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
由于重大的疏忽一艘正在筑造中的美国航空母舰被一场大火烧为灰烬。这场大火使美国政府损失了将近五千万美元并丧失了几十条人命。这些受难者之一的妻子在收音机里的新闻报告中听到这项消息而焦急万分。当她的丈夫在平时归家的时刻尚未返来时,她更是疑惧不安。然后门铃响了,她冲出去应门。她打开门,前面站着两名警察。他们默然说不出话来,但是他们并不需要说什么。他们的脸上充满同情的仁慈表情已说明的很明白了。不错,她的丈夫也是在这场火灾中丧失了生命。
这两个警察很能体验到这个妇人的感觉,因为他们很可以想象得出他们自己的妻子若处于这个不幸的妇人的地位会有什么感觉。在这种场合中一个仁慈的表情,一个手势或几句亲切体贴的话便足以表示我们了解同时能将自己至于他们的地位来表达同情。
圣经留意到人的这种需要,因为它告诉我们说:“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它标明了“对伤心的人唱歌”是一件极不合宜的事,而“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我们若能为他人设身处地地着想便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哭泣哀恸,什么时候该欢笑和跳舞。——罗马书12:15;箴言25:20;传道书3:4。
在我们与他人交往的一切关系上均应能够为他人设想。特别是在家庭的圈子中更是如此。父母与儿女若均能为对方设身处地地着想,他们之间的关系将会融恰多少!这并不是说父母们应该放弃他们的权威,但是了解是不可少的。由于缺乏这种了解多少对夫妻之间时常发生摩擦!这项原则甚至可以应用在诸如在别人需要安静以便休息或研究时想看电视或听收音机的琐碎事情上。它亦可应用在准时到餐桌和在约定出外的时间准备好等事上。
你有没有借了钱但在说好该还钱的时候却忘记了呢?你认为你的大意只是无关紧要的事吗?但是对于别人说来又如何呢?他可能以为你将这笔债忘得一干二净了。你若答应了在某一日归还一笔债但到期却无法归还,你岂不可以至少向他说明你何以不能如期清付,而不应该不理这件事好像你并无义务归还一般吗?你的债主无疑会很乐意延长你归还借款的期限,只要你不要以为这笔借款乃是一件礼物就好了!用借款为借口来骗取一个礼物是不公平的,岂不是吗?
在工业方面由于人不能为他人设身处地地着想而产生了多少纷争,混乱和无谓的痛苦!由于劳资一方或双方未能为对方设想,罢工的期间有时延长到数周或数月。人们若能在种族或宗教方面为他人着想,他们便不致歧视在这些方面与他们不同的人了。
不论你需要作一项请求或执行一项惩戒,你若能为他人着想,便会收到更大的效果。耶稣是多么善于体贴人!因此在彼得三次否认他以后,他并没有责骂彼得。当时他只需望彼得一眼:“主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对他所说的话,”说他将不认主。然后彼得“就出去痛哭。”不错,有的时候,一个责备的眼色,一个恳求的口吻——耶和华上帝曾多少次恳求他的百姓——或仅是温和地与犯过者论理会远比向他严词痛斥有效果得多。——路加福音22:60-62;加拉太书6:1。
在这方面使徒保罗亦效法他的主的模范。他知道他若对他人的想法和感觉漠然不顾,他便会不必要地得罪他们,因为我们都很容易暗示那些我们认为犯了错的人是不诚恳或没有头脑的。他使自己成为“众人的仆人”,为了要赢得各样的人。所以他说,“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毫无疑问的,使徒保罗知道如何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哥林多前书9:19-22。
能够为他人着想不但会防止你不必要地得罪人,而且亦保护你不致变得自私或犯重大的罪行。引致奸淫或其他罪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贪婪,那便是说贪心地恋慕属于别人的东西。但是你若置身于他人的地位便绝不会贪恋他的汽车,职位,妻子或其他的财物。你若拥有这些东西便绝不想丧失它们,对吗?——申命记5:21。
当然为他人设想的意思并不是说你在和那些不配的人相交时应当过分地受情感所操纵。这意思亦不是说当你有责任或为别人的好处必须严厉地斥责某一个人时却不这样做。你应该关心他人的福利,正如你关心自己的福利一般。
总言之,为他人设想可以大大地促进你与他人之间的友善关系,并且帮助你行正事。这正是耶稣所说的话的意思:“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带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马太福音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