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教会怎样筹款?
一个家庭,一间商店或一个政府都需要金钱才能维持下去。维持一个宗教组织也需要金钱。教会或庙堂筹款的办法各有不同。你的教会用什么方法呢?更重要的是:上帝的道圣经指示哪一种方法才是正当呢?
许多宗教最喜欢用的筹款办法包括教会聚餐,点心及旧衣物拍卖,卖物会或甚至烤肉野餐等。当然这些活动的本身并没有不妥的地方,但将其用来作教会筹款的方法,自然使基督徒想知道圣经以前有没有提及或支持以这些活动作筹款之用。我们找不到任何这样的记载,因为耶稣和他的使徒从没有发起过这些筹款的办法。事实上,耶稣曾免费地供应几千人的午餐。——马可福音6:35-44;8:1-9。
有些教会则用赌博性的娱乐办法,例如宾果游戏,彩票,奖券等,来筹款。当有些教友读到报章刊载“警局禁止教会发行彩票”,“慈善‘轮盘’被没收”,等新闻标题时,一定会为之震惊不已。有些人可能不愿把这种活动算作赌博。在他们看来只要这种玩意与教会工作有关便绝不会向人暗示任何不道德的事。他们可能以为“这些事并无害处,因为所筹得的款项并不是用来饱某些个人的私囊的”。但是我们若细想一下便会看出有的人受到了损害,至少在金钱上有损失。既然这些计划目的均旨在为教会筹款,赢钱的当然是教会。既然有赢钱的就必定有输钱的——参加赌博性游戏的人。这种赌博能帮助参加的人在家庭里和其它的地方负起他的经济义务吗?他也许认为这只是他对教会负起责任的方法之一。但是他却随时都按照着自己的经济能力来捐献给教会。这往往要看他的动机究竟是在捐献中求得娱乐刺激抑或像圣经所嘉许的要得着施予的快乐而定。(使徒行传20:35)当然我们除了经济上的义务外,还要考虑到其他的责任。人加入教会为了要与上帝亲近。但是坦白地说来,用赌博来筹款真的能使人与上帝更接近吗?上帝斥责那些“给时运之神摆筵席”的人。——以赛亚书65:11。
有些教会则雇用职业的筹款专家,利用最新的各种推销技巧来迫使教友献出更多的捐款。美国甚至还有一些所谓动机研究学会登报愿意以高价把“心理的攻术”卖给教会的牧师。但教友们若知道了每个星期日他们都是牧师们所施之“技巧”和“攻术”的对象时,他们会有什么感觉呢?他们或者会肯捐输出来,但是他们是甘心乐意的施予者吗?
经营企业
更有些教会借着经营某些生意来筹款。例如美国威斯康辛州,米窝基的《新闻报》在1962年的二月二十五日报导“教会在商业上‘大赚其钱。’”又云“许多教堂在许多种非宗教性的企业,从停车场以至酿酒厂投资经营已获利甚丰。”在这些标题之下,这份《新闻报》接着又说:
“就在纽泽西一家规模宏大的游乐场门外,有一个黑衣修女坐在一张折椅上,对每一个将一枚钱币投入她怀里的雪茄烟盒的行人说一声亲热的‘愿上帝祝福你。’她并不以求乞为耻。但是她所求的若是金钱,真正地赚大钱的话,她所用的谦卑的方法和1962年间教会赚钱的方法之不协调对照就好像是她的低声祝福与汽声风琴强大响亮的弹奏声一样不调和。……例如她大可以买下一块停车场,或一家饭店,或一间公寓,或一个煤矿而为她的教堂赚得不少钱。……或者她可以制出精美的糖果或烘焙可口的面包,或[酿造]新的白兰地酒……这些都只不过是今日全国各地教堂所经营的许多赚钱生意门径之几种而已。”
