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处是吾家警醒!2002年 | 2月8日
-
-
何处是吾家
“20世纪已经结束,但流血事件、残酷迫害仍然不绝,迫使许多人仓皇逃命。几千万人挤在难民营和临时庇护所里迎接千禧,深恐一旦回国,就有生命危险。”——比尔·弗雷利克,美国难民事务委员会成员。
雅各一直梦想,能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宁的地方,自己能上学念书,家里的山羊又不会给炸弹炸死。
镇上的人说,这样的地方确实存在,但路途遥远。雅各的父亲也说,路途危险,有些人在半路上就饿死或渴死了。不过,后来邻居中有人被杀,他的遗孀带着两个孩子离开,雅各也决定告别亲友,孤身上路。
雅各没有带食物,也没有带衣服。离家头一天,他什么都不理,只管跑呀跑。一路上尸横遍野。第二天,雅各碰见来自同一个镇的人。她说,雅各可以跟她和其他朋友一起走,路上就有伴儿了。他们走了许多天,经过若干杳无人烟的村庄。有一次,他们不得不走过布雷区,结果同行中有人给炸死。路上要充饥,就吃树叶。
十天后,同行的人当中有的饿死,也有的因精力枯竭而死。没多久,他们又遇上空袭。不过,雅各到底越过了边境,到达难民营。现在,他上学念书,就算听到飞机的声音也不再害怕,因为这些飞机载的都是粮食,不是炸弹。话虽如此,雅各仍然想家,也渴望回家跟亲人团聚。
世上千千万万人有着跟雅各类似的经历。他们不少都因为遭逢战乱,身心受创,在缺水缺粮的情况下过日子。正常的家庭生活,在他们看来遥不可及,终生流离漂泊、回不了家的人更多的是。世上可怜人多,而他们则是最可怜的一群。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把这些身无长物、流离失所的人分为两类。第一类难民是,因害怕遭遇迫害或暴力威胁而逃离本国的人;他们的忧虑是有充分理据,绝非杞人忧天的。第二类难民是,因逃避战火或其他致命危险而放弃家园,却仍留在本国的人。a
没有人能确定,到底有多少难民在临时庇护所里艰苦度日,或者有多少正无助地到处流浪,寻找安身之所。一些资料来源透露,世上可能有4000万这样的人,当中一半是儿童。这些人怎么成为难民的呢?
大时代的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难民问题变得又复杂又严重。战后,若干大国瓦解,少数民族遭受迫害,结果千千万万的欧洲人向其他国家寻求庇护。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祸更深,迫使更多人离开家园,远走他方。1945年后,战争多发生于局部地区,但被战祸波及、生活在枪林弹雨中的平民百姓,景况依然悲凉。
吉尔·勒舍尔于1993年出版了一本书,叫做《各国通力合作,化解难民危机》。他在书中说:“一般来说,有战争就有难民。可是,在20世纪发生的国际冲突,却影响到受牵连国家内每一个人。”他也说:“敌友不再分明。一旦打起仗来,人人都要遭殃。于是,人人都急着逃亡,以免无辜送命。”
再者,许多现代冲突都是内战,壮年男子和妇孺往往首当其冲。一些由根深蒂固的种族仇恨或宗教分歧引起的冲突,也看来没完没了。在非洲某个国家,一场内战持续了18年,至今还没结束,结果有400万人逃到国内其他地方去,而逃到国外去的也不下数十万人。
战祸连年,生灵涂炭,要摆脱困境,惟一办法就是远走他方。《1997-1998年全球难民状况》(英语)说:“难民离乡背井,希望到其他国家去,不是出于个人选择,或贪图舒适方便,而是迫不得已。”不过,要获准进入别的国家,可不是那么容易。
在20世纪90年代,世上难民的总数从大约1700万下降到1400万。数目明显下降,情况看来好转了,事实却不然。据估计,从1991年到2000年这十年间,被迫移居到本国其他地方去的人高达2500万到3000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基于种种原因,人逃亡到其他国家后,要获得当地正式承认其难民身份,比以前困难了。例如,邻近国家可能担心难民大量涌入,应付不来,或害怕收容大量难民,会冲击国内的经济政治,因而不愿意收容更多难民。终日活在恐惧之中的人,也可能没足够体力、粮食或金钱,长途跋涉地跨境求援,在别无选择之下,只好逃到国内较安全的地方去。
经济难民与日俱增
除了上述为逃命而流离失所的人,世上还有许多人因为家乡贫困,渴望改善生活环境,于是铤而走险。
