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里说话’
有时别人的言行能够使一个人感到愤怒。当受别人激怒时,你应该怎样行呢?圣经劝勉我们说:“你们虽动怒,却不可犯罪;在床上的时候,要[在]心里[说话],并要肃静。”——诗篇4:4,《新旧》。
这个劝告具有真正的智慧。一个人可能有理由感到困扰,但是他在这个时候特别需要表现自制。危险在于他可能大发雷霆责骂骚搔他的人,以恶报恶而冒犯了后者。这可能导至剧烈的争吵。人在极度愤怒之际往往做出一些他们在后来会深深悔恨的事。今日人在暴怒之下严重伤害别人或甚至杀死家人亲友的事情已变成司空见惯。不错,劝人夜阑人静的时刻平息怒气的确是明智的忠告!
我们需要三思而后行以免行事鲁莽。有一次上帝的仆人大卫没有这样行而对拿八大动肝火,他差点儿犯了流人血的罪。事情的经过如下:
大卫和他的仆人曾留意保护拿八的羊群和牧者。后来,鉴于大卫如此恩待拿八,大卫派仆人去见他,向他致候及问他是否愿意予以若干物质的帮助。拿八却漠视来自大卫和他仆人的裨益,且破口大骂大卫的仆人,大卫接获报告后决心将拿八和他家中全部男丁杀死。但是拿八的妻子亚比该迅速预备了一批食物去见大卫,恳求他不要在这件事上轻举妄动。——撒母耳记上25:5-31。
她的话打动了大卫的心,推使他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他今日使你来迎接我。你和你的见识也当称赞,因为你今日拦阻我亲手报仇,流人的血。”——撒母耳记上25:32,33。
正如大卫的例子表明,抑制怒气并不是轻易的事。但是避免自视过高或过度关怀自己的声誉会颇有帮助。扫罗王的例子足以说明这点,当扫罗最初被拣选成为以色列王时,他是个虚怀若谷的人。他在受膏成为君王之前向撒母耳先知说:“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悯人么?我家不是便雅悯支派中至小的家么?”(撒母耳记上9:21)这种谦虚的态度后来帮助他在有些人轻蔑地论及他时避免采取卤莽的行动。经文记载说:“有些匪徒说,‘这人怎能救我们呢?’就藐视他,没有送他礼物,扫罗却不理会”。——撒母耳记上10:27。
为了平息怒气,将自己与造物主的关系谨记在心也很要紧。耶和华上帝并不悦纳那些见到仇敌遇害而幸灾乐祸的人,因为这种欢欣反映出报复的精神。箴言24:17,18警告我们说:“你仇敌跌倒,你不要欢喜,他倾倒,你心不要快乐,恐怕耶和华看见就不喜悦。”
一个人若容许怒气发展到怀恨的地步便可能危害他在耶和华之前的地位。他若如此行便等于将上帝保留给自己的东西妄自取为己有。“主[耶和华]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罗马书12:19)难怪箴言24:29劝告我们说:“不可说;人怎样待我,我也怎样待他,我必照他所行的报复他。”一个人若擅自报复便可能在受审判时失去蒙耶和华怜悯的机会。
不表现自制也可以使人失去个人的尊严。圣经的箴言说:“愚妄人的恼怒,立时显露;通达人忍辱藏羞。”(箴言12:16)一个人若因为受到个人的侮辱就勃然大怒而行事卤莽,他便会使自己在别人眼中看来愚昧。但是智慧人却会不理会别人不恭维的评论或行动。借着言语谨慎和抑制自己的行动,他不会因自己受辱与人吵闹。他把侮辱置诸脑后而当作从未发生过一般。这人会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内心的平静;他不致因为说出粗言恶语而降低自己的人格。
此外,保持自制的人会获得一场道德上的胜利。耶稣基督便是如此。他可以对门徒说:“鼓起勇气来!我已经战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33,《新世》)虽然面对威迫辱骂,耶稣从未采用过这个世界的邪恶行事方式。使徒彼得论及他说:“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彼得前书2:23)既然世界无法使耶稣以同样方式相待,耶稣的确战胜了世界。耶稣结果成为胜利者。我们获得同样的胜利的确是值得的。
有时,甚至使我们感到困扰的人也可以因为我们的心平气静而得益,箴言25:21,22强调这种仁慈能够产生的良好效果:“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饭吃。若渴了就给他水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耶和华也必赏赐你。”由于受到别人的仁慈对待,不必要地激怒别人的人可能感到惭愧而开始严肃地考虑一下自己的言行。这可能使他幡然悔悟而将他的较好品质显示出来,就算事情的演变不是这样,保持自制和不求报复的人也可以充满信心地期望耶和华赏赐他。
我们‘在心里说话’和保持自制的确是明智之举。我们最好养成谦卑的态度以求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也需要凡事谨慎以免在言行上急躁卤莽。这样,我们可以避免影响自己在耶和华面前的地位。同时我们也可以保持自己的尊严而获得一场道德上的胜利,并且甚至可能帮助激怒我们的人在行事为人方面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