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受苦为乐
1.以赛亚书第53章应验在谁身上?我们可以怎样证明这点?
耶和华感示以赛亚写下许多关于他的仆人,弥赛亚基督耶稣,的预言。以赛亚书五十三章的整章均论及弥赛亚如何受苦、死亡和被人埋葬。由于希腊文圣经曾多次引用这章书,一般人均承认这些预言应验在耶稣身上。例如约翰在约翰福音12:37,38引用以赛亚书53:1的话,路加福音22:37则报导耶稣将以赛亚书53:12的一句话应用在自己身上。
2.(甲)读者可能从以赛亚书53:10获得什么错误的结论?(乙)若想对任何经文获得正确的了解,我们均必须服从什么律则?
2 在以赛亚书53:1。我们读到:“耶和华却喜悦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像基督教国的宗教导师时常所行一般,一个批评家或评论家可能喊道,“一个多么残忍的神,竟然喜欢压伤自己的儿子!”可是我们必须记得,我们若想了解上帝的道的任何一部分,极重要的一件事是仔细看看上下文。不但要考虑一下经文的背景,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有关的经文,因为一节经文的真正解释是必定会与其他经文完全一致而毫无冲突的。由于一般人均没有遵守这个指导性的原则,以致他们提出了许多使圣经看来自相矛盾的谬误解释。
3.(甲)为了使耶和华所喜悦的事得以成就,他必须先怎样行?(乙)为什么耶和华可以喜悦压伤他的仆人?
3 在这个事例上,我们若将整节经文读一读便会获得一些令人感兴趣的提示:“耶和华却喜悦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他必看见后裔,并且延长年日;耶和华所喜悦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以赛亚书53:10)这节经文两次提及“喜悦”一词,你留意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吗?我们不能将两者分开。“耶和华所喜悦的事”集中于他的王国之上。这王国会使他的旨意或美意完全实现。可是上帝必须首先以一种能满足他的公平标准的方式将人从遗传所得的罪除去。这会使一切感激地接受这项仁慈安排的人有机会在上帝面前恢复一个公义的地位。亚当的后代中没有一个能作这样一项安排。因此耶和华派他的忠仆,他的儿子,到地上来,成为一个“相称的赎价”。不错,基督“一次被献,担当了多人的罪。”再者,上帝的美意是要产生一个饱受试炼具备资格的忠仆去达成他的王国的一切美好目标。这会牵涉到一位君王和一个能为人类代求的大祭司的种种职责在内。谁比那‘为普天下人的罪作了挽回祭的义者’更有资格担任这件工作呢?为了使他成为“完全”而足以胜任如此重大的职位,他必须受到彻底的考验。他“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既然这件事有一个如此美好可喜的目标,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耶和华喜悦将他的仆人压伤。’这并不是只求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正如我们会在以后更清楚看出,“手段”本身虽然造成痛苦,却是十分有益的。——提摩太前书2:6;希伯来书9:28;约翰一书2:2;希伯来书5:8-10;罗马书3:25,23。
4.上下文怎样进一步支持这种看法?
4 可是,让我们看看进一步查考上下文可以怎样证实以上的经文及评论,同时表明耶和华的仆人必定会对事情的结果深感满足。“他必看见自己劳苦的功效,便心满意足,看许多人因认识我的义仆得称为义,并且他要担当他们的罪孽。……他却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犯代求。”——以赛亚书53:11,12。
5.关于耶稣自己对受苦的看法,有些什么问题发生?
5 虽然我们同意耶和华感示人预言他喜悦为他的仆人订下所行的途径及让他的仆人受苦,我们却可能想知道仆人本身对事情的看法如何。他受苦是出于无奈的吗?上帝的忠仆耶稣在开始传道时已知道他会受到怎样的痛苦吗?他预先知道他会备受艰辛、死于非命吗?若然,他曾表示过他对这件事所怀的内心感觉和态度吗?
6.在考虑耶稣的背境时,我们获悉什么?
