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
(Moses)〔拉上来[即从水中救出来]〕
上帝的使者(拉3:2);以色列人的领袖;律法之约的居间人;先知;审判官;司令;历史家;作家;暗兰的儿子,哥辖的孙子,利未的曾孙;于公元前1593年在埃及出生。摩西的母亲约基别是哥辖的妹妹(见约基别)。摩西比他哥哥亚伦小三岁,姐姐米利暗则比他们两人大几岁。(出6:16,18,20;2:7)
早期在埃及 法老实施种族灭绝政策,下令把所有新生的希伯来男婴杀死。摩西的母亲生下他之后,见“孩子非常俊美”,就把他藏了三个月,然后将他放在一个用纸莎草做的箱子里,搁在尼罗河边的芦苇丛中,故意让法老的女儿找着。由于摩西的母亲和姐姐采取明智的行动,法老的女儿收养了摩西,并雇用他的母亲去乳养培育他。身为法老王室的成员,摩西“学了埃及人的一切智慧,说话做事都大有能力”。他无疑聪颖过人、体魄健壮。(出2:1-10;徒7:20-22)
摩西在埃及虽然地位优越、大有可为,他的心却与上帝受奴役的子民相系。事实上,他希望受上帝任用,解救以色列人。40岁那年,摩西到希伯来弟兄那里去,要看看他们所负的重担。他看见一个埃及人殴打希伯来人,就见义勇为,杀了那个埃及人,把尸体藏在沙里。在这一刻,他作了一生最重要的决定:“摩西因有信心,长大后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的儿子,宁愿选择与上帝的子民同受虐待,也不愿享受暂时的罪中之乐。”这样,摩西身为法老王室的成员,本可享尽荣华富贵,却毅然放弃,视之如粪土。(来11:24,25)
其实,摩西以为时机已到,自己可以为以色列人带来拯救,但他的同胞并不感激他的好意。后来法老听说摩西杀了一个埃及人,就要杀他,摩西不得不逃亡他乡。(出2:11-15;徒7:23-29)
四十年在米甸 摩西长途跋涉,穿越旷野,逃到米甸避难。在当地的一个井旁,摩西再次见义勇为,替受苦的人主持正义。当时叶忒罗的七个女儿前来打水给羊群喝,有些牧人却把她们赶走。于是摩西挺身帮助她们,又打水给她们的羊群喝。结果,叶忒罗请摩西回家吃饭,并雇用摩西替他看羊。后来摩西娶了叶忒罗的一个女儿西坡拉为妻。西坡拉给他生了两个儿子革舜和以利以谢。(出2:16-22;18:2-4)
为未来受磨炼 虽然上帝的旨意是要通过摩西拯救希伯来人,但他所定的时候还没有到,而且摩西当时也尚未有能力管理上帝的子民。摩西需要受磨炼40年,好养成更多的忍耐、谦和、谦卑、坚忍、温和、自制,愿意更耐心地等候耶和华;这样,他才宜于领导上帝的子民。事实上,领导一个大国族必定会有许多问题出现,因此摩西必须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受锻炼,作妥准备,才能抵挡得住他行将经历的灰心、失望和艰辛,同时怀着爱心,头脑冷静,刚强不屈地去处理难题。摩西学识渊博。身为法老王室的成员,他接受过的培育,使他有威严,有自信,处变不惊,无疑更有能力执行组织和指挥的任务。摩西在米甸从事卑微的牧羊工作多年,确实受到很好的训练,养成必需的美德,对于他在未来肩负的重任甚至更为重要。同样,大卫受撒母耳膏立为王之后,仍要接受严格的锻炼;耶稣基督也历尽艰辛、饱经试炼,才具备资格成为永世的君王和大祭司。基督“从痛苦中学了服从。他得了完美以后,就身负重任,使所有服从他的人得到永世的拯救”。(来5:8,9)
委以拯救重任 摩西在米甸寄居快满40年了。有一天,他在何烈山附近替叶忒罗牧放羊群,看见一丛荆棘着了火,却没有烧毁,感觉很惊奇,就走过去查看这个大奇观。耶和华的天使从火焰中向摩西说话,告诉他时候已到,上帝要救手下子民脱离埃及人的奴役,并吩咐他奉耶和华的名去执行这个任务。(出3:1-15)这样,上帝任命摩西做他的先知和代表。从这个时候起,摩西就像希伯来书11:26所说的那样,称为“受膏者”(“弥赛亚”)。耶和华通过天使给摩西凭据,让他可以向以色列的长老行三个奇迹作为凭证。这是圣经首次提及人蒙上帝授权施行奇迹。(出4:1-9)