2001年2月17日,一艘生了锈的残旧货船在法国海岸搁浅了。船上有差不多一千人,当中有男有女,也有儿童。这些人空着肚子在海上接近一星期,每人付了2000美元船费,却连目的地是哪里也不知道。船一靠岸,船长船员就不知所终。幸好,这群人虽然饱受惊吓,却终于获救,而法国政府也答应考虑给他们提供庇护。像他们一样坐船偷渡的人,每年都多得不计其数。
这类经济难民要面对诸多艰险,前头又尽是未知之数,却往往甘愿忍受。他们千方百计要筹措旅费,只因为家乡贫穷,暴力猖獗,或歧视和苛政等问题严重,叫生活毫无前景可言。
可是,这些一心要往外闯、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不少还没如愿以偿,就已赔上性命。过去十年,大约3500人因为想从非洲偷渡到西班牙去,在横渡直布罗陀海峡时遇溺或失踪。约两年前,58个中国人蛇(偷渡者)匿藏在货车内从比利时进入英国,在货车内窒息死去。坐着摇摇晃晃、盛载过重物品的货车,要越过撒哈拉荒漠,因车子中途坏掉,结果死于缺水的人,更数不胜数。
话虽如此,经济难民仍然有增无已。每年,有大约五十万人偷渡到欧洲去,非法进入美国的也约有三十万。早在1993年,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已估计,世上非法入境者的数目多达一亿,当中超过三分之一在美国和欧洲住了下去。自那时以来,数目自然又大大增加了。
为了逃生也好,为了改善生活也好,许多难民最终都漂泊流离,找不着恒久的安身之所。离乡背井换来的,往往是另一个残酷现实。在下一篇文章,我们会仔细探讨一些问题,以及问题成因。
[脚注]
a 这几篇文章提到被迫舍弃家园的人,并不包括那些因为政府的农业计划或发展计划,例如建造水坝、采矿、伐木等,而被迫离家的人。这样的人大约有九千万到一亿。
-
-
寻找容身之所警醒!2002年 | 2月8日
-
-
寻找容身之所
“家虽徒四壁,何处及吾家。”——约翰·霍华德·佩恩。
先是一场仗,一场打不完的仗。然后是旱灾,一场狠狠的旱灾。饥荒接踵而至。人们迫于无奈,只好放弃家园,往外寻找食物、水和工作。
成千上万人来到边防站。但近年来,邻国已收容了一百万个难民,不会再收容额外的了。边防警察手持警棍把守着,绝不容任何人偷渡入境。
为什么要遏止难民涌入呢?当地一位移民官直言不讳地说:“他们不交税,又破坏道路,乱砍树木,把水用光。不,我们再不会收容难民的了。”a
难民被拒诸门外,这样的悲剧屡见不鲜。这些人离乡背井,想找地方安顿下来,越来越困难了。最近,国际特赦组织一份报告说:“寻求庇护的人增加了,而各国则越发抗拒向人提供庇护。”
侥幸逃到难民营的,多少会感到好过一点。但难民营可不像家,情况更可能跟理想相去甚远。
难民营的生活
一个非洲难民抱怨说:“不走的话,可能死于枪下。但在这里[难民营],孩子就可能要饿死了。”这个绝望父亲的话一点不假。许多难民营长期缺水缺粮,生活空间狭窄,卫生环境欠佳。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自顾不暇,难民忽然蜂拥而至,他们的支援自然有限。至于富裕国家,也有自身问题要应付面对,不一定愿意扶助别国的难民。
1994年,两百多万人逃离非洲某个国家。若干地方草草建成难民营,供水有限,卫生不佳。结果,几千人感染霍乱死去,疫病才受到控制。但这还不止。有些持械军人竟混入难民当中,迅速操纵了救援物资,叫难民的景况雪上加霜。这种事情不止发生一次。联合国一份报告说:“武装分子混进难民当中,恐吓、折磨难民,或强迫难民成为他们一分子,令难民的处境越发艰险。”
大量饥肠辘辘的难民涌入,本地人也难免受到影响。在非洲大湖区一带,一些官员埋怨:“[难民]把我们的粮食储备吃光。他们糟蹋我们的田地,杀我们的牲口,又破坏我们的自然保护区,引发饥荒,传播疫病。……[难民]有人救济,我们却什么也没有。”
但是,最棘手的问题可能是,许多临时难民营最终竟成了难民的永久居所。且举个例。在中东某个国家,大约二十万个难民挤在一个营里,但这个营本来只供五万人居住。一个难民叹道:“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呢?”这些难民在本国饱受煎熬。据估计,该国多达百分之95的人不是失业,就是就业不足。一位负责难民事务的官员说:“我真不知道,[他们]怎么能熬得下去。”
难民营的生活听起来固然不堪,但那些被迫留在本国的难民,情况则可能更糟糕。