6 在看看耶稣自己怎样说之前,我们知道耶稣像提摩太一样自幼便受到圣经的教育;不但如此,他也具有完美的记忆力而能够记得所有的教训。他会获悉天使在他母亲受孕时对后者所说的话,以及西面在上帝感示之下预言马利亚的心会因为他而“被刀刺透”。在他十二岁时,他所说的话表明他的心思头脑完全集中在他的天父和他父的殿之上。(提摩太后书3:15;路加福音1:30-35;2:34,35,49)他到约翰处受浸时,甚至很可能在此之前很久,他已意识到他降世的目的是要献上一个全备的赎罪祭以应验以色列人在律法之下所献祭牲的意义。像圣经所预言一般,他对上帝说:“我的上帝阿,我乐意照你的旨意行。”(诗篇40:6-8;请也参看希伯来书10:5-9)他体会到施洗约翰介绍他时所说的话的含意:“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在他从事传道工作的初期,他在首次洁净他父的殿时已表示他会死于非命及在后来会复活。在他的传道工作行将结束时,他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很明确的答案;这些答案无疑值得我们仔细考虑。——约翰福音1:29;2:18-22。
耶稣的态度
7.当希腊人求见耶稣时,他的反应如何?为什么?
7 知道这种背境之后,我们可以体会到耶稣对安得烈和腓力所说的话含有什么深刻的意义。这件事发生于耶稣以君王的身份进入耶路撒冷之后;当时耶稣的行动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同时也使法利赛人大为不悦。有些到耶路撒冷守逾越节的希腊人求见耶稣。(约翰福音12:20-22)但是耶稣知道在几日之后的逾越节,他必须面对和忍受圣经说会临到他身上的极度痛苦,最后被人钉死于受苦柱上。所以当时绝不是讨好群众或满足别人的好奇心的时候。反之,他以短短的几句话向安得烈和腓力透露他究竟会有什么遭遇,以及他对这件事的看法和感觉;他也同时提及对我们每个人均有影响的若干基本原则。以下便是耶稣所说的话:
8.耶稣在对安得烈和腓力所作的解释中怎样说?
8 “‘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在那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我现在心里忧愁,我说什么才好呢?父阿,救我脱离这时候;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父阿,愿你荣耀你的名,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来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约翰福音12:23-28。
9.耶稣怎样表明他完全同意上帝对他既定的旨意?
9 无可置疑地,耶稣深知他会有什么遭遇。他可以预先尝到诗篇116:3这段具有预言性的话的滋味:“死亡的绳索缠绕我,阴间的痛苦抓住我。我遭遇患难愁苦。”他是否觉得,若能够避免这些痛苦就好了呢?不,反之正如他说:“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他对整件事的每一部分均完全同意。他在以上所说的话自始至终均清楚表明这点;他首先提及自己得荣耀,然后以荣耀他天父的名作为结论。他立即听到天父发言证实了这件关系最重大的事,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耶稣无疑从这项宣布获得多大的力量和安慰!在耶稣从事传道工作的期间,他自始至终均决心跟从上帝为他所规定的途径。最初约翰不愿为他施浸,但他克服了约翰的异议;最后当他在地上的日子行将结束时,他“定意向耶路撒冷去。”在这方面他再次获得直接的神奇证据表明他的行径是天父所嘉许的。他证明他的态度正如诗篇116篇所预言一般:“我要在他众民面前……向耶和华还我的愿。”——马太福音3:13-17;路加福音9:28-35,51;诗篇116:14,18。
10.耶稣怎样将关于一粒麦子的比喻应用在自已身上?
10 接着请留意耶稣在约翰福音12:24,25所提出的良好推理和适当比喻,解释他为什么必须牺牲生命。一粒麦子必须落在地里死去才能结出许多麦子来。这个比喻对耶稣含有一种特别的意义。他若违背天父的旨意,自私地企图保全自己的性命,他便会失去他的生命。再者,这样他只能为别人带来短暂的裨益而已。可是,他若甘愿按照伟大的撒种者耶和华的旨意“在这世上”牺牲自己的生命,他非但能够在上帝的新规制里“保守生命到永生,”同时也能够成为无数其他的人的‘永在之父’。正如保罗说:“基督死了,又活了,为要作死人并活人的主。”——以赛亚书9:6;罗马书14:9。
11.在这方面,我们怎么知道耶稣并非仅想到自己?
