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希腊人
(Greece,Greeks)
“希腊”一词源自希腊西北部一个部落的名称Grai·koiʹ(格雷基)。意大利人用这个名称(拉丁语Graeci)泛指希腊的所有居民,后来就连亚里士多德也在著作中以类似的方式使用这个名称。
另一个更早的名称“爱奥尼亚人(伊奥尼亚人)”,从公元前8世纪起就在亚述的楔形文字记载中出现,波斯和埃及的历史记载中也出现过。这个名称来自挪亚的孙子,雅弗的儿子雅万(希伯来语Ya·wanʹ亚万)。雅万是早期住在希腊及其周围岛屿的民族的祖先,看来也是塞浦路斯、意大利南部地区、西西里和西班牙早期居民的祖先。(创10:1,2,4,5;代上1:4,5,7;见伊利沙;雅万;基提)
在地理上,“爱奥尼亚(伊奥尼亚)”现指意大利南部和希腊南部之间的海域,包括希腊西岸的群岛。不过,以前这个名称所指的范围更广泛,跟《希伯来语经卷》中“雅万”的用法一致。公元前8世纪,以赛亚先知预告,犹大被掳的人回乡后将有一些被差到远方的列国去,包括“杜巴、雅万和遥远的海岛”。(赛66:19)
在《希腊语经卷》,希腊这个地方叫做Hel·lasʹ(海拉斯,徒20:2),希腊民族叫做Helʹle·nes(海莱内斯)。早在公元前几百年,希腊人就开始使用这两个名称,直到现在。“海拉斯”可能跟雅万的儿子“伊利沙”有某种关联。(创10:4)公元前146年,罗马征服希腊中部和南部后,“亚该亚”这个名称也用来指这一带。
地域和地理特点 古希腊的范围包括多山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和附近的岛屿,西面是爱奥尼亚海,东面是爱琴海,南面是地中海。北面的地界不确定,早期尤其如此,因为那时希腊的雅万人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族。不过后来一般的看法是,“希腊”的范围延伸到亚得里亚海岸边的伊里利亚地区,并把马其顿包括在内。其实,马其顿人和后来称为希腊人的民族,可能基本上是同一个祖先的后代。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希腊都是崎岖多石之地,大约四分之三的地区都是石灰岩构成的嶙峋山峦,山坡上树木繁茂。由于富饶的平原和山谷很少,土地又布满岩石,所以农产量很有限。不过,希腊的气候温和,这有利于橄榄和葡萄的生长。其他农产品包括大麦、小麦、苹果、无花果和石榴。绵羊和山羊在无人耕作的地区吃草。希腊也有一些矿藏资源,包括银、锌、铜、铅,山上有大量优质的大理石可供开采。以西结书的预言(27:1-3,13)指出,跟泰尔通商的包括雅万人,交易的商品包括“铜器”。
海运优势 由于希腊境内多山,陆上交通既缓慢又困难。在冬季,牲口所拉的车很容易陷进泥淖。因此,海路是希腊最好的运输和交通途径。希腊的海岸线很长,参差不齐,犬牙交错的海岸布满海湾和海峡,为船只提供了大量的港口和避风所。由于好几个海湾深入腹地,古希腊境内很少有地方距离海岸60公里(40英里)以上。希腊大陆的南部叫做伯罗奔尼撒半岛,差不多是个岛屿,只有一片狭长的陆地横亘在撒罗尼克湾和科林斯湾之间,把半岛跟希腊中部连接起来。(今天科林斯运河割断了这个狭长的地峡,运河长约6公里[3.5英里],没有水闸,于是伯罗奔尼撒半岛就跟希腊大陆完全分开了。)
希腊的雅万人很早就是个航海的民族。意大利“靴子”的后跟与希腊西北部之间隔着奥特朗托海峡,距离只有160公里(100英里)。希腊东面的群岛(其实是海底的山脉露出海面的山峰)就像巨型的踏脚石,经过爱琴海,通往小亚细亚。爱琴海的东北角有一条狭长的通道,叫做赫勒斯滂海峡(也叫达达尼尔海峡),通往马尔马拉海,然后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此外,希腊的船只早就沿着小亚细亚南岸的航道,前往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海岸。一艘船一个白昼最多能走100公里(60英里)的路程。因此,保罗给住在马其顿的帖撒罗尼迦人所写的信(很可能在哥林多[科林斯]写成),也许用了一个星期或更长的时间才送到帖撒罗尼迦人手上,时间长短视乎天气情况(以及沿途停靠的港口数目)而定。