但是宗教的活动是否需要靠经营生意赚钱来维持呢?一个基督徒经营一种商业生意当然绝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使徒保罗和早期的基督徒在需要的时候曾靠做生意来赚钱。但是他们所需要的是什么呢?就是他们个人生活所需的东西,这样他们才能维持生计继续作为宣扬上帝的道的活跃传道员。第一世纪的基督徒教会本身则从来未曾为了维持自己而经营俗世的商业。耶稣没有认为他需要筹集一笔经费来推行他的传道工作。当一个年青富有的统治者来请教他上帝的条件时,耶稣并没有告诉他,他应该去投资营利以增加他的财富好捐出来推行传道工作。反之耶稣告诉他,最好他能撇弃一切物质财富的缠累而献身作为耶稣的门徒从事传道的工作。——马太福音6:19,20;19:16-25。
邀请抑或乞求
这是我们借用米窝基《新闻报》所说关于一个修女为她的教会求乞的标题。曼彻斯特《监护者》宗教栏的编辑莱特有一次说当他放弃他干了二十年的教区教士一职时,他曾欢呼两次。其中一次的欢呼是庆祝他不再向人乞求金钱了。他为教会乞求金钱方法之一无疑是把捐款盘在会众中传递。通常人并不以为这是求乞,但其意义实与求乞无异。
这种的筹款往往以邮函的方式来作成,例如葛理翰发出许多明信片恳求人资助其布道大会入不敷出之数。美国南部一个受难神父传道会发出的一封信这样地开始说:“亲爱的朋友:你曾经不得不向人求乞吗?愿神佑你永不致如此。这是一件最不愉快的事——时常遭受到粗鲁的拒绝,刻薄尖酸的揶揄或根本不理睬。然而我们却必须乞求。传道会的教士们为了基督而求乞。”
但是我们能够想象得出上帝的工作竟陷于如此的困境以至他的仆人必须求乞才可以维持它吗?为上帝求乞是合情理的吗?为一个拥有整个宇宙拥有“千山上的牲畜”的上帝而求乞岂是合宜呢?在摩西律法下祭司和利未人从未需要求乞过。在尼希米的日子,以色列人未能足够正当地供应圣殿的崇拜的费用,利未人遂到田地里工作,维持自己的生活。——诗篇50:10-12;申命记12:19;尼希米记13:10。
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耶稣使徒的日子。当其他的基督徒未能维持使徒保罗的生计让他从事传道活动时他便去制造帐棚。遵照着耶稣所订的原则“施比受更为有福”而行事,保罗为基督徒立下了一个榜样。——使徒行传18:3;20:34,35;哥林多前书11:1。
十分一奉献
也许你的教会筹款的方法是借着教友十分一的奉献。有些较小的教派,如安息日会和摩门教派,早就采用了十分一奉献的制度,至今日天主教和基督新教都有采用这种制度的趋势。美国罗马天主教所出版的一份周刊,《星期日访者》特别热心鼓吹这件事。一位约瑟潘恩“神父”说:“这是神的计划,不是人的安排,使每个赚钱的人把十分一的收入献出,……假如我们怀疑十分一的奉献是否公平,我们就等于怀疑上帝的智慧了。”他说不管这家庭人数的多寡或入息多少每个家庭都应该把全部收入的十分一捐出来给教会。
但是十分一奉献真的是神的“计划”吗?罗马天主教的神学家,加拿大多伦多圣米迦勒大学的神学教授本威说不是的。他并且说这样的见解是很危险的,“因为这不仅宣扬错误的道理,而且迫使人的良心作伪,并引起痛苦和反感。祇适用于古代以色列国的神圣教训已被废弃,……基督徒已不在摩西律法之下。我们不须再守割礼,十分一奉献和其他的律例。十分一奉献是基督教会的规律吗?答案很简单。不是。”但在十六世纪举行的天主教天伦特会议却甚至认为不捐纳十分一的人应该被逐出教会。
在论到罗马天主教对十分一奉献一事的教训方面,本威可能错了,但他对圣经在十分一奉献的见解却是正确的。当耶稣基督借着他的死废掉“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时,他也废掉了十分一奉献的规例。——以弗所书2:14,15;罗马书6:14。
假如基督徒必须遵守十分一奉献的规律,那末在希腊文圣经中便应该至少有对此有所提示的训示,但我们找不到丝毫这样的提示。虽然在整本圣经内提及十分一奉献共有四十次,在所谓的新约内却只有三次论及它。
