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圣经译本的挑战
至1974年初,圣经已整本地或部分地译成1,526种文字和方言。圣经不但每年被译成更多种文字,同时在同一种文字中也有更多译本出现。以英文而言,近来似乎每年都有新译本面世。
关于翻译的艺术,一位语言教授曾说,“翻译所引起的难题是无法胜数的。”翻译圣经的工作无疑提出最大的挑战。有人说得不错:“圣经翻译是一项永无休止的过程。”这件工作牵涉到将古代文字中许多不再流行的成语译出来。这也牵涉到宗教,而宗教一向都是与强烈的感情有关,因此有时译者的判断力可能受自己的宗教所影响。圣经既是上帝所感示的道,译者自然应该以最小心的态度和最优良的技巧去译这本书。除非一个人承认圣经是上帝所感示的道,否则便无法真正胜任愉快。翻译圣经应该是一项“爱的劳作”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和科学。
准确性
圣经翻译所面对的许多挑战之一是准确性。译文是否像原文一样明确呢?它将原文的字意和风味都准确地表达出来吗?翻译时常在这方面未如理想。例如有两个希腊字,阿利福(a·leiʹpho)和克里奥(khriʹo),大部分英文译本均将其译作“膏”(anoint)。每逢圣经用阿利福一字时,所指的总是将膏油抹在身上,例如在浴后,患病或死去时。(马太福音6:17;马可福音6:13;16:1;路加福音7:38,46;雅各书5:14)但是克里奥一字却仅是用在一种属灵、神圣和比喻性或象征性的意义上,因此配被译作“膏”,正如我们在路加福音4:18见到:“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除了《新世》界译本之外,极少译本首尾一贯地将这两个希腊字加以分别。
译者在准确性方面所遭遇的另一项挑战与希腊文的“现在祈使法”有关。a这表示一种连续或反复的行动。大部分圣经译者都没有留意到这个特点。例如,差不多所有译本都将路加福音11:9,10译成如此:“我又告诉你们,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但是这样的译法根本没有将耶稣的比喻的要点表达出来。耶稣的比喻论及一个人因半夜有客人来访。而向邻人借饼。邻人起初不允所求,因为他己和儿女上了床。但是邻人终于起来将饼给他,但不是因为他是个朋友而是因为他“情词迫切”。因此耶稣解释比喻所含的教训说:“要继续祈求,就会赐给你们;要继续寻找,你们就会找着;要继续叩门,就会给你们开门。因为凡是祈求的就必得着,凡是寻找的就必找着,凡是叩门的就必给他开门。”——《新世》。
提防偏见
此外还有忠于原文的问题。有些圣经译者让自己的宗教的偏见在译文中显露出来。例如,现代译者看来不喜欢运用与希伯来的四字神名(YHWH或JHVH)相当的上帝名字。有些译者反对使用“耶和华”这个相当的名字。但是他们若认为“雅威”比较准确,为什么没有更多译者采用这个名字呢?自从劳得汉氏的译本面世(1897年)以来,只有《耶路撒冷圣经》采用这个名字。四字神名显然是个专有名词,因此自不能用“主”或普通名词去译。诚然,有些译本将这些普通“神”这一类的名词完全印成大写字母,但是这样行并未能使这些字真正与别不同。再者,当人将经文读出来时,听者并不会察觉这些字是被印成大写字母的,对吗?
《天主教同仁译本》(1941)将约翰福音2:3,4译作如此:“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对她说,‘妇人,你想要我做什么呢?我的时候还没有到。’”这种译法与耶稣实际对他母亲所说的话的原意刚相反。他实际所说的话是:“妇人,为什么要对我说呢?我的时候还没有到。”(《耶路撒冷圣经》)一个脚注说:“在旧约中颇常见的一种闪族语法用来对别人的干预表示不赞成,或更强烈地,对任何提议表示拒绝。”当时耶稣其实提醒马利亚不要越权行事而非加以尊崇。——路加福音11:27,28。
泰勒(K.N.Taylor)所译的《儿童活用圣经》也表现类似的宗教偏见。这部译本在提摩太后书2:8说:“千万不要忘记这件奇妙的事实,耶稣基督曾成为人,降生在大卫王的家系里;他乃是上帝,正如他从死里复活这件事实充分表明。”但是原文绝没有说耶稣是上帝,从《国语圣经》的译文足以见之:“你要纪念耶稣基督乃是大卫的后裔,他从死里复活。”
此外,泰勒将马太福音7:13译成如此:“唯有穿过窄门才能进入天堂!通往地狱的大路是阔的,它的门宽到足以容纳所有拣选走容易的路的大群人。”但是原文根本没有提及常被译作“地狱”的海地司或矶汉那这两个希腊字。反之,它只是将“生命”和“灭亡”作一对照而已。
让上帝的道本身作指引
若有几种译法可供选择,例如当标点的位置有重大关系时,我们必须让圣经本身所说的话去指引我们。(圣经初次写成时根本是没有标点的。)路加福音23:43多半被人译成:“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裹了。”(《国语圣经》)可是另有些译本,例如《新世界译本》和劳得汉的译本,却将一点号放在原文“今日”一字之后而把这节经文译成:“我今日实在告诉你,你会和我一同在乐园里。”究竟那一种译法对呢?
