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贤德的女子”表现忠贞之爱
“我本城的人都知道你是个贤德的女子。”——路得记3:11。
1,2.怎样的一场午夜相会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使我们提出什么问题?
夜幕低垂,寂静的宁谧已降在犹大的伯利恒和周围的郊区之上。在一块麦田的簸麦场中有一位年长的男子正在酣睡。可是,看哪!一位少妇悄悄地行近,轻轻地掀开他的被躺下。他惊醒了,发现她躺在他的脚下,遂问道,“你是谁?”她怎么回答?“我是你的婢女路得。”她来到他那里是为了一个特别和高贵的目的。事实上,他在继续的谈话中承认她的美德,说:“本城的人都知道你是个贤德的女子。”——路得记3:9-11。
2 什么促成这次的午夜相会?那位少妇究竟是什么人?年长男子的身份如何?为什么这位男子说她是人所共知的“贤德女子”?她表现什么品德?当我们考虑到这场特别的午夜情景时,这些问题不禁浮现脑海。
3.(甲)我们现在考虑的是圣经中那一本书?(乙)这本圣经记录在何时及由谁写成?它强调什么?
3 我们现在所考虑的受上帝感示的记录可能写于大卫时代(公元前1090年左右),由希伯来先知撒母耳执笔,它的独特之处是属于圣经中仅有两本以女子为名(其他一本是以斯帖记)的书之一。虽然有人把路记得一书看作感人的爱情故事,但并不到此为止。这项记载强调耶和华上帝定意要产生一位王国后嗣,应许已久的弥赛亚。此外,它也颂扬耶和华的慈爱。——创世记3:15;路得记2:20;4:17-22。a
灾祸临头!
4.路得记叙述事情发生于什么时期?
4 这个记录所叙述的故事发生于以色列“士师秉政的时候”。时间必然是在士师秉政的初期,因为我们观察到在打麦场上与路得一起的男子是波阿斯,他是约书亚时代的喇合的儿子。(路得记1:1;约书亚记2:1,2;马太福音1:5)按这段引人入胜的故事所揭露,事情的始末约为11年,可能是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
5.什么环境和意识促使以利米勒举家迁往摩押?这件事与基督徒责任有任何关系吗?
5 当时犹大地遭遇饥荒,伯利恒(或以法他)也被殃及。有一个名叫以利米勒的男子一家尤其是灾祸临头。由于意识到要供应家人的生活所需,他于是采取坚决的行动。不久之后,我们看到以利米勒,他的妻子拿俄米和他们的两个儿子,玛伦和基连渡过约但河。这几个以法他人在摩押成为寄居者,摩押位于死海以东的高原和亚嫩河之南。——路得记1:1,2;参阅提摩太前书5:8。
6.试描述导致拿俄米、路得和俄珥巴悲痛的环境。
6 不久,以利米勒死了,留下年老的寡妇拿俄米。后来,两个儿子都娶了摩押女子为妻。玛伦娶了路得,基连则娶了俄珥巴为妻。(路得记1:4,5;4:10)大约过了十年之后,灾祸又再度临头。拿俄米的两个儿子都死了,没有留下儿子。现在三个妇人都是寡居,丧夫之痛和寡居生活是令人难受的。
7.什么可能性在寡居的拿俄米看来特别渺茫?
7 特别伤心的是拿俄米。她是个犹大人,知道关于先祖雅各在临终时对他的儿子犹大作了特别的祝福说:“圭必不离犹大,杖必不离他两脚之间,直等细罗来到,万民都必归顺。”这位细罗会执掌王权——事实上,他会成为弥赛亚,亚伯拉罕的后裔,地上万族会通过他而得福。那末,犹大妇人所生的儿子便有可能作为这位受膏者的祖先!可是拿俄米的儿子死时已经绝嗣,她又已过了生育的年龄。拿俄米和他的家人对弥赛亚世系有所贡献的可能性的确渺茫。——路得记1:3-5;创世纪22:17,18;49:10,33。
8.什么因素推使拿俄米回到犹大而不顾沿途的危险?
8 可是,在渺茫中有些好消息至少露出一线希望微光。拿俄米也许是从旅行的希伯来商人听到,耶和华已“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不错,饥荒已经终止了,借着上帝的祝福,在犹大又再度丰收,“粮食之家”伯利恒又充满粮食。不久,我们看到这三个寡妇“起行……要回犹大地去。”这并不是一段轻易的路程。因为她们必须经过充斥着盗贼和亡命之徒的地区。可是拿俄米对耶和华上帝的效忠和与他的百姓重聚的愿望促使她首途进发,不顾路上的危险。——路得记1:6,7。
作决定的时刻
9.为什么路得和俄珥巴受命“各人返回娘家”?
