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以恶报恶”原因何在?警醒!1975年 | 3月8日
-
-
“不要以恶报恶”原因何在?
倘若个人、团体和国家都留意上帝所感示的劝谕:“不要以恶报恶”,这个世界便会大为改观了!但今日可悲的事实却是,比人类的以往历史更变本加厉地,个人、团体和国家均与这项忠告背道而驰。——罗马书12:17。
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在北爱尔兰彼此以恶报恶导致多少财产的毁灭和人命的丧失?以色列和邻国之间的血战更有甚焉。1973年二月中东有一架客机被击落,106名乘客丧生,受害的国家矢誓报仇,派出战斗机在地中海上空阻截挑衅国家的客机要将其击落。以恶报恶的行动也见于种族暴动、工业破坏行动和家庭圈子之内的争执。争执的结果不但使家庭破裂,许多时甚至导致丈夫错杀妻子或妻子错杀丈夫的惨剧。
以恶报恶显然是‘俗世智慧’的表现,例如苏格兰皇家陆军的座右铭(直译出来)便是:“对每个人以恶报恶”。世上也有各种鼓励人报仇的说法,如“报仇令人痛快”和“报仇是痛快的——特别对女人。”有一首童歌唱道:“一报还一报,你杀我的狗我杀你的猫。”以往许多夙怨、血仇和决斗都是决意以恶报恶所致,尤其以科西嘉岛和西西里岛及美国的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为然。
人在孩童时代已有以恶报恶的倾向,除非借管教加以纠正,否则便会终身继续下去,随着年龄增加而恶化。不错,由于遗传的不完美和自私心,人类遂有以恶报恶的倾向。一个人受到藐视吗?倾向是还以藐视,倘若一个人受到不礼貌的待遇,许多人的倾向是报以疾言厉色。有人受到排挤吗?倾向是以排挤还报。受创的人照例制造另一次创痛,结果形成一项恶性循环。
但这是极为不对的。何以故呢?因为这使受到报复和采取报复行动的人均受到伤害。这只能使事情恶化而已,从冤冤相报延续多年的仇恨可以见之。难怪上帝的智慧劝谕我们说:“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别人若犯了错误,我们并没有理由也犯,对吗?报复的念头其实是思想浅薄或缺乏思想所致,因为我们读到:“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箴言15:1;19:11。
圣经一而再地劝勉人抵抗以恶报恶的倾向,无疑是因为这种倾向已成为人类根深蒂固的天性。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受到劝谕说:“你们要谨慎,无论是谁都不可以恶报恶,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众人,常要追求良善。”使徒保罗无疑感触甚深才会作这样的写法。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教人:“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掴]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搁]。”耶稣的这句话许多时被人误解。耶稣并不是提倡非战主义。掌掴是一种侮辱而不是暴力行动。耶稣基督的门徒若遭遇到实际的暴行时,他既不想报复也不想任人伤害,反之若是的话,他会设法逃开。若不能逃脱,他可以尽力自卫。——帖撒罗尼迦前书5:15;马太福音5:39。
以恶报恶不但徒使情势恶化而显出不智,而且是不仁爱的行为。很可能我们所受到的恶待是无心之过和出于误解,失察或失言。既然犯过者可能出自上述原因,那末何不假定其无罪,运用自制来遏止报复的冲动而处之泰然呢?上帝的道岂不是教我们要爱人如己,而且我们愿意人怎样待我们,我们便要怎样待人吗?不错,它并且告诉我们说‘爱不计算人的恶。’——马可福音12:31;路加福音6:31;哥林多前书13:4,5。
不但如此,得罪我们的犯罪者很可能并没有什么恶意;或者仅是无心之失,而非故意向我们挑衅。但我们若以恶报恶,我们便显然含有恶意了。由于这缘故,以恶报恶的人在道德上其实比对方更可恶和该受责备。
我们不应以恶报恶还有一项更严重和更有力的理由。在下了这项命令之后,使徒保罗继续说:“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申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耶和华]说,仲冤在我,我必报应。’”(罗马书12:19;希伯来书10:30)从这个角度看来,以恶报恶是僭越的;它使人擅自居于至高的审判者耶和华上帝的地位。基督徒应将审判和惩罚的事交在上帝手里。因此耶稣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马太福音7:1。
不错,上帝的道给我们极好的教训,吩咐人:“不可以恶报恶。”跟从这项教训无疑是最明智、仁爱和公义的途径。
-
-
受浸人数减少警醒!1975年 | 3月8日
-
-
受浸人数减少
◆ 美南浸信会素以成员增加自诩。但若将事实查考一下,他们的声称便受到挑战了。例如美国德州的《浸信会标准报》指出:“美南浸信会会友在募款方面成绩胜于征求会员。……大会属下的各教堂在昨年收到十二亿美元的捐款,增加了百分之12.3。可是,受浸人数却降低了百分之6。我们声称会员人数增加了百分之1.7,总共是一千二百三十万,但人所共知的是,我们的各教堂一向均热心计加数而不愿计减数。训练团契的人数减少了。妇女传道团契的报名人数也减少。主日学也毫无进展。……这一切使我们不敢以过去一年的成绩自诩。该文后来在俄克拉荷马州的《浸信会使报》重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