11 可是,从耶稣接着在约翰福音12:26论及服事他的人的话看来,显然、他并非仅是想到他自己。诚然,他知道自己会在受苦柱上牺牲生命死去,而这项牺牲会具有非常独特的生命。但是他也知道他的天父定意要他有一些紧紧跟随他脚踪的亲密门徒。他会邀请这些人也像他一样踏上一条舍己的途径,背起受苦柱而不断跟从他。耶稣在变形之前不久所说的话(各福音执笔者对这段话所作的记录差不多完全相同)足以证实这点:“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受苦柱]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马太福音16:24-27;马可福音8:34-38;路加福音9:23-26。
12.(甲)保罗怎样描述耶稣所怀的态度?(乙)然后保罗指出这带来什么好结果?
12 保罗曾对一切跟从耶稣的人提出一项有力的呼吁,请留意他对基督耶稣的态度所作的感人描述。请也留意保罗怎样表明。直接由于基督受苦的结果,“耶和华所喜悦的事必在他[基督]手中亨通。”(以赛亚书53:10)保罗写道:“你们要持有和基督耶稣一样的态度。他虽然具有上帝的形象,却丝毫没有想到以僭夺的手段使自己与上帝同等。不,他反而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不但如此,当他见到自己成为人的样式时,便卑屈自己,顺从到死而后已,不错,死在一条受苦柱上。就是为了这缘故,上帝将他升到一个更高的位置,慈爱地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以上的名,以便在耶稣的名里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无不屈膝,众口无不公认耶稣基督是主,使荣耀归于父上帝。”——腓立比书2:5-11,《新世》。
13.为了养成和保持正确的态度,耶稣须要怎样行?
13 我们怎样才能养成和保持耶稣的一生证明他所具有的态度呢?耶稣本人怎样在脑中和心里保持如此良好的态度呢?答案无疑是,他很留心对影响到他的生活和传道工作的每一件事均持有正确的观点。借着彻底吸收他天父的道,他能够获得这种正确的观点,正如圣经所预言一般:“你的律法在我心里。”由于这缘故,他能够在开始他的传道工作及踏上他那艰苦的途径时对上帝说:“我的上帝阿,我乐意照你的旨意行。”——诗篇40:8。
14.(甲)对我们说来也一样吗?(乙)在夏娃的事例上,她怎样获得错误的观点?这导致什么恶劣的态度?
14 对我们说来也一样。我们若想养成和保持正确的态度就必须具有正确的观点。反过来说,错误的观点(即使怀有这样观点的人是诚恳的)则很可能导致错误的态度。夏娃便有这样的遭遇。“上帝吩咐[男人]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请留意上帝的这段话将他的慷慨大度表现无遗。但是他接着指出一个例外:“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现在请留意撒但通过蛇所说的话:“蛇对女人说:‘上帝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么?’”他的话正好和上帝所说的相反!撒但以问题方式所作的暗示其实是第一个谎言;这提出一个错误的观点及形成一种怀疑的气氛,同时导至第一个直接的谎言:“你们不一定死。”(创世记2:16,17;3:1-5)夏娃容许自己受蛇所愚,以致很快便形成一种恶劣的态度而“陷在罪里”。我们应该以此为前车之鉴而保持警惕,正如保罗指出。“我只怕你们的心或偏于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就像蛇用诡诈诱惑了夏娃一样。”——提摩太前书2:14;哥林多后书11:3。
乐于与基督一同受苦
15.以赛亚书第53章怎样表明对上帝的仆人所怀的两种不同观点?