我们只需问问,与耶稣同死的犯人在一生作恶之后,仅因为对耶稣表同情和恳求耶稣纪念他,就配到天上去吗?他有“恐惧战兢,作成他得救的工夫”吗?(路加福音13:24;腓立比书2:12)再者,圣经绝没有说耶稣在那天升到天上的一个乐园里。反之,彼得说耶稣在死去和埋葬了之后下到“阴间”(海地司),在那里直至复活为止。耶稣本人曾说,正如约拿在鱼腹里三日三夜,他也会——不是在天上而是——“三日三夜在地里头。”不但如此,耶稣在复活之后告诉马利亚他尚未升到他的上帝和她的上帝那里。(马太福音12:40;约翰福音20:17;使徒行传2:22-33)鉴于这些事实,客观的圣经译者无法不承认当时耶稣所说的话不可能是,“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反之他的话必然是:“我今日实在告诉你,你会和我一同在乐园里,”意指未来的某个时候。
同一的原则也适用于将一个字的首字母排作大写一事上;这是由译者自行决定的。因此相信圣灵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三位的译者喜欢将“圣灵”一词印成大写字母,例如《新英文圣经》(NEB)将使徒行传1:8译作:“当圣灵(英文Holy Spirit)临到你们身上时,你们会获得能力。”但在报导耶稣的话如何获得应验的圣经记载中,我们读到什么呢?“这件事会在末期发生;我要将我的灵(英文my spirit)的一部分倾浇在每个人身上。”(使徒行传2:17,NEB)大写字母在那里呢?根本没有!为什么没有呢?因为上帝无法将一个与他相等的神的一部分倾浇下来;这里所用的“灵”一词显然不可能指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而言。既然这节经文论及耶稣在使徒行传1:8所预言的同一件事,按理说来当他谈及使徒们获得圣灵时,他绝没有将圣灵视为一位有生命的个体,因此在使徒行传1:8将圣灵一词排成大写字母是不应当的。
这一切与施洗约翰所说完全一致;他指出他自己用水为人施浸,未来的一位“却要用圣灵给你们施洗。”(马可福音1:8)一个人自然无法用另一个人为人施浸,但是却可以用水或一种动力为人施浸,而上帝的圣灵其实便是一种动力。不错,当需要在不同的译法中作一选择时,译者必须让上帝的道的其余部分去指引他们。
耶稣在马太福音24:3-8所说的话也可以表明这项原则。在耶稣谈及战争、饥荒和地震之后,《新英文圣经》将他接着所说的话译成:“新时代诞生的产痛随着这些事而开始。”但其实并不然。反之这些事乃是一个旧规制的垂死挣扎。导至新事物制度诞生的产痛载于启示录第十二章。这章圣经报导上帝的弥赛亚王国诞生,接着在天上,在米迦勒与大龙魔鬼撒但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
理想是要达意
我们可以说,没有一本译本在每一方面均好过其他译本。虽然有些较意译的译本有时不甚准确,较直译的译本则可能有时不像其他译文那么易明。例如我们在圣经里屡次读到“默默无声”一词。(以赛亚书6:5;耶利米书49:26)这句话所含的意思其实是陷入“死亡的静寂中”。(耶利米书49:26,NEB)类似地,“任何向墙小便的人”这句含有轻蔑意味的话(列王纪上14:10;21:21;列王纪下9:8,《新世》)是一句仅指男子而言的成语,因此有些译者仅是将其译作“每个母亲的儿子。”(NEB)但在其他事例上,《新英文圣经》的译文都不及其他译本那么易明,例如“他们要将刀打成鹤嘴锄(mattocks)”和“你的杖和你的牧杖(crook)是我的安慰”这两节经文。并非每个读者都知道“mattock”和“crook”是什么意思。——以赛亚书2:4;诗篇23:4。
要将圣经译得好的确是一项挑战。今日有这么多种不同的译本实在是一件可庆幸的事。可是,上述的各例子充分表明,作为一本准确的译本,《新世界译本》是值得我们向人推荐的。
[脚注]
a 见Dana与Mantley合编之A Manual Grammar of the Greek New Testament,300-3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