虽信心不足,仍委以重任 摩西对这个任务缺乏信心,于是拿口齿不伶俐做借口。在此之前四十年,摩西曾自告奋勇要拯救以色列人,现在却判若两人。他再三推辞,最后更请耶和华改派别人。这令上帝大感不悦。然而,上帝并没有改派别人,反而差摩西的哥哥亚伦做摩西的“口”,代他发言。摩西既然代表上帝,就可说是亚伦的“上帝”。看来,当摩西和亚伦跟以色列的长老会面,以及后来谒见法老时,上帝将训示和命令告诉摩西,由摩西转告亚伦,因此在法老(这个法老是摩西于40年前逃离埃及时的前任法老的继承人)面前说话的,实际是亚伦。(出2:23;4:10-17)耶和华说,亚伦要代摩西发言。这话的意思是:摩西代上帝发言,所以受上帝指挥,照样,亚伦应该受摩西指挥。耶和华也说,摩西要“在法老面前代表上帝”,意思就是:上帝会赐摩西力量和权威,胜过法老,因此摩西再也不用惧怕埃及的王。(出7:1,2)
摩西起初不愿担负拯救以色列人的重任,虽然为此曾受上帝责备,却没有失去执行这项任务的殊荣。摩西当时已80岁,但没有拿年迈力衰做借口推辞。四十年后,摩西120岁高龄时,仍然“眼睛没有昏花,精力没有衰退”。(申34:7)摩西在米甸的40年间,有很多时间沉思默想,看出自己以往犯了错误,不该妄图独力搭救希伯来同胞。他也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实在非常有限。既然他长时间没有担任公职,上帝突然委以重任,自然令他大感震惊,不知如何是好。
圣经说:“摩西处世为人比地上任何人都要谦和。”(民12:3)既然摩西性情谦和,就一定看出自己只是个凡人,有种种缺陷和弱点。他绝没有自视为以色列战无不克的领袖。他再三推辞,不是因为惧怕法老,而是因为深知自己能力有限。
面对埃及法老 摩西和亚伦在一场“众神之战”中担任主要角色。埃及的魔法祭司奉召而来,当中带头的,很可能名叫“雅尼”和“杨布”。(提后3:8)法老聚集埃及所有神祇的力量,要跟全能的耶和华对抗。亚伦奉摩西之命在法老面前施行的第一个奇迹,就证明耶和华的力量远超过埃及众神,但法老的态度却更加强硬。(出7:8-13)后来,当第三场灾殃降下时,连埃及的祭司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上帝的指头所做的!”毒疮之灾对魔法祭司打击极大,以致他们甚至不能到法老面前跟摩西对抗。(出8:16-19;9:10-12)
灾殃使人或顺从或顽梗 十场灾殃没发生之前,摩西和亚伦都会预先宣布每一场是什么。灾殃逐一发生,正如他们所宣布的一样,证明摩西的确是耶和华的代表。耶和华的圣名在埃及广为人知,也是人谈论的话题。这名字所产生的影响是,使一批人变得顺从,一批人则变得顽梗。变得顺从的是以色列人和一些埃及人,变得顽梗的则是法老和他手下的谋臣以及拥护者。(出9:16;11:10;12:29-39)埃及人知道,不是他们冒犯了自己的神,而是耶和华审判了他们的神。九场灾殃降下之后,“摩西也在埃及地,在法老的臣仆和人民眼前,成了非常伟大的人物”。(出11:3)
以色列人也有显著的改变。起初他们接受摩西提出的凭证,但后来法老下令加重他们的劳役,他们就大发怨言,责怪摩西。这令摩西十分灰心,不得不向耶和华求助。(出4:29-31;5:19-23)至高者安慰摩西,透露他将要实现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热切期待的事,就是通过拯救以色列人,将他们带进应许之地,使他们成为大国,而将“耶和华”这名字的含意彻底显示出来。(出6:1-8)甚至到这个时候,以色列人还是不愿听从摩西的话。但是第九场灾殃降下后,他们就一致支持摩西,跟他通力合作。结果,第十场灾殃降下后,摩西能够迅速将他们组织起来,领着他们从埃及有条不紊地“列队”出去。(出13:18)
