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摇篮到坟墓,我们最大的需要是爱
爱是我们最大的需要。婴孩因不获爱而夭折。老人因缺乏爱而衰弱。疾病因没有爱而加深。不少书籍以它为题材。团体因寻求它而集合。电影和戏剧常将它加以歪曲和低贬。把性关系称为“做爱”的人表明他们对爱的无知。腐败和强暴的世界认为爱不合实际而加以排斥,但是只有真正的爱才能挽救世界。不错,我们最大的需要乃是具有挽救力量的真爱。
在一个讨论人际关系的座谈会上,讲者叙述一间住满孤儿婴孩的医院病房的故事。在长列的小床上,许多婴儿生病甚至死亡——唯独最后一张床上的婴儿是例外。那婴儿发育得很好。医生对此感到困惑。所有婴儿都以一样的方式喂食、沐浴、保暖——在照顾方面没有什么差别。但只有最后一张床上的婴儿是壮健的。多月之后,新的婴儿送入,故事依然一样:只有最后一张床的婴儿长得好。
医生最后忍不住躲在一边窥看。在午夜时分,清洁女工入来,跪在地上,从一端到另一端洗刷地板。完工之后,她起来伸伸腰,擦擦背,然后走到最后一张床边,抱起婴儿绕房漫步,一面逗弄,一面谈话,且把婴儿在臂上摇来摇去。最后她把婴儿放回床上才离去。医生一连两三晚都在旁窥看。每晚的情形都是一样。最后一张床的婴儿总是被拥抱、逗弄、有人对之谈话和表示疼爱。在一批批送入该房的新婴儿中,只有最后一张床的婴儿长得好,其他的时常生病,有些甚至夭折。
《今日心理学》声称,“在脑的成长期中,某几种知觉若受到剥夺——例如缺乏母亲的接触或摇动——便会使控制感情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或受到损坏。”婴儿从慈爱的母亲学到爱。婴儿出生后几分钟,母婴之间的联系即已建立。在此之后,母子之间亲爱的表示加强了彼此的感情,正如《使你的家庭生活美满幸福》一书中101页a所说:
“母亲俯身看躺在床上的婴孩,将手放在婴儿的胸上而轻轻摇动他,并且贴近婴儿的面孔说,‘我见到你了!我见到你了!’当然,婴儿并不明白母亲的话(反正这话并不十分合逻辑)。但是婴儿却蠕动和开心地发出鸪鸪之声,因为他看出母亲嬉戏的手和声调很清楚地对他说,‘我爱你!我爱你!’他感觉放心和安全。婴儿和幼童对于所受到的爱护十分赏识;他们会仿效这种爱的表现,举臂抱住母亲的颈项和热烈地与母亲亲嘴。他们对母亲所表现的热烈感情反应十分欢喜。他们开始学习一个重要的教训,看出爱人和受人所爱均会带来快乐;借着散播爱的种子,他们会收到爱的果实。——使徒行传20:35;路加福音6:38。”
多年以来,各方面的研究已确立了一件事实:婴儿需要爱。《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一项报告说:“纽约心理分析研究院的施皮茨(René Spitz)和同事沃尔芙(Katherine Wolf)以美国东部和加拿大弃婴收容所的91个婴儿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发现这些婴儿一致表现焦急和忧愁的迹象。婴儿的身体发育迟缓,体重不及正常,甚至日渐消瘦。他们有时失眠,有时精神呆滞。施皮茨和沃尔芙报道,91个婴儿当中有34个‘尽管有良好的食物和周全的医护’,结果还是夭折。”
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精神科医生说:“幼儿若不获充足的拥抱和抚弄,长大时可能变成畏缩、孤独或冷漠。……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身体接触乃是教养孩子所不可少的,有时孩子在出生第一年若缺乏抚抱和逗弄,就不能活下去。”
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的普雷斯科特(James Prescott)博士发表关于研究所得的报告说:“从出生的刹那起,许多美国人被剥夺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是可以防止他们长成时变成罪犯、精神病者或暴徒的。这些东西便是接触和身体上的感情表现——人类需要这种‘感官的愉快’有如需要食物一般。”《今日心理学》同意这点。对于婴儿需要接触和摇动,文章说:“既然相同的系统会影响到与暴力有关的脑中心,……受剥夺的婴儿长成后就很难控制暴力的冲动。”
《人生》杂志有一次说:“精神科医生在与精神病的剧烈斗争中,最后断定精神病的主因是缺乏爱。儿童心理学家们曾为了儿童应定时供食抑或在要求时才供食以及应当责打抑或不应责打的问题激辩,但他们发现孩子只要是被爱的,正反两面都不会造成很大分别。社会学家发现,爱是不法行为的解决方法;犯罪学家发现,爱是犯罪的解决方法;政治学家们发现,爱是战争的解决方法。”
他们也许已发现了解决方法,但显然并未加以实行。弗雷泽(Claude Frazier)医生警告说,我们的科技社会必须以爱使之具有人情味,“否则,我们现今无疑可以看出,城市会变成充满仇恨的森林,其中的家庭因冲突而破碎,青少年以吸毒和死亡来逃避现实,世界可以随时作全球性的自杀。”
弗雷泽也说:“作为一位医生,我在日常所见的病人当中发现有不少人的病起码有一部分是感情饥荒所促成的。……这些病通常与感情有关,如头痛、背痛、溃疡、心脏病等。有些医药研究更把范围扩充到包括令人胆寒的疾病如癌症等。”
正如互相关怀的人际关系与爱心能够造益健康,缺乏友伴情谊则可以对人有害。现代生活压力、破裂家庭、单亲家庭、在感情上被忽略的儿童、热中于物质财富、道德堕落、真正价值观念的式微——这一切造成了损害健康的不安和寂寞感。林奇(James Lynch)在《破碎的心——寂寞的医学后果》一书中对这个问题作了详尽的探讨,说:“我们现时正为自己的失败付出代价,因为我们没有了解到自己对爱和友伴情谊具有生物学上的需要,最后也许还是要我们自己的心脏和血管受罪。……对富于爱心的人际关系的渴求是有生物学基础的,最后会在我们的心脏反映出来;我们若不能满足这种渴求,便会身受其害。”