希腊的影响力和希腊人的聚居地绝不限于希腊大陆。散布在爱奥尼亚海和爱琴海的众多岛屿也被看作是希腊的一部分,正如希腊大陆一样。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也被纳入称为大海拉斯(拉丁语叫做Graecia Magna)的区域之内。历史证据显示,希腊的雅万人一直跟他施(西班牙)的雅万人接触并通商,远超过腓尼基人所做的。人们还发现希腊人跟塞浦路斯的雅万人之间也有类似的联系。
希腊各部族的起源 关于希腊各部族的起源,以及他们怎样来到这个地区,现代历史家有不同的看法。一个流行的看法跟北方部落接连不断的“入侵”有关,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希腊神话和考古学家的猜测。实际上,希腊的世俗历史直到公元前8世纪才开始(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公元前776年举行),相关的记载则可能在公元前5世纪之后才出现。那时,挪亚日子的大洪水已过了许多个世纪,人类各家族因语言在巴别变乱而分散到全地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创11:1-9)在这么多个世纪之内,可能有别的家族融入雅万和他儿子的家系,但对于公元前第一个千年之前的时期,人们所提出的种种见解都只是臆测,其价值不能确定。
希腊的主要部族 希腊的主要部族包括:阿哈伊亚人,住在色萨利、伯罗奔尼撒半岛中部和维奥蒂亚;埃托利亚人,住在希腊中部偏东、小亚细亚西北部叫做埃托利亚的地区和邻近的海岛;多里安人,住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东部、爱琴海南部的岛屿和小亚细亚西南部;爱奥尼亚人,住在阿提卡、埃维亚岛、爱琴海中部的岛屿和小亚细亚西海岸。不过人们还不能确定,在历史早期,这些部族和马其顿人之间有什么关系。
族长制传统和城邦制 说希腊语的部族都相当独立,甚至相同部族所建立的城邦也那么独立。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因素是希腊的地理特点。很多希腊人住在海岛上,而希腊大陆上的居民也多半住在群山环绕的小山谷里。论到希腊早期的社会结构,《美国百科全书》指出:“最基本的社会单元是以族长为首领的家族……族长制传统深深根植在希腊文化中:一个城邦(polis波利斯)的活跃公民仅限于成年男子。族长管理的家族,由环绕着同一个核心的、一圈又一圈向外延展的亲属关系组成,就是宗族(genos根奥斯)、胞族[家族集团]、部族。”(1956,第13卷,377页)这点跟圣经创世记所记述的、大洪水之后的族长制相当吻合。
希腊的政治模式跟迦南地有些类似。在迦南地,各部族(迦南的后代)形成不同的小王国,这些王国往往是环绕某个城建立起来的。希腊的城邦叫做“波利斯”。这个词语看来原本用来指卫城,也就是设防的城堡,城的外围有民居。后来,这个词进一步指构成城邦的整个地区及其中的居民。希腊的城邦大都很小,通常不超过一万个公民(不包括妇女、奴隶和孩童)。公元前5世纪,雅典最兴盛的时候,据说男性公民也只有大约4万3000人,斯巴达则只有5000人左右。跟迦南地的小王国一样,希腊的各城邦有时彼此结盟,有时互相交战。希腊在政治上一直四分五裂,直到马其顿王腓力(二世)的时代。
