjabelle Stewart)说。‘但一场新的革命正在将其恢复过来。人们正承认礼貌的重要,并且希望知道什么是社会行为的标准。’对礼貌的这种新兴趣从讨论礼节的书本、手册、专栏和电视清谈节目数目大增一事反映出来,所论及的题材从怎样在正式宴会中使用叉至怎样在今日迅速转变的复杂社会和家庭关系中称呼别人不等。
14 可是,何以有些人比以前更留意礼貌呢?‘在今日高度竞争的社会中,’斯图尔特解释说,‘礼貌是继续生存所必需的。’换句话说,好礼貌被视为帮助人出人头地的手段。因此许多人阅读书籍和报名参加讲习班,以求精通礼节,学会怎样衣着得体,给人留下好印象,怎样受董事会所接纳等。a这一切的毛病是,礼貌仅成为权宜之计,好像人在表演期间带上假面具,事后便脱下一般。因此,不足为奇的是,我们时常听闻有些出自“名门望族”的人犯了最令人震惊的白领罪行。
15,16.(甲)关于‘行为的最佳律则’,一位研究礼貌的权威怎样说?(乙)哥林多前书13:4-7怎样与真正的基督徒礼貌有关?
15 这与真正的良好礼貌实在大异其趣。深受尊重的礼节权威范德比尔特(Amy Vanderbilt)在《礼节大全》一书中写道:‘行为的最佳律则见于哥林多前书第13章——圣保罗对爱所作的美妙描述。这些规则与服饰的细节或表面的礼貌毫无关系。它们所涉及的乃是感觉与态度、仁慈及对别人的体贴。’
16 当然,范德比尔特所指的是哥林多前书13:4-7的经文;在这段经文里,保罗详细描述基督徒爱心的各项表现。请考虑一下他所提及的几点可以导致什么结果,例如,“恒忍仁慈”的人必然会在对待别人方面表现忍耐、尊敬的态度。人若‘不做不规矩的事’,意思其实便是“行事规矩”,而‘规矩’的定义是‘符合品味、礼貌或质素的标准’。因此,J.B.菲利普斯的《现代英文新约》将这句话译作,‘爱有良好的礼貌。’我们很难想象表现这种爱心的人会被视为粗鲁不文。
17.我们的礼貌将什么显示出来?
17 因此,显然基督徒的礼貌与基督徒的爱心有直接关系。这种礼貌并非仅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手段,或在有利时才摆出的幌子。反之,我们的礼貌——对待别人的方式,我们的举止、行为和习惯——显示我们关心别人到什么程度,以及我们对他们的爱有多深。不论老幼,我们都应当努力听从圣经的劝告:“人不要求自己的好处,却要求别人的好处。”(哥林多前书10:24,《新译》)因此,基督徒的礼貌乃是基督徒的爱心的表现,而且是把耶稣基督的真正门徒辨明出来的标志。——约翰福音13:35。
随时随地表现良好礼貌
18.即使我们见到周遭的人均缺乏礼貌,我们却决心怎样行?
18 论到我们的世代,耶稣预言“因为不法的事增加,许多人的爱心就冷淡了。”(马太福音24:12,《新译》)这种爱心冷淡无疑从今日许多人那种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的态度反映出来。可是,我们不应当报以同样漠不关心的态度,反之我们需要将保罗的劝告谨记在心:“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马书12:17,18)我们应当决心随时随地表现良好的礼貌,不论别人是否赏识我们所作的努力。——马太福音5:43-47。
19.我们的礼貌怎样影响到生活的每一方面?
19 不错,基督徒的礼貌乃是我们内心对别人所怀的挚爱与关怀的外在表现。正如我们的言谈将内心的为人显示出来,我们的举止则表明我们对别人有多关怀抑或漠不关心。(马太福音12:34,35)这样的礼貌应当在生活的每一方面均担任重要角色。这应当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怎样更充分地将其表现出来?我们可以怎样进一步养成有益的基督徒礼貌?我们会在下一篇文章考虑这些问题。
-
-
“行事为人要与福音相称”守望台1989年 | 9月15日
-
-
“行事为人要与福音相称”
“你们行事为人[要]与基督的福音相称。”——腓立比书1:27。
1.最近在纽约市发生的一件事促使市长对见证人有什么好评?(罗马书13:3)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1988年9月29日有‘超过1000个见证人’来到曼哈顿下区的市政厅。当时有一宗建筑申请在评估局受到聆讯,这些见证人前来表示支持。虽然市政府没有批准耶和华见证人在他们的世界总部兴建一间宿舍大厦,市长却“称赞见证人‘仪容极为端正’,并且说他们‘实在令人钦佩’。”
2.见证人的行事方式怎样与别不同?为什么?
