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Knowledge)
基本上,知识就是对事实的认识,是通过体验、观察、学习而获得的。圣经极力劝人寻求并珍藏正确的知识,说真知识比金子更有价值。(箴言8:10;20:15)耶稣指出,真正认识他和他的天父非常重要。《希腊语经卷》也再三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约17:3;腓1:9;彼后3:18)
知识的来源 耶和华是知识的根本源头。生命是来自上帝的,而人必须有生命才能有知识。(诗36:9;徒17:25,28)此外,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所以研究上帝的作为是人类知识的基础。(启4:11;诗19:1,2)上帝还启示人把他的话语写下来,让人从中学习上帝的旨意。(提后3:16,17)因此,一切真知识都是以耶和华为中心的。寻求真知识的人必须敬畏耶和华,避免令他不悦。敬畏上帝就是知识的开端。(箴1:7)这种敬畏之心有利于获得确切的知识,不以上帝为念的人却很容易根据自己的观察作出错误的结论。
圣经屡次指出耶和华和知识的关系,称他为“无所不知的上帝”,又形容他“知识完备”。(撒上2:3;伯36:4;37:14,16)
耶和华委任爱子肩负实现上帝旨意的重任。这个责任非常重大,所以圣经可以说:“智慧和知识的一切珍宝,都蕴藏在基督里面。”(西2:3)除非人相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不然就不能明白圣经的真义,也看不出上帝的旨意怎样按上帝所预告的方式实现。
基督徒查考一下常常译作“知识”的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字眼,注意知识、智慧、悟性、思考力、明辨事理等概念的关系,就能更全面地明白知识的意义和重要性。
词义 在《希伯来语经卷》里,有好几个名词都可以译做“知识”。这几个名词都跟一个基本动词ya·dhaʽʹ(亚达)有关,“亚达”的意思是“(从听来的话)认识”“(从观察中)认识”“(通过亲自接触或亲身体验而)认识”或“经验丰富,技巧精湛”。到底词义侧重哪一方面,应该怎样翻译,必须看个别语境而定。例如,上帝说他“熟悉”(原文“认识”)亚伯拉罕,因此肯定这个有信心的人会吩咐子孙做对的事。耶和华不仅知道有亚伯拉罕这个人存在,还很熟悉他,因为多年来已经观察过亚伯拉罕多么顺服,多么热心于正确的宗教。(创18:19;22:12;见耶和华条下的“名字的含意及早期用法”)
跟动词“亚达”(认识)一样,译作“知识”的希伯来语名词(主要是daʹʽath达阿特)包含认识事实或拥有资讯的意思,但有时含义更深。例如,何西阿书4:1,6说,有一个时候,以色列“没有认识上帝的知识”。这不是说以色列人不知道耶和华是上帝,或者不知道上帝曾经拯救并带领以色列人(何8:2),而是说他们杀人、偷窃、通奸的行径表明他们弃绝了真知识,因为他们行事与真知识背道而驰(何4:2)。
“亚达”有时指性交。例如创世记4:17的原文就出现“亚达”(认识)这个字眼,汉语的译法是该隐跟妻子“同房”或“行房”。(和合,新译,现译,新世)希腊语动词gi·noʹsko(吉诺斯科)在马太福音1:25和路加福音1:34的用法也类似。
亚当和夏娃吃了禁果以后(创2:17;3:5,6),耶和华对跟他一起从事创造工作的(约1:1-3)说:“这个人已经跟我们相似,能辨识 善恶。”(创3:22)这句话的意思,明显不是指第一对男女开始认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由于上帝给他们的命令,他们早就认识善恶的分别了。此外,创世记3:22所记的上帝的话,也不可能指人当时通过亲身体验而认识何谓恶,因为耶和华说他们变得跟上帝相似,但上帝并没有通过作恶而认识何谓恶。(诗92:14,15)显然,说亚当和夏娃能辨识善恶是有特别意思的。那就是:他们从此自行判断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他们把自己当作崇拜的对象,以为自己的判断比上帝还可靠,仿佛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虽然耶和华既有定立善恶标准的权利,也有所需的智慧,人类却反叛耶和华。因此,关于善恶之分,他们有自己的认识(标准),跟耶和华的不一样。他们的知识为他们带来了可悲的后果。(耶10:23)
在《希腊语经卷》里,有两个词通常译作“知识”,那就是gnoʹsis(格诺西斯)和e·piʹgno·sis(埃皮格诺西斯)。这两个名词都跟动词gi·noʹsko(吉诺斯科)有关,“吉诺斯科”的意思是“认识,理解,领会”。圣经的用法显示,“吉诺斯科”可以表示认识的双方有良好的关系。(林前8:3;提后2:19)《希腊语经卷》对知识(格诺西斯)给予高度评价。可是,称为“知识”的不一定值得追求,因为哲学和某些谬论也“伪称‘知识’”。(提前6:20)圣经劝人追求的,是关于上帝和他旨意的知识。(彼后1:5)拥有这种知识不只是知道一些事实而已,因为无神论者也知道许多事实。圣经所说的知识意味着爱戴上帝和基督。(约17:3;6:68,69)拥有知识(仅是资讯)可能让人产生优越感。另一方面,“认识基督那超越知识的爱”(通过亲自效法基督的仁爱行为,借着体验而认识这种爱)却不会令人走极端,反而能指引人好好运用所得到的任何资讯。(弗3:19)
