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观点
不念旧恶——怎么可能?
“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耶利米书31:34。
先知耶利米所记的这段话把耶和华慈悲的一个特点显示出来:耶和华宽恕人时便会把他的过犯忘怀。(以赛亚书43:25)圣经进一步写道:“[耶和华]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歌罗西书3:13)既身为基督徒,我们应当效法耶和华这种敏于宽恕的美德。
然而,这引起了一些重要的问题。耶和华若宽恕我们,他实际不再记起我们的过犯吗?我们若宽恕别人,我们必须做到无法记起所受的冒犯吗?我们若仍然记得所受的冒犯,这表示我们没有真正宽恕对方吗?
耶和华怎样宽恕人
宽恕意味到不再怀恨在心。耶和华宽恕人时便完全消除心中的怒气。a诗篇的执笔者大卫写道:“[耶和华]不长久责备,也不永远怀怒。东离西有多远,他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他的人!”——诗篇103:9,12,13。
使徒行传3:19进一步阐明上帝怎样完全宽恕人:“所以,你们当悔改归正,使你们的罪得以涂抹。”经文中“涂抹”一词源自一个希腊文动词(厄沙雷佛),其意思是“涂掉、抹去”。(请参看启示录7:17;21:4。)《新编国际新约神学辞典》解释:“这里或其他经文所用的动词大概给人的观念是:抹净蜡板上的字,以便再用。”我们若衷心悔改,耶和华就把我们的过犯涂掉抹去,一笔勾销。这意味到他不再记得我们的过犯吗?请考虑圣经中的一个例子:
大卫王与拔示巴犯了奸淫后,接着还设谋杀害拔示巴的丈夫,以期掩人耳目,耶和华遂差遣先知拿单责备大卫。(撒母耳记下11:1-17;12:1-12)结果怎样?大卫衷心悔改,耶和华于是宽恕他。(撒母耳记下12:13;诗篇32:1-5)耶和华有没有忘记大卫的过犯呢?绝没有!大卫临终前不久,圣经的执笔者迦得和拿单把整件事记录在撒母耳记下里(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40年)。
因此,大卫犯过的纪录——包括他的悔改及最后得蒙耶和华的宽恕在内——继续传留下来,借此造益自古以来的圣经读者。(罗马书15:4;哥林多前书10:11)事实上,由于‘耶和华载于圣经里的话语是永远长存的’,因此,大卫的罪愆永远不会被人遗忘!——彼得前书1:25。
那么,我们一旦为自己的过错衷诚悔改时,我们怎么可以说耶和华把我们的过犯一笔勾销呢?耶和华曾说:“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我们应当怎样去理解这句话呢?——耶利米书31:34。
耶和华如何不念旧恶
译作“记念”的希伯来文动词(扎卡珥的一个词形)并非仅指记起往事而已。据《旧约神学词汇集》指出,这个动词也意味着“提及、宣布、陈述、宣扬、唤起、记念、指控、承认”。《旧约神学辞典》补充:“事实上,[扎卡珥]时常意味着一项行动,或与一个牵涉到行动的动词连用。”因此,耶和华论及他那顽梗悖逆的百姓时指出,他要“记念他们的罪孽”,上帝的意思是,由于这些百姓不肯悔改,他会采取行动去惩罚他们。(耶利米书14:10)反过来说,当耶和华说‘我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他正向我们提出保证,他一旦宽恕我们的过犯,就不咎既往,或因那次过犯而指控、责备或惩罚我们。
耶和华通过先知以西结解释,他会怎样宽恕及忘掉我们的过犯:“恶人若回转,离开他所犯的一切罪,谨守我一切的律例,行正直和公义的事,就必存活,不致灭亡。他所犯的一切罪过都不会被记念,作控诉他的理由;他必因自己所行的义而存活。”(以西结书18:21,22,《新译》;33:14-16)不错,当耶和华宽恕一个衷心悔改的犯过者时,他就永不采取行动追究那次过犯,在这个意义上,上帝涂抹了犯过者的罪,忘却他的恶。——罗马书4:7,8。
身为不完美的人,我们永远无法像耶和华一样,在一种完美的意义上去宽恕人;上帝的思想和行事方式比我们高超得多。(以赛亚书55:8,9)那么,当有人冒犯我们时,我们可以怎样至合理程度表现出不念旧恶的精神呢?
