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
(Israel)〔跟上帝较量的人(坚持不懈的人);或作:上帝较量〕
1.雅各差不多97岁时上帝赐给他的名字。雅各去见哥哥以扫,途中的一个晚上,他走过雅博溪谷,有个人来跟他摔跤,后来他才发现那人是天使。由于雅各坚持不懈地跟天使摔跤,上帝把他的名字改为以色列,作为赐福给他的凭证。为了记念这一切,雅各给那地方起名叫比努伊勒。(创32:22-31;见雅各1)后来,上帝在伯特利再次确认雅各的新名字。从那时起,直到雅各去世,人们常常用以色列这个名字来称呼他。(创35:10,15;50:2;代上1:34)这名字在圣经里出现过两千五百多次,不过常用来指雅各的后代所组成的国族。(出5:1,2)
2.雅各所有后代的总称,不论生于哪个时期。(出9:4;书3:7;拉2:2下;太8:10)雅各十二个儿子的后代常常称为“以色列人”,但有时也称为“以色列家”,“以色列民众”或“以色列人民”。(创32:32;太10:6;徒4:10;5:35;弗2:12;罗9:4;见以色列人)
公元前1728年,由于闹饥荒,雅各举家迁往埃及。他们的后代侨居当地215年。“雅各家到埃及去的”(也就是所有以色列人),不算媳妇,一共才70人。但他们在埃及侨居期间成为人数众多的大族,后来成了奴隶,人口也许达两三百万甚至更多。(创46:26,27;出1:7;见出埃及)
雅各临终前按以下顺序祝福十二个儿子:吕便、西缅、利未、犹大、西布伦、以萨迦、但、迦得、亚设、拿弗他利、约瑟、便雅悯。通过这十二个儿子,由族长管理各部族的制度得以延续下去。(创49:2-28)不过,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期间,埃及人却在族长制度之外另设监督制度。埃及人从以色列人中指派一些人做官长,负责统计以色列人做砖的数目,并协助埃及监工催迫以色列人做工。(出5:6-19)另一方面,摩西向以色列会众传达耶和华的指示,是通过“以色列的长老”,就是各宗族的世袭首领。摩西去见埃及法老时,这些人也跟他一起去。(出3:16,18;4:29,30;12:21)
上帝曾预告以色列人会受苦待400年,这段时期一结束,指定的时候就到了。公元前1513年,耶和华重创了当时称霸世界的埃及,拯救他的子民脱离埃及的奴役,充分显示他是至高的主宰,全能的上帝。“一大群不同族裔的人”也跟随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乐意跟上帝拣选的子民同甘苦共进退。(创15:13;徒7:6;出12:38)
国家的诞生 上帝曾跟亚伯拉罕立约,以色列会众是这个约的产物。按照这个约,以色列全会众被视为一个人,因此某个近亲可以购赎他们,使他们不再为奴。耶和华跟以色列会众立了约,成了他们的父亲,也就是他们的近亲,拥有合法的购赎权。法老不肯放走上帝的“长子”以色列,上帝就运用大能施行惩罚,杀死法老的长子。(出4:22,23;6:2-7)这样,耶和华依法拯救了以色列,使他们成为他特别拥有的产业。上帝说:“地上的万族中,我只认识你们”。(摩3:2;出19:5,6;申7:6)不过,上帝不再完全按照族长时代的模式对待以色列人,而是把他们看作一个国家。上帝认为这样做是适当的。他为以色列立国,赐给他们律法之约作为宪法,在此基础上设立神治政府。
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不到三个月,就按照上帝在西奈山所颁布的律法之约,组成一个独立的国家。(来9:19,20)“上帝用指头”写下十诫,作为整套律法的框架,又颁布了约六百条律法、律例、条例和法令,详细阐明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古代民族所拥有的法典中,这套律法的内容是最全面的。(出31:18;34:27,28)