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据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说:“毫无疑问,国内迁徙问题的严重、广泛程度,问题的诱因,以及其对国际和平的影响,都促使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焦点。”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往往比难民更可怜,原因有下面几个。
一般国际组织都不关心这类难民的福利,传媒也很少留意到他们的苦况。本国政府可能正面对武装冲突或类似问题,不愿意或无法保护平民。逃命之际,一家人往往各散东西、骨肉分离。有些人只能徒步离去,结果还没到达安全地方就死去了。
舍弃家园后,这些人多半向城市寻求庇护,在临时搭盖的房子或空置的建筑物里栖身。一些人则挤在临时庇护所里,冒着遭人欺凌袭击之险。一般来说,这些人的死亡率比国内任何一类人都要高。
就算有人好意伸出援手,要纾缓难民困境,后果也可能适得其反。《2000年全球难民状况》(英语)说:“在20世纪最后十年,人道组织在受战火蹂躏国家中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以及努力缓解难民的苦况。可是,这十年也给我们上了宝贵一课。那就是,出于人道立场的援助容易受好战分子操纵,结果倒过来巩固了他们的势力,让他们继续践踏人权。这真是始料不及。此外,人道组织提供的救援物资也可能被用来支持战争,使战争持续下去。”
追寻理想
除了上述两类难民之外,经济难民也正与日俱增。究其原因,主要是各国贫富悬殊问题日趋严重,电视天天向穷人展示富裕国家的生活,以及到外地旅游或过境都比前容易。内战、种族或宗教分歧,也使人渴望移居他乡,过较安定繁荣的生活。
有人(特别是有亲戚在工业国家的人)成功移民,但有人一生却因而毁了。要是落入犯罪分子手中,后果就更不堪设想。(请参阅附栏。)为了经济理由而打算移民,真该三思后行。
1996年,一艘破旧渔船在地中海翻了,280人葬身大海。这些遇难者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每人付了6000到8000美元,期望偷渡到欧洲去。船沉没前,他们已缺水缺粮多天,甚至曾遭虐待。是次“奔向繁荣之旅”竟成噩梦,以悲剧告终。
事实上,难民也好,偷渡者也好,都各有辛酸。为了逃避战火,或摆脱贫穷迫害,他们舍弃家园,吃尽苦头。这些事叫人不期然地想到,难民问题有解决的一天吗?还是只会变本加厉而已?
[脚注]
a 上述情况发生于2001年3月亚洲某个国家,但非洲一些国家也曾出现类似问题。
[第8页的附栏或图片]
人蛇境况堪怜
除了逃亡国外和留在本国的难民之外,世上还有差不多1500万到3000万个“非法移民”。这些人大部分都渴望摆脱贫穷歧视,或逃避迫害,于是铤而走险,偷渡到外国去。
近年来,循合法途径移民的机会减少了,结果偷渡活动应运而生。事实上,不少偷运人蛇的活动都由国际犯罪集团一手策划,而且利润丰厚;据调查人员估计,偷运人蛇的利润每年高达120亿美元,而犯罪集团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联合国副秘书长之一皮诺·阿拉基说,偷运人蛇是“世上扩张得最厉害的非法勾当”。
非法入境者完全不受法律保障,护照更往往被犯罪集团没收。结果,部分偷渡者得长时间工作,当家庭佣工或打鱼务农,而工资却少得可怜。有些女子被迫当娼,一旦给警方抓住,多半就被遣返,落得身无分文。她们要是不肯就范,可能遭毒打或性侵犯。有时候,犯罪分子更以伤害故乡亲人来要挟他们。
犯罪集团常常以替人寻找高薪厚职来引君入瓮。于是,贫困家庭可能把家中所有东西抵押,让其中一人偷渡到美国或欧洲去。付不起旅费的,偷渡后就得以工资抵债;偷渡费可能高达四万美元。结果,犯罪集团口中的“新生”,往往演变成奴隶般的非人生活。
[图片]
西班牙的非法难民
[第9页的附栏或图片]
梦想幻灭
西妮一家住在东南亚山区一带,以种植稻米为生。一天,有个女子跟西妮的父母说,可以替西妮在城里找工作,工资有2000美元那么多。在山区务农的人看来,工资这么可观,实在难以抗拒。但没多久,西妮就发现自己身陷妓院,要赎身就得付8000美元才行。
西妮当时才15岁,自然无力还债。结果,她遭人毒打强奸,被迫就范。只要西妮一天能卖淫,她就一天受制于人。最可悲的是,许多这类妓女感染爱滋病后才得以重获自由,最后死在家乡。
在世上其他地方,类似情形也相当普遍。1999年,一份题名为《美国女人蛇》(英语)的报告估计,每年有70万到200万妇孺被偷运入境,当中许多被迫当娼。不管他们是被骗,还是被诱拐回来,卖淫都绝非出于自愿。一个十来岁的东欧少女获救后说:“我做梦也没想过会这样的。操纵我们的人简直禽兽不如!”
