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上帝是不偏心的”
耶稣的门徒开始向没有受割礼的外族人传道
1-3.彼得看见什么异象?为什么我们要了解其中的含意?
公元36年秋,在约帕这个港口城市里,彼得在一所近海的房子的平顶上祷告,和暖的阳光照在他身上。他客居在这所房子里已有好几天了。房子的主人叫西门,是个皮匠。不是每个犹太人都愿意跟这个行业的人住在一起的。a既然彼得愿意住在西门的家里,这或多或少显示出他对人没有偏见。不过,关于不偏待人,彼得将要从耶和华那里学到一个很重要的道理。
2 彼得在祷告期间出了神,看见一个异象。任何一个犹太人看了这个异象都会感到不安。他看见有个东西从天而降,好像一块布,里面有各种被法典定为不洁的动物。有声音吩咐彼得把这些动物宰了吃,彼得回应说:“我从没吃过污秽不洁的东西。”那个声音不是一次,而是三次告诉他:“上帝视为洁净的,你不可以再视为污秽。”(使徒行传10:14-16)这个异象让彼得很迷惑,但不久他就明白了。
3 彼得看到的异象有什么含意呢?了解这个异象的含意十分重要,因为异象蕴含着一项很深刻的真理,说明了耶和华怎样看人。我们真基督徒必须学会用上帝的观点看人,才能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为了明白彼得所见异象的含意,让我们看看与此相关的事。这些事确实激动人心。
“常常向上帝恳切祈求”(使徒行传10:1-8)
4,5.哥尼流是谁?他祷告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 彼得怎么也想不到,就在前一天,在约帕以北约50公里的凯撒里亚,有个叫哥尼流的人也看见来自上帝的异象。哥尼流是罗马军队中的一位百夫长,“为人虔诚”。b“他一家都敬畏上帝”,可见他在照顾家人方面也是个好榜样。哥尼流没有归信犹太教,他是个没有受割礼的外族人。不过,他很怜恤贫困的犹太人,乐意在物质上给他们帮助。他诚心敬奉上帝,“常常向上帝恳切祈求”。(使徒行传10:2)
5 下午三点左右,哥尼流在祷告时看见一个异象,在异象中天使对他说:“你的祷告,上帝已经听见了。你常常接济穷人,他也看到了。”(使徒行传10:4)哥尼流按照天使的指示派人请使徒彼得来。对这个没有受割礼的外族人来说,一扇一直关着的“大门”即将打开——他将要听到有关救恩的信息。
6,7.(甲)请举例说明,人要是诚心寻求关于上帝的真理,上帝就会回应他们的祷告。(乙)从这些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6 今天要是有人诚心寻求关于上帝的真理,上帝也会回应他们的祷告吗?不妨看看以下事例。在阿尔巴尼亚,有位女士收下一本《守望台》,其中有篇文章是关于教养儿女的。c她对上门探访的耶和华见证人说:“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刚才还在向上帝祷告,求他帮我教导女儿,他就派你来了!这篇文章正是我需要的!”这个女士和她女儿都开始学习圣经,后来她的丈夫也开始学习。
7 这只是个别事件吗?当然不是!类似的事在全球各地经常出现,实在不可能纯属巧合!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第一,人诚心寻求耶和华,上帝就会回应他们的祷告。(列王纪上8:41-43;诗篇65:2)第二,我们的传道工作有天使支持。(启示录14:6,7)
“彼得不知道自己看见的异象是什么意思”(使徒行传10:9-23上)
8,9.上帝通过神圣力量向彼得透露了什么?彼得有什么反应?
8 彼得还在房顶上,对异象的含意感到“困惑”,就在这个时候,哥尼流派来的人到了。(使徒行传10:17)既然彼得三次都说他不会吃法典定为不洁的食物,那么他会愿意跟这些人到外族人的家里去吗?关于这点,上帝通过神圣力量以某种方式让彼得看出他的旨意。彼得听见有声音说:“看,有三个人来找你了。下楼跟他们走吧,一点也不用犹豫,因为是我派他们来的。”(使徒行传10:19,20)彼得所见的异象,无疑使他比较容易顺从神圣力量的指引。
9 彼得知道了哥尼流派人找他原来是上帝指示的,就邀请那几个外族人进屋,“款待他们”。(使徒行传10:23上)使徒彼得顺从神圣力量,调整了自己的观点,好顺应上帝旨意的新发展。
10.耶和华一向怎样引导他的子民?我们该问问自己什么问题?
10 耶和华一向逐步引导他的子民,直到今天。(箴言4:18)他通过神圣力量指引“忠信睿智的奴隶”。(马太福音24:45)有时,忠信的奴隶会修正对上帝话语的理解,或调整组织的某些程序。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该问问自己:“我对这样的改进有什么感觉呢?在这些事上,我有没有顺从上帝神圣力量的引导?”
彼得“吩咐他们……受浸”(使徒行传10:23下-48)
11,12.彼得抵达凯撒里亚后做了什么事?他领会到什么道理?
