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不要留恋撇下的东西!
1.(甲)上帝手下的忠仆不久便可以享有什么幸福?(乙)可是,有些人却怎样行?
圣经预言的应验无可置疑地表明今日我们正站在上帝荣耀的新事物制度的门槛上。不久邪恶的世界便会消逝,它所造成的种种痛苦、挫折和忧伤亦然。地球会转变为一个乐园,敬拜上帝的人会在其中永享完美属人的生命。耶和华曾指出他所作的这些应许的肯定性,他对使徒约翰说:“你要写上,因这些话是可信的,是真实的。”(启示录21:1-5)可是,虽然看来奇怪,若干认识这些真理的人却蓄意返回俗世的生活方式,虽然上帝说他不久便会把这个世界毁灭。这是多么可悲!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行呢?
2.(甲)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人在认识真理之后应当怎样行?(乙)人若没有这样行,他的思想便可能受什么所支配?这会导致什么后果?
2 当这些人初次听见关于上帝的王国以及他所要成就的事的好消息时,他们很高兴地接受。但是,继续努力进至基督徒的成熟地步,加深对上帝的道的了解及设法将其中的教训完全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事。(希伯来书6:1,11,12)如果人由于缺乏体会而忽略了这样行,他就不会继续将事奉上帝的权利视为宝贵了。这样的人可能对于上帝所应许的物质幸福尚未实现感觉焦躁不耐,同时未能体会到自己需要在灵性上不断长进及尽力参加上帝委派给我们在现今执行的传道和使人做基督门徒的工作。为了满足对物质资财和若干看来是乐趣的事的爱好,他可能开始将越来越多时间花在这些事上。属灵的事务遂退居次位。不是骤然而是逐渐地,他重投俗世的怀抱。——提摩太前书6:9,10。
3.(甲)为什么选择与一些不敬拜耶和华的人为友是十分危险的事?(乙)一个人可以很容易在什么时候与这样的人同游?
3 一个人可能说他希望活着进入“新地”之中,生活在一个充满公义的世界里。但是他所拣选的友伴是否与他的声称一致呢?当然,每天我们都无可避免地与一些不事奉耶和华的人有若干接触——在工作地方、学校里、购物时或甚至在家里。但在工作小歇时,在上学之前和放学之后,当与朋友通电话或探访他们时,在从事消遣时,他选择与什么人做伴呢?这真的造成差别吗?圣经提醒我们说:“不要受骗。不良的交往会破坏有用的习惯。”(哥林多前书15:33,《新世》)但什么是“不良的交往”呢?有些人若不敬拜耶和华,只是做在他们自己眼中看为对的事,这会造成任何差别吗?根据我们已知的资料,我们知道这样的人并不会生还进入“新地”之中。人在选择朋友方面若不理会耶和华的标准,不久他们便会发觉自己已返回他们一度以为已经撇下的世界里。但是我们若将圣经所载的鉴戒紧记在心,就可以保护我们不致跟从这样的途径。——哥林多前书10:11。
‘写在经上为要警戒我们’
4.(甲)约瑟死后以色列人在埃及过着怎样的生活?(乙)以色列人得救离开埃及时为什么有“一大群外族人”跟随他们?(丙)这出预言性的戏剧怎样在我们的日子获得应验?
4 当耶和华将以色列人从埃及的奴役拯救出来时,这为他们带来多大的舒解!他们在约瑟死后所经历到的残忍压迫使埃及看来像是他们被投入其中的一个赤热洪炉一般。(出埃及记1:13,14;申命记4:20)但是后来耶和华将十场灾殃降于埃及之上。在真实的上帝和埃及诸神之间的分别变成十分显著。因此当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时,“一大群外族人”与他们一同离去,正如今日的“大群人”与俗世分离和属灵以色列人的余民交往一般。(出埃及记12:38,《当代圣经》)但是离开埃及之后不久,在他们的营里有什么事发生呢?
5.(甲)他们得救之后不久便怎样‘归向埃及’?(乙)为什么有这样的事发生?
5 基督的门徒司提反解释说:“[他们]心里归向埃及。”当时仅是在他们得救之后几个月而已。(使徒行传7:39,40)什么将他们的心态显露出来呢?他们制造了一只金牛犊——在埃及常见的东西——并且宣布“向耶和华守节”。但他们其实是效埃及人之尤。(出埃及记32:1-6)耶和华对他们大感不悦。他们的行为与上帝在西乃山赐给他们的律法背道而驰。结果有数以千计的人死于非命。为什么会有这件事发生呢?虽然他们知道耶和华的诫命,却显然没有对这些命令以及当时他们正受上帝所引导一事养成衷心的体会。
6.(甲)耶和华在旷野里怎样供应他们的所需?(哥林多前书10:3,4)(乙)为什么有些人开始渴慕他们以前在埃及所享有的东西?
