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的模式
“这正是上帝公义判断的明证,叫你们可算配得上帝的国,你们就是为这国受苦。”——帖撒罗尼迦后书1:5。
1.在施洗约翰的传道工作上有些什么对比?
施洗约翰在开始他的传道工作时向人宣布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他随即召集了一群门徒在他身旁,让他们也分享传道的权利以装备他们成为“可算配得上帝的国。”他同时告诉一般不配得的宗教领袖一段审判时期已临近了,“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他也宣布将临的那位会“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马太福音3:1,2,7-12;帖撒罗尼迦后书1:5。
2.模式是什么意思?耶稣怎样在他的传道工作上开始编织一个模式?
2 将临的那位——耶稣——听闻约翰已被捕下狱便开始宣扬同一的信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马太福音4:12,17)他于是开始将审判的模式编织出来,按照一个固定的宗旨形成一个和谐的图案,因为这便是模式的意思。第一股线是至为重要的时间因素,由宣扬王国的消息标明出来。正如耶稣在介绍关于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时说:“律法和先知到约翰为止,从此上帝国的福音传开了。”——路加福音16:16。
3.根据路加福音16:17,18的记载,当时耶稣拿起那两股线?
3 耶稣接着再取两股线,首先说:“天地废去较比律法的一点一画落空还容易。”然后他补充说:“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奸淫,娶被休之妻的也是犯奸淫。”(路加福音16:17,18)他的听者很可能无法看出在这两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事实上直至基督的教会获得使徒保罗在上帝感示下写成的书信之后我们才能将情形看清楚。今日我们可以在这些写作的光照之下将上述的两股线查考一下而体会到它们预定的用意。
4.耶稣怎样应验了律法?这带来什么实体和最后的结果?
4 耶稣不但绝对服从律法的规定而谨守律法,同时也应验了律法。正如他有一次说:“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他也指出甚至律法的“一点一画……都要成全。”(马太福音5:17,18)保罗指出律法乃是“后事的影儿[或“象征性的代表”],那[实]体却是基督。”(歌罗西书2:17;希伯来书8:5;10:1)借着他的降生和牺牲,耶稣使这些实体发生。律法的主要规定之一是赎罪祭,特别是在赎罪日所献的。可是,这些祭牲“永不能除罪,”但基督却借着牺牲他那完美属人的生命“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希伯来书10:11,12)他的死亡为一些重大的改变奠下了基础,而这些改变是对所有怀具信心的人有莫大裨益的。首先经历改变的是“拉撒路”阶级中犹太籍的分子。在完成了它的目的之后,保罗说,以前的律法的约便被取消了;它被钉在耶稣死于其上的受苦柱上。(歌罗西书2:14)但这和另一股线——耶稣论及离婚和奸淫的话——有什么关系呢?
5.保罗用什么比喻表明有些人已经“脱离”了律法?
5 在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上帝”而蒙上帝悦纳之后,耶稣被立为“新约的中保。”(希伯来书9:14,15)保罗解释说在此之前犹太人是受他们的律法的约所缚束的,“就如女人有了丈夫,丈夫还活着,就被律法约束;丈夫若死了,她就脱离了丈夫的律法,虽然归于别人,也不是淫妇。我的弟兄们,这样说来,你们借着基督的身体,在律法上也是死了,叫你们归于别人,就是归于那从死里复活的,叫我们结果子给上帝。”保罗的这段话是对他那些在“拉撒路”阶级中的弟兄说的;只有这些人才“脱离了律法。”——罗马书7:1-6。
6.关于离婚,耶稣设立了什么标准?这对法利赛人会有什么影响?
6 与此相反地,耶稣论及离婚和奸淫的话主要是对属于“财主”阶级的法利赛人说的。他们并没有脱离律法。诚然,律法的确设有离婚的规定而让人可以有一个以上活着的妻子,但耶稣却引用上帝为所有新约之内或之下蒙他喜悦的人所原本订立的模式。上帝并没有为亚当和夏娃设有任何离婚的规定。因此一个基督徒若与配偶离婚(除非基于奸淫的理由),然后当离了婚的配偶仍然活着之际再度结婚的话,这人便犯奸淫了。法利赛人均深信当时尚未记录下来的犹太传统和教训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因此耶稣对法利赛人所说的话无疑使他们大为不悦。这乃是他们所受的痛苦的一部分。——申命记24:1-4;马太福音19:3-9。
7.耶稣怎样预见到他的死亡所带来的裨益?
