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绝望的人提出希望
“以前所写的事,都是为教训我们而写的,好使我们借着忍耐和来自圣经的安慰,可以得着希望。”(罗马书15:4,《新世》)我们获悉意图自杀者的最大难题之一是感觉绝望而没有任何希望,这使我们不期然想起使徒保罗所说的以上一段话。“来自圣经的安慰”岂不可以解除人的绝望感觉吗?无数例证表明所言不虚。例如,请考虑以下的事例:
正当一名妇人开启了煤气开关企图自尽之际,一位耶和华见证人刚巧敲她的门,从圣经给予她一个新的希望。
另一个女孩子在一次汽车失事意外中伤重瘫痪,她对前途的希望随之幻灭。她曾屡次自寻短见。其后耶和华见证人帮助她寻得“来自圣经的安慰”,她因而能够再次满怀希望。
再者,一个老年男子刚巧在结婚五十周年之前丧偶,这使他极为沮丧。当他预备了一瓶毒药意图自尽之际,一位耶和华见证人上门探访他,指出圣经可以如何予他一个崭新的人生目的。
这些人学会“仰望耶和华,当勇敢坚强。”(诗篇27:14,《新世》)他们学到要倚靠他得力量,把‘重担卸给耶和华,他必抚养他们。’(诗篇55:22)他们也获悉耶和华对人类前途所定的旨意;既有这么美好的前途在他们眼前展开,他们目前的处境便算不了什么,也不致太难受了。不错,对他们来说,“来自圣经的安慰”是真正的救星。
若有人受到强烈的罪咎感所煎熬或毫无喜乐,以致认为“赐人希望的上帝”必然已离弃他,那又如何呢?(罗马书15:13,《新世》)这样的人也可以获得“来自圣经的安慰”吗?不错。“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拯救灵性痛悔的人。”(诗篇34:18)他绝不会舍弃他们。
罪咎感
例如,一个人若犯了严重的罪,便可能纳罕究竟上帝会不会宽恕他。当他意识到自己所犯的罪时,他也许会觉得自己是世上最邪恶而一无可取的人。可是,上帝虽然恨恶罪恶,他对那些表现真正悔意和停止继续行恶的人却是大有怜悯的。他对这样的人“广行赦免”。——以赛亚书55:7。
古代的大卫王深知这点。他写道:“[耶和华]阿,你本为良善,乐意饶恕人,有丰盛的慈爱,赐给凡求告你的人。”(诗篇86:5)大卫一生忠于上帝,可是他也曾犯过非常严重的罪。然而,每次当他醒悟过来,意识到自己所犯的罪时,他都衷诚悔改向上帝祷告认罪;他深信上帝必定会赦免他。——诗篇51:9-12。
我们虽然绝不想重蹈大卫王的覆辙,但我们若犯了罪,我们可以效法他表现深切、衷诚的悔意,向上帝开心见诚地承认自己的过犯,并深信耶和华会乐意宽恕我们。——约翰一书2:1,2。
然而,一个基督徒若为了某些原因感到全无喜乐或失去内心的安宁,这岂不是表明上帝已经从这人收回他的圣灵吗?未必尽然。基督徒虽然是一群满怀喜乐的人,他们有时却会感觉悲伤痛苦。甚至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临终之前也曾经历这样的感觉。圣经的记载说:“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路加福音22:44)当你由于面对各种考验而经历内心的痛苦时,你有罪咎之感吗?若然,你便应当效法耶稣仰望耶和华,向他寻求安慰。
可是一个基督徒若有轻生之念,这岂不是十分邪恶吗?你还记得约伯在深感沮丧时有什么想法吗?他染上非常痛苦的顽疾,一些假朋友指责非难他,而他则深信耶和华已离弃他。因此,他叹息呻吟说:“我已经厌倦生存了。”(约伯记10:1,《当代圣经》;14:13)对约伯来说,死亡看来不再是个大敌,反之它成了解除痛苦,得享安息的方法。——哥林多前书15:26。
约伯若在极度痛苦之下一时冲动踏上轻生之途,他使铸成大错了。但是当一个人极度抑郁或感情异常激动时,他无法时刻控制脑海中产生的念头。然而,我们若发觉自己怀有轻生的念头或但愿自己能一死了之,我们便应当视此为一项警告。我们必须急谋对策。什么对策呢?
‘要主动寻求帮助’
一个少妇经历到严重的经济和婚姻难题。在一次危机中她服食了过量药品,但却庆幸生还。在回顾这样行的原因时,她评论说:“我认为难题是在于我没有让别人知道我内心的感觉。我并没有预谋轻生。我只是苦恼日深,直至后来冲动地干了这事。”她提出什么忠告呢?“在事情尚未达到一发不可收拾之前使要主动向他人求助。”
这是个健全的忠告。有时当我们的感情大受压力之际,担子可能看来沉重到力不能胜。我们的罪咎感、悲伤或绝望可能使我们负荷不了。然而我们无需独力承担。耶和华上帝通过使徒保罗发出这样的命令:“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加拉太书6:2)其他人很想提供协助。他们也许有义务要帮助你。可是你若没有告诉他们,他们通常都不清楚你究竟需要多大的帮助。
一个少女有三个朋友相继自杀,她悲痛地问道:“我们又怎么知道呢?……我们若从不知道他们的感受,又怎能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及时予以援手呢?”向别人谈及自己的难题也许是十分困难的事。可是你一旦启齿,你可能惊奇地发现说话变成多么容易。你可以肯定别人是十分乐意提供帮助的。让我们看看这些乐意提供协助的人是谁。
[第27页的附栏]
要为他人着想
一位曾意图自杀的少女解释什么事使她悬崖勒马:“自杀遗留下来的只是痛苦、悲伤和罪咎——所造成的伤害其实比他们看来无法忍受的难题更大和更持久。”——马太福音7:12。
[第27页的附栏]
事情是会有转机的
“世事永不会一成不变……我们深知舒解已近。”这样的想法曾帮助一个人成功地抗拒自杀的念头。
[第28页的附栏]
改变初衷
赫勃·汉丁医生(Dr. Herbert Hendin)说他认识四个跳楼自杀的生还者。其中两人说在他们纵身跳下的刹那,他们改变了初衷。——《美国的自杀案件》,赫勃·汉丁医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