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而又奇险的龙之山脉
《儆醒!》杂志驻南非通讯员报道
徒步旅行者走得很慢,因为行了一天已经够疲倦了。但蓦然间,他忘却了一切疲劳。随着越来越强烈的危险感觉,他留意到天空风云变色,嗅到一阵异常的气味。四周寂静如死,阴霾四合。突然,空中响起震耳欲聋的雷声!
旅行者急步向庇护站走去。他不敢奔跑——这会产生静电,像磁一般吸引电光。雨下了;接着是下雹,刺痛他的脸面。他终于抵达庇护站,松了一口气,凝视外面的奇幻景象。
霹雳的雷声加上四周群峰的反响,听来可怕极了。昏黑的天空只在电光闪耀时,把对面山岭照射得一片通明。狂风暴雨延续一小时左右。它来得快也退得快,旅行者又重新上路,走向临时的岩洞居所。
这样的景象在所谓龙之山脉——南非著名的德拉肯斯山脉——是常见的。其中的一个山峰实际名为印杜文尼,在祖鲁语的意思是“雷的住处”。白人移民为这列庞大的山脉起个绰号,因为传说这里曾一度有龙居住。的确,那一列650哩连绵不断的山脉,像条卧龙懒洋洋地躺在南非境内。可是,在纳塔尔和莱索托之间组成天然疆界的那一部分才是山脉风景最佳的部分,有南非的瑞士之称。它的确名不虚传,尤以雪盖山巅的时候为然。
夏天可怕的风暴使龙之山脉奇美中更见奇险。可是,山脉的得名不仅是指大自然的狂风暴雨而言。
人——最大的危险
在德拉肯斯山脉,人的故事往往比来袭的夏天风暴更加暴烈。1818年,在黑人当中开始了一段激烈的种族战争时期,奇美的德拉肯斯山脉竟成了人与人之间互相残杀的背景场所。到了1823年,纳塔尔的人口从大约百万之众剧减至只有几千人。四散奔逃的劫后余生部族躲在山中避难。
可是,在黑人抵达之前,德拉肯斯山脉附近已有另一种族居住。那些所谓丛林黑人在当地成为唯一的民族已有多久,我们不知道;他们来自何处也不为人所确知。a他们的肤色较浅,棕里带黄,身材矮小。
丛林黑人的生活方式在白人眼中觉得很奇怪。丛林黑人善于狩猎,但只是猎食而非以狩猎为乐。他们对种植有丰富的知识,并且留意不去干扰自然界的平衡。他们出过多才多艺的诗人和美术家。山中的岩洞是他们的居所,装饰墙壁的是现今著名的丛林黑人绘画。德拉肯斯山脉的游客现在仍然可以欣赏到这种美丽的岩石艺术品。丛林黑人怎样制成他们那历久如新的油漆,至今仍然是个谜。
1837年,白人开始移居当地,权益的冲突遂无法避免。丛林黑人没有畜牧。事实上,他们把当地所有动物看作是属于所有人的。可是,他们重视狩猎疆界权。陌生人在他们的地区内行猎就等于提出挑战。白人则以狩猎作为游戏,杀光了丛林黑人的食物作为猎物。丛林黑人的报复方法是偷盗白人的牲畜。白人于是追捕和残杀丛林黑人。这些矮小黑人也受其他黑人部落所攻击。结果,丛林黑人在当地绝迹。
龙之山脉不再吸引猎人了,因为德拉肯斯山脉如今已是禁猎地区。可是,群山仍然招徕另一种探险家——自然探测家。
人和动物——可观可听
对毫无准备的游客来说,德拉肯斯山脉虽是危险的地方,但步步为营的人却能欣赏它的奇美景色!非洲素以植物的种类繁多著名,当地的品种尤其丰富。特别是时雨降下之后,爱花人士会高兴地发现野花繁开,例如问荆、大红剑叶兰、地兰等,所举的只是其中几种而已。野生动物种类也多到令人惊异。你无法一窥全豹,但你如果留意倾听它们的独特鸣叫,也许能够听到许多种动物。你会诧异地听到黑背豺的怪叫或狒狒的咆哮,听惯了之后也能辨别多种雀鸟的鸣声。你虽然看不到它们,但它们也许却有数百对眼睛在注视着你。
山上也有多种羚羊栖息。其中有细小的灰鹿,它通常在夜间活动;还有较大的南非羚羊;和高贵庄严的大羚羊,它是羚羊中最大的。毛色微红和带有白色斑纹的美丽侏羚乃是稀有的品种,你可以在巨人堡天然保护区中见到它。有时,你望向斜坡,看上去好像草在移动,原来是伪装得十分巧妙的羚羊在吃草!