部分不幸妇女原本住在难民营。她们听说能到美国或欧洲去,有工做甚至赚点钱,自然跃跃欲试。为了改善生活,无数妇女落入圈套,结果沦为性奴。
[第10页的附栏或图片]
为经济理由移民,务要三思
有鉴于许多犯罪集团都染指偷渡活动,人要合法地移民到发达国家去也不容易。如果人考虑移民,就该仔细衡量以下问题。
1.本国经济真的这么糟糕吗?我们一家或其中一人真的非往外闯不可吗?
2.为了支付旅费,我们得借多少钱?日后怎样还债?
3.为了经济宽裕点就骨肉分离,值得吗?往外闯也不一定能改善生活。许多偷渡者发现,要在发达国家找份稳定工作根本是不可能的。
4.“外国工资高,社会福利多。”这样的话可信吗?圣经说:“缺乏经验的,凡话都信;精明的人,步步留心。”——箴言14:15。
5.我怎么可以确定,我们不会落入犯罪集团手中,受他们操控?
6.如果旅程真的由犯罪集团安排,妻儿日后就可能被迫当娼。我想过这个可能性吗?
7.偷渡到外国去,不一定就能找着固定、有保障的工作,还可能被遣返回国,白花了旅费。我想清楚了吗?
8.我真的想偷渡,或借助非法势力到较富裕的国家去吗?——马太福音22:21;希伯来书13:18。
[第8,9页的图解或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难民及非法入境者采用的路线
大量难民滞留的地区
→ 偷渡者的主要路线
[鸣谢]
资料来源:《全球难民状况》《全球偷渡危机》以及《1999年全球难民普查》。
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7 Digital Wisdom, Inc.
[第7页的图片]
难民在等候重新安置
[鸣谢]
UN PHOTO 186226/M. Grafman
-
-
终有一天,人人安居警醒!2002年 | 2月8日
-
-
终有一天,人人安居
“难民问题涉及全球。要寻找解决办法,就得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行。”——吉尔·勒舍尔,国际关系学教授。
一对年轻夫妇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离去。由于事情关系到一家安危,纵使孩子年幼,一家之主仍不敢耽误片刻。他听闻本国的独裁者正打算到镇上来大开杀戒。一家大小好不容易走了百多英里,终于越过边境,到达安全之地。
这个贫寒家庭后来广为人知,因为幼童就是耶稣,年轻夫妇是约瑟和马利亚。他们舍弃家园,绝非为了追求物质财富,而是为了逃命。逃命?不错,当时的独裁者一心要铲除耶稣!
约瑟一家像许多难民一样,待政治情势好转后就回国去了。不过,他们早前当机立断,连夜逃亡,却使耶稣性命得保。(马太福音2:13-16)收容他们的国家埃及,一向乐于收容政治和经济难民。许多年前,迦南发生严重饥荒,耶稣的祖先也曾向埃及寻求庇护。——创世记45:9-11。
安全却不快乐
圣经时代以及现代例子都证明,要保全性命,有时候真的非逃亡外国不可。但话说回来,要放弃家园,委实叫人黯然神伤。不管居所怎么简陋,也往往是多年的心血所在;有些房子更可能是祖业,跟家族文化关系密切,或附带其他土地。再者,逃亡时行李有限。不管人从前的生活怎样,一旦离去,也会落得一贫如洗。
如果前景不明朗,看来余生都要在难民营里度过,当初逃出生天的感觉可能转眼就荡然无存。只要一天是难民,处境就绝不好受,如果无法融入当地社会,情况就更不堪了。没有人不渴望落地生根,难民也一样,但难民营绝非安家立业的好地方。人人都有安身之所,真的可能吗?
