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华的子民“离弃不义”
凡呼求耶和华之名的人,都应该离弃不义。——提摩太后书2:19
1.在我们的崇拜中,什么占很重要的地位?
你有没有见过“耶和华”这个名字刻在建筑物或博物馆展品上?如果见到,你一定会很兴奋,忍不住多看几眼,对吗?当然!我们是耶和华见证人嘛。上帝的名在我们的崇拜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世上没有其他团体像我们一样,有殊荣成为耶和华名下的子民。但别忘记,这份殊荣也为我们带来了责任。
2.身为耶和华见证人,我们有责任在生活上怎么做?
2 我们的名称包含了上帝的名字,但这不足以让我们得到上帝的悦纳,我们还必须按上帝的道德标准生活,离弃恶行。(诗篇34:14)使徒保罗清楚表明,这是基督徒应尽的责任。他说:“凡呼求耶和华之名的人,都应该离弃不义。”(请读提摩太后书2:19)身为耶和华见证人,我们以呼求耶和华的名广为人知。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离弃不义。怎么做就是离弃不义呢?
离开恶道
3,4.哪节经文一直让圣经学者摸不着头脑?为什么?
3 现在看看提摩太后书2:19的背景。保罗提到“上帝奠定的坚固根基”,上面刻了两句话。第一句是“耶和华认识属于他的人”,这句话引自民数记16:5。(见上一篇课文)第二句是“凡呼求耶和华之名的人,都应该离弃不义”。这句话一直让圣经学者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呢?
4 保罗的第二句话让人以为,他引用了另一节经文。不过,在《希伯来语经卷》里,看来没有一节经文跟保罗的话相对应。那么,保罗说“凡呼求耶和华之名的人,都应该离弃不义”,他想到的可能是什么呢?别忘记,保罗的第一句话引自民数记16章。这一章讲述可拉的反叛事件。既然如此,保罗的第二句话也可能跟这次反叛事件有关吗?
5-7.保罗写提摩太后书2:19的话时,可能想到摩西日子的什么事件?(见第12页图片)
5 圣经说以利押的儿子大坦和亚比兰跟可拉结成一伙,带头反抗摩西和亚伦。(民数记16:1-5)他们一点也不尊重摩西,公然蔑视上帝赐给摩西的权柄。这帮叛徒继续跟耶和华的子民一起生活,危害忠心的以色列人的属灵健康。耶和华将忠心的人和叛逆的人分开的日子到了,他下达明确的命令。
6 圣经记载:“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要告诉会众说:“你们要离开可拉、大坦、亚比兰的帐幕,向四周散去!”’于是摩西起来,到大坦、亚比兰那里去,以色列的长老也跟着他。他对会众说:‘请离开这些恶人的帐幕,不要接触他们的东西,免得你们因他们的一切罪也遭铲除。’众人立刻离开可拉、大坦、亚比兰的帐幕,向四周散去。”(民数记16:23-27)耶和华随即处决了所有叛徒。忠心的以色列人却得以保全性命,因为他们离开了恶人的帐幕,表明自己离弃不义。
7 耶和华洞悉人心,认识属于他的人,知道他们忠心耿耿。尽管如此,忠于耶和华的人还是要果断行事,远离不义的人。保罗说“凡呼求耶和华之名的人,都应该离弃不义”,想到的很可能是民数记16:5,23-27的记载。我们知道在提摩太后书2:19,保罗提到的第一句话“耶和华认识属于他的人”引自民数记。因此,合理的推论是,保罗提到的第二句话看来也跟可拉的反叛事件有关。
“弃绝愚蠢无知的质疑问难”
8.单单高声呼求耶和华的名或光属于基督徒会众,为什么是不够的?
8 保罗谈到摩西日子的反叛事件,目的是劝勉提摩太要维护自己跟耶和华的宝贵关系。要达到这个目标,光属于基督徒会众是不够的,正如在摩西的日子,以色列人也不是单单高声呼求耶和华的名就行了。所有忠心崇拜上帝的人都必须果断行事,离弃不义。对提摩太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今天,耶和华的子民从保罗的话又学到什么呢?
9.“愚蠢无知的质疑问难”对早期的基督徒会众有什么坏影响?
9 关于基督徒必须离弃哪些不义的事,上帝的话语提出了明确的劝告。请看看提摩太后书2:19的上下文。保罗吩咐提摩太“不要为字眼争辩”,要避开“虚妄言谈”。(请读提摩太后书2:14,16,23)当时,会众里有些人鼓吹叛道的思想。看来,也有些人提出一些引起争辩的主张。尽管这些主张没有直接违背圣经的真理,却造成了分裂。这些人为字眼争论不休,损害了会众的属灵气氛。因此,保罗向提摩太强调,“要弃绝愚蠢无知的质疑问难”。
10.如果我们接触到叛道的主张,该怎么做?
10 今天,在耶和华子民的会众里,不常有叛道的事。不过,我们还是有可能接触到一些背离圣经的主张。不管这些主张是从哪里来的,我们都必须毅然弃绝。要知道,跟叛道的人争辩,不论是面对面理论,在他们的博客(部落格)上留言,还是通过其他方式跟他们论战,都是不明智的。即使我们的用意是要帮助对方,这样做也违反了上文提到的圣经指引。我们既是耶和华的子民,就该远离叛道的人。没错,我们要弃绝叛道的事。
11.(甲)什么事可能会演变成“愚蠢无知”的争论?(乙)基督徒长老怎么做,就是为羊群树立榜样?