试验民主政制 人们对于希腊多数城邦的统治方式所知有限,比较清楚的只有雅典和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显然跟迦南、美索不达米亚或埃及有很大分别。至少在世俗的历史时期,希腊的城邦不是由君王统治,而是由民政官、会议和公民大会(ek·kle·siʹa埃克莱西阿)施行统治的。雅典试验过直接的民主制(“民主”一词来自希腊语deʹmos[德莫斯,意思是:人民]和kraʹtos[克拉托斯,意思是:统治])。在这种制度下,全体公民组成立法机构,在公民大会上发言和投票。不过,“公民”只是少数人,因为妇女、外国出生的居民和奴隶都没有公民权。有人认为,很多城邦的奴隶人口占整体人口多达三分之一。无疑由于这些奴隶担负起大部分工作,“公民”才有空开会议政。值得留意的是,《希伯来语经卷》最早约在公元前9世纪提到希腊,说泰尔、西顿和非利士把犹大人卖给“希腊人[字面意思是‘雅万人’或‘爱奥尼亚人’]”做奴隶。(珥3:4-6)
制造业和贸易 希腊人主要从事农业,此外也制造并出口很多产品。希腊的花瓶在地中海一带非常有名,银器、金器和羊毛织物也占据重要地位。希腊有很多独立的小商铺,由工匠经营,并有一些工人(奴隶或自由人)做帮手。在希腊的哥林多城,使徒保罗跟亚居拉和百基拉一起以制造帐幕为业。帐幕的材料很可能是用山羊毛织成的布,希腊盛产这样的布料。(徒18:1-4)哥林多靠近科林斯湾和撒罗尼克湾,位处要冲,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从事商业活动的主要城邑还有雅典和埃伊纳。
希腊的文化和艺术 在希腊,只有男子才能接受教育,而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好公民”。但对于怎样才算好公民,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观念。在斯巴达,人们所接受的教育几乎全都跟锻炼身体有关(对照保罗在提前4:8给提摩太的劝告),男孩子7岁就得离开父母,被送到军营,住在那里直到30岁。随着时间过去,雅典比较重视的是文学、数学和艺术。孩童从6岁开始受培育,由一个受主人信任的奴隶陪伴上学,这个奴隶叫做pai·da·go·gosʹ(佩达戈戈斯)。(请留意保罗在加3:23-25把摩西律法比作“佩达戈戈斯”;见监护老师)诗歌在雅典十分流行,老师要求学生熟记很多诗歌。尽管保罗是在西利西亚的大数接受教育,但他在雅典传讲好消息时,还是简短引用了诗句,好帮助听众理解他的话。(徒17:22,28)另外,不论是悲剧还是喜剧,凡戏剧都很流行。
哲学在雅典很受重视,后来更在希腊全地广泛流行。其中一个主要哲学流派是诡辩家,他们认为真理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看法。这个观点(跟印度教徒的观点类似)受到一些著名希腊哲学家的反对,其中包括苏格拉底、他的学生柏拉图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其他哲学流派探讨快乐的终极来源。斯多葛派 认为,按照理性而生活是惟一要紧的原则,只有这样做才会快乐。伊壁鸠鲁派 主张,享乐就是快乐的真正源泉(比较保罗在林前15:32对哥林多人所说的话)。这两个流派的哲学家曾在雅典跟保罗争论,结果保罗给带到亚略巴古接受查问。(徒17:18,19)另一个哲学流派是怀疑论,怀疑论者认为,人生中其实没有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整体来说,希腊民族天性好奇,喜欢探讨和谈论新奇的事(至少后期是这样)。(徒17:21)他们试图用人所设想的逻辑(和猜想)解答人生和宇宙的一些重大问题。因此,希腊人自认为是古代世界的智者。保罗在哥林多前书指出,基督徒应该怎么看人的智慧和为了求知而作的努力,他说:“你们当中谁自以为在这个制度里有智慧,倒不如做个愚蠢的人,好成为有智慧的。……‘耶和华知道,智士的谋算是徒劳的’。”(林前1:17-31;2:4-13;3:18-20)尽管希腊人进行很多哲学上的辩论和研究,所写的著作却显示,他们根本没找到有根有据的希望。J.R.S.斯特瑞特和塞缪尔·安格斯指出:“没有任何文学作品比希腊人的著作有更多哀叹。他们哀叹悲苦的人生、易逝的爱情、骗人的希望、无情的死亡。”(《芬克与瓦格纳新标准圣经词典》,1936,313页)
