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儿女效法善
“不要效法恶,只要效法善。行善的属乎上帝。”——约翰三书11。
1.不论老幼,我们均对什么事深感兴趣?为什么?
有什么孩子不喜欢得到一颗种子,放在瓶里看着种子发芽生长呢?每日孩子都会望进瓶里,仔细留意种子生长的迹象。成年人也对新生命的开始深感兴趣而细加研究。原本的胚种细胞小到用显微镜才能看见,可是它却含有一项支配其未来发展的复杂规范或模式。正如圣经指出,每种生物的繁殖均“各从其类。”(创世记1:11,12,21,24)这个微小的细胞含有巨量的能和具有永远自我更新的可能性,这无疑也令人叹为观止。虽然研究者已发现了很多事实表明生命具有目的和精妙的设计,生命却仍然是个奥秘。难怪我们喜欢观看新生命的开始,无论是人、兽抑或植物。新的生命若来自好的品种,便会跟从同一的模式而效法善。
2.天使也表现类似的兴趣吗?我们怎么知道?
2 圣经透露天使也怀有类似的态度。我们可以想象当造物主耶和华在我们这个渺小得有如沧海一粟的地球上从事创造,使其能够维持地上无穷种类的美好生物时,天使们对这件事多么深感兴趣。圣经的记载说当时他们“一同歌唱,神的众子也都欢呼。”当他们见到地上的创造工作达到最高潮,上帝“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时,他们感觉多么兴奋!——约伯记38:7;创世记1:27。
3.上帝手下“精良的工匠”也同样深感兴趣吗?他有一直保持这种兴趣吗?
3 这项创造工作是通过“精良的工匠”,降世为人之前的耶稣,而执行的,而他也对此极感兴趣。上帝的道透露他当时说:“[我]对他的地球上具有生产力的土地感觉欣喜;我所喜爱的东西是在人的儿子中间。”他从没有失去他对人类所怀的这种兴趣。天使们亦然,论到集中于基督和他门徒身上的上帝旨意,彼得说“天使也愿意详细察看这些事。”——箴言8:30,31;希伯来书13:8;彼得前书1:12;请也参看歌罗西书1:15,16。
使徒约翰
4.(甲)约翰怎样表现他对“生命之道”的兴趣?(乙)为什么我们应该受约翰所吸引?
4 使徒约翰有没有表现类似的兴趣呢?请听听他的第一封信的引言:“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他的兴趣岂不是在此表露无遗吗?这是个多么仁慈的邀请!他要我们,他要你与他相交。他希望我们受他所吸引,因为他有些重要的事要告诉我们。这些事曾使他的心大受感动,它们也会感动我们的心而帮助我们矫正弊端。正如他说:“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的喜乐充足。”我们通通他的眼去看看这些美事无疑会对我们有益,借此我们可以学会对事物作正确的评估而效法善。——约翰一书1:1-4。
5.我们期望约翰的第一封书信在什么方面帮助我们?
5 约翰的信可以帮助我们对自己与耶和华的关系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吗?他的信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利的压力和奸狡的引诱之下与上帝保持良好的关系吗?其实以上所引的开场白即已表示这点。但是首先让我们将执笔者介绍一下。这可以帮助我们对他所写的话和他写信的原因了解得更清楚。
6.(甲)正如约翰的文体显示,他是个怎样的人?(乙)约翰与耶稣的关系如何?耶稣给他一个什么别号?为什么?
6 约翰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时常被人称为爱之使徒;这是不无理由的,因为他的写作均以爱为主题。这是否意味到正如有时我们听见人说,约翰是个性情柔和、低声下气的人呢?你若怀有这样的念头就大错特错了。约翰的思想与他的内心和头脑完全一致。他怀有坚强的见解和强烈的感情,而且从不害怕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他说话喜欢率直坦白而不喜欢转弯抹角,畏首畏尾。为了发挥论据的力量和强调要点,他时常运用强烈的对照。但问题是,你愿不愿意正视和接受他的话呢?他在公元98年左右写成他的三封书信;当时他的年事已高,因此能够以成熟的基督徒的身份提出权威的劝告。至于他的背境,他在耶稣从事传道工作的期间与耶稣有极密切的交往。约翰比其他任何人更接近耶稣。(马可福音1:19,20;5:37;约翰福音13:23;19:26,27;21:20)约翰绝不是一个天性温柔的人。有一次撒玛利亚人不肯接待耶稣,约翰和他的兄弟雅各问耶稣说:“主阿,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么?”耶稣给这两兄弟起名为“半尼其”(意即“雷子”)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件事并无自相矛盾之处。除了仁慈和忍耐之外忠贞也是真爱的特征之一。约翰为人极之忠贞。正如圣经所预言,后来有许多变成不忠,他遂写了几封信以提出警诫。——路加福音9:54;马可福音3:17;马太福音13:25;使徒行传20:29,30;约翰一书2:18。
上帝是光
7.(甲)约翰所听见的信息是什么?信息来自何处?(乙)耶稣怎样指出光明和黑暗与审判的基础有关?