以色列国是纯粹的神治国,司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都属于耶和华。(赛33:22;雅4:12)耶和华是以色列的伟大君王,他任命一些人作他的代表,并授予他们若干行政权力。律法甚至列明,以色列国日后可以有代表耶和华的王朝管理国家事务。但这些君王并没有绝对的权力,因为祭司的职分跟王权是分离的,而且不受王权钳制。事实上,君王只是“坐在耶和华的宝座上”,代表他施行统治而已。他们必须服从上帝的指引和管教。(申17:14-20;代上29:23;代下26:16-21)
律法规定,崇拜耶和华在以色列人的生活中比任何事都更重要,涉及国民生活的每一方面,以至每一种活动。人要是拜偶像,就犯了叛逆大罪,可被处以死刑。(申4:15-19;6:13-15;13:1-5)圣幕和后来的圣殿是崇拜上帝的中心,以色列人要按照上帝的规定在那里献上祭物。遇到生死攸关的重大难题,上帝所任命的祭司就用乌陵和土明求问耶和华而获得答案。(出28:30)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定期举行的大会(男人必须参加),这个安排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灵性健康和团结。(利23:2;申31:10-13)
按照律法,以色列人设立审判官制度,立“十夫长”“五十夫长”“百夫长”和“千夫长”管理民众。这样,民众的案件就可以很快得到审理。需要上诉的案件会交给摩西,必要时摩西会把案件呈给耶和华作最终判决。(出18:19-26;申16:18)军队也按类似的编制征兵和发号施令。(民1:3,4,16;31:3-6,14,48)
各部族的宗族首领担任民政、司法和军事方面的各种职务。这些长老有智慧,有判断力,有经验。(申1:13-15)他们代表以色列全会众站在耶和华面前,耶和华和摩西则通过他们对一般民众说话。(出3:15,16)他们耐心聆讯案件,执行律法之约的各项规定(申21:18-21;22:15-21;25:7-10),遵守上帝所定的法令(申19:11,12;21:1-9),担任军队的首领(民1:16),确认已经议定的条约(书9:15),以及在大祭司的领导下组成委员会,履行其他职责。(书22:13-16)
新组成的以色列神治国虽有中央政府的权力,但仍然保留十二部族的族长制度。利未部族是不用服兵役的(这样利未人就能专心办理宗教事务)。以色列人正式调整家系,这样以色列国仍旧分为十二部族,应许之地也能分成十二份。(民1:49,50;18:20-24)此外,跟长子权有关的问题也需要解决。雅各的长子吕便本来有权继承双倍产业(参看申21:17),但他跟父亲的妾乱伦行淫,失去了这个权利。(创35:22;49:3,4)因此,十二部族中有两个空缺需要填补:一个是利未部族的空缺,一个是长子有权多得的一份产业。
耶和华用了个比较简单的方法,一举解决了两个问题。他提升约瑟的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给予他们跟部族首领完全同等的地位。(创48:1-6;代上5:1,2)这样,不算利未部族,以色列人又有十二个部族了。以法莲和玛拿西的父亲约瑟仿佛得到两份土地。这表示利亚的长子吕便的长子权被褫夺,归给拉结的长子约瑟。(创29:31,32;30:22-24)经过调整以后,以色列的十二部族(不包括利未部族)是:吕便、西缅、犹大、以萨迦、西布伦、以法莲、玛拿西、便雅悯、但、亚设、迦得、拿弗他利。(民1:4-15)
