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华的话语是活的
马可福音经文选讲
马可福音是四福音中篇幅最短的一卷书。这卷书由约翰·马可执笔,成书时间约莫是耶稣基督去世和复活之后三十年。马可福音记述了耶稣三年半传道工作中许多令人振奋的事件,内容丰富多彩,情节紧凑。
马可福音的写作对象看来不是犹太人,而是主要写给罗马人。这卷书记述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他施行神迹,热心传道。书中着墨于耶稣所做的事,过于他提出的教诲。我们留意马可福音的内容,就能强化对弥赛亚的信心,激励我们热心向人宣讲上帝的信息。(希伯来书4:12)
在加利利展开大规模的传道工作
马可仅仅用了14节经文记述施浸者约翰的活动和耶稣在旷野40天的经历,之后就开始报道耶稣在加利利的传道工作,内容振奋人心。马可多次使用“随即”“立刻”,以及有这一类意思的字眼,令人感到当时情势紧急。(马可福音1:10,12)
耶稣不消三年就在加利利完成了三次遍及全境的传道活动。马可大多顺着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来报道。书中没有提及“登山宝训”,也没有记述耶稣发表的许多较长的演讲。
经文问答:
1:15 “指定的时候满了”,这是指什么时候呢?耶稣所说的,是他开始传道工作的指定时候。上帝指定的君王耶稣已经出现,证明上帝的王国近了。耶稣的传道工作能够推使心地正直的人采取所需步骤,以求得蒙上帝嘉许。
1:44;3:12;7:36 为什么耶稣不想人们把他所行的神迹宣扬出去?耶稣不想别人凭着夸张失实的传闻来判断他是谁,他希望人们亲自查考证据,从而看出他就是基督,然后自行作出判断。(以赛亚书42:1-4;马太福音8:4;9:30;12:15-21;16:20;路加福音5:14)只有一次例外,就是在格拉森人的地区。耶稣当时吩咐一个曾经受邪灵操纵的男子回家,把耶稣为他做的事告诉亲戚。由于格拉森一带的人恳求耶稣离开他们的地区,所以耶稣很难甚至无法再跟那里的人接触。有人可能因为猪群淹死一事而说些负面的话,要是男子回到家里,把耶稣善待他的事说出来,就有助于澄清事情了。(马可福音5:1-20;路加福音8:26-39)
2:28 为什么耶稣称为“安息日的主”?使徒保罗说:“律法只让人看见将来美好安排的影子”。(希伯来书10:1)按照律法的规定,六天工作之后,第七天就是安息日。耶稣在安息日医治了许多病人。这预示当撒但的暴虐统治被铲除后,在基督统治大地的一千年里,人类能够真正安歇下来,得享种种福乐。因此,上帝王国的君王也是“安息日的主”。(马太福音12:8;路加福音6:5)
3:5;7:34;8:12 马可怎样得知耶稣的感受呢?马可不是十二使徒之一,也不是耶稣的亲密同伴。不过,据传统资料记载,使徒彼得是马可的亲密友伴,马可福音的许多资料很可能是彼得提供的。(彼得前书5:13)
6:51,52 门徒没有领会“饼的意思”。“饼的意思”到底指什么?几个小时前,耶稣曾用五饼二鱼喂饱了五千个男子,还有许多女子和孩童。门徒理应从这个神迹领会“饼的意思”,也就是耶稣从耶和华上帝那里大得力量施行神迹。(马可福音6:41-44)要是他们明白耶稣所得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他们看见耶稣在海上行走时,就不会觉得惊讶了。
8:22-26 为什么耶稣要分开两个步骤把瞎子治好?耶稣这样做全出于体贴之心。瞎子既然长期生活在黑暗里,他无疑需要逐步复明,才能适应太阳的强光。
经文教益:
2:18;7:11;12:18;13:3 马可阐释非犹太裔读者不熟悉的传统、用语、信仰和地点。他清楚解释法利赛派“常常禁食”,科珥班是“奉献给上帝的礼物”,撒都该派“向来说没有复活这回事”,“橄榄山”是“对着”圣殿的。由于对弥赛亚的世系感兴趣的主要是犹太人,因此马可在书中对世系只字不提。在这方面马可确是堪作模范。我们传道或在聚会发表演讲时,也该顾及听众的生活背景。
3:21 耶稣的许多亲人都不是信徒,因此,他很明白那些因信仰而被不信家人反对或讥笑的人有什么感受。
3:31-35 耶稣受浸之后成为上帝的属灵儿子,他母亲是“在上的耶路撒冷”。(加拉太书4:26)由那时候开始,对耶稣来说,门徒比他在地上的亲人更加亲密、更加宝贵。因此,我们也要把属灵的事放在生活首位。(马太福音12:46-50;路加福音8:19-21)
8:32-34 要提高警觉,一看出别人表现不当的仁慈,就要拒绝他们的好意。跟随基督的人必须“承认不再拥有自己”,意思是否认自己,弃绝自私的欲望和野心。跟随基督也意味着要甘愿“背起自己的苦刑柱”,即使被人讥笑或迫害,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此外,跟随基督的人必须“不断跟随”他,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都效法他。我们要成为基督的门徒,就得培养和表现跟耶稣基督一样的舍己精神。(马太福音16:21-25;路加福音9:22,23)
9:24 我们要向人表明自己的信念,祈求上帝增添我们的信心,不该觉得这样做有什么羞耻。(路加福音17:5)
最后一个月
公元32年年底,耶稣起程到“犹地亚边境,过了约旦河”,群众又聚集到他那里。(马可福音10:1)耶稣在那里传道后,就启程前去耶路撒冷。
犹太历尼散月八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在一次宴席上,有个妇人带了馨香油来倒在耶稣头上。从耶稣凯旋进入耶路撒冷直到复活,马可顺着先后次序记述这其间发生的事。
经文问答:
10:17,18 有人把耶稣称为“良善的老师”,耶稣为什么纠正他呢?耶稣不接受这个恭维人的头衔,是要把荣耀归给耶和华,并且表明上帝才是至善至美之源。此外,耶稣也借此提醒我们一个基本真理,就是惟独造物主耶和华上帝才有权决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马太福音19:16,17;路加福音18:18,19)
14:25 耶稣对忠心的使徒说:“我决不再喝葡萄酒,直到我在上帝的王国里喝新的那一天。”耶稣的话是什么意思?耶稣并不是说,天上会有实际的葡萄酒。酒有时用来象征喜乐,因此耶稣的意思是,能够跟复活了的受膏门徒一起在王国里是一大乐事。(诗篇104:15;马太福音26:29)
14:51,52 “赤身跑了”的年轻人是谁?四福音中只有马可提及这件事,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年轻人就是马可。
15:34 耶稣说:“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为什么撇弃我?”这句话是否显示耶稣缺乏信心呢?不是。虽然我们不肯定耶稣为何说出以上的话,但他这样说可能表明,他已明白耶和华在那个时候不会再保护他,好让他的忠义彻底受到考验。另一个可能是,耶稣说出这些话是为了应验诗篇22:1所载的预言。(马太福音27:46)
经文教益:
10:6-9 上帝的旨意是要夫妻厮守终身。因此,夫妇二人不该动不动就闹离婚,倒该努力实践圣经原则,解决婚姻问题。(马太福音19:4-6)
12:41-44 穷寡妇是我们的榜样,让我们学到该无私地支持正确的崇拜。
[第29页的图片]
为什么耶稣吩咐这个男子把遇到的事告诉亲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