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注定了我们的命运吗?
“要是我们完全不使用‘预定得救’这个常被人误解的字辞,就不会有这么多假想的难题出现了。”如果你以往曾使用“预定得救”这个字辞或听人用过,这番话也许使你感到茫然不解。
据最近出版的法国《新天主教百科全书》说,最好避免使用“预定得救”这个字辞。另一部书说:“今日,预定得救已不是神学辩论的中心课题,甚至对大部分基督新教徒来说,情形看来也是一样。”
然而,古往今来,预定得救的问题曾使许多人感到不安。这个问题是引发宗教改革运动的争论核心。甚至在天主教会里,多个世纪以来,它都是个触发激烈争论的题目。虽然今日教会较少为这个问题争辩,它始终是个悬而未决的难题。试问谁不想知道,自己的命运是否早已预定下来?
预定得救——这个字辞的意思
教会怎样解释“预定得救”这个字辞?《天主教神学辞典》认为它的意思是“上主定意按名选定某些人承受永生”。一般人认为,这些“按名选定”的人就是使徒保罗在致罗马基督徒的信中所提及的人;保罗说:“为了爱上帝的人,就是按他旨意蒙召的人的益处,万事都一同效力。因为上帝预先知道的人,他就预先命定他们和他儿子的形象一模一样,……他预先命定的人,又呼召他们,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使他们得荣耀。”——罗马书8:28-30,《新译》。
相信这个主张的人认为,有些人甚至在出生之前,上帝已选定他们与基督在天上同享荣耀了。这引起了一个争持不下的问题:上帝随意拣选自己所要拯救的人吗?抑或人具有自由的意志,因此能够在赢得及保持上帝的喜悦方面有分参与呢?
奥古斯丁,得救预定论的鼻祖
虽然在奥古斯丁(公元354-430年)之前,其他教会元老的著作曾论及预定得救的问题,但一般人却认为,这个见解得以在天主教会和基督新教各教会奠下基础,全由于奥古斯丁的缘故。奥古斯丁主张,上帝从亘古已预定义人会获得永远的福乐;另一方面,虽然上帝没有严格地预定,不义的人仍要为自己的罪受到应得的惩罚。奥古斯丁的解释没有给自由意志留下任何余地,结果引发了许多争论。
奥古斯丁的继承人
在中世纪期间,预定得救与自由意志的主张经常发生争论,到宗教改革运动期间,争论更趋白热化。马丁·路德认为,上帝在尚未预知人将来的功劳或善行之前,已预先选定个别的人得救。加尔文的双重预定论则提出更极端的主张,认为有些人注定永远得救,其他的则注定永远定罪。然而,加尔文也认为由上帝所作的选择是武断的,甚至不可思议的。
一个与预定得救的争论有密切关系的问题是“恩典”。教会用这个字辞去指上帝拯救人和把人称义的行动。预定得救和恩典的争论演变成如此严重,以致罗马天主教教廷在公元1611年下令,若不经教廷同意,任何人都不准就预定得救的问题发表意见。在天主教会里,奥古斯丁的主张获得17及18世纪法国詹森派信徒大力支持。詹森派所提倡的基督教是一种十分严谨而孤芳自赏的宗教,甚至在贵族当中也有归信的人。可是,争论并没有止息下来。后来法国皇帝路易十四世下令将波尔罗亚尔女隐修院摧毁,而这个修院便是詹森派主张的发祥地。
在基督新教的改革派教会当中,问题仍旧悬而未决。抗议派附和阿明尼乌的见解,相信人在自己的得救方面能够参与其事。基督新教的多德雷赫特会议(1618-19)采纳了加尔文神学理论的一种严格的形式,从而使问题暂时获得解决。据《改革的任务——约翰加尔文的世界》一书说,在德国,预定得救和自由意志的争论导致“徒劳无功的调解,神学家遭凌辱、监禁和放逐”。这种情形延续了一段颇长的时间。
预定得救还是自由意志?
从起初,预定得救和自由意志这两个大相径庭的对立主张便引起了许多激烈的争议。奥古斯丁本身无法解释这种矛盾。加尔文则认为这是上帝那至高无上的旨意的表现,因此是无法解释的。
可是,圣经就上帝的特质和品格所作的透露可以帮助我们较清楚明白这些问题吗?接着的文章会详细查考各点。
[第4页的图片]
加尔文
马丁·路德
詹森
[鸣谢]
Pictures: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