从西奈到应许之地 到应许之地去的十二个探子回来后,只有两个满怀信心地鼓励民众去攻打和征服那地。由于以色列人普遍缺乏信心,耶和华决定,从埃及出来的人,除个别人外,凡年满二十岁的都要死在旷野里。(民13:25-33;14:26-34)因此,有四十年之久,以色列众多的人口在西奈半岛流浪至死,就连摩西和亚伦也没能踏上应许之地。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不久普查人口,当时的壮丁共60万3550人。大约39年后,新一代的男丁总数是60万1730人,减少了1820人。(民1:45,46;26:51)
以色列人在旷野流浪期间,耶和华像围墙一样保护他们,又像盾牌一样为他们抵挡仇敌。惟独以色列人悖逆耶和华时,他才容许灾祸临到他们身上。(民21:5,6)耶和华也供给以色列人所需的一切。他赐下吗哪和水,颁布卫生条例保护他们的健康,甚至使他们的鞋都穿不破。(出15:23-25;16:31,35;申29:5)尽管耶和华仁爱地施行奇迹照顾以色列人,他们却一再发怨言,还不时有人造反,跟上帝所任命的代表对抗。结果上帝不得不严厉地管教悖逆的人,好叫其余的人学会敬畏并服从伟大的救主。(民14:2-12;16:1-3;申9:24;林前10:10)
以色列人在旷野艰苦地流浪了将近四十年,耶和华就把亚摩利人的两个王西宏和噩交在以色列人手里。这次胜利使以色列人得到约旦河东岸的一大片土地,吕便、迦得部族和玛拿西半个部族在这个地区定居。(申3:1-13;书2:10)
士师时代的以色列 摩西死后,约书亚在公元前1473年率领以色列人渡过约旦河,进入人称“流奶流蜜”的地方。(民13:27;申27:3)在接着的六年里,以色列人所向披靡,征服了约旦河西岸31个王所统治的地区,包括耶利哥和艾城这一类防守坚固的城。(书1-12章)但他们没有攻占海边的平原和某些孤城,例如后来成为大卫城的耶布斯人的堡垒。(书13:1-6;撒下5:6-9)上帝容许这些跟他对抗的国族存留,使他们成了以色列人肋旁的荆棘和蒺藜。以色列人还跟这些国族通婚,结果只是加剧了痛苦。约书亚死后的三百八十多年间,上帝用这些崇拜假神的国族“试验以色列人,好知道他们会不会服从耶和华……的诫命”,直到大卫把这些国族彻底征服为止。(士3:4-6)
以色列各部族按照耶和华通过摩西从前吩咐的,抽签分配新征服的土地,并拨出6座“庇护城”,好让误杀人的可以得到保护。这些城跟另外42座城连同四周的土地,分配给利未部族。(书13-21章)
根据律法之约的规定,每座城都在城门口设立审判官和官长,审理案件(申16:18),还任命长老代表城中的居民处理关乎公众利益的事。(士11:5)尽管十二部族保全了自己的身份和产业,但以色列人流浪旷野期间所实行的中央化组织调度,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复存在了。底波拉和巴拉所唱的歌、基甸打仗遇到的事,以及耶弗他的事迹,都显示摩西和他的继任人约书亚去世后,以色列人不能团结一致地行动,也不向他们的隐形领袖耶和华上帝寻求指引。(士5:1-31;8:1-3;11:1-12:7)
约书亚和他那一代长老去世后,以色列人开始摇摆不定,没有始终忠于和服从耶和华。他们像一个大钟摆,在正确宗教和错误宗教之间摇来摆去。(士2:7,11-13,18,19)以色列人离弃耶和华,转而事奉巴力时,耶和华就不再保护他们,容许四周的国族前来抢掠。以色列人一贯我行我素,但由于受到外族压迫,他们醒悟到必须团结起来,一致行动。他们向耶和华求助,他就兴起士师(拯救者)去救助他们。(士2:10-16;3:15)约书亚之后有一系列勇敢的士师相继兴起,包括俄陀聂、以笏、珊迦、巴拉、基甸、陀拉、崖珥、耶弗他、以比赞、以伦、押顿、参孙。(士3-16章)