11 彼得在看到异象后的第二天,就动身往凯撒里亚去,同行的有九个人,包括哥尼流派来的三个信使和约帕的“六位[犹太裔]弟兄”。(使徒行传11:12)当时哥尼流正恭候彼得,而且把亲朋好友都叫来了,他们显然都是外族人。(使徒行传10:24)彼得抵达凯撒里亚后,做了一件他以往绝不会做的事:进入一个没有受割礼的外族人的家!彼得解释说:“你们很清楚,犹太人无论跟外族人来往,还是拜访外族人,都是违反犹太人法律的。可是上帝已经对我说,不可以把任何人视为污秽不洁。”(使徒行传10:28)现在彼得终于领会到,之前看见的异象不是要告诉他不该禁戒某类食物,而是要告诉他不该“把任何人[包括外族人]视为污秽不洁”。
12 在场的人热切期待着听彼得讲话。哥尼流说:“现在我们都在上帝面前,想要听耶和华吩咐你说的一切。”(使徒行传10:33)想想看,要是你听见一个想学习圣经的人这样说,你会有什么感觉!接着,彼得就开口说出这句振奋人心的话:“现在我真的看出,上帝是不偏心的,无论哪个国族的人,只要敬畏他,做对的事,他都接纳。”(使徒行传10:34,35)彼得领会到,上帝怎样看一个人并不取决于这人的种族、国籍或其他外在因素。于是,彼得就为耶稣作见证,讲述耶稣的传道工作、死亡和复活。
13,14.(甲)公元36年哥尼流和其他外族人的归信有什么重大意义?(乙)为什么我们不该以貌取人?
13 接着,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发生了——“彼得还在讲话的时候”,神圣力量就降在这些“外族人”身上。(使徒行传10:44,45)这是圣经唯一一次记载神圣力量在人受浸以前就倾注下来。彼得看出人领受神圣力量是受上帝认可的明证,于是“吩咐他们[在场的外族人]……受浸”。(使徒行传10:48)当时是公元36年,这些外族人的归信,标志着上帝特别眷顾犹太人的时期已经结束。(但以理书9:24-27)彼得带头向外族人作见证,用了第三把(也是最后一把)“王国的钥匙”。(马太福音16:19)这把钥匙为没有受割礼的外族人打开机会之门,让他们成为受神圣力量任命的基督徒。
14 今天,我们作为王国宣扬者都明白“上帝是不偏心的”。(罗马书2:11)他的旨意是“要各种各样的人都能得救”。(提摩太前书2:4)所以,我们绝不该以貌取人。我们的任务是为上帝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这意味着我们要向所有人传道,不管他们属于什么种族或国家,有什么样的外表或宗教背景。
“大家……就不再有异议……赞美上帝”(使徒行传11:1-18)
15,16.为什么有些犹太裔基督徒跟彼得争辩?彼得怎样解释自己所做的事?
15 彼得无疑很想汇报发生了什么事,就上耶路撒冷去。显然,他还没有抵达,耶路撒冷的信徒就已经风闻没有受割礼的外族人也接受了上帝的话语。彼得到达后不久,“支持割礼的人就开始批评他”。这些人感到很不安,因为彼得“进了没有接受割礼的人家里,跟他们一起吃饭”。(使徒行传11:1-3)争论之所以发生,并不是因为那些犹太裔基督徒认为外族人不可以做基督徒,而是因为他们极力主张外族人必须遵守摩西法典——包括接受割礼——才可以崇拜耶和华。很明显,有些犹太裔基督徒仍然放不下摩西法典。
16 彼得怎样解释自己所做的事呢?使徒行传11:4-16记述,彼得提出了四个证据,证明整件事都得到上帝的指引。这四个证据是:(一)他看到的异象(4-10节);(二)上帝通过神圣力量给他的吩咐(11,12节);(三)天使探访了哥尼流(13,14节);(四)神圣力量降在外族人身上。(15,16节)最后,彼得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既然上帝无偿给他们[外族信徒]同样的恩赐[神圣力量],就像给我们这些相信主耶稣基督的人一样,我是谁,怎么能阻拦上帝呢?”(使徒行传11:17)
17,18.(甲)为什么说,彼得的证言为某些犹太裔基督徒带来考验?(乙)保持会众的团结为什么有时并不容易?我们应该问问自己什么问题?