这三次中的第一次是耶稣提及的,他说:“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要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另一次提及它的地方是耶稣的比喻中记载一个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说:“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第三次是在希伯来书中保罗讨论到十分一奉献,用以表示耶稣的祭司职位远较优越尊贵,而不是说基督徒需要纳十分之一的捐输。——马太福音23:23;路加福音11:42;18:12;希伯来书7:4-9。
我们只需细心思考这问题便可知道基督徒的工作并不应靠十分一奉献来维持。基督徒的工作是基于爱心的,而爱并不是以百分率来计算的。一个真正爱妻子的丈夫并不需要一条律则规定他以多少钱来供养妻子。同样地一个真正爱丈夫的妻子,也不会不管丈夫能否办得到而一定要他把入息的百分之几交给她。上帝远较最贤良的妻子更为伟大合理得多。
此外,十分一奉献并不是时常都是一个完全公平的安排。由于现今经济情况的不均衡,捐出入息的十分一对一个人说来可能不当作一回事,在他是毫不吃力的事,但对另外一个人说来则可能是一个沉重的负累。因此,在一方面,捐出入息的十分一并不一定就是不自私的表现,而另一方面它则可能成为一项压榨人的苛求和负累。
所以,无疑地,十分一奉献并不是早期基督徒教义之一。在以色列的日子这是上帝规例的一部分,而且是一个完全公平的安排。首先,每一个以色列人公平地获得一块田地,即使他丧失这块土地,律法规定在到了禧年时可以归回原主。此外十分一的奉献是主要归与利未人的,因为他们没有承受任何地土。但这种情况并不存在于基督徒的组织中。因此我们亦找不到在使徒的日子基督徒教会中有十分一奉献的安排。《宗教与伦理百科全书》说:“十分一奉献的规律经过几个世纪都没有再设立……直至第四世纪的时候根本很少听到有人提及它……伊皮芬尼斯谓十分一奉献如割礼一样不再缚束信徒。”(第十二卷348页)然而正如使徒保罗预言,随着纯真的信仰的堕落,基督教会在筹款以维持传扬好消息的工作开支方面亦走入了歧途。虽然如此,事实上直至第六世纪才有些教会会议将十分一奉献规定为必须的,而迟至第八世纪,查理曼大帝才把十分一奉献制定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律法。
不过甚至在古代,设置一个捐献箱或柜亦是十分合适的方法。约沙法王和大祭司耶何耶大便把这样的柜子放在圣殿里。在耶稣的日子也有设置这种捐献柜,今日耶和华见证人在他们的王国聚会所也采用同样的方法。他们在聚会所后面放一个或两个捐献箱,每个人均可以把乐意捐输的金钱放进去,而不会有任何被迫或勉强的感觉。——列王纪下12:9,10;路加福音21:1。
我们若具有真正的基督徒精神,便不需要任何其他的东西;也不必采用本文所讨论的各种筹款活动。所需要的乃是更努力去教导人关于上帝的品质,他的智慧,仁爱,公平和能力,并教导他们认识他要辩正洗雪他的圣名,并在地上建立乐园的旨意。我们也不要忽略上帝爱子和敬畏上帝的人所表现的那种不自私的施予。这样的教导会使被教的人产生一种自然的共鸣。正如使徒保罗说:“人若有愿作的心,必蒙悦纳,乃是照他所有的,并不是照他所无的。”——哥林多后书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