面对法老得有勇气和信心 惟独凭着耶和华的力量以及圣灵的作用,摩西和亚伦才能完成他们前头的艰巨任务。埃及是当时的世界霸权,试想想法老的宫廷是什么气派:被人视为神的法老不可一世地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四周有谋臣、司令、军官、卫兵和奴隶环绕,还有他们的宗教领袖魔法祭司。这些魔法祭司是摩西的主要敌手,是除了法老以外埃及国中势力最大的人。这个强大阵容的目的是支持法老和他的埃及众神。摩西和亚伦来见法老不是只此一次,而是许多次,每次法老的心都变得更为刚硬,因为他坚要将有利用价值的希伯来人操控在自己手中。事实上,摩西和亚伦宣布行将降下第八场灾殃之后,法老把他们赶出去;第九场灾殃结束之后,法老警告他们不可再见他的面,不然他们就会丧命。(出10:11,28)
由此可知摩西为什么再三恳求耶和华给予力量和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摩西总是认真地执行耶和华的每一个命令。耶和华吩咐他对法老说的话,他从没有去掉一个字。摩西的领导确实卓越不凡,到第十场灾殃降下时,以色列人一致支持他,跟他通力合作。“凡耶和华吩咐摩西、亚伦的,他们所有人都照着做了。”(出12:50)摩西表现非凡的信心,确实是基督徒效法的好榜样。使徒保罗论及摩西说:“他因有信心,就离开埃及,不怕王怒,坚定不移,像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上帝。”(来11:27)
在第十场灾殃降下之前,摩西有殊荣设立逾越节的安排。(出12:1-16)后来在红海前,人民眼见自己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看来势必被杀,于是再向摩西发怨言。但摩西表明自己是耶和华手下一个英明的领导。他表现莫大的信心,安慰以色列人,耶和华必定会把埃及追兵一举歼灭。在这危难中,摩西或许曾大声向耶和华求救,因为上帝对他说:“你怎么不断向我呼喊呢?”接着上帝吩咐摩西举起他的杖,伸出去指着海,把海水分开。(出14:10-18)许多世纪之后,使徒保罗论及以色列人步过红海一事说:“从前我们的祖宗全都在云下穿过红海,在云和海的包围下受浸归于摩西。”(林前10:1,2)为他们施浸的是耶和华。犹太人的祖先想要得救脱离追兵之手,就必须承认摩西是领袖,同心同德,跟从他的领导走过红海。这样,全以色列会众都在这个意义上受浸归于他们的解救者和领袖摩西。
律法之约的居间人 以色列人从埃及地出来之后第三个月,耶和华向全以色列表明,他赐给仆人摩西的权柄和责任有多大,以及摩西跟上帝的关系有多亲密。当时全以色列聚集在何烈山脚,耶和华召摩西到山上去,在那里通过一位天使跟他说话。有一次,摩西有殊荣体验到一件令人极为惊叹的事,很可能是耶稣基督降世以前没有其他人经历过的。当时摩西独自在高山上,得以在异象中看见耶和华的荣耀。耶和华“用手掌遮着”摩西,只让摩西见到他的“背影”,看来是上帝的灿烂荣耀的余晖。当时,上帝仿佛亲自对摩西说话。(出19:1-3;33:18-23;34:4-6)
耶和华告诉摩西:“你不能看见我的面,因为没有人看见了我,还能活着。”(出33:20)许多世纪之后,使徒约翰写道:“从来没有人看见过上帝”。(约1:18)以身殉道的基督徒司提反对犹太人说:“他[摩西]在旷野里,在会众中,跟那在西奈山对他说话的天使在一起”。(徒7:38)由此可知,耶和华派了一位天使在山上代表他。即使这样,耶和华的荣耀仍从这位天使代表反映出来,所显现的荣耀令摩西脸上的皮肤发光,摩西下山后以色列人都不敢看他的脸。(出34:29-35;林后3:7,13)