希腊的宗教 人们最早是通过荷马史诗认识希腊宗教的。历史家假设,《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史诗是荷马写的。一般认为,这些史诗最古老的纸莎草纸残片可追溯到公元前150年之前的某个时候。希腊语教授乔治·默里说,这些早期文献“跟现在的通行本[也就是近几个世纪广泛受人接纳的文本]‘大不一样’”。(英语《不列颠百科全书》,1942,第11卷,689页)因此,正如默里教授指出,荷马史诗跟圣经不同,并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而是不断经历改变。荷马史诗讲述的是战争英雄和众神的故事,这些神跟人很相似。
证据显示,希腊宗教受到巴比伦的影响。一则古希腊寓言几乎是照阿卡德语原作逐词逐句翻译过来的。
另一个诗人赫西奥德很可能生活在公元前8世纪,一般认为,他系统化地整理了大量希腊神话和传说。赫西奥德的《神谱》和荷马史诗一起,构成了希腊的主要宗教经典或神学体系。
关于希腊神话可能或极可能起源于何处,令人感兴趣的是,原来圣经能提供线索。创世记6:1-13表明,大洪水之前,上帝的天使儿子来到地上(看来是化为人形),跟美貌的女人苟合,他们所生的后代是巨人(称为Nephilim尼弗凌,意即“击倒人者;使[人]倒下者”)。灵体跟人结合是违反自然的,而且产生的后代是杂种,结果当时地上暴行充斥、人欲横流。(比较犹6;彼前3:19,20;彼后2:4,5;见巨人)希腊人的祖先雅万像其他生活在大洪水之后的人一样,无疑听说过洪水之前世上的情形,很可能是从渡过大洪水而生还的父亲雅弗那里听到的。以下看看据说是荷马和赫西奥德的作品说些什么。
他们所描述的众多男女神明都有人的外貌,非常俊美,但通常体型巨大,具有超人的能力。他们要吃喝,要睡觉,彼此交媾,甚至跟人类性交。他们组成家庭,彼此争吵打斗,既诱奸又强奸。据说他们是神圣和不死的,却又是各样欺骗和犯罪的能手。他们随意在人类当中往来,既能现形,也能隐形。后期的希腊作家和哲学家试图从荷马和赫西奥德的记载中,删除诸神某些特别卑劣的行径。
荷马和赫西奥德的神话,可能反映了创世记中关于大洪水之前地上情形的真实记载,只是经过大事渲染、修饰、歪曲而已。另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是,除了主要的神之外,希腊神话还描述了一些由神和人所生的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拥有超人的力量,却终有一死(赫拉克勒斯是他们当中惟一获得不死生命的)。由此可见,这些半神半人的英雄跟创世记中的“巨人”非常相似。
东方学者E.A.施派泽留意到这种基本的相似之处,他认为希腊神话的主题源自美索不达米亚。(《犹太人的世界历史》,1964,第1卷,260页)美索不达米亚是巴比伦所在之地,人类在语言被变乱后,就是从这里分散到各地去的。(创11:1-9)
据称希腊的主要神明都住在比里亚城南面的奥林波斯山(高2917米[9570英尺])。(保罗第二次到外地传道期间,曾向比里亚人传好消息,当时他身处的地点离奥林波斯山的山坡很近;徒17:10)奥林波斯山上的神包括:天神宙斯(罗马人称他为朱庇特;徒28:11);宙斯的妻子赫拉(罗马人称她为朱诺);大地女神基亚 或该亚,也叫伟大母神;太阳神阿波罗,从远处向人射箭,使人突然死亡;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罗马人称她为狄安娜);另一个阿耳忒弥斯是繁殖女神,在以弗所有许多人崇拜她(徒19:23-28,34,35);战神阿瑞斯(罗马人称他为马尔斯);旅客之神,商业之神,雄辩之神兼众神的使者赫耳墨斯(罗马人称他为墨丘利)(在小亚细亚的路司得,人们称巴拿巴为“宙斯,称保罗为赫耳墨斯,因为带头讲话的是保罗”;徒14:12);繁殖和爱情女神阿佛洛狄忒(罗马人称她为维纳斯),被视为“伊什塔尔(亚述-巴比伦女神)和阿斯塔特(叙利亚腓尼基的女神)的姐妹”(《希腊神话》,P.哈姆林著,伦敦,1963,63页);以及其他众多男女神明。实际上,每一个城邦看来都有自己的小神,按照当地的习俗受人崇拜。