如何不念旧恶
以弗所书4:32鼓励我们要“彼此饶恕”。据词典编纂者瓦因指出,译作“饶恕”的希腊语词(卡里佐迈)的意思是“毫无条件地开恩”。我们所受的冒犯若属轻微,那么,我们也许会较容易宽恕对方。记得自己也是不完美一事有助我们体谅别人的缺点。(歌罗西书3:13)我们若宽恕别人,就要化解内心的怨愤,这样,我们与冒犯者的关系就不致蒙受长久的损害。最后,这些小摩擦在脑海里也许会逐渐消退。
然而,别人若严重伤害我们,为我们带来历久不愈的创伤又如何呢?在极端的事例上——例如乱伦、强奸、试图谋杀等——有关宽恕的问题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尤其是冒犯者不肯认错、毫无悔意、拒绝道歉,那么,受害人更觉对方罪无可恕。b(箴言28:13)耶和华自己也不会宽恕那些毫无悔意、心地刚硬的作恶者。(希伯来书6:4-6;10:26)我们所受的伤害若十分严重,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将其忘个一干二净。然而,圣经预告在将临的新世界里,“从前的事不再被记念,也不再追想”,这项保证使我们大得安慰。(以赛亚书65:17;启示录21:4)届时任何回忆都不会使我们感受到如今那般的痛苦。
在其他事例上,我们也许需要主动跟冒犯者交谈,以期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然后才宽恕对方。(以弗所书4:26)这样,任何误会遂得以澄清,犯过者也作出适当的道歉,你也愿意冰释前嫌。那么,忘记对方的过犯又如何?我们也许无法完全忘掉发生了的事情,然而,我们不会因那次冒犯而耿耿于怀,或后来又加以追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说已把对方的过错忘记了。我们不会说冒犯者的闲话,也不会完全避开他。虽然这样,大家也许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重修旧好,然而,彼此的关系也许已不像以往那么亲密了。
请考虑这个例子:假设你把自己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告诉一位密友,但后来却发现他竟然把这件事向别人泄露,这使你非常尴尬和难堪。你于是跟他说个清楚,他感到很内疚,并且向你道歉,希望你可以原谅他。对方由于表达衷诚的歉意,你深受感动,于是决定宽恕他。你会很快就把这件事淡忘吗?大概不会;无疑从今以后,你在向他披露私事方面会非常谨慎。不过你的确宽恕了他,因为你没有在他面前再三提及这件事。你没有怀恨在心,或在他背后说长道短。你与他的关系也许不像以往那么亲密,可是,你仍然怀着基督徒的友爱待他。——请比较箴言20:19。
然而,倘若你已作出努力跟对方解决纠纷,但冒犯者却不肯认错或道歉,那又如何呢?你会消解怒气而不再计较吗?宽恕别人并不意味到我们宽容对方所做的事,或将对方的过错视作等闲。然而,怨恨是一个沉重的担子,它能够侵蚀我们的思想,夺去我们的内心安宁。遥遥无期地等待对方的道歉只会增添自己的愁烦而已。若是这样,我们其实正让冒犯者控制我们的情绪。因此,我们需要敏于宽恕,消除恨意,这样做不仅为了对方的好处,也为了我们自己的好处,使我们可以继续过平静的生活。
宽恕别人并非总是容易的。不过,对方若表现衷诚的悔改,我们大可以效法耶和华,像他一样敏于宽恕。上帝一旦宽恕改过自新的犯过者后,就会消除心中的怒气,将对方的过犯一笔勾销,不念旧恶,不咎既往。同样地,倘若冒犯者表现悔改,我们也可以作出努力,遣去内心的怨愤。然而,在某些特殊的事例上,我们甚至没有义务要宽恕对方。人若受过极端不平或残忍的对待,而犯过者也没有悔改的话,那么,没有人可以强迫受害人宽恕对方。(请比较诗篇139:21,22。)但在绝大多数的事例上,当别人得罪我们时,我们若宽恕对方而没有怀恨在心,也愿意既往不咎的话,这的确表明我们不念旧恶。
[脚注]
a 请参看“圣经的观点:上帝的宽恕有多完全?”一文,《儆醒!》杂志(英文版)1993年12月8日刊,第18-19页。
b 《洞察圣经》第一册第862页指出:“圣经并没有要求基督徒宽恕那些蓄意作恶、不肯悔改的人。这些人成为了上帝的仇敌。”——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
[第9页的图片]
约瑟与他的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