上帝跟以色列人立约,以摩西为律法之约的居间人。除了新约的居间人耶稣基督之外,没有人像摩西那样持有跟上帝这么亲近的职位。摩西把祭牲的血洒在约书上,以此代表立约的一方耶和华,也洒在民众身上(无疑由长老们代表),就是立约的另一方。摩西把约书宣读给民众听,他们就回应说:“凡耶和华吩咐的,我们都乐意遵行”。(出24:3-8;来9:19)摩西以居间人的身份有殊荣督导建圣幕的工作,(按照上帝指示他的式样)制成其中的器皿,主持祭司的就职礼,用特别的香油膏圣幕和大祭司亚伦,以及后来督导新任命的祭司执行职务。(出25-29章;利8,9章)
称职的居间人 摩西曾数次上何烈山,有两次在山上待了四十昼夜。(出24:18;34:28)第一次上山之后,摩西下山时手里拿着两块“上帝用指头所写的石版”,上面刻着十诫,即律法之约的基本条例。(出31:18;申4:13)头一次上山,摩西就表明自己有能力做耶和华与以色列之间的居间人,有资格领导这个约莫三百多万人的国族。摩西在山上时,耶和华告诉他,人民已拜起偶像来。耶和华对他说:“现在你暂且由着我,我要向他们发怒,灭尽他们。我要使你成为大国。”摩西的回答显示,他认为使耶和华的名彰显为圣是最重要的事。他的回答同时表明,他完全没有私心,也不想谋取任何名誉。摩西没有求上帝给他什么,因为他所关心的,只是耶和华的圣名。之前不久,耶和华曾在红海施行奇迹,大大显扬自己的圣名。此外,摩西也很关注上帝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作的应许。耶和华接受了摩西的请求,没有将以色列人消灭,可见耶和华认为摩西完全胜任居间人的工作,耶和华也尊重自己任命摩西为居间人的安排。“于是耶和华改变主意,不照他所说的降祸给他的子民。”意思就是说,形势好转了,耶和华不向以色列人发怒要灭尽他们了。(出32:7-14)
摩西热心维护正确的崇拜,努力为上帝服务,他的热忱从他下山后的行动足以见之。他一见人民拜偶像,狂欢作乐,就勃然大怒,立刻把石版从手中扔出摔碎,并呼吁拥护耶和华的人到他那里去。利未子孙都聚集到摩西那里,他就吩咐他们将拜偶像的人处死,结果有大约三千个男子被杀。然后摩西回到耶和华那里,承认人民犯了大罪,并且恳求说:“现在求你赦免他们的罪……不然,就请从你所写的册上把我的名字抹去好了。”摩西以居间人的身份替人民求情,上帝并没有感到不悦,只是说:“谁得罪我,我就把谁从我的册上抹去。”(出32:19-33)
摩西多次在律法之约中代表耶和华的一方,吩咐人务要对上帝作衷诚、洁净的崇拜,并对悖逆不忠的人执行刑罚。他也曾不止一次挺身为人民求情,使他们不致在耶和华手中遭受毁灭。(民12章;14:11-21;16:20-22,43-50;21:7;申9:18-20)
谦逊、温和而不自私 摩西最关心的是耶和华的圣名和他子民的福利,绝没有追求个人的名誉地位。有一次,耶和华的灵临到营中某些人身上,他们就开始像先知一样行事说话。摩西的助手约书亚觉得,他们这样做有损摩西的尊荣和权威,就想制止他们。但摩西回答说:“你为我而嫉妒吗?不要这样,但愿耶和华的子民都是先知,耶和华也把圣灵降在他们身上!”(民11:24-29)
虽然摩西蒙耶和华重用,立为以色列国的领袖,他却愿意听从别人的劝告。对国家有益的劝告,他就更乐于听从。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之后不久,叶忒罗带着摩西的妻儿来见他。叶忒罗留意到摩西日夜辛劳,处理人民的种种难题,以致精疲力竭,就提出明智的劝告,建议摩西有系统地把管理权下放,让别人分担责任,好减轻自己的担子。摩西从善如流,同意叶忒罗的提议,将人民组成千人、百人、五十人和十人的分队,每个分队有一个首领裁决事端。惟独复杂的案件才呈给摩西审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摩西向叶忒罗解释自己的职责时,说:“[人民]一有案件就到我这里来,我总得为他们双方行审判,让他们认识上帝的法令和律法。”由此可知,摩西看出自己有责任要按耶和华的法令而非他个人的想法去秉公断案,也看出自己有责任要帮助人民认识和遵守上帝的律法。(出18:5-7,13-27)