遣返难民,一了百了?
在20世纪90年代,大约九百万名难民终于回国去了。这当中,有人欢天喜地,盼望着回国后重建家园,有人却纯粹因为厌倦难民生涯而选择回国。这些人在收容国里吃尽苦头,认为回国去纵使生活朝不保夕,也总比当难民好。
即使本国情况理想,难民一旦回国,一切又得重头来过。《1997-1998年全球难民状况》(英语)说:“每次离开,都要舍弃一切,像土地、工作、房子或牲口等。每次离开,难民都得再一次苦苦经营,建立新生。”一项以中非难民为对象的研究说,“有些难民逃亡时受到援助,遣返后的生活却可能大不如前”。
可是,难民遭收容国强迫遣返,境况就更可悲了。他们回国后,生活会怎样呢?联合国一份报告说:“遭遣返的人,可能不得不生活在几乎全无法纪的世界里,当中盗窃暴力像家常便饭,退伍军人四出抢掠,小型武器唾手可得。”环境这么恶劣,难民遭遣返后,生活甚至连基本保障也没有。
建设美好社会,人人乐业安居
没弄清楚根本原因,强迫或勉强遣返难民,就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已。1999年,前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绪方贞子说:“这十年,尤其是去年发生的事,都很清楚表明,要商讨解决难民问题,就非涉及他们的安全不可。”
在世界各地,不少人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说:“某些国家因为内部问题或社区冲突而倒下来,叫平民百姓得不着任何保护。在别的地方,政府只顾打压反对势力,漠视人民福利,苛待少数族群。”
科菲·安南提到的战争、迫害和民族冲突,都是叫人缺乏安全感的根本原因。这些问题源于仇恨、偏见和不平,难以彻底解决。那是不是说,难民问题只会变本加厉,是人无能为力的呢?
如果任凭凡人解决问题,结果必定是这样。可是,上帝在圣经里应许,他会“平息战争,直到地极”。(诗篇46:9)上帝通过以赛亚先知预言,终有一天,人人“必建造房屋,自己居住;栽种葡萄园,吃园中的果子。……他们不会白白劳碌,所生的孩子必不遭灾受惊。因为他们都是蒙耶和华赐福的人的子孙,他们的后代也是这样”。(以赛亚书65:21-23)情况这么理想,难民问题当然会一了百了。但这是可能的吗?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宪章的导言说:“既然战争始于人的思想,我们就得从人的思想着手,建造保卫和平的防御工事。”人类的造物主当然知道人须要更新思想。以赛亚先知透露了人人能和睦共处的真正原因。他说:“在我的整个圣山上,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因为认识耶和华的知识必遍满大地,就像水弥漫海洋一样。”——以赛亚书11:9。
耶和华见证人知道,人要是学习圣经,认识上帝,就能扬弃偏见,扫除仇恨。所以,他们在世界各地,甚至在战祸连年的国家地区,倡导圣经教育,鼓励人以爱相待,化解仇恨。见证人也乐意向难民伸出援手。
另一方面,耶和华见证人也明白,能彻底解决难民问题的,只有上帝委任的君王耶稣基督。耶稣很清楚仇恨暴力能对生活造成多大伤害。圣经向我们保证,耶稣会按正义审判卑微的人。(以赛亚书11:1-5)他在天上施行统治时,上帝的旨意会在地上实现,像在天上一样。(马太福音6:9,10)到时,世上不会再有难民,人人也都有安身立命之所。
[第12页的附栏]
如何解决难民问题?
“要真正帮助难民,绝不仅是提供短期保护或援助而已。我们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是迫害、暴力还是冲突,然后对症下药。我们也得承认,不管男女老幼,人人都有权过平静安宁的生活,过有尊严的生活,而无需舍弃家园,往外求援。”——《2000年全球难民状况》。
[第13页的附栏或图片]
上帝的王国会怎样解决问题?
“旷野里公正常在,果园内正义长存。正义的成果就是和平,正义的成效就是永恒的宁静与安稳。我的子民必住在安宁的居所、安稳的住处、不受骚扰的安歇之地。”——以赛亚书32:1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