11 除了叛道的言论,还有其他事也可能破坏会众的和平安宁。关于什么样的娱乐才适合基督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要是各执己见,就可能演变成“愚蠢无知”的争论。可是,如果有人鼓吹一些违反耶和华道德标准的娱乐,基督徒长老就不该仅为了保持和睦而宽容这样的行为。(诗篇11:5;以弗所书5:3-5)当然,长老们也要避免按自己的意思行事。他们忠心地遵从圣经给基督徒监督的劝勉:“务要牧养上帝的羊群,……不是辖制身为上帝产业的人,而是做羊群的榜样。”(彼得前书5:2,3;请读哥林多后书1:24)
12,13.(甲)关于娱乐,耶和华的组织没有怎么做?(乙)哪些圣经原则有助于我们选择娱乐?(丙)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什么事上?
12 关于娱乐,上帝的组织没有列明哪出影片不该看,哪个电子游戏不该玩,哪本书不该读,哪首歌不该听不该唱。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圣经说,人人都要锻炼理解力,好能“明辨是非”。(希伯来书5:14)基督徒选择娱乐时,可以根据圣经原则权衡利弊。在生活的每一方面,我们都应该“不断验明什么才是主所悦纳的”。(以弗所书5:10)圣经也说,在家里,家主有一定程度的领导权。因此,家主有权决定什么样的娱乐才适合家人。a(哥林多前书11:3;以弗所书6:1-4)
13 除了选择娱乐之外,上文提到的圣经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方面。关于保健、衣着打扮等个人的私事,人人看法不同,很容易引起争议。因此,只要没有违反圣经原则,耶和华的子民就不该为这些事争论,因为圣经说:“主的奴隶不必争辩,倒要对所有人和气”。(提摩太后书2:24)
避开不良的交往
14.保罗用什么比喻说明基督徒要避开不良的交往?
14 上帝的仆人要“离弃不义”,还可以怎么做呢?就是避免跟行事不义的人密切来往。值得留意的是,保罗提到“上帝奠定的坚固根基”之后,用“大户人家”做比喻。他说:“在大户人家,不但有金器银器,也有木器瓦器,有的用来做尊荣的事,有的用来做不大尊荣的事。”(提摩太后书2:20,21)保罗劝基督徒要躲开“用来做不大尊荣的事”的器皿。
15,16.我们从“大户人家”的比喻学到什么?
15 这个比喻有什么含意呢?保罗将基督徒会众比作“大户人家”,会众的成员比作“器皿”。器皿要是被弄脏了,再用来做饭,就会危害家人的健康。因此,家主一定会把干净的和肮脏的器皿分开。
16 同样道理,今天耶和华的子民力求过道德清白的生活。如果会众里有人一再罔顾耶和华的原则,我们就该避免跟这些人密切来往。(请读哥林多前书15:33)在基督徒会众以内,我们尚且要这么做,何况是会众以外 的人呢?世界上不少人“贪爱钱财,自负,高傲,亵渎,忤逆父母,忘恩负义,不忠贞,没有亲情,不愿意达成协议,毁谤人,漫无自制,凶悍,不爱良善,出卖别人,刚愎自用,骄傲自大,爱享乐不爱上帝”。(提摩太后书3:1-5)我们不是更应该避免跟这样的人密切来往吗?
行事果断必蒙福
17.在服从指示方面,以色列人做得有多彻底?
17 圣经表明,忠心的以色列人果断行事。当耶和华吩咐他们“离开可拉、大坦、亚比兰的帐幕”时,圣经记载:“众人立刻 离开”。(民数记16:24,27)忠心的以色列人没有犹豫,也没有拖拖拉拉。他们全心服从耶和华,完全遵照指示“向四周散去”,跑得远远的。他们拥护 耶和华,弃绝 不义,立场十分明确。从中我们学到什么呢?
18.保罗劝提摩太“要远避年轻人常有的欲望”,是要强调什么?
18 我们必须采取果断的行动,维护自己跟耶和华的宝贵友谊。保罗劝提摩太“要远避 年轻人常有的欲望”,就是要强调这一点。(提摩太后书2:22)当时,提摩太已经三十多岁了。即使是成年人,也难免产生年轻人常有的欲望,如果不加控制,就会做出愚蠢的事来。因此,这样的欲望一旦浮现,提摩太就必须“远避”,也就是说要“离弃不义”。耶稣曾提出类似的劝告,说:“要是你的一只眼成了你的绊脚石,就挖出来扔掉!”(马太福音18:9)今天的基督徒将这个劝告谨记在心,一遇到危害灵性的事,就会远远避开,绝不拖拖拉拉。
19.为了避开危害灵性的事,有些基督徒采取什么果断的做法?
19 有些人曾喝酒成瘾,但成为耶和华见证人以后,就决定滴酒不沾。虽然某些娱乐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有些人还是决定避开,恐怕这些娱乐激起他们的情欲。(诗篇101:3)例如,有个弟兄在成为耶和华见证人之前,常常去跳舞,寻欢作乐,沉醉在那种放荡的气氛中。这个弟兄认识真理后,决定不再跳舞,连跟弟兄姊妹一起交往时也不跳舞,免得勾起不正当的欲望或念头。这并不是说,喝酒、跳舞等娱乐违反圣经原则,要一律禁戒。但遇到危害灵性的事,我们还是应该果敢决断,完全避开。
20.要“离弃不义”也许不容易,但为什么我们可以放心?
20 我们的身份跟上帝的名密不可分。这是我们的荣幸,也为我们带来了责任。我们必须“离弃不义”,离开恶道。(诗篇34:14)诚然,这么做不一定是容易的。凡属于耶和华、紧守正义的人,耶和华都永远深爱他们。知道这点,不是叫我们深感欣慰吗?(提摩太后书2:19;请读历代志下16:9上)
a 请上jw.org网站,参看“关于我们”标题之下“常见的问题”里《你们会不会禁止人看某些电影、书籍或听某些歌曲?》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