节期和运动会 节期在希腊宗教中占重要地位。运动比赛期间,人们演出戏剧、献上祭物、向神灵祷告,这吸引很多人从广大地区前来。因此,这些节期有助于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各城邦团结起来。这些节期中,最著名的有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奥林匹亚举行)、地峡运动会(在哥林多[科林斯]附近举行)、皮托竞技会(在德尔斐举行)、奈迈阿赛会(在奈迈阿附近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这是希腊年代计算的基础,每四年称为一个奥林匹亚周期。(见游戏,竞技)
神谕、占星术、神庙 传神谕者据称是神灵向人揭示隐秘知识的媒介,拥有众多的追随者。最著名的传神谕者住在提洛、德尔斐和多多纳的神殿里。人们向传神谕者提出问题,支付一定的金钱,就可以得到答案。答案通常含糊难明,需要祭司的解释。在马其顿的腓立比,有个女孩能行预卜之术,传达神谕,“使她的主人们发了大财”,但保罗把她身上的邪灵赶出去。(徒16:16-19)欧内斯特·赖特教授认为,现代的占星术源自希腊,进而可追溯至巴比伦的占卜术。(《圣经考古学》,1962,37页)治病的神庙也很受欢迎。
灵魂不死的哲学主张 由于希腊哲学家致力于探讨人生的基本问题,他们的主张对人们的宗教观念也有很大影响。公元前5世纪的苏格拉底主张人有不死的灵魂。柏拉图的《斐多篇》(64C,105E)引述苏格拉底跟两个同行的对话:“‘我们相信有死亡这回事吗?……我们相信,死亡是灵魂跟身体的分离,死亡的状态就是身体跟灵魂分离而独自存在,灵魂跟身体分离而独自存在,不是吗?除此之外,死亡还能有其他定义吗?’他说:‘没有,死亡就是这么回事。’‘所以灵魂不可能死亡,是吗?’‘是的。’”苏格拉底接着说:“‘因此灵魂是不死的。’‘对。’”请把这段对话跟诗篇146:4和传道书9:5,10对比。
殿宇和偶像 希腊人建造了宏伟的殿宇以尊崇众神,又用大理石和青铜造了很多精美的雕像代表他们的神。雅典卫城发现了一些极著名的殿宇的遗迹,包括帕台农神庙、厄瑞克忒翁庙和雅典卫城山门。保罗曾在雅典向一群听众说话,提到他看出雅典人很敬畏神明,并坦白告诉听众,天地的创造主“不住人手所造的殿”,既然人是真神的后代,就不该以为造物主“好像金银石头,好像人用技艺巧思雕塑出来的东西”。(徒17:22-29)
波斯战争时期 居鲁士(他在公元前539年征服巴比伦)治下的米底亚-波斯帝国崛起,对希腊构成威胁。居鲁士征服了小亚细亚,包括那里的希腊殖民地。居鲁士在位第三年(看来是登上巴比伦的国位第三年),耶和华的天使告诉但以理,波斯的第四个王必“动员一切攻击希腊王国”。(但10:1;11:1,2)公元前499年,波斯的第三个王(大流士·希斯塔斯皮斯)平息了希腊殖民地的反叛,预备攻打希腊。公元前492年,入侵的波斯舰队被风暴摧毁。后来,公元前490年,一支波斯大军迅速进侵希腊,却在雅典东北的马拉松平原,被雅典一支人数不多的军队击败。大流士的儿子薛西斯决心要一雪前耻。他成为圣经预告的“第四个王”,动员整个帝国,组成一支庞大的军队,于公元前480年渡过赫勒斯滂海峡。
尽管希腊的一些主要城邦表现出难得一见的团结精神,联手截击入侵的波斯人,但波斯军队还是穿过希腊北部和中部,到达雅典,烧毁了雅典卫城。然而,雅典人和助战的希腊人巧施谋略,在萨拉米斯摧毁了波斯舰队(以及腓尼基和其他联军),得到了海上的胜利。随后,他们又接连在普拉蒂亚(布拉底)和小亚细亚西岸的米卡利击败波斯人,得到了陆上的胜利,于是波斯军队不得不撤离希腊。