7 说过引言之后,约翰立即提出他的主要论点,说:“上帝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还是我们从主所听见……的信息。”(约翰一书1:5)约翰怎样听见这个信息呢?他在所写的福音中论及耶稣说:“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没有胜过]光”而且耶稣授权给一切对他怀具信心的人成为上帝的儿女。这些人并非再次由人所生而是由上帝以他的灵所生。(约翰福音1:5,12,13)然后约翰记述耶稣自己怎样在尼哥底母于夜间暗暗去见他时证实了这点。耶稣对他论及“从圣灵生,”并且指出“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他也谈及“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他进一步将憎恨光的人与爱好光的人作一对比,宣布“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上帝而行。”他的话无疑使尼哥底母感觉不安,因为他虽然对真理相当爱好,他对真理的忠诚却被恐惧人的心理所掩盖。——约翰福音3:1-8,19-21。
8.关于光与黑暗及我们的得救,我们从约翰的福音获悉什么?
8 由此我们获悉光代表真理和公义;光与黑暗形成对照,而黑暗则代表谬误;虚谎和邪恶不洁的事物。我们也进一步了解我们怎样得救脱离黑暗,并被转移到上帝的王国和他的家里。这意味到一种新生活的开始。——歌罗西书1:13。
9.(甲)约翰怎样将约翰一书1:5的原则应用在他的日子?(乙)约翰所论及的谎言和说谎者含有什么意思?
9 根据约翰一书1:5所订的原则,约翰以之提出一个直接的挑战,说:“我们若说是与上帝相交,却仍在黑暗里行,就是说谎话不行真理了。”他进一步强调这点说:“人若说我认识他,却不遵守他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的,真理也不在他心里了。”(约翰一书1:6;2:4)约翰屡次提及“我们若说,”“人若说”,例如在约翰一书1:6,8,10;2:4,6等处,表示他深深意识到基督教会中日益恶化的情形。仇敌已“将稗子撒在麦子里,”这些恶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马太福音13:25;使徒行传20:30;请也参看雅各书4:1-4)这些人自称认识真理;但他们的实际行为和行径却与他们的声称不符,由此证明他们是假基督徒和“敌基督的。”耶稣提及“说说”和“说谎的”这两个词若干次,从约翰福音8:44开始直至启示录22:15。说谎者亦是指一个无意说错了话的人。反之说谎者是意图欺骗而说话不真实的人。谎言和真理是无法相容的。约翰极之忠于真理。他知道“没有虚谎是从真理出来的。”——约翰一书2:21。
10.(甲)为什么我们并不期望在真正的基督徒当出有大规模的变节堕落发生?(乙)为什么我们仍需小心保持警惕?
10 今日我们可以怎样将这些事应用在自己身上呢?我们不难看出基督教国大部分是由仅仅自称为基督徒的人所构成的。可是耶和华见证人却采取与基督教国完全分离的立场,而这种立场纯粹是以上帝的道及其中真实公义的原则为根据的。我们确信在耶稣所论及的现今这段收割时期中不会再有大规模的变节堕落发生。(马太福音13:30,43;帖撒罗尼迦后书2:3,8)但是我们却不能疏忽大意。同一的仇敌,大龙魔鬼,仍然四处横行、择人而噬,而且比以前更加愤怒。耶和华见证人的现代历史表明有些属于“恶仆”阶级的人曾企图控制耶和华的工作和子民,特别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然。可是耶和华却已洁净了他的组织而使其完全符合神治的规制。一切功劳都归于他而非归于任何人。以个别而言,我们每个人仍须小心谨慎。记录表明在我们的各小组里有些人需要受警告,有些人受到缓刑监视的处分,还有些人则被开除。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虽然自称认识真理,却不按真理而行。这种偏差时常始于小事,但是犯过者若继续行差踏错,他便会离开光而荡入外面的黑暗中。——启示录12:17;马太福音24:48;25:30。
11.我们怎样能够在耶和华面前保持一个蒙悦纳的地位?
11 我们务要保持警惕。没有人在身体上是完美的。约翰说:“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这件事之成为可能是因为“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耶稣基督;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具有属天希望的人]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约翰一书1:8-2:2)不错,万国中怀有属地希望的“大群人”已“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启示录7:14)约翰后来指出,“弟兄犯了不至于死的罪,就当为他祈求,”但是明知故犯而“至于死的罪,”我们则不应为其代求;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凡不义的事都是罪;也有不至于死的罪。”由此可见约翰并不是一个思想极端的人,反之他是个平衡、成熟的长者。——约翰一书5:16,17。
上帝是爱
12.(甲)为什么我们有义务要彼此相爱?(乙)为什么憎恨弟兄的人处于很危险的地位?这样的人应该采取什么途径?