不要忽略那巨大、翱翔的髭兀鹰。它有兀鹰的吃食习惯,但高飞的姿态却与鹰相同。它的胸羽似白非白,喉部和颈部呈橙红色,头是白色的。它与黑色的翼和尾羽成一对照。绕着鸟喙的一丛黑色刚毛正好组成“胡髭”,眼睛四周的黑羽使它的外形更加可怕。但髭兀鹰是害羞的鸟,主要以腐肉为食。
髭兀鹰有个习惯,那便是从空中投下骨头,在石上掷碎。然后它俯冲而下,用舌头舔食骨髓。b黑鹰和好望角兀鹰也在这地栖息,但髭兀鹰由于翼幅将近9尺,俨如其中的王者。很不幸地,它列入了濒于绝迹的品种;只有极少数存留下来。巨人堡天然保护区设有窥望屏,在那里也许观察得到髭兀鹰。
崇山峻岭
龙之山脉有不少富于挑战性的山峰,例如冬天的森蒂纳尔峰高达1万零384尺;光滑、险峻的僧帽峰高1万零610尺;魔鬼牙峰有656尺高的悬崖——对冒险的爬山人士极具吸引力。但爬上这样的山非常危险。岩石本身的结构也增加它的危险性。这种玄武岩是颇为易碎的。
悬崖都有路可通,路虽陡峭但却安全,不必使用特别的爬山工具。当然,遵守爬山规则是不可或缺的。旅行者必须穿着够暖的衣服,带备帐幕和存粮。在悬崖之上可能奇寒刺骨,晚上风势凛烈。一位徒步旅行者说:“记得有个晚上,狂风有吹走帐幕之势,我们冻得不能入睡。次日早晨,我们帐幕里的水瓶结了冰。我发誓不再来这里受苦。但次年我又回到这里!这次我有较佳的装备可以抵御天气了。”
每年有数以千计、来自各种各族的旅行、宿营人士和爬山家离开紧张、污染的城市,来这里享受清新的山间空气,沾浸冰冻的池塘,静听山涧流泉的悦耳声音和欣赏高耸入云的雄伟山势。他们在晚上可以看到繁星满布天空。有些人因这一切美景而受到感动,对造物主肃然起敬,并且期望整个地球转变成为乐园的日子来临。——路加福音23:43。
[脚注]
a 参看《儆醒!》(英文)1985年8月22日刊,“丛林黑人——非洲的主要遗民”一文。
b 利未记11:13和申命记14:12所提及的“雕”(osprey),是一种掠食鸟,希伯来文的名是“peʹres”,意即“砸碎者”。《英王占姆士译本》将之译为“ossifrage”,意思是“碎骨者”。这几节经文很可能是指髭兀鹰而言。
[第24页的地图或图片]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德拉肯斯山脉
南非
莱索托
纳塔尔
德班
印度洋
[第25页的图片]
德拉肯斯山脉的绿青太阳鸟在问荆花上
[第26页的图片]
极左图:德拉肯斯山脉的塞巴耶尼岩石美术廊
左图:高贵庄严的大羚羊
下图:塞巴耶尼岩洞的丛林黑人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