2 通常,当有超过一千人聚集起来支持一项不受欢迎的运动时,我们预期会有什么事发生呢?推挤、嚷叫,甚至爆发暴力亦并非罕见。但是为什么见证人大为不同呢?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时刻将他们的信仰反映出来。他们清楚记得圣经的劝告:“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在鉴察的日子归荣耀给上帝。”——彼得前书2:12。
良好的礼貌为耶和华增光
3.在尊荣耶和华方面,我们的礼貌担任什么角色?
3 以好行为为耶和华上帝增光显然是基督徒的责任。(马太福音5:16)当然,好行为包括许多事在内——例如包括诚实、勤恳和道德清白。可是,这些品德通常只有那些熟悉我们或与我们经常有接触的人,例如朋友、亲戚、雇主、同事、教师等,才会留意到。但只与我们有些微接触的大部分人又如何呢?这便是特别牵涉到我们的礼貌的地方。因为正如美观悦目的包装使一份贵重的礼物更具吸引力,良好的礼貌会使我们所提供的东西更吸引人。无论我们具有其他什么基督徒美德,或我们的意图多么高尚,我们的礼貌若不佳,这些东西就不会有很大好处了。因此,我们怎样才能以良好的礼貌为耶和华增光呢?
4.在生活的什么方面我们应当留意自己的礼貌?
4 保罗说:“行事为人[要]与福音相称。”(腓立比书1:27)当然,这牵涉到我们的公开服事职务。但我们在崇拜处所、邻里间、工作地方、学校里——不错,在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的行为和表现也与我们传道工作的效能有直接关系。保罗写道:“我们凡事都没有妨碍人,不让这职分受到诋毁。”(哥林多后书6:3,《新译》)我们怎样才能肯定自己的确将这项劝告付诸实行呢?我们可以怎样彼此帮助,特别是帮助我们当中的年轻人,时刻表现基督徒的礼貌呢?
在王国聚会所
5.我们在王国聚会所时应当意识到什么?
5 王国聚会所是我们的崇拜处所。我们应耶和华和他的爱子耶稣基督之请前往这个地方。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是耶和华家里的客人。(诗篇15:1;马太福音18:20)你来到王国聚会所时是个好客人吗?若要作好客人,我们就必须不但对主人表现适当的体贴和尊重,对其他客人亦然。这牵涉到什么事呢?
6.(甲)习以为常地在聚会迟到显示这样行的人缺乏什么?(乙)我们可以怎样行以求克服这个难题?
6 首先,我们要考虑到守时的问题。诚然,要准时抵达并非时常都是易事。有些人住得很远。其他人有家人和儿女要照顾。他们作出努力经常参加基督徒的聚会,的确值得称赞。可是,我们留意到有些人习以为常地迟到。他们可以怎样设法补救呢?我们必须首先意识到,经常在基督徒的聚会迟到并不一定表示当事人对聚会的价值缺乏体会。有些时常迟到的人——一旦他们抵达聚会所——看来从聚会得到的乐趣并不亚于其他任何人。其实难题可能来自计划不周及对基督徒同工缺乏体贴。圣经吩咐我们“不可停止聚会”的原因之一是要我们“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希伯来书10:24,25)我们若屡次迟到而令弟兄分散精神或受到骚扰,我们就很难达成聚会的目的了。专家们提议,我们若不想迟到,就应该立下目标尽量早点抵达而非仅仅及时赶到。你需要将这项劝告付诸实行吗?
7.请解释在聚会中留意聆听怎样与良好的礼貌有关。
7 良好的礼貌需要我们在别人对我们说话时留意聆听。(箴言4:1,20)这也对基督徒的聚会适用。在聚会里上帝的服事者对我们发言以求将属灵的裨益传给我们以造就我们。我们若打瞌睡,屡次与坐在我们旁边的人低声耳语,嚼口香糖或吃糖果,阅读其他书刊或在聚会期间做其他的事,就可说是缺乏礼貌了。年轻的以利户不但耐心坐着聆听约伯和三个同伴所作的悠长谈话,同时也继续“侧耳听”和“留心听”他们的话。(约伯记32:11,12)良好的基督徒礼貌会促使我们对讲者和他那基于圣经的信息表现适当的尊重,在他说话时留心聆听以表示支持。
8.我们怎样表明自己与其他见证人同是耶稣基督的门徒?
8 在聚会之前和之后,基督徒的礼貌包括我们对王国聚会所的其他人表现积极的兴趣。保罗指出,基督徒会众的受膏分子“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上帝家里的人了。”(以弗所书2:19)你把你的见证人同工当作外人和客旅对待吗?抑或当作家里的人对待?友善的招呼、亲切的握手、仁慈的微笑——也许这些都是小事,但却是表明我们同是耶稣基督门徒的证据。如果我们遇见陌生人时尚且以这种方式对待他们,我们“向信徒一家的人”岂不“更当这样”行吗?——加拉太书6:10。
9.父母可以怎样教导儿童除了对那些与自己年纪相若的人表现兴趣之外也关心其他的人?