9 这两位青年寡妇仅是尽礼陪同年老的家姑去到摩押和以色列边界为止吗?抑或她们继续前进?我们且看。在路上某处地方,拿俄米说:“你们各人回娘家去罢。”(路得记1:8)当路得至少有父亲在堂时何以要说是“娘家”呢?(路得记2:11)原来,这是年长妇人对年轻妇女的自然惯常语法,而她们的母亲的确有丰裕的家,与她们的贫穷家姑大异其趣。无论如何,母爱对于伤心的女儿总是有安慰作用的。
10.拿俄米怀持什么希望而甘心乐意和两个媳妇分手?
10 听听拿俄米继续说:“愿耶和华恩待你们,像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愿耶和华使你们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路得记1:8,9)这两位摩押妇人会对拿俄米和她们丈夫表现恩待或忠贞之爱。她们不像以扫的赫人妻子们一般“常使以撒和利百加心里愁烦。”(创世记26:34,35)现时拿俄米本身既已一贫如洗,便只有期望上帝恩待她的媳妇们。她甘心乐意与她们分手,希望耶和华使两个年轻妇人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脱离寡居和忧伤的生活。
11.(甲)路得和俄珥巴显然为了什么而不忍离开拿俄米?这对于今日基督徒当中的家庭关系有什么提示?(乙)路得和俄珥巴若不离开拿俄米有再嫁希望吗?为什么?
11 可是路得和俄珥巴却不肯离去。当拿俄米与她们亲嘴时,她们就放声而哭。显而易见地,她是一位慈祥、仁爱的家姑,使人不忍与之分离。(路得记1:8-10;参阅使徒行传20:36-38)但是拿俄米十分坚决,她推理说:“我还能生子作你们的丈夫么?我女儿们哪,回去罢,我年纪老迈,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说,我还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你们岂能等着他们长大呢?你们岂能等着他们不嫁别人呢?”不错,即使拿俄米死去的儿子有新生的儿子来取代和长大,这些年轻妇人在现时会不嫁别人吗?作这样想法是不合理的。但在这件事上,作为摩押妇女,在犹大另嫁别人和生儿育女的希望的确甚微。——路得记1:11-13。
12,13.路得和俄珥巴怎样受到考验?俄珥巴作出什么决定?
12 “我女儿们哪,不要这样,”拿俄米继续说,“我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因为耶和华伸手攻击我。”(路得记1:13)拿俄米并没有因犯错而抱怨上帝;上帝行事或容许人行事必然有他的道理。(箴言19:3)但她却为了她的媳妇们而忧愁。现在是她们作决定的时候了。她们会不自私地继续与拿俄米一起吗?她们的动机和忠贞受到考验。
13 俄珥巴作出她的决定。她带泪与家姑亲嘴而别。拿俄米对路得说:“看哪!你嫂子已经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路得记1:14,15)不错,俄珥巴回去她的同胞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她和路得两人均是在“基抹的民”当中长大的,甚至可能曾经目睹以小孩献给摩押假神的恐怖祭礼。俄珥巴回去再度遵行这一切习俗!——民数记21:29;列王纪下3:26,27。
14.路得怎样在拿俄米面前表明自己心意?因此这位摩押女子作了什么决定?
14 但路得却不然。“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她说,“你往那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那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在那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这位摩押女子并且在耶和华面前起誓明志,说:“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降罚与我。”这是多么感人的忠贞之爱的表露!事实上,不但如此,路得已决定终身事奉耶和华,以拿俄米的同胞——这群与真实上帝有立约关系的人——为她的同胞。这位摩押女子决心忠贞地事奉耶和华。因此,拿俄米不再坚持将这位年轻妇人遣去。——路得记1:16-18。
15.(甲)路得至此已怎样表现了忠贞之爱?(乙)我们怎样从路得和俄珥巴的决定获益?
15 当这位犹大老妇和较年轻的摩押女子再度相偕登上艰难的途程时,我们有机会思考一下刚才所见的感人场面。俄珥巴已向自利之心屈服。她在学习关于耶和华方面不论进步到什么程度均不足以使她不回到她本国的民和“她所拜的神”那里。路得倘若自私地怀念故乡,她也能够回去的。(参阅希伯来书11:15)可是这位青年摩押女子已表现了忠贞之爱,不但对于年老的拿俄米,而且特别是对于耶和华。她表现了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决定忠心事奉真实的上帝。鉴于这两个相反的决定,我们也受到鼓励,不可成为“那些后退以致灭亡的人”,而是要成为“有信心以致保全生命的人。”——希伯来书10:38,39,《新译》。
伯利恒惊讶!
16.为什么伯利恒的妇女彼此相问,“这是拿俄米么?”
16 最后,这两位妇人抵达她们的目的地,伯利恒。她们的出现使全城惊动。妇女们彼此相问,“这是拿俄米么?”岁月使人改变。不错,妇女们留意到这位充满喜乐的妇人现时正表现忧伤和痛苦。她在对话中说明心中的哀痛。
17.拿俄米所说,‘不要叫我拿俄米,要叫我玛拉’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17 “不要叫我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她说。“要叫我玛拉[就是苦的意思],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满满的[有丈夫和两子]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的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这样,你们为何还叫我拿俄米呢?”(路得记1:19-21)是的!拿俄米甘愿接受上帝所容许发生的事,但她显然感到耶和华是在打击她。(路得记1:13;参阅撒母耳记上3:18)当时既以多子为上帝赐福而不育乃是咒诅,因此一个妇人没有活着的子嗣乃是耻辱的事。拿俄米目前有什么希望对弥赛亚的家系有所贡献呢?