6 当以色列人和跟随他们的“大群外族人”离开埃及时,他们知道这样行是对的。但是一年过去之后,他们尚未抵达应许之地;他们仍然未在“流奶与蜜之地”定居。他们人人都有充分的粮食,特别是享有丰富的灵粮。云柱和火柱不断表明耶和华在领导他们。他们在红海和西乃山见到令人懔然生畏的证据将耶和华的大能显露无遗。律法的约给予他们属灵的滋养和激励。律法也表明他们需要个别作出很大的努力,指出在什么方面他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思想、动机,使他们能够在这些事上取悦耶和华。但是他们非但不感激耶和华对他们所施的一切恩惠,反而开始渴慕他们以前在埃及所享的物质东西。自私的欲望为许多人带来了毁灭。——民数记11:4-6,31-34。
7.(甲)当探子带回他们的报告时,为什么人们谈及返回埃及?(乙)事情的结果如何?(希伯来书3:17,19)
7 在此之后不久,摩西派人前往窥探应许之地。探子回来时一致同意那的确是“流奶与蜜”之地。但其中有十个探子害怕当地的人,他们被境内防御巩固的城市所吓倒。他们没有全心信赖耶和华,结果使别人的心也恐惧战兢。他们再次怀念埃及,并且谈及打算返回该地。由于缺乏信心,当时20岁及以上的整代人最后均死于旷野而未能进入应许之地。——民数记13:27-33;14:1-4,29。
8.(甲)所多玛遭受毁灭时,罗得和他的家人必须怎样行才能保全性命?(乙)为什么罗得的妻子变成一条盐柱?(丙)这对我们含有什么警告的信息?
8 在此之前400多年,同一的教训在一个不同的场合受到强调。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在所多玛城定居;这个城虽然在物质上十分繁荣,在道德方面却堕落不堪。所多玛及其邻近地区变成如此荒淫无耻,以致耶和华决定将其毁灭而永不再重建。他派天使将罗得和后者的家人救出。当罗得对他未来的女婿发出警告时,他们“以为他说的是戏言。”但这绝不是戏言。破晓时天使催促罗得和他的家人逃到城外,并且吩咐他们赶快逃命,千万不要回头张望。他们的性命得以保全有赖于服从命令。罗得和两个女儿遵嘱而行,结果得以逃出生天。但是罗得的妻子看来却舍不得她所撇下的物质东西。她回头张望,结果变成一条盐柱而丧生。我们个人有将这件事的意义铭记于心吗?为了帮助我们领会这个教训,耶稣将其包括在一个警告中以强调在我们的日子从速逃出这个旧制度的紧急性。他警告人要提防对物质资财变成过度关心,他言简意赅地说:“应当记住罗得的妻子。”(创世记19:12-26;路加福音17:31,32,《新译》)什么可以保护我们不致重蹈以色列人和罗得妻子的覆辙呢?
‘向往一个更美的地方’
9.信心是什么?我们可以怎样培养这种品质?
9 为了避免受到影响而‘回头张望’,我们必须对未来的事养成越来越大的信心。希伯来书11:1为信心所下的定义是:“对所盼望的事物作有把握的期望,是未见的实体显然的证据。”(《新世》)信心是个像所有权状一般的凭据或保证,担保我们必定会获得上帝所应许的东西。信心是基于有力的证据的,由于这缘故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肉眼所不能看见的事。这并不是轻信或仅因为一件事听来很好便贸然相信。若要具有真正的信心,我们必须对事情有足够的关注而亲自熟悉作为信心基础的证据。我们也需要仔细考虑我们所获悉的事怎样与自己的生活有关及对之养成真正衷心的体会。
10.(甲)亚伯拉罕怎样证明自己有信心?他有多长的时候如此行?(乙)我们怎么知道他所做的事是对的?
10 亚伯拉罕便具有这样的信心。由于这缘故,亚伯拉罕听从耶和华的命令撇下迦勒底繁华的吾珥城而迁到遥远的迦南,他以前从未见过的一个地方。他在那里作外族的寄居者,并没有为了安全的缘故归附任何城市王国。“他等待那座有根基的城[耶和华的弥赛亚王国],就是上帝所设计所建造的。”他若继续留恋迦勒底的生活,就无疑会返回该处了。反之,他“所向往的是一个更美的,[属于]天上的家乡。”(希伯来书11:8-16,《新译》)亚伯拉罕向往这个‘更美的地方’不是区区几年或甚至十年或二十年。他在有生之日继续如此行,直至他在离开吾珥100年或更长的时间之后去世为止。他并非仅是说他有信心;反之他以行为将信心表现出来。由于这缘故,他的奖赏是无可置疑的。对他来说复活的希望是如此肯确,以致耶稣说,‘在上帝看来亚伯拉罕是活着的。’——路加福音20:37,38;雅各书2:18。
11.以撒和雅各怎样表明他们也具有信心?
11 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和以撒的儿子雅各又如何?他们从未尝试过迦勒底的生活方式。但是他们并没有将此视为理由而要亲自看看那种生活是怎样的。他们从父母获悉耶和华的应许,便将其铭记于心。他们像亚伯拉罕一样养成坚强的信心。他们也‘向往一个更美的地方’。上帝并不以他们为耻。——希伯来书11:9,16,20,21;创世记26:24,25;28:20-22。
12.什么使以扫和底拿招致严重的难题?
12 在另一方面,雅各的兄弟以扫却没有体会属灵的事。他娶了一些并不敬拜耶和华的女子为妻。他毫不珍惜圣物,仅为了一点食物便将长子的名分卖去。(创世记25:29-34;26:34,35;希伯来书12:14-17)他是个坚要现在便获得身体满足的人。雅各的女儿底拿也招惹严重的麻烦。为什么呢?因为她喜欢与信奉异教的‘当地女子’来往。——创世记34:1,2。
13.(甲)今日属于世界的人其实过着怎样的生活?(乙)什么可以保护我们不致被诱返回这个世界?
13 如果你像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样真正‘向往一个更美的地方,’向往在耶和华的弥赛亚王国治下的生活,就千万不要让自己被诱返回这个世界里。要记得,世界并没有提出任何恒久的前途。‘但是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却会永远长存。’那会是一种多么令人心满意足的丰富生活!——约翰一书2:17。
[第172页的图片]
应当记住罗得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