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悔改——怎样可以认明?
“我们若说自已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这句话是使徒约翰在公元第一世纪说的。他在写这封信给他的基督徒同工时,他将自己也包括在“我们”这个代名词里。——约翰一书1:8。
我们是真正的基督徒吗?若然我们就必须在受浸成为上帝儿子的门徒之前,离开以前所行的错误途径,“悔改归正。”这使我们能夠“请求在上帝面前有一个无亏的良心,”借著他儿子的赎罪祭与他和好。(使徒行传3:19,26;彼得前书3:21;哥林多后书5:19-21)但是悔改的需要并不至此为止。约翰的话表明由于我们的不完美及来自遗传的罪,我们仍然会犯错。大多数都是细小的过犯。但是一个基督徒也可能犯大过。无论如何他都须要悔改恳求上帝宽恕。
为严重的罪过忏悔
一个基督徒可能变成过度自信,以致忘记了“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哥林多前书10:12)或者由于不珍惜上帝的安排去保持灵性的坚強及健康,基督徒可能变成软弱而易受试探。他可能犯了严重的过错。若然又怎样呢?现在他应该怎么办呢?
他若考虑一下大卫怎样行他便可以得益不少。诗篇第三十二篇很可能是大卫在犯了关于拔示巴及乌利亚的严重罪过之后写的,大卫说:“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我向你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我说,‘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恶。为此,凡虔诚人都当过你可寻找的时候祷告你。”(诗篇32:3,5,6)他若不求耶和华宽恕,他只会延长受良心责备的痛苦而已。箴言28:13训勉说:“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不错,我们与上帝的关系非常珍贵,我们不应忽略求他的宽恕及怜悯。我们应该敏于通过他的儿子,我们“在父那里的中保,”这样行。——约翰一书2:1。
可是一个想悔改的人还可以采取进一步的行动。现在明智的途径就是往见小组里的属灵“长老。”为什么呢?他们有权使人蒙上帝宽恕或作上帝和犯罪者之间的居间人吗?不,唯有被开罪的人才可以宽恕得罪他们的人。另一点是:唯有上帝才可以宽恕触犯他的律法的人,我们的居间者乃是他的儿子。——约翰一书1:9;2:1,2;希伯来书4:14-16。
但是保罗岂不是论及哥林多的弟兄“宽恕”一个犯了严重过错而悔改的小组份子吗?是的,但是他们的“宽恕”显然不是宽恕他违反上帝的律法。反之他们是宽恕他的行为为小组所带来的烦恼,羞辱和忧伤。(请比较哥林多后书2:5-10;7:11)同样地我们各人可以“饶恕別人对我们的冒犯。”——马太福音6:14,15。
那末为什么要去见小组的长老呢?为了求这些牧人的帮助。犯过是灵性生病的一个证据。门徒雅各指出犯过者需要怎样行:“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书5:16。
不错,往见这些长老弟兄的目的是要请求帮助,获得医治以保持灵性的健康及坚強。予人这种帮助乃是牧人的工作的一部份。(请比较以西结书34:4,16;希伯来书12:12,13)可是还有另一个原因。
这些弟兄同时关心保护整个小组的灵性健康,防止它受到不良影响。他们也十分关心帮助小组时刻在上帝面前及所有人面前保持良好的地位,避免在任何方面为耶和华的名带来羞辱。我们应当尽力要这些人合作,帮助他们履行他们的责任。
犯过的人应该表现一种正当的精神,勇于向构成小组司法委员会的长老承过而不应由其他人将事情传给长老,然后他们才不得不审问犯过者是否愿意真心悔改,转离歧途。“因为他们为你们的[生命]时刻儆醒,好像将来对[上帝]交账的人。”因此,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对这些人表现顺服。——希伯来书13:17;使徒行传20:28-30,35;帖撒罗尼迦前书5:12-15,23。
显然这些长老渴望犯过者真正诚心悔改,为他自己及小组里其他人的好处而改邪归正。唯有犯过者表现真正悔改的证据才能使他们确知上帝已宽恕他而“不算他为有罪。”(罗马书4:8)这种情形与他们逼于将一个危害到小组的灵性健康及它在上帝面前的正当地位的人开除不同。
不错,决定小组将一个人开除与否——不在于过犯的严重程度或它可能引起的不利宣传——而是在于犯过者是否诚心悔改。如果他真心悔改,小组就不会仅为了令某个人或大众满意而将这人开除。诚然,若是严重的过犯,他们可能感到必须公开对犯过者予以严厉的责备,无疑有一段长时期,甚至若干年的时间,长老不会将小组里的职责委派给他。但是他们不会舍弃任何诚心悔改的人,正如当大卫谦卑地痛悔他所犯的大罪时上帝没有舍弃他一般。在表现忠贞的爱及恩慈方面,他们会效法上帝。——撒母耳记下22:50,51;列王纪上8:22-26:诗篇51:17。
司法委员会的长老怎可以令自己相信犯了严重过错的人真正悔改呢?在这方面,我们怎可以肯定自己的悔改是真正的,是上帝所喜悅的那种悔改呢?
世俗的悲伤抑或敬虔的悲伤?
很显然地,任何犯罪的基督徒都应该感到悲伤、懊恼及后悔。但是这些情绪并不是量度真正悔改的肯确标准。问题是:为什么犯过者感到悲伤、懊恼及后悔呢?什么促成这些情绪呢?