士师每一次拯救以色列人,都能促进整个国族的团结。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事也能促进团结。有一次,一个利未人的妾被人恣意淫辱,十一个部族就义愤填膺,团结起来合力攻击便雅悯部族,这显示他们意识到整个国族都得对罪行承担责任。(士19,20章)由于约柜放在示罗的圣幕里,以色列所有部族也都齐心一意地聚集在那里。(书18:1)后来,祭司们行为不检,特别是大祭司以利的两个儿子荒淫无度,结果约柜被非利士人抢去。举国上下无不视为重大损失。(撒上2:22-36;4:1-22)以利死后,撒母耳成为以色列的先知兼士师,巡回出访以色列各地,为民众解决难题和纷争。这也促进了以色列人的团结。(撒上7:15,16)
统一的王国 公元前1117年,以色列人向撒母耳请求:“请你为我们立一个王,为我们主持正义,像列国一样。”撒母耳听了很不高兴,但耶和华对他说:“民众对你说的一切话,你只管听从,因为他们不是厌弃你,而是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王。”(撒上8:4-9;12:17,18)便雅悯人扫罗蒙拣选成为以色列的第一代君王。他的统治有个很好的开始,但没过多久,他就变得僭越狂妄,以致违背耶和华的命令,进而反叛耶和华,最终竟求问灵媒。扫罗40年的统治归于彻底失败!(撒上10:1;11:14,15;13:1-14;15:22-29;31:4)
犹大部族的大卫是个合耶和华心意的人(撒上13:14;徒13:22),他被膏立为王取代扫罗。在大卫的英明统治下,以色列国的疆土扩张到上帝所应许的边界,“从埃及河到幼发拉底大河”。(创15:18;申11:24;撒下8:1-14;王上4:21)
大卫在位的40年间,于部族管理安排之外,又设立了一些专门职位。不但国中有影响力的长老效力于中央政府,王的身边还有一些策士作他的心腹。(代上13:1;27:32-34)此外,部族首领、千夫长、百夫长、内臣、军人在政府各部门任职,负起行政职责。(代上28:1)为了有效地处理某些事务,大卫任命了六千个利未人作审判官和官长。(代上23:3,4)大卫又设立其他部门,任命各部门的监督,管理耕田种地,照管葡萄园和酒库、橄榄园和油库,以及各种牲畜。(代上27:26-31)另有一个部门负责管理王的财政(中央宝库),有别于管理边远城镇和村庄等地仓库的部门。(代上27:25)
公元前1037年,所罗门继承父亲大卫的王位。他在位40年,“统治列国,从大河[幼发拉底河]到非利士人的地,直到埃及的疆界”。“在所罗门有生之日”,四周列国都不断“向他进贡,服事他”。(王上4:21)因此,所罗门在位期间,以色列国大享和平与繁荣。所罗门以智慧闻名远近,是古代最有智慧的君王。他在位期间,以色列的国力和荣耀达到顶点。所罗门其中一个最伟大的成就,是建造宏伟的圣殿。他从父亲大卫得到上帝所启示的图样,按照图样完成建筑工程。(王上3-9章;代上28:11-19)
尽管所罗门拥有极大的荣耀、财富和智慧,却晚节不保。他受很多外邦妻子诱惑,偏离耶和华的纯正宗教,转而奉行错误宗教的污秽仪式。最后,所罗门死去时,已不再蒙耶和华悦纳。他的儿子罗波安接续他作王。(王上11:1-13,33,41-43)
罗波安缺乏智慧和远见,政府给民众的负担已很沉重,他还进一步加重负担。这使北方的十个部族在耶罗波安率领下分离出去,正如耶和华的先知所预告的一样。(王上11:29-32;12:12-20)这样,公元前997年,以色列国一分为二。
关于以色列国分裂的详细资料,见以色列3。
被掳到巴比伦之后的以色列 所罗门死后,统一的以色列国分裂。在接着的390年间,“以色列”通常是指北方以色列国统治的十个部族,直到公元前607年耶路撒冷被毁灭为止。(王下17:21-23)不过,十二部族剩余的人从被掳之地返回故土后,“以色列”这个名称再次包括当时雅各的所有后代。十二个部族的人再次称为“所有以色列人”或“全体以色列人”。这些称呼一直沿用到公元70年耶路撒冷第二次被毁灭。(拉2:70;6:17;10:5;尼12:47;徒2:22,36)