7 由此我们可以见到审判的模式正在形成中。可是我们应该记得耶稣的死亡所保证带来的改变在他实际死去之前以开始发生了。施洗约翰和耶稣的信息及工作都是以对耶稣必定会将律法和先知所预言及影射的一切完全实现具有坚强的信心为根据的,例如当耶稣在被钉死之前一晚创立纪念他受难的仪式时,他将杯递给门徒说:“这杯意思是借我的血而立的新约,是要为你们倾倒出来的。……我现在和你们立一个约,正如我父和我立了一个约,去承受一个王国。”——路加福音22:20,29,《新世》。
8.耶稣宣布王国的信息一事促成了什么结果?
8 这些改变并不须等待。王国好消息的宣扬开始为我们所讨论的两个阶级带来了一项完全的反转。从那时起两个阶级都对他们以前的情况和经验死去了,正如耶稣的比喻中拉撒路和财主的死亡所预表一般。当耶稣的死亡应验了摩西的律法时,“拉撒路”阶级便对律法死去了。在接着的五旬节,圣灵的降临证实他们已在较大的亚伯拉罕的怀里。至于根据耶稣的描述接着有什么事发生以及这些事代表什么意思,我们会深感兴趣地留意看看。
亚伯拉罕——重要的角色
9,10.(甲)耶稣在他的比喻里提及一个什么重要角色?(乙)法利赛人对于他们与亚伯拉罕的关系看法如何?(丙)他们的结论在那方面是对的?在什么方面却不对?
9 请想象一下比喻所描述的景象。财主在阴间的痛苦中抬起眼来,他看见什么呢?他远远望见那以前的乞丐躺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这代表一个宠悦的地位,正如两个人躺在同一张床上一同进食一般。(路加福音16:23;请也参看约翰福音13:23)将亚伯拉罕带入这幅图画中具有很重大的意义,事实上这乃是整个审判的模式中最重要的一股线。他预表谁呢?请记得当时耶稣是直接对法利赛人说话。身为宗教领袖,他们认为唯有自己才有权居于亚伯拉罕怀中的地位。在他们的眼中看来,平民根本就毫无地位可言。在早些时候这些统治者们对耶稣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我们的父就是亚伯拉罕,”又说:“我们只有一位父,就是上帝。”——约翰福音8:33,39,41。
10 由此看来法利赛人显然认为亚伯拉罕代表上帝。在这件事上他们是对的。他们的错误在于声称自己是亚伯拉罕或上帝的儿子。在上帝看来,这种关系不是由血统而是由一个人的品行及行为去决定的。正如耶稣在当时对他们说:“你们若是亚伯拉罕的儿子,就必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耶稣也说:“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他从起初是杀人的。”——约翰福音8:39,44。
11.为什么人必须有信心才能接纳耶稣为弥赛亚?
11 虽然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耶稣将以前的财主描述为远离亚伯拉罕,我们却可能想知道为什么他将拉撒路描述为一死便被带到亚伯拉罕的怀里。(路加福音16:22)重要的是信心。当时耶稣并没有像一般人所期望一般以君王的身份来临,反之他成为“罪身的形状,”“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罗马书8:3;以赛亚书53:7)人必须具有真正的信心才能够承认他是弥赛亚而接纳他。有些人,但不是高傲的人而是谦卑的人,的确具有这样的信心。他们怀着信心鼓勇上前,正如亚伯拉罕“遵命出去[离开自己的家乡],……[虽]不知往那里去。”(希伯来书11:8)他们成为耶稣的门徒,并且后来当他们在五旬节获得圣灵时,他们更成为基督徒。关于这些人保罗写道:“凡被上帝的灵引导的,都是上帝的儿子。……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上帝的儿女。”——罗马书8:14-16。
12.以信为本的人怎样进一步受到祝福?