9 我们可以教导儿童对那些并非与他们年纪相若的人也表现真挚的兴趣吗?有些成年人可能觉得儿童在聚会里坐了一两小时之后需要去与他们的小朋友玩耍。但王国聚会所并不是玩耍的地方。(传道书3:1,17)有一次教师问一个四岁半的男孩他有多少弟兄姊妹,他回答说:“多到我无法数得尽。”后来男孩的父母向他问及这件事,男孩解释说:“我不知道我有多少个弟兄姊妹。我去王国聚会所时,那里有这么多人。”在他看来,所有参加聚会的人都是他的弟兄姊妹。
在公开服事职务上
10.耶稣的什么吩咐可以帮助我们在服事职务上‘行事与福音相称’?
10 “行事为人与福音相称”自然牵涉到我们的公开服事职务。我们必须记住,既然我们所传的是个和平的信息,我们的举止就应当将这件事反映出来。(以弗所书6:15)耶稣的吩咐是:“进他家里去,要请他的安。那家若配得平安,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家。”借着表现亲切、友善、尊敬的态度,我们让户主知道我们的确关心他的福利。可是,有时我们在门口遇到的人并不友善,或甚至表示敌意。我们应当感到恼怒而以恶报恶吗?请留意耶稣接着所说的话:“[户主]若不配得,你们所求的平安仍归你们。”(马太福音10:12,13)我们在别人门口的举止行为应当总是与“和好的道理”相称。——哥林多后书5:18。
11.我们的衣着和仪表怎样对我们作为上帝的服事者的角色有所影响?
11 我们的举止也以其他方式将我们的为人显露出来。例如,我们的仪表与我们身为上帝话语的传道员的身分相称吗?我们的装备——书袋、圣经和圣经书刊——又如何?一位报纸专栏作家对商界人士提出这项劝告:“衣着要适合业务而非适合参加派对、出席非正式的社交集会或运动场合。”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衣着和仪表‘好像社交速记一般向周遭的人提供关于你的为人、身分和你在事物规制中居于什么地位的资料。’因此当我们从事服事‘业务’时,我们的衣着和仪表不应当不修边幅,也不应当标奇立异或过度华丽,反之务要‘与福音相称’。——可参阅提摩太前书2:9,10。
12.我们可以怎样对户主的权利和财产表现良好礼貌?
12 虽然我们应当“随时作妥准备为好消息辩护”,优良的基督徒礼貌却要求我们“以温柔、敬畏的心”如此行。(彼得前书3:15)这包括对户主的权利和财产表现尊重在内。我们计划自己的活动以求在合理的时间上门探访吗?我们敏于留意我们是否打扰某些必需的事务或家务吗?我们常常使用例如‘我可以吗?’‘请’,和‘谢谢’一类的话吗?我们试图与户主交谈吗?抑或我们滔滔不绝说个不停,因为我们害怕没有机会说完我们预备好要说的话?
13.请举例说明在传道工作上表现良好礼貌怎样时常导致好结果。
13 良好的礼貌,连同诚恳的个人关注,时常替人打开机会作个优良的见证。由于这缘故,彬彬有礼的儿童时常能赢得户主的注意和兴趣,而成年人却未能如此行。墨西哥有一个13岁的见证人遇到一个女孩想研读圣经。可是,女孩说她不得不瞒着父亲如此行。但是年轻的传道员觉得,在这个事例上,为了尊敬女孩的父亲起见,她自己应当先获得后者的允准。于是她自告奋勇向女孩的父亲说项,告诉后者她们所要研读的资料十分重要。作父亲的见到这个年轻的姊妹态度十分认真,并且赏识她直接对他谈及这件事,于是说:‘研读的资料若是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全家都应当研读。’结果这位13岁的女孩与这男子的整家人,包括一个已婚的儿子、他的妻子和其他长大的儿女,开始了一个圣经研究。
好礼貌从家里开始
14.良好的礼貌始于什么地方?什么因素担任重要角色?
14 年轻见证人的良好礼貌时常为他们显然在家里受到的优良教养作一个有力见证。的确,我们的礼貌反映出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了这缘故,与有些人的想法相反,良好的礼貌应当在家里占一席重要地位。在这件事上,正如在家庭生活的其他方面一般,父母的榜样至为重要。(提摩太后书1:5)父母若告诉儿女,‘照我所说的去做好了,但不要照我所做的去做,’就绝不是教导儿女养成良好礼貌的方法了。良好礼貌的无数细节不是仅凭着口头的吩咐而是凭着观察和模仿而学得的。《成功的孩子》一书的作者费尔德曼(Beverley Feldman)评论说:‘父母不但是首要的教师,他们也是模范,因为我们的儿女借着仿效我们的行事方式而学习。’你的儿女从你身上见到怎样的行事方式呢?