摩西再三向人民指出,他们的真正领袖是耶和华而不是他。当人民为食物而发怨言时,摩西对他们说:“你们不是埋怨我们[摩西和亚伦],而是埋怨耶和华。”(出16:3,6-8)米利暗可能怕自己的地位会被摩西的妻子取代,感到嫉妒,就跟亚伦一起开始对摩西说些不敬的话,并批评起他的权威来。他们的批评是毫无理由的,因为圣经的记载说:“摩西处世为人比地上任何人都要谦和。”摩西看来不愿为自己申辩,宁愿默默忍受哥哥和姐姐的批评。但耶和华对米利暗和亚伦的挑衅却大感不悦,因为他们的行动等同冒犯耶和华,于是插手干预,严惩米利暗。摩西深爱姐姐,就恳切地替她求情,呼喊说:“上帝啊,求求你!求你医好她!”(民12:1-15)
敏于服从,耐心等候 摩西耐心地等候耶和华。虽然摩西被称为“以色列的立法者”,但他明白律法不是他本人创立的。摩西从不专横武断,单凭自己的见识判案。碰到案件没有先例可循,或他不知道该怎样应用律法的规定,就把案件呈到耶和华面前,由上帝裁决。(利24:10-16,23;民15:32-36;27:1-11)摩西严格执行上帝的训示,仔细督导有关建造圣幕、制造其中器皿、缝制祭司袍服的繁杂工作。圣经的记载说:“摩西就这样做。凡耶和华吩咐他的,他都照着做了。”(出40:16;另见民17:11)圣经多次提及,“正如耶和华吩咐摩西的”,他们都照着做了。(出39:1,5,21,29,31,42;40:19,21,23,25,27,29)摩西遵嘱而行,也使基督徒大大受益,因为使徒保罗指出,这些事其实都是“天上事物的象征和影子”。(来8:5)
一时失足 以色列人在加低斯安营期间,很可能是他们在旷野流浪的第四十年,摩西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让我们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可以弄清问题的真相。身为以色列人的领袖及以色列人与上帝之间的居间人,摩西在耶和华面前不单享有独特的地位,还担负重责。由于当时没有水喝,民众跟摩西争吵,责怪他将他们从富庶的埃及领到不毛的旷野里。多年来,摩西一直任劳任怨,忍受以色列人的悖逆顽梗,跟他们一起劳苦,为他们所犯的罪向上帝求情。但这次他一时沉不住气,没有表现谦逊温和的美德。摩西和亚伦遵照耶和华的吩咐,站在民众面前。可是,他们由于怒气冲冲,非常痛苦,就没有指出水是耶和华所赐的,反而斥责民众,将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摩西喝道:“你们这些叛徒听着!难道非要我们从这块岩石中引水给你们不成?”摩西接着击打岩石,耶和华就使水滚滚涌出,会众和牲口都喝了。但上帝对摩西和亚伦的行动深感不悦,因为他们忘记了尽自己首要的责任,就是显扬耶和华的名。他们“没有尽忠遵守”耶和华的吩咐,摩西还让自己的嘴“冒失发言”。后来耶和华宣布:“你们没有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没有信靠我,所以你们不得领这群会众进我必赐给他们的地去。”(民20:1-13;申32:50-52;诗106:32,33)
写作 圣经的头五卷书(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是摩西写的,有《摩西五经》之称。犹太人向来都认为摩西是这几卷经书的执笔者。他们把圣经的这部分称为《托拉》,即“律法书”。耶稣和基督教经卷的执笔者时常提及摩西的律法。一般人都认为约伯记和诗篇90篇是摩西写的,诗篇91篇也可能是。(太8:4;路16:29;24:27;罗10:5;林前9:9;林后3:15;来10:28)
