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着爱心提出劝勉’
公元60-61年左右,一名曾弃主潜逃的奴隶离开罗马,踏上一段1400公里的旅程,千里迢迢地返回故乡歌罗西——一个位于小亚细亚西南方的城市。他随身携带了一封写给他主人的书函,执笔者乃是使徒保罗本人。今日,这封书函已收录在圣经里,并以收信人腓利门为名。
致腓利门的信以机巧而富说服力的方式与对方推理,在这方面堪称杰作。更重要的是,这封信含有对今日的基督徒适用的若干教训,其中之一是基督徒应当凭着爱心互相劝勉。我们且仔细看看这封虽然简短、却十分有力的书函。
潜逃的奴隶返回主家
腓利门是个基督徒,深受歌罗西会众所爱戴。(腓利门书4,5)事实上,这群会众甚至在他的家举行聚会!(第2节)不但如此,腓利门也与使徒保罗相识;也许保罗便是帮助腓利门成为基督徒的人。诚然,保罗表示他自己未曾亲自在歌罗西传道。(歌罗西书2:1)不过,他曾在以弗所住了两年。当其时,他很努力传道,“叫一切住在亚细亚[包括歌罗西在内]的,……都听见主的道。”(使徒行传19:10)腓利门很可能便是听见他传道的人之一。
无论如何,像当时很多富有人家一般,腓利门也拥有奴隶。在古代的日子,奴隶制度并非总是不可取的。在犹太人当中,把自己或家人卖为奴乃是一种受人接纳的还债方法。(利未记25:39,40)《国际标准圣经百科全书》论及罗马时期说:“许多人以不同的理由把自己卖为奴,但最重要的理由是为了生活得比赤贫的自由人安定,此外也为了获得特别的工作,或在社会上出人头地。……许多外籍人把自己卖给罗马公民为奴,期望在罗马法律的严密管制下,他们获得解放时能够成为罗马公民。”
可是,后来腓利门手下有一个名叫阿尼西谋的奴隶弃主潜逃,到罗马去了,而且很可能从腓利门那里窃取了金钱作路费。(第18节)阿尼西谋在罗马认识了使徒保罗,当时保罗正在当地被囚。
这个弃主潜逃、‘从前没有什么好处’的奴隶,现今却成了基督徒。他甘心服事保罗,对这个系狱的使徒作出有益的服务。难怪阿尼西谋成为保罗“所心爱的”,是他“亲爱的弟兄”!——第11,12,16节,《新译》。
使徒保罗本想把阿尼西谋留下来,但腓利门才是阿尼西谋的合法主人。因此阿尼西谋有义务要返回他的合法主人那里。但腓利门会怎样接待他呢?他会愤然把阿尼西谋严加处罚吗?他会怀疑阿尼西谋作基督徒的动机吗?