15.父母可以怎样帮助儿女养成终生不变的良好礼貌?
15 圣经的劝告是:“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激怒儿女。”(以弗所书6:4,《新世》)父母若一方面吩咐儿女要仁慈体贴,可是儿女却看见父母争吵、说闲话、行动粗鲁或小气易怒,儿女就会感觉恼怒受挫了。他们若以同样的方式行事,父母能够怪责他们吗?在另一方面,圣经接着说:“要继续以耶和华的管教和思想调整教养他们成人。”这包括教导儿女基本的良好礼貌,例如说‘你好,’‘请,’‘谢谢,’和‘对不起,’尊敬较年长的人及乐于把东西与别人分享等。(利未记19:32;罗马书16:3-7)童年在家里养成的这些特质会一生都深具价值。——箴言22:6。
16.这需要父母作出什么努力?这会导致什么结果?
16 因此父母和儿女都应当表现良好礼貌,这应当是他们日常的惯例而非仅在某些特别场合才表现出来。在这件事上,父母应当忍耐和宽容儿女必然会犯的错误。要让儿女知道他们的好行为在你看来多么重要,并且敏于称赞他们所作的进步。当然,这需要你付出很大努力。但是圣经岂不是说,父母应当将敬虔的原则循循善诱地灌输给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如此行吗?(申命记6:7)可是,这样行会在家里形成一种温暖、健全的气氛,这会大大有助于使儿女长成为乐于助人、关心别人和彬彬有礼的成年人。这样他们便会为你和为他们的造物主耶和华上帝都带来赞誉和光采。
一群礼貌良好的人
17.别人在耶和华见证人的王国聚会所留意到什么事?
17 在那九月的下午,聚集在纽约市市政厅外面的‘超过1000位见证人’只是以细小的规模将耶和华见证人经常的行事方式表现出来而已。在另一个地方,一个男子首次前往王国聚会所之后说:‘我在一天之内遇到许多素未谋面、但却真正有爱心的人,甚至多过我多年来在教堂里所遇见的。’结果如何?他说:‘显然我已经找着了真理。’这个男子毅然改弦易辙;七个月之后,他便将自己的生命呈献给耶和华而受了浸。——可参阅哥林多前书14:25。
18.耶和华见证人在礼貌方面的优良标准对外界人士有什么影响?
18 见证人在他们所举行的全国集会和国际大会中所表现的良好礼貌曾引起了许多好评。最近在日本举行的一个大会中,旅游车上的一位向导评论说:‘你们下车时,每个人,包括年轻人在内,都没有忘记对我说,“谢谢你。”这使我十分快乐!’在另一个大会中,附近一个火车站的职员告诉一位见证人说:‘上次有1万2000人参加在大阪堡垒礼堂举行的集会时,情形混乱不堪。’但他接着说:‘你们却真正秩序良好,使我们十分放心。请代表我们向你们的主持人致谢。’
19.关于礼貌,我们人人都应当决心怎样行?
19 这些评论表明什么呢?这表明耶和华见证人以整体而言的确‘行事为人与福音相称’。个别而言又如何?正如儿女敬仰慈爱的父亲,愿我们所有人,无论老幼,都敬仰我们的天父耶和华,使我们能够受到教导甚至在一个毫无礼貌的世界里作一群彬彬有礼的人。——申命记8:5;箴言3:11,12。
你记得吗?
◻ 为什么我们的好行为需要包括优良的礼貌在内?
◻ 在我们的崇拜处所,怎样的良好礼貌是适当的?
◻ 我们可以怎样在外勤服事职务上表现良好礼貌?
◻ 父母可以怎样帮助儿女养成良好的礼貌?
◻ 我们应当努力在礼貌方面保持什么崇高标准?
-
-
‘有毒的’血液守望台1989年 | 9月15日
-
-
‘有毒的’血液
纽约布洛克林最高法院裁定,受爱滋病污染的血液乃是有毒的物质。这次史无前例的决定使一位从一枝随便丢弃的注射器染上爱滋病的医生得以提出诉讼,要求赔偿1亿7500万美元。这位30岁的女医生因病状恶化,无法工作,于是‘要求法庭尽快作出裁判,’她的律师告诉《纽约时报》说。
美国血液银行协会发表一篇题名为‘自体移植与管理血液计划’的报告,对受爱滋病污染的血液提出以下的评论:‘这是医学界最痛苦的讽刺现象;救生的宝贵血液竟然变成了令人死亡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