去世与安葬 以色列人在旷野流浪的第四十年第五个月,他们在以东地边境的何珥山安营。摩西的兄长亚伦死在那里,享年123岁。亚伦去世前,摩西照吩咐带亚伦和他的儿子以利亚撒到山顶上,把亚伦的圣服脱下来,给以利亚撒穿上。以利亚撒是当时亚伦众子中还在生的最年长的一个,他就这样接替父亲成为大祭司。(民20:22-29;33:37-39)大约六个月之后,以色列人抵达摩押荒原。摩西在这里发表了一系列的演讲,向聚集起来的人民讲解律法,指出他们需要作出调整的各个方面,因为那时以色列人的生活行将改变了,快要从随处流浪、住在帐幕转变为在自己的土地定居下来。第四十年的第十二个月(公元前1473年春季),摩西向民众宣布,约书亚会按耶和华的任命接替他成为人民的领袖。跟着,他正式委任约书亚,并勉励他继续勇敢坚强。(申31:1-3,23)之后,摩西背诵了一首诗歌,并给人民祝福。最后,他照着耶和华的吩咐登上尼波山,从山顶观看应许之地,然后死在山上。(申32:48-51;34:1-6)
摩西去世时120岁,身体仍然壮健,圣经说他“眼睛没有昏花,精力没有衰退。”耶和华把他葬在一个直到今天还没有人发现的地方。(申34:5-7)耶和华这样做,很可能是要防止以色列人落入谬误崇拜的网罗,把摩西的坟墓视为圣。看来,魔鬼想利用摩西的尸体来达成这类目的,好迷惑人。因为基督的门徒、耶稣基督同母异父的弟弟犹大写道:“天使长米迦勒跟魔鬼冲突,为摩西的遗体争论的时候,还不敢用诋毁的话审判他,只说:‘愿耶和华斥责你。’”(犹9)以色列人在约书亚领导下渡河进入迦南地之前,先为摩西举哀30天。(申34:8)
是耶和华“面对面”认识的 米利暗和亚伦跟摩西抗衡时,耶和华告诉他们:“你们那里如果有耶和华的先知,我也只是在异象里让他知道我,在梦中对他说话。我的仆人摩西却不是这样!我把全家都托付给他。我面对面亲口对他说话,说明意思,不用隐语,他也看见耶和华的形像。你们怎么胆敢诋毁我的仆人摩西呢?”(民12:6-8)申命记的结语记载了摩西在耶和华面前享有的独特地位,说:“可是以色列中再也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一样。摩西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耶和华也差摩西到埃及地去,向法老和他的所有臣仆、他的全国施行一切神迹奇事,又叫摩西在全体以色列人眼前施展大能,做了一切极其可畏的事。”(申34:10-12)
正如上文指出,摩西从没有实际看见耶和华,但据耶和华自己说,摩西与他的关系,比耶稣基督以前的任何先知更直接、更牢固、更亲密。耶和华说:“我面对面亲口对他说话”。(民12:8)耶和华的这句话表明,摩西跟上帝(通过能看见上帝的面的天使;太18:10)交谈,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作为以色列人与上帝之间的居间人,摩西实际能随时与上帝交谈。他能随时将任何跟国家大事有关的难题呈到耶和华面前,并听取上帝的答复。耶和华把他“全家都托付给”摩西,并任用摩西做他的代表,将以色列人组织起来。(民12:7;来3:2,5)上帝通过摩西奠下了根基,后来的先知都只是继续在其上建造而已。
耶和华跟先知沟通,通常是让他们在异象或梦里听见他说话,但跟摩西沟通却直接得多,以至摩西仿佛亲眼看见上帝。耶和华跟摩西交往,情况真实,令摩西仿佛看见了“那不能看见的上帝”。(来11:27)看来,摩西所得的印象,跟许多世纪后彼得看见耶稣改变形貌时的感受类似。彼得虽然只看见异象,却仿佛身历其境,参与谈话,但意识不到自己在说什么。(路9:28-36)使徒保罗也经历过一个情景逼真的异象,他事后论及自己的感觉,说:“当时他带着身体被接上去,还是没有带着身体被接上去,我不知道,只有上帝才知道。”(林后12:1-4)