公元前537年,跟随所罗巴伯和大祭司约书亚(耶书亚)返回耶路撒冷的人差不多有5万(包括4万2360个以色列人,以及超过7500个仆婢和歌手),他们开始重建耶和华的圣殿。(拉3:1,2;5:1,2)公元前468年,第二批以色列人跟随以斯拉返回耶路撒冷。(拉7:1-8:36)公元前455年,尼希米也回耶路撒冷执行特别任务,要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和城门,当时肯定也有一些以色列人跟他同行。(尼2:5-9)不过,根据以斯帖记,很多以色列人仍然散居在波斯帝国各地。(斯3:8;8:8-14;9:30)
尽管以色列人没能像原来那样,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但在波斯帝国统治下,他们组成希伯来人自治区,享有相当大的自由。官长和省长(如所罗巴伯和尼希米)都由以色列人出任。(尼2:16-18;5:14,15;该1:1)以色列的长老和部族首领继续担任策士劝谕以色列人,又做民众的代表。(拉10:8,14)根据仔细保存下来的古代家谱,祭司团和利未人被重新组织起来,再次开始服务。这样,以色列人得以献上祭物,并遵守律法之约的其他规定。(拉2:59-63;8:1-14;尼8:1-18)
波斯帝国覆亡以后,希腊人开始称霸世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和叙利亚的塞琉西王朝长期抗争,使以色列人饱受折磨。叙利亚王安条克四世(伊皮法尼)在位期间,决心要铲除犹太人的宗教和习俗。公元前168年,他对犹太教的镇压达到顶点,竟在耶路撒冷圣殿的祭坛上筑了一座异教祭坛,献给希腊的宙斯神。这件令人发指的事非但没能达到安条克四世的目的,反而大大激怒犹太人,起了相反的作用,成为导火索,引发马加比家族率领的反抗行动。犹太人的首领犹大·马加比终于取得胜利,在安条克四世亵渎圣殿三年后的同一天洁净圣殿,重新呈献给耶和华,并把这天定为节期,称为哈努卡节。此后犹太人每年都庆祝这个节日。
在接着的一个世纪,以色列人经历巨大的内乱,按照律法之约施行的部族管理制度日渐解体。在这段时期,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家族)统治以色列,局势时好时坏。在同一段时期,支持哈斯蒙尼家族的撒都该派和反对这个家族的法利赛派兴起。最后,犹太人请求当时已成为世界霸权的罗马调停。于是庞培将军介入犹太人的纷争。公元前63年,庞培围城三个月后占领了耶路撒冷,兼并犹地亚,犹地亚从此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公元前39年左右,罗马任命希律大帝作犹太人的王。大约三年后,他成功地粉碎哈斯蒙尼家族的统治。公元前2年,希律死前不久,耶稣出生,成了“[上帝]子民以色列人的荣耀”。(路2:32)
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以色列,任命分封侯和总督(财务长官)治理当地。圣经提到的分封侯包括腓力、吕撒尼亚、希律·安提帕(路3:1),总督包括本丢·彼拉多、腓力斯、非斯都(徒23:26;24:27),此外还提到亚基帕王一世和二世(徒12:1;25:13)。在以色列内部,还保留着一些部族管理安排的痕迹。从凯撒奥古斯都要求以色列人各回宗族所在之城登记户口(路2:1-5),就可以看出这点。长老和利未族祭司在民众中的影响力仍然很大(太21:23;26:47,57;徒4:5,23),但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已用人的传统取代了律法之约的条文。(太15:1-11)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督教诞生了。