谦卑的拾穗者蒙恩
18.路得在拾穗方面怎样行?她“恰巧”到了谁的田里?
18 拿俄米和路得在早春来到伯利恒,“正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路得记1:22)路得由于一向勤奋和乐意服务,她获得拿俄米许可之后,便出去田间开始在收割者身后拾麦穗。她深知拾穗是耶和华的仁爱安排,惠及穷人、困苦者、寄居者和孤儿、寡妇。在以色列,这些获得随意拾取或搜集收割者在有意无意间遗下的作物。(利未记19:9,10;申命记24:19-21)路得虽然有权拾穗,她却谦卑地在一块田里请求收割者准许她如此行。可是耶和华显然介手在这件事上,因为她“恰巧”行到了“波阿斯的那块田里”。——路得记2:3。
19,20.(甲)波阿斯是谁?(乙)为什么可以说路得不是一个骄纵的妇人?
19 看哪!波阿斯来到了。他是个“大财主”,也是撒门和喇合的儿子。波阿斯不但是个体贴的主人,备受工人们的尊敬,而且是真实上帝耶和华的虔诚崇拜者,因为他对收割的人说,“愿耶和华与你们同在”,他们回答说,“耶和华赐福与你”。——路得记2:1-4。
20 波阿斯从监管收割的青年口中获悉路得是个摩押女子,新近和拿俄米一起来到伯利恒。她在获得许可之后即从凉快的早晨开始辛勤拾穗直至晌午,她抵受日晒之苦而毫无怨言。有时仅坐在屋子里歇一会儿,这间显然是收割者的棚子。路得的确不是一个骄纵的妇人!——路得记2:5-7。
21.路得有什么使波阿斯感动之处?基督徒妇女可以从这点获得任何结论吗?
21 后来波阿斯鼓励路得不要去别人的田拾穗,要留下来与他的使女们在一起,使女们可能是追随收割者束禾捆的,波阿斯已吩咐青年们不可欺负她,任她到器皿那里喝他们打来的水。路得深怀感激,谦卑地俯伏在地叩拜,问道:“我既是外邦人,怎么蒙你的恩,这样顾恤我呢?”原来,波阿斯并没有企图讨好于她以满足一个老人的幻想。反之,他已听到这个摩押女子怎样离开她的父母和祖国,追随她的年老家姑。他显然对路得的忠贞之爱和谦卑留下印象,他感动地说:“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翅膀下,愿你满得他的赏赐。”不错,正如路得所承认,波阿斯用慈爱的话安慰她。——路得记2:8-13;诗篇91:2,4。
22,23.(甲)波阿斯怎样慷慨地对待路得?(乙)路得在什么方面表现出勤奋和无私?
22 到了进膳的时候,波阿斯对路得说:“你到这里来吃饼,将饼醮在醋[“酸酒”]里。”在炎热的午间,这是多么令人畅快的佐料!波阿斯把烘了的穗子递给路得,她吃饱了,还有余剩的。——路得记2:14。
23 他们于是恢复工作。波阿斯充满慷慨精神,吩咐仆人们可以让路得“在捆中拾取麦穗”。他甚至吩咐他们“从捆里抽出些来”,留在地下任她拾取。到了黄昏,路得仍然忙于‘打’她所搜集的麦穗。借着用手拿棍子或连枷在地上打穗,可以使大麦从茎和皮壳中脱出。路得当日所拾的大麦超过半蒲式耳!她将所拾取的拿回伯利恒家中,路得无私地把午间进膳时剩下的食物给了饥饿的家姑。——路得记2:14-18。
24.(甲)为什么难怪众人将路得看作“一位贤德的女子”?(乙)因此,为什么路得是任何敬虔妇女的好榜样?
24 路得再次对拿俄米表现忠贞之爱。此外这位青年妇人还爱戴耶和华,她勤奋和谦卑,难怪众人都把她看作“贤德的女子”。(路得记3:11)不错,路得“并不吃闲饭”,因为她辛勤工作,并且分惠给缺少的人,(箴言31:27,31;以弗所书4:28)在对年老寡居的家姑负起责任方面,这位摩押女子必然知道施与所带来的快乐。(使徒行传20:35;提摩太前书5:3-8)路得的确是任何敬虔妇女的好榜样。
[脚注]
a 为了讨论路得记的预言性意义,请参阅《守望台》1972年八月一日刊460-472页和《保全》一书(英文)的169-335页,守望台圣经社1932年出版。
[第9页的图片]
路得恳求拿俄米:‘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那里去,我也往那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