12 保罗也论及这些人说:“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并]和有信心的亚伯拉罕一同得福。”怎会如此呢?上帝曾应许亚伯拉罕‘地上万国都必因他的后裔得福。’这个后裔主要是基督耶稣。但凭着上帝丰盛的恩典,其他的人也有荣幸与基督一同成为这后裔。正如保罗进一步指出:“你们因信基督耶稣,都是上帝的儿子。……你们既属乎基督,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照着应许承受产业的了。”——加拉太书3:7-9,16,26-29;创世记22:18。
13.(甲)在第一次应验中谁构成了“拉撒路”阶级?(乙)约翰和耶稣怎样对这些人担任天使的角色?
13 综括来说,我们可以看出基督教会的分子,在上帝的灵引导之下,乃是上帝的儿子。由于他们具有像亚伯拉罕一样的信心,并且因为他们与基督耶稣一起构成亚伯拉罕的后裔——上帝用来实现他那集中于他的王国之上的旨意底工具——他们也被称为亚伯拉罕的儿子。他们构成了“拉撒路”阶级,从那些认识自己在灵性上的需要,在听见上帝的使者施洗约翰和耶稣传道之后便立即相信的犹太人开始。事实上,约翰和耶稣有如天使(或使者)一般将那些犹太人带到一个有利的地位,使他们可以承受上帝发誓要赐给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的丰盛祝福。所以难怪耶稣将拉撒路描述为立即“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路加福音16:22。
14.圣经怎样表示有许多非犹太人会获得上帝的悦纳?
14 虽然“拉撒路”阶级起初只限于忠心的犹太人,但并非始终都是如此。耶稣曾对一个表现不寻常的信心的外邦军官说:“我又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唯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马太福音8:5-12)这表示有许多在以往与上帝隔绝而处于乞丐般的贫乏状况中的非犹太人会从各地被带到蒙上帝宠悦的“怀”里。正如保罗说:“圣经既然预先看明上帝要叫外邦人因信称义,就早已传福音给亚伯拉罕说:‘万国都必因你得福。’”(加拉太书3:8)但至于一些由于自己是亚伯拉罕在血统上的后代就以为上帝王国里的主要职位非属他们不可的人,他们反而发现自己被摒诸门外而痛苦不堪。
15.耶稣在马太福音8:11用一幅什么适切的图画去代表神治国?
15 在这件事上将以撒、雅各和亚伯拉罕包括在一起形成了代表整个神治王国的一幅适切的图画。一切“以信为本”的人的父亚伯拉罕预表天父耶和华,万国所得的一切幸福的真正来源。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则预表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因此当亚伯拉罕在摩利亚山上打算将他的儿子以撒牺牲作祭物时,他影射耶和华会怎样实际牺牲他的独生子作为祭物。以撒的儿子雅各则预表基督的教会。正如雅各通过以撒从亚伯拉罕获得生命,同样地基督教会中的分子亦通过耶稣基督从耶和华获得属灵的生命。这个教会起初只包括一小群忠心的犹太人,但在五旬节过了大约三年半之后,王国的好消息也开始传给外邦人了(以哥尼流为第一人)。自那时起列国的人来自世界各地而补足了整个数目。所有这些人共同形成了“拉撒路”阶级。
上帝的“判决”是一个“深渊”
16.财主所提出的请求怎样将他对拉撒路的真正意图表现出来?并显露他的性情如何?
16 现在且让我们将注意力转到耶稣的比喻的后半部关于财主与亚伯拉罕之间的一段对话之上,在那里我们可以见到上帝的判决进一步揭露出来。请留意财主所作的两个请求。首先他要亚伯拉罕派拉撒路用一滴水凉凉他的舌头以稍解火中的炎热。在未能如愿之后,他接着要亚伯拉罕将拉撒路派到他的五个弟兄那里警告他们提防这个受苦之地。(路加福音16:24-28)只要使拉撒路离开亚伯拉罕的怀抱,并且不让他回去便好了!既然天使在将拉撒路带到亚伯拉罕那里时行动这么迅速,他为什么不请求亚伯拉罕派天使去执行这项慈悲的任务呢?但是不然,他非要拉撒路为他奔走效劳不可。从耶稣对财主所作为描述看来,我们只能够想象拉撒路若果真到他那里将指头伸进他口里用一滴水凉他的舌头的话,财主无疑会咬住他的指头不让他走!我们知道这并不是幻想,因为正如耶稣曾说,文士和法利赛人殚精竭虑“勾引人入教,”一但成功之后,他们便使这人“作地狱之子,比他们更加倍。”——马太福音23:15。
17.宗教领袖们怎样和为什么企图从“拉撒路”阶级获得纾解?