首先,施浸者约翰在耶稣前面先行预备道路,使许多以色列人回头归向耶和华。(路1:16;约1:31)随后,耶稣和使徒继续从事拯救工作,努力在“以色列家迷失的绵羊”中传道,打开他们的眼睛,使他们看出人的传统是错的,看出上帝纯正的宗教有什么优越之处。(太15:24;10:6)然而,只有少数剩余的以色列人接受耶稣是弥赛亚而得救。(罗9:27;11:7)这些人喜乐地向他欢呼,称他为“以色列的王”。(约1:49;12:12,13)大部分以色列人却拒绝信从耶稣(太8:10;罗9:31,32),支持宗教领袖高喊:“除掉他!除掉他!把他挂在柱上!”“除了凯撒,我们没有王。”(约19:15;可15:11-15)
犹太人宣称对凯撒忠贞不二,不久这种宣称就证明是虚假的。以色列有很多狂热分子煽动一场接一场的叛乱,每次都遭到罗马政府的无情镇压和报复,这又使犹太人更加憎恨罗马的统治。最后,双方的矛盾一触即发,当地的罗马军队已经无力控制。为了维持罗马的统治,叙利亚总督绍塞斯·加卢斯率领更强大的军队朝耶路撒冷进发。
加卢斯放火焚烧圣殿北面的贝兹特,之后在圣殿西南边的王宫前面扎营。据约瑟夫斯说,当时加卢斯本来可以轻易攻进城里,但他耽误了时机,让叛军有机会加强抵抗力量。后来,罗马军队的前锋用自己的盾牌排成乌龟壳般的阵势。在盾牌的掩护下,士兵开始挖城墙的根基。公元66年秋季,罗马军队成功在望,却又一次中途撤退。谈到这次撤退,约瑟夫斯说:“绍塞斯……突然召回部队,虽然丝毫没有失利,却放弃了必胜的希望。跟所有人的预测相反,他从耶路撒冷退兵了。”(《犹太战记》第2卷540节[19章7段])罗马人攻击耶路撒冷,之后又突然退兵,这让城里的基督徒看出耶稣预告的信号,于是听从耶稣的吩咐,把握时机“逃到山上去”。(路21:20-22)
第二年(公元67年),韦斯巴芗着手镇压犹太人的反叛,但公元68年尼禄出乎意料地去世,让韦斯巴芗有机会作罗马皇帝。于是他在公元69年返回罗马,叫儿子提多继续跟犹太人作战。第二年,即公元70年,罗马军队攻占并毁灭了耶路撒冷。三年之后,犹太人位于梅察达的最后一座要塞被罗马人攻陷。约瑟夫斯说,在攻打耶路撒冷的战事里,前后总共死了110万犹太人,其中很多人死于瘟疫和饥荒。据他记载,有9万7000人被掳,很多俘虏被送到帝国各地做奴隶。(《犹太战记》第6卷420节[9章3段])
关于马太福音19:28和路加福音22:30所提到的“以色列十二部族”的含意,见部族条下的“审判全以色列十二部族”。
3.指先后两次采取分裂行动,组成北方以色列国的各部族。
统一的以色列国第一次分裂,是在公元前1078年左右扫罗死后。犹大部族承认大卫为王,其他部族却立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为王。两年之后,伊施波设被人暗杀。(撒下2:4,8-10;4:5-7)后来,双方捐弃前嫌,大卫成为全国十二部族的王。(撒下5:1-3)
大卫在位后期,他儿子押沙龙的反叛平息后,所有部族再次承认大卫是他们的王。但他们迎接大卫重登王位时,为礼仪问题发生争执,称为以色列人的北方十部族跟犹大人意见不合。(撒下19:41-43)
十二部族一致拥护大卫的儿子所罗门作王。但所罗门死后,即公元前998年左右,统一的以色列国第二次分裂。只有便雅悯和犹大部族支持罗波安王在耶路撒冷继承他父亲所罗门的王位。北部和东部的其余十个部族组成以色列国,拥护耶罗波安作王。(王上11:29-37;12:1-24;见上册947页地图)
起初以色列国的首都设在示剑,后来迁到得撒,暗利在位期间又迁到撒马利亚。此后二百年,撒马利亚一直是以色列国的首都。(王上12:25;15:33;16:23,24)耶罗波安意识到,民众信奉相同的宗教,就会团结起来。因此,为了阻止分离出来的十部族前往耶路撒冷的圣殿崇拜上帝,他设立了两头金牛犊,不是在首都,而是在以色列领土的两端,一头设在南部的伯特利,一头设在北部的但。他还立非利未部族的人作祭司,叫他们带领并教导以色列人崇拜金牛犊和山羊魔。(王上12:28-33;代下11:13-15)