17 彼得的证言为那些犹太裔基督徒带来重大的考验。他们能不能放下一切偏见,把这些新受浸的外族人视为弟兄姐妹呢?圣经告诉我们:“大家[使徒和其他犹太裔基督徒]听见这些话,就不再有异议了。他们赞美上帝,说:‘这样看来,上帝也让外族人有机会悔改而得到生命了。’”(使徒行传11:18)这种积极的态度维护了会众的团结。
18 今天,参与正确崇拜的人“是从所有国族、部族、民族、语言来的”,这意味着,很多会众都由不同种族、文化和背景的人所构成。(启示录7:9)因此,要保持团结有时并不容易。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心里是不是一丝偏见都没有呢?我有没有下定决心,绝不让这个世界上引起分裂的种种因素,无论是国家主义、部族主义、种族主义还是文化优越感,影响我对待基督徒弟兄姐妹的方式呢?”请回想第一批外族人归信多年之后,彼得(矶法)做了什么事——他迫于其他人给的压力,以致“跟外族人分开”,结果保罗不得不纠正他。(加拉太书2:11-14)让我们不断保持警觉,以免掉进偏见的网罗。
“许多人都成为信徒”(使徒行传11:19-26上)
19.在安提阿,犹太裔基督徒开始向谁传道?成果如何?
19 耶稣的门徒有没有开始向没受割礼的外族人传道呢?请留意后来在叙利亚的安提阿所发生的事。d这个城有很多犹太人,而当地的犹太人跟外族人之间一向相安无事,这样的氛围对于向外族人传道比较有利。由于这缘故,安提阿的一些犹太裔基督徒开始向“说希腊语的人”宣扬耶稣的好消息。(使徒行传11:20)他们的传道对象不仅是说希腊语的犹太人,也包括没有受割礼的外族人。耶和华赐福给他们,使他们的工作取得成果,于是有“许多人都成为信徒”。(使徒行传11:21)
20,21.巴拿巴怎样表现谦虚?在传道工作方面,我们可以怎样效法他的谦虚?
20 为了好好照料安提阿这片庄稼已熟的田地,耶路撒冷的会众派巴拿巴到那里去。可是,响应真理的人实在太多了,显然巴拿巴无法独自照顾。谁可以协助巴拿巴呢?既然耶稣想要让扫罗成为向外族人传道的使徒,看来扫罗就是最佳人选了。(使徒行传9:15;罗马书1:5)那么,巴拿巴会不会把扫罗当成对手呢?当然不会!巴拿巴十分谦虚,他主动到大数去寻找扫罗,找到了,就带他到安提阿来帮忙。有一整年,他们一起鼓励当地的会众。(使徒行传11:22-26上)
21 在执行传道职务方面,我们可以怎样表现谦虚呢?谦虚意味着承认自己的能力限度。我们所有人的长处和能力都各有不同。比如说,有些人可能很擅长做非正式见证或挨家挨户传道,却不擅长续访对圣经感兴趣的人或建立圣经课程。要是你想在传道工作的某个方面有所改进,不妨请教别人。你主动向人求教,就会在传道工作上有更大的成效和喜乐。(哥林多前书9:26)
送救济物资(使徒行传11:26下-30)
22,23.安提阿的弟兄怎样表现弟兄之爱?今天上帝的子民当中有什么类似的情形?
22 “在上帝指引下,门徒首次被称为基督徒”,是在安提阿开始的。(使徒行传11:26下)这个受上帝认可的名字很贴切,说明基督徒在生活方式上以基督为模范。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族人成为基督徒,犹太裔和外族的信徒之间有没有培养出弟兄之情呢?请看看以下事例。大约公元46年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饥荒。e在古代,一旦发生饥荒,穷人就深受其害,因为他们没有积蓄,没有存粮。犹地亚有很多犹太裔基督徒显然都很穷,这次饥荒期间,他们缺乏生活必需品。安提阿的弟兄——包括外族基督徒——知道了他们的需要,就“捐出救援物资,送给犹地亚的弟兄”。(使徒行传11:29)这是多么真挚的弟兄之爱!
23 今天,上帝的子民也是这样。不论是外地还是本地的弟兄陷于困境,我们都乐于伸出援手。每当有飓风、地震或海啸等天灾发生,分部委员会就会迅速成立救灾委员会,照顾受灾的信徒。这一切救援行动充分表明,在我们整个基督徒团体当中,大家确实彼此相爱、亲如兄弟。(约翰福音13:34,35;约翰一书3:17)
24.我们怎样做就是把彼得所见异象的含义谨记在心?
24 彼得在约帕那所房子的平顶上看见的异象意义深远,作为真正的基督徒,我们会把这个异象的含义谨记在心。我们崇拜的上帝是不偏心的。他要我们为他的王国作彻底的见证,这意味着不论别人是什么种族、国籍或社会地位,我们都要向他们传道。因此,让我们决心给所有愿意听的人提供机会,让他们可以响应上帝王国的好消息。(罗马书10:11-13)
a 有些犹太人看不起皮匠,因为这个行业的人经常都要接触动物的尸体、毛皮,以及其他令人厌恶的物料。人们认为皮匠不宜去圣殿,而且他们工作的地方必须距离城镇至少50肘尺(22米)。西门的家之所以“在海边”,也许跟上述原因有关。(使徒行传10:6)
c 这篇文章题名为《教养儿女——可靠的指南》,载于2006年11月1日刊4-7页。
e 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曾提到,克劳狄皇帝在位期间(公元41-54年)的这场“严重的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