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你正等待被提吗?
    守望台1983年 | 11月15日
    • 无需恐惧即将临到世界的灾难日子。反之,他们有希望行将见到基督复临,他们会与主会合,永远与他同在。”

      “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方式!”拥有广大读者的作家海尔·林赛(Hal Lindsey)感叹说。“怀着乐观、期待和兴奋。我们所过的生活应当好像我们是并不期望留在世上很久的人一般。”

      事情有圣经根据吗?

      圣经主张所有基督徒都会被提到天上去吗?基督徒会被取去而留下其余的人类面对灾难吗?

      其实英文的“被提”(rapture)一词并不见于圣经中。“被提”的信仰是基于帖撒罗尼迦前书4:16,17的经文的,而这节经文提及“被提”一事。我们读到:

      “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上帝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

      相信被提的人对这段经文作了以下按照字面的解释:基督会再次临到地上。死去的“圣徒”会复活,活着的“圣徒”则会被提。他们会获得不朽的新躯体,升到天上与基督在空中相遇,于是他会将他们带到天堂去。

      因此,这项信仰与基督耶稣的复临有关。但是圣经表明基督复临的目的何在呢?

      基督复临的方式与目的

      圣经并没有表示基督会实际带着躯体临到地上。反之圣经表明他复临的意思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地上以及对人类成就若干明确的旨意。

      帖撒罗尼迦前书4:16所提及的基督降临意思是与圣经谈及上帝降临地上的话一样。例如圣经论及上帝说:“他又使天下垂;亲自降临;有黑云在他脚下。”(撒母耳记下22:10)“看哪!耶和华出了他的居所,降临步行地的高处。”(弥迦书1:3)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并不是说上帝会离开他在天上的居所,反之,意思只是他会将注意转到地上的事务之上。

      同样地,当基督将注意转移到地上来时,他会复活在死亡中沉睡的门徒,使他们与他一同在天上作王统治。(帖撒罗尼迦前书4:14,15;启示录20:6)像耶稣一样,他们会隐形地复活而与他在灵界会合。这样,“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然后,届时仍生活在地上的受膏基督徒会在完成了地上的路程之后“被提到云里[复活成为上帝隐形的灵体儿子]在空中与[隐形的]主相遇。”因此,帖撒罗尼迦前书4:17所提及的“以后”意味到届时死去的忠心基督徒也会复活成为灵体。——哥林多前书15:51-53。

      但是基督复临所成就的事绝非至此为止。他在上帝的属天王国里登基为王之后首先将撒但从天上逐出,使其活动范围仅限于地球附近。耶稣从天上的宝座将注意转移到地上以施行审查和判决。列国被“聚集在他面前”,他将地上的人分为“绵羊”和“山羊”两批。——马太福音25:31-33;启示录12:7-12。

      耶稣根据各人对他的“弟兄”,他复临时“活着还存留”的受膏基督徒,所表现的态度将他们分别出来。耶稣的“弟兄”奉命执行宣扬‘王国的好消息’及‘使万民作基督门徒’的工作。(马太福音25:34-45;24:14;28:19,20)在耶稣那关于‘绵羊和山羊’的比喻中,被分别出来成为“绵羊”的人会与基督的“弟兄”一同宣扬上帝的王国。但是他们并不怀有任何被提或获得属天复活“和主永远同在”的希望。反之,他们怀有基于圣经的希望——渡过“大灾难”而永远生活在地上的乐园里。君王耶稣基督对他们发出的邀请便与王国的属地领域有关:“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马太福音25:34,46;启示录7:9,10,14。

  • 世界在“催眠状态”之下?
    守望台1983年 | 11月15日
    • 世界在“催眠状态”之下?

      美国前任驻莫斯科大使乔治·肯南(George F. Kennan)在前年获得爱因斯坦和平奖时评论美苏之间所储存的核子武器。他说这两个国家行事看来好像“某种催眠的牺牲者一般,他们有如在梦幻中的人,像旅鼠[一种有时会集体自溺的细小动物]奔向海洋一般。”肯南也指出,各国所存储的核子武器的杀伤力已达到“如此可怖的程度,是理性所无法了解的。”可是,据圣经的预言透露这种违反理性的行为乃是意料中的事,因为列国正被隐形的鬼魔所操纵。这些鬼魔“出去到普天下众王那里,叫他们在上帝全能者的大日聚集争战。……叫众王聚集在一处,希伯来话叫作哈米吉多顿。”——启示录16:14,16。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