在耶和华看来,耶罗波安犯下极大的罪。(王下17:21,22)假如他忠于耶和华,没有转而鼓吹堕落的偶像崇拜,上帝就会让他的王朝延续下去,可惜他行事不忠。结果,耶罗波安死后不到两年,他儿子拿答被人暗杀,他的家族就失去了王位。(王上11:38;15:25-28)
以色列人跟随统治者所行的路。从公元前997-前740年,共有19个君王相继在位,还不包括提比尼。(王上16:21,22)这些君王中,只有九个人死后由儿子继承王位,只有一个人的王朝延续到第四代。七个君王统治的时间在两年以下,有的只统治了几天。一个自杀,四个早死,六个被野心勃勃的篡位者暗杀。耶户算是这些君王中最好的,他清除亚哈和耶洗别所推行的巴力崇拜,令耶和华喜悦。然而,他也“没有尽心遵行以色列的上帝耶和华的律法”,仍旧容许耶罗波安的牛犊崇拜在以色列各地存留。(王下10:30,31)
耶和华对以色列国表现极大的坚忍。在他们257年的历史中,耶和华不断差遣他的忠仆告诫君王和民众离开恶道,他们却充耳不闻。(王下17:7-18)这些忠仆包括:先知耶户(不是耶户王)、以利亚、米该雅、以利沙、约拿、俄德、何西阿、阿摩司、弥迦。(王上13:1-3;16:1,12;17:1;22:8;王下3:11,12;14:25;代下28:9;何1:1;摩1:1;弥1:1)
在抵御敌军方面,以色列国比犹大国更困难,因为以色列国的人口虽然是犹大国的两倍,但需要守卫的国土面积却几乎是犹大国土的三倍。以色列国除了不时跟犹大国交战,还要经常跟侵犯北面和东面边境的叙利亚交战,又要应付亚述的威胁。何细亚在位第七年,撒缦以色五世围攻撒马利亚,这是撒马利亚最后一次被围。亚述人用了近三年才在公元前740年把城攻下。(王下17:1-6;18:9,10)
亚述实行撒缦以色的前任君王提革拉比列色三世开创的政策,占领一个国家后,就把俘虏迁往别处,从帝国的其他地方迁来各族人住在那里。这样就能预防占领地日后发生叛乱。迁到以色列地的各民族最终彼此通婚,并把各自的宗教混合起来,后来人们把这地的人称为撒马利亚人。(王下17:24-33;拉4:1,2,9,10;路9:52;约4:7-43)
以色列国虽然覆亡了,北方的十个部族却没有完全被灭。看来亚述人把这些部族中的一些人留在以色列地。另外,公元前740年之前就有一些人迁到犹大国,他们因为逃避偶像崇拜而离开以色列,他们的子孙应该也在公元前607年被掳到巴比伦。(代下11:13-17;35:1,17-19)再者,公元前537年及之后的一段时间,以色列十二部族剩余的人返回故土,其中肯定有被掳到亚述的人之子孙。(王下17:6;18:11;代上9:2,3;拉6:17;何1:11;比较结37:15-22)
4.应许之地,即上帝赐给以色列国族(十二个部族)的领土,有别于其他国族的领土(撒上13:19;王下5:2;6:23),以色列历代君王统治的地区。(代上22:2;代下2:17)
统一的以色列国分裂后,“以色列地”(或“以色列全境”)有时用来指北方以色列国的领土,有别于犹大国的领土。(代下30:24,25;34:1,3-7)北方的以色列国灭亡后,犹大国成为以色列(雅各)的后代仅存的王国,使以色列这个名字得以继续存留。因此,先知以西结使用“以色列地”这个词组,所指的主要是犹大国的领地及首都耶路撒冷。(结12:19,22;18:2;21:2,3)这地从公元前607年起变得彻底荒凉,长达70年(结25:3),但之后一群剩余的人会给召集起来回到这地。(结11:17;20:42;37:12)
关于以色列的地理和气候特点,以及这地的大小、位置、天然资源和其他相关特征,见巴勒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