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时代的生活——渔夫
“耶稣在加利利海旁行走,看见了两兄弟,就是叫做彼得的西门和他的兄弟安得烈。他们都是渔夫,正往海里撒网。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吧,我要叫你们成为得人的渔夫。’”(马太福音4:18,19)
福音书的记载经常提及鱼、渔夫和捕鱼工作,耶稣也说了好些跟打鱼有关的比喻。这并不奇怪,因为耶稣常常在加利利海的海边和附近一带传道教人。(马太福音4:13;13:1,2;马可福音3:7,8)加利利海是一个景色宜人的淡水湖,长约21公里(13英里),宽约12公里(7英里)。在耶稣的使徒当中,做过渔夫的也许多至七人,他们是彼得、安得烈、雅各、约翰、腓力、多马、拿但业。(约翰福音21:2,3)
在耶稣的日子,渔夫的工作是怎样的呢?我们多点认识当日的渔夫和他们的工作,就会更了解使徒们的生活,也会更明白耶稣所做的事和他所说的比喻。现在,让我们先看看加利利海的渔夫的工作环境。
“海上风浪大作”
加利利海位于地势低洼的裂谷中,湖面低于 海平面大约210米(690英尺),沿岸都是多石的山坡,北面则是高耸入云的黑门山。冬天,刺骨的寒风有时会在湖面掀起大浪。到了夏季,热空气覆盖着湖面,狂风会忽然从四周的山区呼呼吹来,猛烈地吹袭在湖上行驶的船。耶稣和门徒就曾经遇上这样的风暴。(马太福音8:23-27)
渔夫使用的木船大约长9米(27英尺),宽2.3米(7.5英尺)。船上大都有桅杆,船尾甲板下也有船舱。(马可福音4:35-41)这种船走得慢,但很坚实,即使受到狂风吹袭,也能拖着很重的渔网继续前进。
船两边都装了桨,用来划船。船上也许会有六个或以上的渔夫一起工作。(马可福音1:20)渔船上通常有以下的工具和必需品:(1)细麻布造的帆、(2)绳子、(3)船桨、(4)石锚、(5)保暖的干衣服、(6)食物(马可福音8:14)、(7)篮子、(8)枕头(马可福音4:38)、(9)鱼网。渔夫也许还会带备(10)额外的浮子、(11)鱼网的坠子、(12)修理工具,以及(13)用来做火把的木棒。
他们“圈了一大群鱼”
1世纪的加利利海跟今天差不多,由于植物往往随着众多河溪流入湖中,吸引鱼群,因此鱼群最密集的渔场通常位于河口或溪口附近。在耶稣的日子,渔夫常常要在晚上工作,拿着火把捕鱼。有一次,耶稣的门徒通宵捕鱼,但一点收获都没有。第二天,他们听从耶稣的指示再次下网,竟然捕获了一大群鱼,数量多得连船也差点沉下去。(路加福音5:6,7)
有时,渔夫会把渔船划到水深的渔场。在那里,两只船会一起作业,分别拖着网的一边,然后两只船的渔夫向着相反的方向用力划,一边划一边把网放下,直到渔网围成一个圈,把鱼群围住。接着,渔夫拉起系着渔网的绳索,把渔获拖到船上。他们用的渔网,长度也许超过30米(100英尺),深度约为2.5米(8英尺),足够围捕一大群鱼。渔网的上方一般系着浮子,下方则系着坠子。渔夫会用上很多个小时,一次又一次地把网放下和将渔获拉起。
在浅水的地方,渔夫们会使用另一种捕鱼方法:一只船拉着渔网的一端,然后渔夫把船划到湖中,绕半个圈子回到岸边,把鱼群围住。接着,岸上的渔夫会合力把渔网连同网中的渔获拖到岸上,并就地把渔获分类。他们会把合用的放到器皿里,有的随即卖掉,但大部分都会被晒干、腌制并储存在土罐里,最后被运到耶路撒冷或外地去。那些没有鳞和鳍的鱼,例如鳗鱼,都被视为不洁,会被扔掉。(利未记11:9-12)耶稣曾在一个比喻中提到这种捕鱼方法。他把“天上的王国”比作拖网,又把好人和坏人比作各类的鱼。(马太福音13:47-50)
渔夫一人作业时,也许会使用配有鱼钩和饵的钓鱼线,或使用半球形的手抛网。手抛网的用法是这样的:渔夫走到水中,将网举到手臂那么高,再往上抛出去。渔网会张开,落在水面上并沉下去。最后,渔夫抽紧渔网中央的绳子,把渔网拉起。他把渔网拉起时,网里说不定会有一些鱼。
渔网颇为昂贵,保养渔网也是吃力的工作,所以渔夫会很小心地使用渔网。他们每次捕鱼回来后,都会用很多时间来修补、清洗和晒干渔网。(路加福音5:2)耶稣呼召使徒雅各和他的兄弟约翰时,他们正坐在船上补网。(马可福音1:19)
1世纪的加利利渔夫所捕获的鱼类中,其中一种是罗非鱼。这种鱼数量很多,味道鲜美,当地人经常吃,耶稣很可能也吃过。他施行奇迹喂饱一大群人时,所用的也许就是两条晒干并用盐腌制的罗非鱼。(马太福音14:16,17;路加福音24:41-43)这种鱼经常把幼鱼含在口中。它们如果没有含着幼鱼,也可能会含着一块小石子,甚至是一枚在湖底叼起的钱币。(马太福音17:27)
1世纪的渔夫必须有耐心、勤奋、刻苦耐劳,才能得到丰盛的渔获。同样,人接受耶稣的呼召,跟他一起帮助别人做基督的门徒,也必须具备这些特质,才能做“得人的渔夫”。(马太福音28:19,20)
[第19页的图片]
(见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