后来,约书亚在应许之地建立起以色列国,他的卓越成就或多或少跟他曾追随摩西多年有关。摩西言传身教,帮助约书亚养成许多美好的品德。约书亚“从年轻的日子就做摩西的助手”。(民11:28)他看来是摩西手下的一个将军。(出17:9,10)身为摩西的助手,约书亚无疑跟摩西一起经历过许多事,而且休戚相关、甘苦与共。(出24:13;33:11;申3:21)
预表耶稣基督 耶稣基督曾指出,摩西写过关于他的事。有一次,他对反对他的人说:“其实,你们要是相信摩西,就会相信我,因为摩西的书上写着我的事。”(约5:46)他还跟门徒在一起时,“从摩西和先知的书开始,把经上指着他说的话,都给他们解释清楚”。(路24:27,44;另见约1:45)
摩西在书上论及基督耶稣的话,包括以下耶和华的宣告:“我要从他们的弟兄当中,为他们兴起一位像你一样的先知。我必把该说的话告诉他,他必把我吩咐他的告诉他们。”(申18:18,19)使徒彼得曾引用这个预言,清楚说明所指的就是耶稣基督。(徒3:19-23)
耶稣基督和摩西这两位伟大的先知,在不少方面都相似。在两者的婴孩时代,统治者都曾下令大规模地屠杀婴儿,但两人都得以逃过毒手。(出1:22;2:1-10;太2:13-18)摩西跟耶和华的“长子”以色列一同从埃及被召出来,他被立为人民的领袖。耶稣是上帝的首生子,也从埃及被召出来。(出4:22,23;何11:1;太2:15,19-21)两人都曾在旷野禁食四十天。(出34:28;太4:1,2)两人都奉耶和华的名而来,耶稣的名字含有“耶和华是拯救”的意思。(出3:13-16;太1:21;约5:43)耶稣像摩西一样,曾“宣告耶和华的名”。(申32:3;约17:6,26)两者都为人极其谦和,谦卑自抑。(民12:3;太11:28-30)两人都有无可置疑的凭据,证明他们是上帝差来的。两人都施行过各种各样的奇迹,耶稣甚至比摩西更胜一筹,曾多次复活死人。(出14:21-31;诗78:12-54;太11:5;可5:38-43;路7:11-15,18-23)
上帝与以色列人订立律法之约,摩西是居间人;上帝跟“圣洁的国族”、属灵的“上帝的以色列”订立新约,耶稣是居间人。(彼前2:9;加6:16;出19:3-9;路22:20;来8:6;9:15)摩西和耶稣都担任审判官、立法者和领袖的角色。(出18:13;32:34;但9:25;玛4:4;太23:10;约5:22,23;13:34;15:10)摩西奉派在“上帝的家”作管家,他忠心耿耿地照料这群以色列会众;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奉派建造属灵的以色列会众,他也忠心地管理上帝的这个家。(民12:7;来3:2-6)两人甚至在死亡方面也有相似之处:上帝妥善地安置了摩西和耶稣的尸体,不让人有机会误用。(申34:5,6;徒2:31;犹9)
摩西在旷野住了四十年。在这段时间的末了,他在何烈山脚为岳父牧放羊群的时候,上帝的天使在着了火的荆棘丛中神奇地向他显现,传达耶和华的命令:上帝要差他去将上帝的子民从埃及拯救出来。(出3:1-15)上帝就这样任命了摩西做他的先知和代表,摩西也就名正言顺地被称为“受膏者”或“基督”了。要享有这个独特的地位,摩西必须舍弃“埃及的财宝”,甘愿“与上帝的子民同受虐待”,饱经羞辱。但在摩西眼中,“受膏者所受的羞辱”,比埃及的一切财宝都贵重。(来11:24-26)
耶稣基督的情形跟摩西也很类似。耶稣在伯利恒诞生时,天使宣布他会成为人类的“救主”,“就是主基督”。耶稣在约旦河让先知约翰为他施浸后,随即成为“基督”,即“受膏者”。(路2:10,11;3:21-23;4:16-21)之后,他公开承认自己是“基督”,或称“弥赛亚”。(太16:16,17;可14:61,62;约4:25,26)像摩西一样,耶稣基督定睛注视前头的奖赏,轻看世人加于他身上的种种羞辱。(腓2:8,9;来12:2)基督徒会众受浸归于这更大的摩西——耶稣基督,也就是圣经所预告的伟大先知、解救者和领袖。(林前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