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最受冷落的艺术家
“大自然是上帝的杰作。”——托马斯·布朗爵士,17世纪医生。
达芬奇、伦勃朗、梵高——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名字。你也许从未欣赏过他们的原作,却深知他们是举世闻名的大画家。凭借个人的艺术作品,他们得以永垂不朽。
上述的大画家把神秘莫测的微笑、打动人心的肖像、大自然的旖旎风光保存在画布上。他们的名画至今仍不断启发观赏者的想象力。即使跟这些大画家相隔数百年,我们也同样被这些景象迷住了。
我们虽然不是艺术家,也不是艺术评论家,但仍能识别哪些是卓尔不群的艺术结晶。我们所以赞赏某位艺术家的作品,是因为我们像他一样具有审美眼光。我们对颜色、形状、图案和光线都非常敏感;这种敏锐感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也许把其看作理所当然。毫无疑问,大家都喜欢用悦人眼目的图画或装饰品点缀住所。虽然品味因人而异,但大部分人无疑都赋有审美眼光。这种天赋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亲近创造主。
审美天赋
人有许多特性是动物所没有的,其中一种就是审美眼光。《综合艺术论文——艺术通史》这部著作指出,“人可说是具有审美能力的动物。”由于与动物迥然有别,我们会用不同的眼光观赏大自然。狗懂得欣赏瑰丽的日落吗?
是谁把我们造成这样的?圣经解释说,“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创世记1:27)这并不是指人类始祖貌似上帝,而是指他们生来就具备像上帝一样的特性,其中一种就是审美能力。
脑子会进行某些高深莫测的过程,使人能够领会事物的美。首先,我们要是深受某种声音、气味、色彩,或物件的形状所吸引,身体的官能就会把这些资料传送到大脑。然而,传递信息的电化脉冲只能让我们知道四周所发生的事,却不能使我们产生美感。即使是同样的花草树木和雀鸟,我们的观感始终跟动物大不相同。这些东西也许未必能提供即时的实际裨益,却至少为我们增添乐趣。与动物脑袋截然不同的是,我们的脑子能够辨识这些东西的艺术价值。
审美能力不但触动我们的心弦,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充实。玛丽是西班牙的居民。多年前11月一个傍晚,她站在僻远的湖边观赏日落;对于当时的情景,她依然记忆犹新。玛丽说:“一群接一群的鹤鸟迎面飞来,互相叫唤。夕阳西下,天空红霞灿灿。成千上万的鸟儿展翅高飞,形成蛛网式图案。这些候鸟每年都从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移栖西班牙。当时的景象实在瑰丽无比,我禁不住掉下泪来。”
为何会有审美天赋?
在大部分人看来,与生俱来的审美能力清楚表明,仁爱的创造主确实存在。他希望聪慧的受造物能够欣赏自己的艺术杰作。我们把审美天赋归功于仁爱的创造主是多么合情合理,这样做也令我们深感满足。圣经阐明“上帝就是爱”,爱的精髓在于分享。(约翰一书4:8;使徒行传20:35)耶和华乐意跟我们分享他的艺术创作。即使是最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果从没有人欣赏,乐曲的妙处就会尽失,从未展出过的绘画佳作也一样。艺术创作是供人分享、欣赏的;如果没有观赏者,艺术品就会变得索然无味了。
照样,耶和华创造美丽无伦的杰作,目的也是让世人分享、欣赏的。事实上,人类始祖的家就是一个广阔的乐园称为伊甸,意思是“愉快”。上帝不但使地球遍满他的艺术杰作,同时也赐给我们观赏的能力。绝妙之作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正如保罗·戴维斯所评论,“有时大自然看来像要‘特意’制造一个趣味盎然、丰富多采的宇宙。”我们觉得宇宙趣味盎然、丰富多采,正是因为耶和华“特意”把我们造成具有学习和欣赏的能力。
难怪古今文化都不约而同表扬大自然的美,不论是石窟画家还是印象派画家,大家都争相模仿自然界的美景。数千年前,在坎塔夫里亚省阿尔塔米拉的岩洞壁上,西班牙北部的居民刻了轮廓鲜明的动物图像。百多年前,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奔向大自然;他们力图捕捉原野花卉的鲜艳色彩,又尝试把水波所反射的颜色变化表现出来。甚至年幼的孩童也深受漂亮的事物所吸引。事实上,只要有颜色粉笔和画纸,大部分孩童都喜欢运用想象力,把自己最欣赏的景象描绘出来。
现今许多成人都喜欢把名山胜迹拍摄下来,留为纪念。即使没有照相机,我们也可以在脑海里重温数十年前所看过的美丽景象。上帝创造我们,显然是要我们在地上的家园里享受生活乐趣;他把我们的家点缀得五彩缤纷。(诗篇115:16)然而,上帝还有另一个理由要赋予我们审美的能力。
‘他的特质清楚可见’
随着我们不断提高自己对天然艺术的欣赏力,我们就能够对创造主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伟大创作随处可见。有一次,耶稣叫门徒仔细看看加利利境内的野花。他说:“向野地里的百合花学个教训,看看它们怎样成长吧;它们不劳碌,不纺纱;可是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享尽荣耀的时候,他所披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马太福音6:28,29)娇小的野花足以提醒我们,上帝对人类的需要并非漠不关心。
此外,耶稣也指出,你可以凭某人的“果实”,也就是作为,判断他的为人。(马太福音7:16-20)同样,我们也可以期望,只要细心观赏上帝的艺术创作,我们就可以深入了解他的品格。因此,“自从创造世界以来”,上帝有什么‘特质是清楚可见的’呢?——罗马书1:20。
诗篇的执笔者赞叹说:“耶和华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诗篇104:24)上帝给地球“绘制”的动植物美不胜收,甚至在调配颜料方面,他的智慧都是显露无遗的。法布里希和赫尔马尼在《颜色——平面造型艺术设计与美学》一书里指出,“颜色既能振奋人心,又能悦人眼目。”调和的色彩、鲜明的对比触目皆是,这样的颜色搭配不但赏心悦目,也令人精神焕发。最引人注目的也许是彩虹光所产生的颜色效果:变幻斑斓的彩虹色。这是巧妙设计的有力明证!