15 在牵涉到受苦的事上我们特别需要这个警告,因为一般人通常将受苦视为一件避之唯恐不及的事。这便是以赛亚书53章的主要论点。一个饱经痛苦的弥赛亚吗?犹太人在当时和今日均不肯接受这样的一位弥赛亚。“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上帝击打苦待了。”(以赛亚书53:3,4)他们从一种自私、属人的观点去看弥赛亚,结果导致一种仇视,甚至杀人的态度。但在另一方面,我们若认识耶和华的观点,了解他为什么喜欢见到他的儿子甘心牺牲和受苦,我们便会得益不浅。我们可以深怀感激地说:“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弃我们的痛苦;……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以赛亚书53:4-6。
16.(甲)为什么基督的教会必须与基督一同受苦?(乙)为什么我们在受管教时不应感觉灰心?
16 可是,组成基督教会的人不但可以从基督所受的苦难得益,同时也被邀与基督一同受苦。事实上他们必须如此行。正如保罗解释:“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再者,“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希伯来书2:10,17,18)不错,所有与这位“元帅”一同在天上作君王与祭司的人借着类似的试炼“得以完全”无疑是十分适当和必需的。(启示录20:6)这种猛烈的考验牵涉到压力、管教、坚忍、洁净和锻炼,这一切都需要人忍受若干痛苦。正如保罗后来说:“[要]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然后他强调正确的观点:“‘不可轻看主[耶和华]的管教,被他责备的时候也不可灰心;因为主[耶和华]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炼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希伯来书12:1-11。
17.雅各和彼得怎样证实这点?
17 另一个圣经执笔者雅各也证实这点,说:“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乏。”(雅各书1:2-4)我们不是为了试炼本身而喜乐;反之,我们若以正当的方式忍受试炼,这样行所导致的结果无疑足以令人喜乐。彼得在他所写的第一封中也证实这点他首先提出警告:“你们中间却不可有人因为杀人、偷窃、作恶、好管闲事而受苦。”然后他劝勉说:“那照上帝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为善,将自己[的生命]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彼得前书1:6,7;4:15,19。
18.保罗怎样“补满基督患难的欠缺”?
18 显然上帝预知并预定基督和他的教会需要受多少痛苦艰辛。保罗表示他很乐于忍受他份内的苦难,正如他说:“现在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欠缺。”他本人的事迹证明他受过多少苦楚。(歌罗西书1:24;哥林多后书11:23-27)他绝没有对此感觉意外,因为我们知道主耶稣曾对亚拿尼亚说:“我也要指示他[保罗],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苦难。”——使徒行传9:16。
19.目前“大群”“另外的羊”也须要受苦吗?为什么?
19 虽然上述的经文主要应用在基督的教会身上,它们所含的基本原则其实对目前“大群”“另外的羊”也适用。苦难的大部分来自撒但的世界对基督徒所作的反对。这个世界的末日愈近,它的反对亦愈甚。正如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又要为我的名被万民恨恶”然后补充说:“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他接着说出关于绵羊和山羊的比喻,表明“绵羊”便是公开支持基督的“弟兄”,并在后者饥饿、有病及受关禁时予以援手的人。——马太福音24:9-13;25:35-40。
20.基督徒对疾病等所造成的痛苦应该怀有什么看法?
20 根据圣经对受苦的看法,我们可以将疾病、亲者去世和世人共同经历的其他不幸所促成的痛苦忧伤也包括在内吗?可以,如果我们将此视为锻炼更大的坚忍、信心和忠诚的机会。圣经为基督徒所订的律则是,“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上帝而行”;这将日常生活的一切事均包括在内。(哥林多前书10:31)因此,根据这条原则,这一切痛苦给我们一个大好机会在撒但引起的重大争论中支持上帝。——约伯记1:8-11;2:3-5。
21.集体地及个别地,我们可以怎样以受苦为乐?
21 所以我们可以学会怎样以受苦为乐,无论从集体抑或个别的角度去看。集体地说来,我们很欣幸能够生活在耶和华施行审判的日子。通过他那“立约的使者,”他对受膏的余民有“如炼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碱”一般;他借此实现了他的应许,使他们“凭公义献供物给耶和华。”个别地说来,你可以像约伯一样学会“能受苦能忍耐”;不但如此,你更可以实际体验到耶和华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的。——玛拉基书3:1-4;雅各书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