17 我们若以为这一切都是实际发生的事,那会是多么荒谬可笑!但既然我们知道耶稣所指的是什么阶级的人,这个比喻与事实多么吻合!因此我们可以问,宗教领袖们怎样企图从“拉撒路”阶级获得纾解,即使只是得到一滴水呢?耶稣手下受人藐视的门徒若仅是跟从他而噤口不言,这些宗教领袖便不会感觉如此苦恼了。但耶稣却训练他们并将他们差遣出去,首先是十二个使徒,然后是七十个门徒。现在拥有亚伯拉罕底后裔身份的是这些人而不是宗教领袖们了;他们将来自天上的祝福传给别人,医治病人及宣扬上帝的王国。(路加福音9:1,2;10:1,9)到五旬节那天,大约有一百二十个人由圣灵获得说方言的能力,并且在同一天有三千人加入他们的行列。他们是多么敢作敢为!公开地以及在犹太公会面前,使徒彼得和其他的人,例如司提反,都毫不犹疑地宣布这些统治者难辞其咎而犯了流血罪。(使徒行传2:23;3:14,17;4:10;5:30;7:52)身为亚伯拉罕在血统上的后代,“财主”阶级比喻地喊道:“父亚伯拉罕啊,可怜我吧!”使这个“拉撒路”阶级说我们的好话,即使一句也好!亚伯拉罕怎样回答呢。
18.亚伯拉罕的回答怎样将审判模式的双方适切地描述出来?
18 亚伯拉罕最初的答复只是将事实指出来:“儿阿,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路加福音16:25)亚伯拉罕并没有对财主浪费唇舌。为什么没有呢?因为耶稣知道他正在一段审察时期中担任上帝的仆人的角色。他真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而任何咒诅这后裔的人均会受上帝所咒诅。(创世记12:3)以一个阶级而言,“财主”已在他“生前”享过好日子了,当时他“享过福”而可以很容易地分一点给贫苦的人。但这个阶级却表明他们从来无意这样行,因此现在上帝所作的不利判决已显现在他们身上。上帝所作的有利判决也同样地显现在“拉撒路”阶级身上。这便是审判的模式,正如在一幅图案中一边与另一边平衡一般。为了强调起见,图案的中央更划出一条由顶至尾的直线;这便是“深渊”的所在了。请留意亚伯拉罕接着对财主所说的话。
19.“深渊”具有什么影响和意义?
19 “不但这样,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路加福音16:26)两者是无法亲善的!“拉撒路”阶级绝不能妥协与“财主”阶级讲和。耶稣体会到这是审判的模式中一股重要的线,他知道上帝的“判断如同深渊。”(诗篇36:6)请留意,只是以整个阶级而言这项判决是无可更改的。这两个阶级,或任何支持其中一方的阶级,均不能越过界限到对方那里去,但是个别的人却能够,而且亦屡次有人在他们的一生中这样行。使徒保罗便是一个杰出的例子,当他“从前在犹太教中”时,他曾猛烈地迫害“拉撒路”阶级。(加拉太书1:13-17)施洗约翰将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称为“毒蛇的种类,”但接着说:“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他们当中有些人后来果然如此行。——马太福音3:7,8;使徒行传6:7。
20.财主怎样提出进一步的请求?这在耶稣的日子怎样获得应验?