“埃皮格诺西斯”是“格诺西斯”的加强形式(e·piʹ“埃皮”的意思是“额外”),在经文中往往指“精确、确切或全面的知识”。因此,保罗说有些人“老是学习[吸收知识],却总不能确切认识真理[新译:‘充分明白真理’;TC:‘获得对真理的真知识’;Ro:‘亲自认识真理’]”。(提后3:6,7)虽然歌罗西会众里的人已经是基督徒,自然对上帝的旨意有若干认识,但是保罗还是为他们祷告祈求,希望他们对上帝的旨意“充满确切的知识,充满智慧和属灵的悟性”。(西1:9)所有基督徒都应该追求这种确切的知识。(弗1:15-17;腓1:9;提前2:3,4)对于“穿上新品格”并得享平安,这种知识至为重要。(西3:10;彼后1:2)
相关的特质 圣经谈到知识的时候,常常也会提到智慧、悟性、明辨事理、思考力等特质。(箴2:1-6,10,11)基督徒明白这些特质的基本区别,对许多经文的理解就会大大加深。但无可否认,原文这些概念跟汉语某些词语并不是处处吻合的。上下文和某个词语的用法都会影响词义。不过,仔细看看圣经提到知识、智慧、悟性、明辨事理、思考力的经节,就会发现这些词语的区别很有意思。
智慧 智慧就是善用知识的能力,能把学到的东西好好应用出来。一个人也许有很多知识,但由于缺乏智慧而不懂得怎样运用。耶稣指出智慧和好结果有关,说:“有智慧的行为自然显出正义。”(太11:19)所罗门不但求知识,还求智慧,并且从上帝那里得着所求的。(代下1:10;王上4:29-34)在两个妇人的争子案中,所罗门认识到慈母爱子情切。他善用这种知识去解决争端,显示他很有智慧。(王上3:16-28)“最重要的是智慧”,因为没有智慧,知识就没什么价值了。(箴4:7;15:2)耶和华有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并且把这些特质赐给人。(罗11:33;雅1:5)
悟性 人有悟性,就有能力看出某件事的各部分或各方面有什么关系,也能看清事情的全貌,不会只看到各不相干的事实。在希伯来语里,词根动词bin(宾)的基本意思是“分开”或“分辨”,常常译作“领悟”“明白”“辨明”“看出”。希伯来语“宾”跟希腊语sy·niʹe·mi(西尼埃米)的词义相近。因此,使徒行传28:26(引用赛6:9,10)说,犹太人听见却不明白(没有整理归纳)。他们没有领会各个思想怎么互相关联,对他们有什么重大意义。箴言9:10说:“认识至圣者就是有悟性。”这句话显示,要有悟性真正明白任何一件事,都得明白这件事跟上帝和他的旨意有什么关系。有悟性的人能把新资料跟已知的事联系起来,因此圣经说:“有悟性的人轻易得知识。”(箴14:6)知识和悟性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值得追求。(箴2:5;18:15)
明辨事理 希伯来语有一个词经常译作“明辨”(tevu·nahʹ特布纳),跟译作“悟性”的另一个词(bi·nahʹ比纳)有关。这两个词都在箴言2:3出现:“你要高呼求悟性,扬声求明辨的心。”跟悟性一样,明辨事理也涉及看清事情,但重点在于看清各部分的区别,凭着对其他部分的认识来衡量某一部分。既有知识又明辨事理的人,会约束自己的言语,心里也能保持冷静。(箴17:27)跟耶和华对立的人显然不能明辨事理。(箴21:30)上帝通过他的爱子赐人明辨是非的能力(充足的悟性或洞悉事理的能力)。(提后2:1,7)
思考力 知识也跟希伯来语mezim·mahʹ(梅津马,有时译做“思考力”)有关。这个希伯来语既可用于贬义(恶念、图谋、奸计),也可用于褒义(精明、睿哲)。(诗10:2;箴1:4)换句话说,人可以思考可敬、正直的事,也可以刚刚相反。人留心学习耶和华的处事方式,侧耳细听上帝旨意的每一方面,就能保护思考力,只想正当的事。(箴5:1,2)按照敬神的智慧和知识,正确地运用思考的能力,就能保护自己,不致受不住引诱而落入淫邪的陷阱之中。(箴2:10-12)
追求知识要小心 所罗门以下一段话似乎不大赞成人追求知识:“智慧多,愁烦就多;知识增加,痛苦就增加。”(传1:18)圣经一向重视知识,上面这句话看来却正好相反。其实,所罗门只是再次强调,人如果不遵守上帝的诫命,无论追求什么都是空虚的。(传1:13,14)人也许在很多范畴获得知识和智慧,或者深入钻研某些专门的领域。这些知识和智慧,虽然跟上帝宣告的旨意没有直接关系,本身却可能是正当的。可是,人的知识和智慧越多,就越清楚看出应用知识和智慧的机会非常有限。一来,人生苦短;二来,不完美的世界障碍重重,人在其中实在举步维艰。这的确令人一筹莫展,愁烦痛苦。(参看罗8:20-22;传12:13,14;见传道书)同理,靠着“读书多”而得到的知识,假如与上帝的旨意无关,或者不是用来遵守上帝诫命的话,就徒然令人“身体疲乏”。(传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