雅典称霸 这样,雅典凭借强大的海军在希腊取得领导地位。随后的一段时期是雅典人的“黄金时代”,直到公元前431年左右。雅典人最著名的艺术品和建筑物,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和兴建的。雅典跟一些希腊城邦和海岛组成提洛同盟,以雅典为盟主。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反对雅典的领导地位,因此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从公元前431年延续到公元前404年,最终雅典人彻底败在斯巴达人手下。斯巴达的铁腕统治延续到公元前371年左右,后来底比斯占了上风。希腊此后在政治方面日渐式微,不过雅典仍然是地中海一带的文化和哲学中心。最后,腓力二世治下的马其顿崛起,在公元前338年征服了希腊。希腊从此成为统一的王国,受马其顿人统治。
亚历山大大帝治下的希腊 公元前6世纪,但以理接获一个异象,异象预告米底亚-波斯帝国必被希腊推翻。腓力的儿子亚历山大曾在亚里士多德门下受教,腓力被人暗杀后,亚历山大就成为说希腊语的各民族的统帅。由于波斯人曾攻打小亚细亚西岸的希腊城邑,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征讨波斯人以报仇雪恨。他闪电般征服了整个小亚细亚,又征服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整个米底亚-波斯帝国,以至印度。这应验了但以理书8:5-7,20,21的异象。(另见但7:6)公元前332年,希腊占领犹大,对以色列民族来说,希腊成为继埃及、亚述、巴比伦和米底亚-波斯之后的第五个世界霸权。公元前328年,亚历山大完成对各地的征服,但以理所见异象的剩余部分开始应验。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去世。然后就像但以理预告的一样,他的帝国一分为四,但权势都不及原来的帝国。(但8:8,21,22;11:3,4;见下册334页地图;亚历山大1)
不过,亚历山大去世之前,已把希腊的文化和语言传播到广大帝国的各地。在很多被征服的国家里,都有希腊殖民地建立。亚历山大城在埃及兴建起来,后来成为与雅典分庭抗礼的学术中心。这样,地中海和中东很多地区都开始希腊化,古希腊共同语成为许多民族的通用语。《希伯来语经卷》的《七十子译本》由亚历山大城的犹太学者译成,所用的语言就是古希腊共同语。后来,《希腊语经卷》也用古希腊共同语写成,由于这种语言当时通行世界各地,结果基督教的好消息能够迅速传遍地中海一带。(见希腊语)
希腊化对犹太人的影响 希腊的领土被亚历山大手下的将军瓜分的时候,犹大地跟埃及和叙利亚接壤,位于两者之间。埃及受托勒密王朝统治,叙利亚受塞琉西王朝统治。起初,犹大地受埃及管辖。公元前198年,塞琉西王朝占领犹大。塞琉西王朝试图通过希腊文化把犹大跟叙利亚联合起来,于是在犹大推行希腊的宗教、语言、文学和服装。
犹太人的地区到处建立起希腊殖民地,包括撒马利亚(后来叫做塞巴斯泰)、亚科(托勒密)和伯善(西徐波利斯),有些殖民地建在约旦河东岸未曾有人居住的地方。(见德卡波利斯)耶路撒冷兴建了一个运动场,吸引了很多犹太青年。由于希腊的运动会跟希腊宗教有关,这座运动场使犹太人受到腐化,不再谨守圣经的原则。就连祭司也在这段时期深受希腊文化影响。结果,以往犹太人不熟悉的信仰逐渐开始在他们当中扎根。这些信仰包括灵魂不死的异教主张,以及人死后下到地府受苦的观念。
试图把犹太人希腊化的行动在公元前168年到了极点。这一年,安条克四世(伊皮法尼)亵渎耶路撒冷的圣殿,在圣殿里崇拜宙斯,这个行动导致了马加比战争。