20 耶稣知道得很清楚“财主”阶级的态度,因此他在比喻中加进财主所提出的另一个论据。企图将深渊置诸不理或避开它,财主恳求说:“我父阿,既是这样,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路加福音16:27,28)请留意他虽然将亚伯拉罕称为父,他却提及他有一个关系更密切的父,在这个父的家里它有五个弟兄。耶稣知道宗教领袖们属于建在人为传统之上的犹太教宗教之家。他们那种猛烈逼害或甚至杀害异己的精神便是这个家所促成的。它的父就是“杀人的魔鬼。”(约翰福音8:44)五个弟兄(加上财主总共六个,而六正好是魔鬼的组织的象征)代表所有拥戴和支持宗教领袖,并且表现出同一精神的人。宗教领袖们不但想避免在他们自己眼中被暴露出来,同时也想避免在他们的支持者眼中出丑。他们的这些弟兄若也比喻地死去而去到同一的地方,那便会使他们更感痛苦了。因此这些领袖们实际上要“拉撒路”阶级离开受上帝宠悦的地位而去“作见证”,但不是宣扬审判的信息而是宣传一个使人觉得事态已恢复审察时期以前的原状的信息,因为那时宗教的领袖和他们的支持者尚未受到揭发而痛苦。
21.亚伯拉罕的反应具有什么涵义?
21 这件事可能吗?亚伯拉罕的反应如何呢?“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路加福音16:29)所需的只是上帝的真理之道而已!耶稣对民众和他们的统治者所说的话,包括所发出的审判信息在内,都唯独是根据这个权威而作的,“拉撒路”阶级也一样。例如彼得在五旬节所发出的有力感人的信息便完全是引自希伯来文圣经的经文为根据的,他所引用的包括来自摩西(律法),先知书和诗篇的经文。当时有三千人立即响应他的呼吁而受浸,这件事实证明希伯来文圣经本身便含有足够的警告和指示使一般乐于聆听的人,其中包括许多以前信奉犹太教的人幡然悔悟。——使徒行传2:41。
22.(甲)财主提出什么最后的请求?(乙)什么促使他这样行?当人要求耶稣施行神迹时,他的反应如何?
22 但是财主尚未肯罢休。他开始露出他的真正面目而贸然反驳亚伯拉罕说:“我祖亚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他们必要悔改。”(路加福音16:30)换言之,他要求有一个壮观的奇迹发生,例如有一个人从死里复生,因为他认为这是必需的。这样便不需要有人宣扬圣经的信息或揭发犹太教的传统了。法利赛人和其他的人曾屡次要求耶稣“从天上显个神迹给他们看。”他回答说:“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神迹,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看。”以尼尼微人而论,约拿这个“神迹”便足以感动他们了;正如耶稣说,“尼尼微人听了约拿所传的就悔改了。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约拿更大。”(马太福音16:1-4;12:38-41)耶稣在传道时比约拿拥有远较重大的权威和支持的证据。但是结果正如耶稣所说一般:“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约翰福音4:48。
23.亚伯拉罕在最后所说的话怎样非常适当而与事实相符?
23 与此一致地,亚伯拉罕回答财主说:“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路加福音16:31)这是对财主和他的弟兄所代表的阶级所作的最后判决。他们若掩耳不听上帝在圣经里的信息,他们亦会将上帝的使者视若无睹,不论使者是耶稣抑或“拉撒路”阶级。正如耶稣告诉他们:“你们查考圣经,……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他并且补充说:“你们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为他书上有指着我写的话。你们若不信他的书,怎能信我的话呢?”——约翰福音5:39,46,47。
24.我们从这个比喻最后所说的话可以获得什么警告和鼓励?
24 耶稣的比喻以一项有力的判决为结束,这项判决有如“深渊”一样明晰确定。它表明了上帝所作的有利和不利的判决。不利的判决是对整家“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的人而作的。(马太福音13:15)但是感谢上帝,最后的判决是对“拉撒路”阶级完全有利的。他们那受上帝宠悦的地位,以及它那带来安慰的供应和享受耶和华的筵席的美好机会。
25.关于我们的日子,这引起了一些什么问题?
25 我们能够将这种相似和审判模式的一切显著特色一直伸展到我们的日子吗?耶稣的比喻对我们有一个特别的信息吗?我们能够追溯两个相互对照的阶级而看出一项重大的改变,一项在情况上的反转,就在我们眼前发生吗?这可以帮助我们每个人看出我们必须怎样行才能在上帝有利的判决之下寻得真正的财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