使徒指出决定这点是很重要的,他写道:依著上帝的意思忧愁就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哥林多后书7:10)所以我们的动机是否正当是个生死攸关的问题。世俗的悲伤并不是发自信心的,也不是由于热爱上帝及公义的缘故。反之这种悲伤发自由于失败、失望、物质上及社交上的损失、遭受惩罚及带来耻辱而感到的后悔。世俗的悲伤为了过犯所带来的不愉快后果而悲哀。但它不是为这件事之不义及为上帝带来羞辱而悲哀。——请比较耶利米书6:13-15,22-26。
该隐便表现这种悲伤。当上帝宣判该隐的罪状时,他的确感到哀伤——由于毀了他预见的前途而为自己哀伤。但是他并没有为他杀死弟弟的恶行表示后悔。——创世记4:5-14。
以扫不珍重他的长子权而将其卖给他的弟弟雅各。后来当以扫获悉雅各从他父亲以撒获得预言性的长子祝福时,他“放声痛哭。”他号哭恳求父亲回心转意以收回他所作的祝福;以扫并没有因后悔而改变令他“藐视他的长子权”的物质主义态度。他惋惜这件事令他付出的重大代价。上帝说:“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恶的。”——创世记25:29-34;27:34;希伯来书12:16,17;罗马书9:13。
何西阿的预言清楚表明上帝从来不喜欢人对这件事采取“一时一样”的态度。他论及以色列说,“他们在急难的时候,必切切寻求上帝。”但是他们所表示的悔改之意有如过眼云烟。“你们的良善如同早晨的云雾,又如速散的甘露。”——何西阿书5:15;6:1-4。
然后何西阿透露甚至今日许多人的悔改所缺乏的主要因素,说:“他们并不诚心哀求我,乃在床上呼号。他们为求五谷新酒聚集,仍然悖逆我。……他们归向,却不归向至上者。……”他们在困难时“呼号”求救是受自私之心所推使;如果得到解救,他们并不利用这机会改善及強化他们与上帝的关系,更留心遵守他那崇高的道德标准。(雅各书4:3)何西阿说他们如同一把永远击不中鹄的“翻背的弓。”(何西阿书7:16;诗篇78:57)他们的悔改并不是真正发自內心的。——约珥书2:12,13。
什么推动人作真正的悔改
真正悔改所引起的悲伤有一个与世俗的悲伤截然不同的动机。由于犯过者认识上帝及他的伟大品质和公义旨意,他对上帝所怀具的爱推使他渴望复得上帝的嘉许。对上帝的善良和伟大的体会使真正悔改的犯过者十分懊悔自己的行为为上帝带来羞辱。对邻人的爱同时使他们后悔自己的行为对邻人造成的损害,自己所立的不良榜样玷污了上帝的子民在外界人士中间的声誉,以致阻碍別人认出上帝的真正组织。这些事,不是他们因“事情败露”或因遭受管教而感到羞愧,使他们感到“伤心”及“灵性痛悔。”——诗篇34:18。
但是悔改(希腊文me·taʹnoi·a)同时包含“改变思想”或“改变心意”的意思。真正的悔改必须包括积极舍弃不良的行为,视之为可厌可憎的事。(诗篇97:10;罗马书12:9)这与热爱公义同样重要,后者使悔改的基督徒痛下决心从今以后行走公义的途径。犯过者若不恨恶罪恶及热爱公义,他就不会有真正的力量痛改前非,也不会像使徙保罗所说一般“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使徒行传26:20)罗波安王的事例足以说明这点。上帝发怒时他就谦卑自抑,但事后又故态复萌而作恶。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立定心意寻求耶和华。”——历代志下12:12-14。
哥林多小组则“依著上帝的意思忧愁”。当保罗指责他们纵容一个故意行恶的人在他们中间时,他们立即听从训示纠正这种情形。他们不但借著恐惧,还借著“[热切]、自诉、自恨[错误行为所带来的羞辱]、……想念、热心、[纠正错误]”表示他们为以往的过犯悲伤(哥林多后书7:11)所以,今日的长老可以留意表示悔改的犯过者中间是否表现同样的品质。
无需因不完美而失去喜乐
当然,罪有轻重之分。也许除了一些严重罪过,例如奸淫、淫乱或偷窃之外,我们可能意识到自己有“高傲的眼”或曾按外貌待人,”这都是上帝所不喜悅的。(箴言6:16,17;雅各书2:9)至于运用舌头,“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说过后来我们看出是不智、不仁、没有爱心、基督徒不应说的话。(雅各书3:2,8-13)我们渴望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不致受到损害吗?若然我们就须要“悔改归正,”求他宽恕。
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多方面表现出不完美,我们就应该因此而时刻感到悲哀懊恼吗?绝不该。
在列举上帝圣灵的果子时,使徒保罗将“喜乐”置于“仁爱”之后。(加拉太书5:22)诗篇的执笔者说:“主耶和华阿,你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诗篇130:3)我们是可以保持喜乐的,记得“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因为他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诗篇103:8-14)虽然我们的过错或无心的失言而苦恼。
可是,我们承认这些过失应该对我们具有一种谦卑的影响,帮助我们对人谦逊和体贴。这样,当我们祷告求上帝宽恕我们日常的过错时,他便会乐于垂听我们的祷告。要努力按照他的方式行事及经常在祷告中寻求他,我们便会真正得到喜乐及确信与他享有良好的关系。——腓立比书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