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较年长的人正怎样行守望台1983年 | 2月1日
-
-
他学会新的观念、新的技能,于是世界遂逐渐向他打开。
很快求学的岁月便过去了,于是一个年轻的成年人踏进社会。现在他必须学习怎样与长成的人相处和获得谋生的技能。以大部分的情形而言,他最后会有一份经常的工作,于是学习的过程便开始缓慢下来。大部分年轻的成年人均成家立室,负起生活的担子而受到各种压力和承担种种责任。于是他们就逐渐不再学习新的事物去使自己的生活成为更丰富了。
儿女长大之后,父母发觉现在他们再次有自由的空闲时间。但在许多事例上,他们已经习惯了不再学习新的事物。他们不像年轻的时候一样喜欢查考新的事物或提出问题,在日本,有些人说自己生在另一个时代。一个男子可能说,‘我生在明治时代。’这段政治时期结束于1912年。因此,在达到至少七十岁的高龄之后,他觉得学习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他认为自己永远无法在这个难以了解的摩登时代吸收新的思想。
但这是必须有的情形吗?诚然,人在年华老去时身体会发生改变。他的骨节可能比较僵硬。他的肌肉变成较少弹性,他的视力稍为衰退,听觉也不像以前那么灵敏。但是除非他生病,这只会使他缓慢下来而非停止所有的活动。既然一群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能够举行运动会,这件事实证明他们无需停止一切活动。对头脑来说情形也是一样吗?抑或人可以变成太老而无法再学习?
-
-
太老而无法学习?——“永不会!”守望台1983年 | 2月1日
-
-
太老而无法学习?——“永不会!”
人可能变成太老而无法学习吗?请想想老年人所成就的一些事。作曲家欧文·柏林(Irving Berlin)在九十二岁的高龄仍然作曲,钢琴家亚瑟·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在九十四岁的高龄仍然演奏。法官奥利弗·霍姆兹(Oliver Wendell Holmes)在九十二岁的高龄开始学希腊文。摩西到八十岁才开始一项新事业,成为国家的领袖和公众讲者。(出埃及记7:7)使徒约翰被上帝用来撰写他那著名的福音和启示录一书时必然已九十多岁。
年龄无需使头脑的活动受到限制。有些疾病能够使老人的思想能力缓慢下来。这些疾病当中主要的一种是阿耳滋海默氏病,有时称为早老性痴呆症;这种病使脑在实质方面衰退。其他一些疾病也有类似的征候。但是绝大多数的老人并没有患这样的病。一位研究者指出,对这些人来说,“创造力是不受年龄限制的。”
在英国剑桥大学所举行的试验中,有些老人的成绩绝不亚于青年学生。精神病学家和公认研究衰老问题的权威温伯格(Weinberg)医生报道说,除非受到疾病侵扰,否则人的头脑可以直至很老的年龄仍保持精力和学习能力——特别是老人若在身体上保持活跃及与一些关心他们的人同住的话。“老年人的未来十分光明,”年届七十的温伯格医生说,“只要他们保持好奇心及渴望继续学习和生长。”
对有些人来说,情形的确如此。事实上,温伯格医生所说的话无疑以一种甚至超过他所预期的惊人方式证明是真实的。
改弦易辙的时候
例如请考虑一下奈及利亚的阿丽丝·奥康。她的儿子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鼓励母亲阅读圣经和获悉其中所提出的希望。最后她同意研读圣经,结果得以建立起信心。于是她在八十岁的高龄接受浸礼以表明她决心运用余下的光阴事奉上帝。
她坚信圣经所说的话:“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由于她现在怀有这样的信心,她毫无疑问地期待上帝应许赐给人的永生。她虽然已八十岁,却绝非太老而无法学习。
作出决定
老年人也能够作出艰难的决定,并且坚毅地忍受所导致的结果。七十九岁的保罗·艾尔扬·艾杜亚——他也住在奈及利亚——需要作一个很困难的决定。他一生均努力找寻一种能够教导他认识圣经真理的宗教。最后,耶和华手下的基督徒见证人上门探访他,他知道他已找着了他所寻找的东西。可是,别人却对他所作的决定感觉不悦。
保罗以前所隶属的教派的牧师前来探访他。当他在保罗家里看见桌上有一本圣经时,他一手夺过来,说这是本伪宗教的书而将其撕成碎片。保罗不得不设法平息牧师的怒气,同时试图为他所获悉的圣经真理辩护。
牧师并不感觉满意。他忿然离去,并且试图怂恿别人逼迫保罗。不但如此,村民想将他立为村长,希望借此诱使他放弃他那新近获得的信仰。但保罗看出他们的不良动机,于是拒其所请。
然后保罗不得不采取一个甚至更困难的步骤。圣经告诉我们,基督徒若要取悦上帝就必须“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提摩太前书3:2)因此保罗必须按照基督徒的原则作出安排,只保持一个妻子。他果然如此行,并且使婚姻成为合法,最后得以受浸。
请记得,当保罗在生活上作出这些重大调整时,他已七十九岁了。他说:“虽然这些改变发生在我的老年,我却感谢耶和华让我有机会将剩下的日子用来事奉他。”现在保罗对未来怀有比以前乐观得多的看法。人会成为太老而无法学习吗?对七十九岁的保罗·艾尔扬·艾杜亚说来,绝不会!
