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尼珥
(Abner)〔父亲是灯〕
尼珥的儿子,属于便雅悯部族。撒母耳记上14:50,51说,押尼珥是“扫罗的叔叔”;在希伯来原语,这句话可以指押尼珥,也可以指押尼珥的父亲尼珥。约瑟夫斯说,押尼珥跟扫罗是堂兄弟,两人的父亲(尼珥和基士)则是兄弟。(《犹太古史》第6卷129-130节[6章6段])不过,在历代志上8:33和9:39,受上帝启示的记载看来清楚表明,基士是尼珥的儿子,因此是押尼珥的兄弟。这样,押尼珥就是扫罗的叔父了。(也见亚别1之下的图表)
押尼珥是扫罗的元帅,手下的士兵有时多达20万。(撒上15:4)在特别的筵席上,他还坐在王的旁边。(撒上20:25)押尼珥虽然勇猛善战,有一次却受大卫责备(当时大卫在西弗的旷野躲避扫罗的追杀),说他没有好好保护“耶和华所膏立的人”——他的主他的王扫罗。(撒上26:14-16)
扫罗被非利士人击败而伤重身亡之后,押尼珥带着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过了约旦河,到了基列的玛哈念。虽然大卫已在希伯仑被犹大部族拥立为王,押尼珥却在玛哈念立伊施波设为王,跟大卫抗衡。押尼珥显然操有大权,能够左右王,后来更说服别的部族一同拥护伊施波设,只有犹大部族跟随大卫。(撒下2:8-10)
最后,两军比试实力的时刻到了。双方的军队在基遍的水池(位于希伯仑到玛哈念约莫三分之一路程之处,是便雅悯部族的领地)两边对峙。两军摆好阵势,押尼珥建议双方各派12个年轻人比武。双方势均力敌,结果全都倒地身亡。这引发了一场激战。押尼珥的军队损失惨重,约押的士兵伤亡较少,比例是18比1。押尼珥于是退到旷野去。(撒下2:12-17,30,31)
约押那善跑的兄弟亚撒黑追赶押尼珥。押尼珥再三劝亚撒黑转到别处去,不要再追赶他,免得他被迫伸手击杀对方,但亚撒黑还是不听,继续追赶。最后押尼珥用矛的末端刺亚撒黑的肚腹,矛从亚撒黑背后穿出,他就当场倒毙。(撒下2:18-23)日落时分,约押终于同意押尼珥的请求,停止追赶对方,也不再争战。两军各自退回本都。从双方的行军路线可以看出,两军都很有耐力。押尼珥的军队下到约旦河谷,横渡约旦河,越过峡谷,登上基列群山,回到玛哈念,全程达80多公里(50英里)。至于约押和他的部下,他们在伯利恒葬了亚撒黑(也许在他死后第二天这样做),之后彻夜行军,穿越山区,天亮的时候才回到希伯仑,全程逾22公里(14英里)。(撒下2:29-32)
虽然伊施波设国势日衰,押尼珥却继续支持他的政权,同时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也许他因为自己是扫罗的叔父,就有意染指王位。后来,押尼珥跟扫罗的一个妃子私通(按照古代的惯例,王去世后,王的妃嫔是惟独属于法定继位人的),被伊施波设责备,就勃然大怒,宣称要转而拥护大卫。(撒下3:6-11)押尼珥打发使者去见大卫,强调除了犹大之外,以色列的领地差不多全受他管辖。大卫提出条件,要他们将米甲归还他。押尼珥答应大卫的条件,并私下跟犹大部族以外的十一个以色列部族的首领商议,为耶和华所膏立的王大卫说尽好话,劝各部族归附他。(撒下3:12-19)之后,押尼珥在希伯仑受到大卫热烈欢迎,于是当天就回去游说所有部族跟大卫立约。在外作战的约押刚好回来,得知这事,就指控押尼珥来是要欺哄大卫,想要探知犹大国的实况。约押随即差遣使者去追押尼珥回来,并施计杀了他。(撒下3:20-27)
押尼珥一死,伊施波设顿时失去靠山。不久,伊施波设就被叛徒暗杀了,扫罗家的统治从此告终。(撒下4:1-3,5-12)
许多年后,大卫临终前重提押尼珥(以及亚玛撒)被杀的事件,嘱咐所罗门务要将约押加于大卫家的流血罪除去。(王上2:1,5,6)结果,之后不久,杀害押尼珥的约押就被所罗门下令处决了。(王上2:31-34)
圣经只提及押尼珥的一个儿子雅西业。大卫执政期间,雅西业是便雅悯部族的首领。(代上27:21)历代志上26:28也提及,押尼珥将自己身为军队元帅所得的战利品捐给圣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