凭爱心解决事端
保罗觉得有需要致信腓利门为阿尼西谋说项。他写这封书函时并没有如常请人代笔,而是亲自执笔。(第19节)请拨出一点时间将整封致腓利门的短信读一遍。你留意到保罗介绍过自己,愿腓利门及家人得着“恩惠平安”之后,接着称赞腓利门“对主耶稣和众圣徒有爱心和信心”。——第1-7节,《新译》。
保罗本可以轻易地凭着自己身为使徒的权柄,‘吩咐腓利门作应作的事’,但他宁愿‘凭着爱心劝勉’。保罗重申阿尼西谋是个基督徒弟兄,且对保罗十分有用。使徒承认:“我本来想把[阿尼西谋]留在我这里,使他在我为福音被囚禁时,可以替你服事我。”保罗继续说:“但还没有得到你的同意,我就不愿意这样作,好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而是出于甘心。”——第8-14节,《新译》。
然后,使徒鼓励腓利门接纳这位以弟兄身分回来的潜逃奴隶,“接纳他好像接纳我一样”。但这并不是说阿尼西谋已不再是奴隶了。保罗绝没有怂恿人去改变当时的社会秩序。(可参看以弗所书6:9;歌罗西书4:1;提摩太前书6:2。)不过,在基督徒爱心的连系下,现今腓利门与阿尼西谋既已是基督徒弟兄,他们之间的主奴关系无疑会受到影响。腓利门要把阿尼西谋视为“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弟兄”。——第15-17节,《新译》。
阿尼西谋可能负有的债务(也许由于偷了东西的缘故)又如何?保罗再度根据他与腓利门之间的友谊提出呼吁,说:“如果他使你受了损失,或欠你什么,都记在我的帐上。”保罗表示他深信腓利门会敏于宽恕,甚至过于保罗所求。由于保罗期望自己很快便会获释,所以他甚至预算在不久的将来接受腓利门的款待。保罗问候过各人后,在信的结尾说,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常与腓利门同在。——第18-25节,《新译》。
对今日基督徒适用的教训
腓利门书含有很多对今日的基督徒适用的教训。其中之一是,它提醒我们要敏于宽恕,即使信徒同工大大冒犯了我们亦无二致。耶稣基督说:“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马太福音6:14。
今日在基督徒会众里持有职权的人,尤其能够从腓利门书得益。值得留意的是,保罗没有凭着自己的使徒权柄吩咐腓利门做应做的事。不但如此,他也没有提出要求,硬要把阿尼西谋留在罗马服事他自己。相反,保罗尊重别人的产权。他也体会到,虽然他可以凭着自己的权柄使腓利门遵嘱而行,让腓利门发自本心地采取行动却好得多。保罗凭着爱心提出请求,从而激发腓利门作出衷诚的响应。
是故,今日基督徒长老绝不应当滥用职权,或以苛刻不仁、专横跋扈的方式对待羊群,以致‘辖制上帝托付给他们的人’。(彼得前书5:1-3)耶稣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马太福音20:25,26)监督通常发现,羊群对于仁爱的呼吁所作的响应比对于发号施令的响应好得多。患抑郁症的人会感激监督拨出时间聆听他们的难题,并且提出仁爱的劝告。
保罗的信进一步提醒监督们,称赞和机巧的确深具价值。他在信的起头承认,‘众圣徒的心从腓利门得到舒畅。’(第7节,《新译》)这种衷心的称赞无疑使腓利门较易于接受保罗的建议。照样,今日人提出劝告时往往能够用诚挚、亲切的称赞加以缓和。劝告不应当粗鲁和唐突,而是要多多“用盐调和”,好使听的人较容易接受。——歌罗西书4:6。
使徒保罗也表示,他深信腓利门会做对的事。他说:“我深信你会听从,也知道你所作的必超过我所说的,因此才写信给你。”(第21节,《新译》)长老们,你有对信徒同工表现同样的信心吗?这样行岂不帮助他们乐意做对的事吗?
饶有趣味的是,父母常常发觉,对儿女表现信心也会产生好的影响。父母若看出乐意服从(超乎仅是符合要求而已)的价值,就能够给予儿女相当程度的尊严。父母应当尽可能以和蔼可亲的声调提出吩咐或请求。要表现体恤之心及说明理由。如果儿女有值得称赞的地方,父母就应当热烈称赞他们。要避免对儿女吹毛求疵,尤以在公共场合为言。
照样,丈夫也可以表现合理、仁慈的品质,对妻子敏于称赞。这样行有助妻子表现顺服,并从中感到舒畅、快乐!——箴言31:28;以弗所书5:28。
圣经并没有记载腓利门对保罗的信有什么反应。不过,我们却无法想象保罗信错了他。愿今日所有作基督徒长老、父母和丈夫的人,都在待人接物方面获得类似的成功,不是借着强迫、命令、威吓,而是‘凭着爱心提出劝勉’。
[第23页的图片]
保罗没有倚仗自己身为使徒的权柄,而是凭着基督徒爱心向腓利门提出劝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