血清胆固醇不但与饮食有关,而且和情绪紧张有关。情绪紧张也能使血压增高。在美国,心血管疾病占全数死因的百分之55,其中以独居者为多。林奇声称:“在成年美国人当中,没有结婚者的死亡率特别高。独居人士——包括离婚者、失婚者或独身者——患心脏病的死亡率比已婚者高出约二至五倍。”近期的科学研究显示,寂寞之感能损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更易于患病。甚至在乐园里的亚当也感觉寂寞。上帝看出他独居不好,因此把夏娃赐给他。——创世记2:18,20-23。
我们若被孤立在黑暗和全无声响的环境中,就会变成精神混乱。我们需要从感官输入信号才能保持神智正常。由于具有合群的天性,我们需要与别人相交。我们需要友伴关系——即使相对无言。我们需要感情的交流。令人安慰的言词是好的,但无聊的谈话并不能驱除寂寞。可是,层次较深的沟通未必是单靠言词的。
例证之一是,一位妇人以关怀的目光凝望着她那感到困扰的丈夫,从她的内心对他传送一种使他心安的力量。另一个例子是,一位75岁的老人在加强护理病房里自知不起,他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让他那结了婚48年的妻子守在他身旁。妻子依言而行,她只是温柔地抚摸着丈夫的手,以胜于语言的力量传达着宁静安详。或者更加深刻的一个例子是,一位男子在昏迷中只靠机器维持呼吸,但护士握着他的手,却足以减缓病人的心跳和降低他的血压,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具有多大力量。
耶稣引述摩西的律法说:“你要爱人如己。”(马可福音12:31;利未记19:18)这并非意味到妄自尊大或以自我为中心。反之,承认错误,请求宽恕和力谋改善可以使我们尊重自己和获得上帝宽恕。上帝“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而慈悲地宽恕我们;他的宽恕减轻了我们的罪咎感,使我们不致迁怒别人而破坏了我们与别人的关系。(诗篇103:14;约翰一书1:9)这样,我们就能接纳自己、爱自己,然后进一步爱人如己。自爱并非要对自己苛求完美;爱别人也不是要求别人完美。
了解这种爱心的最好方法是看看它会做什么事和不做什么事:“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不规矩]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哥林多前书13:4-8。
你希望以这种奇妙的方式被爱吗?若然,就要散播爱的种子,以期收获爱的果实。操练爱心像操练肌肉一样,使爱心得以成长、增加,直至充满内心而成为你自己。然后以仁爱的行动来证明爱心的活跃。“你们要给人,”耶稣说,“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们怀里;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路加福音6:38)借着施与,你可以鼓励别人也成为施与者而彼此分享喜乐,正如耶稣补充说:“施比受更为[快乐]。”(使徒行传20:35)最大的施与方式是舍出你自己——你的时间、你的注意力、你的同情、你的了解。你“对待别人应当好像你愿意别人对待你一样。”(马太福音7:12,《新英文圣经》)要与人沟通。要分享别人的感受、喜乐,甚至眼泪。最重要的是,把你自己献给上帝。——诗篇40:7,8;希伯来书10:8,9。
圣经说:“上帝就是爱。”(约翰一书4:8)许多人提出异议说,‘上帝若是爱,何以会容许罪恶存在?’上帝的旨意是要终止一切罪恶,他迟迟未这样行是因为他爱我们:“主[耶和华]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灭亡],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得后书3:9)由于耶和华的慈悲,他现在还容许罪恶存在,使悔改的人可以停止作恶而存活。(以西结书33:14-16)可是,到了他所订的时间,他就会毁灭一切怙恶不悛的人以终止罪恶。他会以毁灭战争贩子来终止战争,以毁灭污染者来终止污染,以毁灭作奸犯科的人来终止严重的不道德、强奸、乱伦和变态行为。当上帝毁灭一切作恶者时,罪恶就会终止了。借着这样行,他对一切渴望在和平、公义的情况中生活的人表现爱心。(诗篇37:10,11;箴言2:21,22)正如任何园艺者都知道,必须除去莠草,花卉才会茂盛。
由于上帝就是爱,他创造地球,将人安置在其上,对所有人广施恩惠,不论善恶:“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马太福音5:45)由于上帝就是爱,他会终止疾病与死亡,他已作了安排去拯救人类:“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由于上帝就是爱,“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5:8)许多人责骂上帝容许罪恶存在,虽然他们也许以犯罪为乐,但对上帝的爱表示感激的人却有不同的反应:“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约翰一书4:19。
这个世界正缺乏对上帝的爱和对邻人的爱,但上帝对人的爱并不缺乏。我们需要最殷的正是上帝的爱。
[脚注]
a 守望台社出版。
[第4页的精选语句]
“散播爱的种子,收到爱的果实”
[第5页的精选语句]
“精神病的主因是缺乏爱”
[第5页的精选语句]
我们需要从感官输入信号才能保持神智正常
[第6页的精选语句]
要分享别人的感受、喜乐,甚至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