12 与“上帝就是光”这个定义有密切关系地,约翰也说:“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4:8,16)约翰也从上述的来源首次获悉这项真理。他记述耶稣对尼哥底母说:“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约翰一书4:9,10也表达同一的真理。像以前一样,约翰将这项重大的真理直接应用在我们身上,说:“亲爱的弟兄阿,上帝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后来他作了一个有力的对比以强调这点,说:“人若说:‘我爱上帝,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约翰一书4:11,20)换句话说,如果你对一位弟兄作无情的攻击,故意避开他,拒绝对他说话或与其打招呼(虽然他是小组的一分子),你就处于一个很危险的地位了。你其实等于自立为小组之上的法官。耶和华若接纳一个人作他家庭的成员,你能够把这人当作已被开除一样,每逢见到他就板起面孔来吗?你想耶和华以这种方式待你吗?也许你说,是你的弟兄首先对你不起的。即使这是一件痛苦的事,你仍然必须首先设法与他和解,不要仿效恶。问题若是彼此的憎嫌和恶感,要不断留意机会,也许在细微的事上,表示你正伸出友谊之手。若有任何尚未解决的争端,则所应采取的途径已由马太福音18:15-17清楚规划出来。约翰说:“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这无疑是值得效法的好榜样。——约翰一书3:16。
13.耶稣有以冷淡的态度对待任何门徒吗?我们可以怎样克服这样的倾向?
13 这并不是说我们必须以完全一样的方式对待所有的弟兄。耶稣并没有这样行。显然他和约翰的感情特别深厚。但是耶稣并没有以冷淡的态度对待他的任何门徒;甚至加略人犹大也没有受他冷落。由于这缘故,没有任何门徒从耶稣的举止上看出谁会出卖他。不要太敏于自以为是,或太喜欢坚持己见。“恨弟兄的是在黑暗里……也不知道往那里去,因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为了抵消这种倾向,让我们遵照约翰的吩咐而行;要不自私、周到而合乎实际,若见弟兄贫乏就不要“塞住怜恤的心。”“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翰一书2:11;3:17,18。
14.“住在爱里面”是什么意思?这会带来什么丰盛的祝福?
14 请留意约翰这段感人的话给我们多大的鼓励:“上帝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上帝里面,上帝也住在他里面。这样,爱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约翰一书4:16,17)“住在爱里面”意味到决心不断跟从一条时刻受与上帝相若的真爱所支配的途径。由于不完美和错误的欲望,一个人可能跌倒,‘但那恶者却不致将他攫去以致令他偏离了正道。千万不要让这种情形发生!反之他应该保持坚定以继续“住在上帝里面,上帝也住在他里面”这样行多么令人振奋!知道真正的上帝耶和华与你保持团结,站在你一边给你所需的训练,使你保持坚定稳固而将你带到终点——这无疑可以使你充满无可动摇的信心和勇气。——约翰一书2:16;5:18;请也参看约翰福音10:27-30;彼得前书5:9,10。
15.(甲)为了证明我们对上帝的爱,我们必须具有什么良好的品质?(乙)感觉敏锐和小气易怒有什么不同?(丙)耶稣和他母亲在什么时候和怎样表现这些良好品质?
15 “小子们哪,你们要住在主里面[与他保持团结,《新世》]。”(约翰一书2:28;请也参看约翰福音17:20-26)这个主题在约翰的书信里自始至终屡屡出现。我们“若爱上帝,又遵守他的诫命,”便可以与他保持团结。(约翰一书5:2)这需要有决心才行。耶稣便具有坚强的决心。他同时感觉十分敏锐。没有什么事逃过他的注意。虽然感觉敏锐到完美的地步,他却绝不小气易怒,因为他不是一个心高气傲或刚愎自用的人。他也没有自怜的心理。在加利利迦拿的一个婚宴中,耶稣和他的母亲马利亚以一种令人深感兴趣的方式将这些品质表现出来。(约翰福音2:1-11)在婚宴中酒用尽了,以致大家都感到尴尬。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她并非仅是平心静气地提及这件事实。反之她显然提高声音以质问的语气说话。耶稣立即察觉到她的含意:“他们没有酒了。难道你不想想办法吗?”虽然马利亚企图在传道工作指挥耶稣乃是一项越分的行动,耶稣却没有将此视为对他个人的悔辱。反之他坚决却仁慈地答道:“妇人,我与你何干!我的时辰还没有到!”(《新旧》)马利亚的反应如何呢?她是否勃然大怒地说:“你不应该在仆人面前对你母亲这样说话”呢?反之她决心将自己的打算付诸实行,她对仆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现在是否轮到耶稣表示大不高兴呢?他有没有愤怒地斥责马利亚说:“我刚吩咐你不要越分,为什么你不听我的话呢?”反之他做了一件令人惊奇的事。虽然他的时候还未到,他却行了他母亲示意要他做的事。他吩咐仆人做点事。他本来无疑可以不对仆人发一言便施行奇迹产生一切所需的酒。
16.(甲)为什么马利亚有很好的理由期望耶稣施行奇迹?(乙)马利亚怎样被带进内层圈子里?