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希腊化的影响力也很大,而这城中相当大的一部分社区住的是犹太人。(见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的一些犹太人看见希腊哲学大为流行,就动摇起来。某些犹太作家看见“大势所趋”,就认为必须修正犹太教信仰去迎合希腊哲学。他们试图证明,实际上在希腊哲学之前,《希伯来语经卷》已有类似的观念,甚至主张希腊哲学根本就是源自《希伯来语经卷》的。
罗马统治希腊各城邦 公元前197年,马其顿和希腊(亚历山大的帝国所分成的四个部分之一)被罗马人占领。第二年,罗马将军宣布,希腊所有城邑都获得“自由”,这意味着希腊各城不用交纳贡物,但必须跟罗马政府合作,完全按罗马的意愿行事。反罗马情绪逐渐高涨。马其顿跟罗马人交战,但在公元前168年再次战败,大约20年之后成为罗马的行省。以哥林多为首的亚该亚同盟在公元前146年反叛罗马,后来罗马大军进入希腊南部,摧毁了哥林多。“亚该亚”行省建立起来。到公元前27年,亚该亚行省包括希腊南部和中部的所有地区。(徒19:21;罗15:26;见亚该亚)
罗马统治期间,希腊在政治和经济上都逐渐衰落。只有希腊文化继续兴盛,被征服者罗马人广泛采纳。罗马人对引进希腊雕像和文学作品热情很高,甚至把整座殿宇拆除,用船运到意大利。罗马有很多年轻男子在雅典和希腊其他学术中心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希腊则开始思想封闭,沉湎于过去,渐渐变得抱残守缺。
公元1世纪的“海莱内斯” 耶稣基督在地上传道期间和使徒的日子,希腊居民或有希腊血统的人仍然叫做Helʹle·nes(海莱内斯,单数词形是Helʹlen海伦)。希腊人所说的barʹba·ros(巴巴罗斯)一词,是指外国人或说外语的“非希腊人”。使徒保罗在罗马书1:14以“希腊人”和“非希腊人”作为对比。(见非希腊人)
不过,有时保罗所用的“海莱内斯”一词意思更宽泛。特别是在跟犹太人对比时,保罗用“海莱内斯”(希腊人)来代表所有非犹太人。(罗1:16;2:6,9,10;3:9;10:12;林前10:32;12:13)因此在哥林多前书第1章,保罗显然把“希腊人”(22节)跟“外邦人”(23节)放在相等的地位。这无疑是由于希腊的语言和文化在罗马帝国各地具有显赫地位的缘故。从某方面来说,希腊人在非犹太民族中居于首位。这并不是说,保罗或《希腊语经卷》其他执笔者所用的都是广义的“海莱内斯”,用法随便。有些圣经评注家暗示,“海伦”在《希腊语经卷》中的意思不过是外邦人而已,但这并不正确。保罗在歌罗西书3:11提到“希腊人”,跟“外国人[巴巴罗斯]”和“西徐亚人”是不一样的。这显示“海莱内斯”也用来指一个特定的民族。
希腊学者汉斯·温蒂西的话跟上面所说的一致:“无论引证希腊化的犹太教还是《新约》……都无法证实[‘海伦’一词的]意思就是‘外邦人’。”(《新约神学词典》,G.基特尔编,G.布罗米利编译,1971,第2卷,516页)不过他也举出一些例证,表明希腊作家有时也用“海伦”一词指别的民族中采纳希腊语言和文化的人,也就是“希腊化”的人。因此,关于圣经中“海莱内斯”(希腊人)所指的是什么人,常常至少要考虑到这种可能性:他们没有希腊血统。
圣经提到一个“希腊”妇人,生在叙利亚的腓尼基,她的女儿被耶稣治好。(可7:26-30)这个妇人很可能有希腊血统,所以在腓尼基人中显得很突出。在逾越节“上来崇拜的人中间,有些是希腊人”,他们请求跟耶稣见面。这些人显然是归信犹太教的希腊人。(约12:20;请留意耶稣在32节预告,他“要吸引各样的人到我这里来”。)提摩太的父亲和提多都被称为“海伦”(希腊人)。(徒16:1,3;加2:3)这也许意味着他们有希腊血统。不过,既然据称有些希腊作家也用“海莱内斯”指说希腊语和接纳希腊文化的非希腊人,而且正如上文所说,保罗也用这个词代表所有非犹太人,所以我们也要考虑到另一个可能性:上述这些人是广义上的“希腊人”。另一方面,虽然那个希腊妇人住在叙利亚的腓尼基,提摩太的父亲住在小亚细亚的路司得,提多看来住在叙利亚的安提阿,却不一定表示他们没有希腊血统,因为这些地区都有希腊殖民地和希腊移民。