蜂鸟披着一身虹彩,这个斑斓景象尤为常见。a它们的羽毛这么绚丽耀目,究竟是由什么促成的?蜂鸟的羽毛非常独特,上端(头三分之一)能够把阳光折射成彩虹色,有点像棱柱射出七色光彩一样。蜂鸟有不少俗称,例如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等,这正好表明它们就像闪烁耀目的宝石一样,发出红色、蓝色和绿色的光辉。莎拉·戈德温在《蜂鸟》一书里问道:“这些纤美的动物极其可爱动人,它们到底达成什么目的?”她回答说:“就科学家所知,除了令人一饱眼福之外,蜂鸟在地上并无什么目的可言。”毫无疑问,在调配颜料方面,世上从来没有画家能够这么挥洒自如!
瀑布雷鸣、潮汐涨退、波涛澎湃、森林的参天古木随着阵风婆娑舞动——我们只要欣赏一下这些大自然的壮观,就可以觉察出上帝的能力。像幽静宜人的景象一样,充满活力的艺术杰作也同样动人心弦。美国著名博物学家缪尔有一次描述,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脉的花旗松遭风暴吹袭的情景:
“花旗松虽然比较幼嫩,也高达100尺左右。毛茸茸的树梢在风中轻快摇曳,婆娑起舞,恍似欣喜若狂。……暴雨倾泻而下,袅娜的树梢全然飘动,飒飒作响;树枝来回晃悠,上下蹁跹,左旋右转,勾画出各种横直曲线,变化多端实在难以形容。”正如诗篇的执笔者在数千年前写道,‘狂风……要赞美耶和华’;上帝具有超绝的能力,这只是其中一例而已。——诗篇148:7,8,《新译》。
很久以来,日本人都一直认为娇美的日本鹤是爱的象征。鹤鸟的求偶式舞蹈既复杂又娇媚,像芭蕾舞那么婀娜多姿。这些富有表演天分的雀鸟极其珍贵,日本政府已把它们归入“天然奇珍异宝”之列。鹤鸟终身配对,长相厮守约逾50年,日本人因此认为它们是忠于配偶的典范。
上帝的爱又怎么样?饶有趣味的是,圣经把耶和华对手下忠仆所提供的仁爱保护,比作母雀把幼雏隐藏在翅膀荫下,以免遭受风吹雨打。申命记32:11谈及母鹰“搅动巢窝,飞翔在雏鹰之上,扇展翅膀,接取雏鹰,背在自己的两翼之上。”(《新译》)母鹰这样做,目的是要鼓励雏鹰振翅学飞。虽然鲜为人见,但据报有人曾目睹母鹰把幼雏背在翅上,帮助它们在天际飞翔。——诗篇17:8。
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四周的自然界,就会留意到若干正在发挥作用的大自然法则,这一切正好把上帝的各种品格特性显露无遗。
丰富多采令生活充满情趣
上帝的创造杰作触目皆是,明显的特色就是种类繁多。植物、雀鸟、动物和昆虫的种类何其丰富多采,实在叫人大感惊讶。在热带森林里,仅是一公顷的面积就可能藏有300种树木和4万1000种昆虫;三平方公里的地区足以成为1500种蝴蝶的栖息地;一棵树也可以是150种甲虫的家园!正如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橡树或老虎的情形也一样。世上的艺术家无不重视原创能力,然而这种能力却是大自然的天赋特色。
当然,我们仅是简略提及天然艺术的几方面。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其中的艺术结晶,就可以辨识上帝的不同品格特征。如果要了解上帝的品格,我们就需要运用他所赋予的审美能力。我们可以怎样学会对伟大无伦的艺术家表现进一步的赏识呢?
[脚注]
a 不少蝴蝶都有彩虹色翅瓣,且以美洲热带闪蝶为例,有些类型的翅面附有鲜蓝色金属光泽。
[第7页的附栏]
我们需要知道谁把我们造在世上
有一次,圣经翻译家罗纳德·诺克斯跟科学家约翰·斯科特·霍尔丹讨论神学。霍尔丹推论说:“既然宇宙有数以亿万计的行星,至少一个行星有生物存在岂不是必然的结论吗?”
诺克斯回答说:“先生,如果苏格兰场的侦缉人员在你的行李箱内发现一具尸体,你会告诉他们:‘世上有无数的行李箱,谅必有一个会载着尸体吧?’我认为警方仍想知道谁把尸体放在行李箱内。”——《利特尔与布朗共同搜集的趣闻轶事》。
除了满足好奇心之外,我们还有另一个理由要知道谁把我们造在世上,那就是要把荣耀归给应得的一位。傲慢的评论家要是把天才画家的作品评为油画店碰巧产生的作品,你认为这位画家会有怎样的反应?同样,我们如果把宇宙创造主的艺术结晶归功于盲目机遇,这岂不是大大侮辱他吗?
[鸣谢]
Courtesy of ROE/Anglo-Australian Observatory, photograph by David Malin
[第8页的图片]
鹤群振翅飞翔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的石窟画
[第9页的图片]
海豚、蜂鸟和瀑布显露伟大艺术家的不同品格
[鸣谢]
Godo-Foto
Godo-Foto
G. C. Kelley, Tucson, 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