16 无论我们从什么角度去看这件事,耶稣和马利亚均表现决心和敏锐的感觉,但却并非敏感易怒。要记得,没有人比马利亚更有理由期望耶稣一开始传道工作便施行奇迹,因为她在三十年前曾于自己的身体里经历过一个奇妙的神迹。对她说来,那个奇迹意味到有一个新生命在她体内开始。上帝的天使加百列曾亲自向她显现(并非借着报梦),解释她已凭着圣灵的力量怀了孕,“所要生的圣者必称为上帝的儿子。”(路加福音1:25-38)从那时起,她深深感觉到自己的确‘蒙了耶和华的大恩。’她以一种最独特和亲密的方式被带进上帝的恩典的内层圈子里,而她亦决心留在其中。她无法陪伴耶稣周游传道,但是当最后的日子来到,她的儿子被钉在可怕的受苦柱上时,她却守在耶稣身旁,而且近到可以让耶稣对她说话。当时耶稣虽然在精神和肉体上均受到极大痛苦,却十分仁慈地为他母亲作了安排,使她得以进入耶稣“所爱的那门徒”——约翰——家中的内层圈子里。不但如此,几周之后当一个甚至更奇妙的内层圈子在耶路撒冷的一小群基督徒当中形成时,马利亚也在场而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一小群人被上帝拣选成为基督教会的核心和一个‘新受造物’的开始。——约翰福音19:25-27;使徒行传1:14;哥林多后书5:17。
17.同时具有坚强的决心和敏锐的感觉怎样是好的?
17 对上帝向我们提出的权利决心紧守和保持敏感是好的。被带进上帝的家庭圈子里的确是一项极大的恩典,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留意吸收属灵的‘固体食物’以保持敏锐的感觉,使我们的“理解力获得锻炼”以求保持这些权利。(希伯来书5:14,《新世》)我们若享有特殊权利在海外传道员之家或伯特利之家以全部时间为耶和华服务,我们就应该决心留在岗位上,只要是可能的话。当然,有时我们不得不作一项改变,而这可能并不是由于不忠于职守或过度敏感的缘故。例如改变的原因可能是一个人决定结婚,无疑人人都会承认过度敏感和深受感动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18,19.(甲)约翰怎样将“上帝的儿女”与“魔鬼的儿女”作一对比?(乙)上帝的灵和我们的信心怎样与一颗种子相似?这使我们具有什么信心?可是今日我们却有什么需要?
18 约翰在‘属魔鬼的人’与“从上帝生”而“属上帝”的人之间作了一个强烈的对比。虽然我们可能一度属于这个世界而“卧在那恶者手下”我们却可以响应上帝的呼召而转移到他的家庭里。约翰说:“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这乃是“因他所赐给我们的圣灵”之故。这灵若像种子一样种在一颗良好的心里,便会成为一个新生命的开始。正如约翰写道:“凡从上帝生的就不[惯常]犯罪,因上帝的[种子]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惯常]犯罪,因为他是由上帝生的。”(约翰一书3:8,9,14,24;5:19)这必须与信心相辅而行;耶稣曾将信心比作一颗芥菜种,“是百种里最小的。”虽然起初十分微小,这颗种子若获得适当的培养便会茁长壮大起来而具有不断更新补充的精力,借此你可以除去或克服一切障碍。“你们没有一件不能作的事,”只要事情与上帝的旨意一致。这使我们一切作上帝儿女的人能够成功地效法善,“因为凡从上帝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马太福音13:31,32;17:20;约翰一书5:4。
19 在这个旧事物制度的末期中,基督徒的生活和工作会遭遇非常严重的阻挠和障碍。我们面对许多难题。耶和华预见到这点。因此在他的道里为我们预备了许多合时的有益劝告。我们最好参照圣经论及割礼,特别是心灵的割体的话将这些劝告考虑一下。
[第54页的图片]
有一次在一个婚宴中酒用尽了,耶稣与他的母亲均表现决心和敏说的感觉,但却并非敏感易怒——而耶稣行了他的第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