耶稣告诉群众,他要“回到那位差[他]来的那里去”,又说“我所到的地方,你们是不能到的”。犹太人就彼此说:“这个人打算到哪里去,叫我们找不着他呢?难道他打算到散居希腊人中间的犹太人那里教导希腊人吗?”(约7:32-36)他们所说的“散居希腊人中间的犹太人”,看来是指散居在西方远处希腊各城各地的犹太人,而不是住在巴比伦的犹太人。关于保罗几次到外地传道的记载表明,希腊这些地区有相当多的犹太移民。
使徒行传17:12和18:4记载了在希腊比里亚城和哥林多城发生的事件,其中提到的希腊人必定指有希腊血统的人。“希腊人”也住在马其顿的帖撒罗尼迦(徒17:4)、小亚细亚西岸的以弗所(这里很久以来就是希腊殖民地,也一度是爱奥尼亚的首府)(徒19:10,17;20:21),以至小亚细亚中部的以哥念(徒14:1)。这些地方的希腊人可能也是有希腊血统的人。虽然上述经文有些提到“犹太人和希腊人”,也许显示路加像保罗一样用“希腊人”泛指非犹太人,但实际上只有以哥念位于希腊主要范围之外。
说希腊语的犹太人 使徒行传还出现了另一个词:Hel·le·ni·staiʹ(海莱尼斯泰,单数词形是Hel·le·ni·stesʹ海莱尼斯泰斯)。这个词无论在希腊文学作品还是在希腊化的犹太文学作品中都没有出现过,所以词义不能完全确定。不过,词典编纂者大都认为,在使徒行传6:1和9:29,这个词是指“说希腊语的犹太人”。前一节经文所提到的“海莱尼斯泰”,相对于“说希伯来语的犹太人”(E·braiʹoi“埃布雷伊”[《韦斯科特与霍特希腊语文本》])。公元33年五旬节,来自很多地方的犹太人和归信者前往耶路撒冷过节。在耶路撒冷的俄斐勒山上发现的《狄奥多图斯碑》表明,曾有很多说希腊语的犹太人和归信者来到耶路撒冷。碑文用希腊语写成,内容如下:“贝特努斯的儿子狄奥多图斯兴建了这座会堂,他是祭司兼会堂主管,他父亲和祖父也是会堂主管。他兴建这座会堂,用来宣读律法,传授上帝的诫命,又(建造)旅舍、房间和蓄水池,好为从外国来的人提供住宿。这座会堂的创办人是狄奥多图斯的父亲、众长老和西蒙家族的人。”(《圣经考古学》,G.欧内斯特·赖特著,1962,240页)有些人认为这块碑跟“自由民会堂”有关。导致司提反殉道的人中,有些是这个会堂的成员。(徒6:9;见自由民,自由人)
使徒行传11:20提到住在叙利亚安提阿的一些居民时,用了“海莱尼斯泰”一词。这个词也许是泛指“说希腊语的人”,而不是仅指说希腊语的犹太人。何以见得呢?因为昔兰尼和塞浦路斯的基督徒来到之前,安提阿的基督徒“只对犹太人”传讲上帝的话语。(徒11:19)因此,经文所提到的“海莱尼斯泰”也许是指希腊化并说希腊语(可能也按希腊习俗而生活)的各国人。(见安提阿1;昔兰尼,昔兰尼人)
使徒保罗第二次和第三次到外地传道的时候,曾到过马其顿和希腊。(徒16:11-18:11;20:1-6)他花了不少时间,在马其顿几个重要的城腓立比、帖撒罗尼迦和比里亚传道,也在亚该亚主要的城雅典和哥林多传道。(徒16:11,12;17:1-4,10-12,15;18:1,8)他第二次到外地传道期间,在哥林多逗留了一年半,向人传道(徒18:11),其间写了帖撒罗尼迦前书和后书,还可能写了加拉太书。第三次到外地传道期间,他在哥林多写了罗马书。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囚之后,看来在公元61-64年间再次到访马其顿。在马其顿,保罗很可能写了提摩太前书,还可能写了提多书。
公元起头的几百年,希腊文化继续影响罗马帝国。希腊的学术成就得以保存下来,雅典拥有罗马帝国其中一所主要的大学。君士坦丁着力把基督教跟某些异教习俗和主张混合起来,他的做法为这种混合的宗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奠下基础。结果,希腊成为假基督教领域的一部分。
今天,希腊的国土面积是13万1957平方公里(5万零949平方英里),人口是1075万(2000年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