不受疾病所阻挠
老年人有时在健康方面有难题,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们对各事感觉好奇而渴望学习。一位名叫藤见·三千代的全时传福音者便体会到这件事。三千代在日本本州北部探访当地人士之际遇见年老的加藤先生。
加藤先生所说的一句话引起了三千代的注意,他说:“基督徒的上帝希望人享有生命而非死亡,对吗?”这是句发人深省的话。可是,他们却很难作一项讨论,因为这个老人差不多完全失聪。可是他很喜欢阅读。于是三千代留下一些圣经杂志给他阅读。她试图帮助他研读圣经,但是他看来并不了解这项安排。结果有三年的时间她经常将圣经杂志带给他阅读。她学会以书写的方式回答加藤先生的问题。
几个月前,加藤先生——现已达九十岁的高龄——表示他有些事想讨论。他借着阅读对圣经获得了深刻的认识。杂志里的一篇文章鼓励他与耶和华见证人取得接触,因为他们能够帮助他学习怎样遵行上帝的旨意。他问道:“我怎样才能与耶和华见证人取得接触?”
三千代举起食指指着自己的鼻子——日本人以这个姿势表示“我便是”。不错,她是个耶和华见证人。老人很高兴,并且想知道王国聚会所在什么地方。他也从阅读中获悉这个地方。现在,这个老人虽然聋了,却用书写的方法与见证人研读圣经。他对圣经的真理获得清楚的了解,并且经常与基督徒同工交往。年届九十高龄的加藤先生是否太老而无法学习呢?绝不然!
高桥太太也并非太老。与加藤先生比较,她可能看来较为年轻——她“只是”七十三岁而已!可是她有一个难题。她在四十三年前双目失明,但从未有机会学会盲人点字。当她遇见耶和华见证人时,她表示她希望认识圣经,因此两位传福音者便与她研读圣经。由于失明,她必须将学得的资料背下来;因此,高桥太太在七十三岁的高龄开始背诵圣经的若干部分。
虽然高桥太太年事已高,而且双目失明,她却经常参加宗教集会。虽然她很容易晕车,她却长途跋涉,乘车到600千米(370英里)的外地参加一个宗教大会。去年她受了浸。太老而无法学习吗?高桥太太无疑不以为然!
他们何以说“绝不然!”
不错,正如温伯格博士说:“只要老年人保持好奇心和渴望学习及长进,他们便有光明的前途。”人在老年若对上帝和他的旨意养成好奇心。并且渴望认识他及在信心方面不断长进,便可以享有非常光明的前途。
他们意识到他们至今所享有的生命——不论他们是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或甚至更高龄——乃是来自上帝的恩赐。他们也意识到,即使他们年事已高而有相当经验,仍然有许多事是他们可以学习的。事实上,在上帝看来他们其实并不很老。圣经说:“主[耶和华]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彼得后书3:8)以这种方法计算,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只活了大约两小时而已。因此,甚至老人也可以向上帝的智慧学习,因为上帝“从亘古到永远”均一直活着。——诗篇90:2。
再者,上帝向所有的人,不论老幼,提出在将来活得像他一样长久的奇妙希望。耶稣基督说:“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翰福音17:3)人会变成太老而无法接受来自上帝的这项邀请吗?在普世各地,许多老年男女回答说:“绝不会!”
[第5页的图片]
在英国剑桥大学所举行的试验中,有些老人的成绩绝不亚于青年学生
[第6页的图片]
九十岁的加藤·岩次虽然差不多完全失聪,却并非太老而无法学习认识纯真的宗教
[第7页的图片]
高桥贞虽已七十三岁,并且双目失明,却将所学得的真理与别人分享
-
-
各种族——从何而来?守望台1983年 | 2月1日
-
-
各种族——从何而来?
有一天,一个白人学童回家对母亲说:“我在学校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可以带他回家一起玩吗?”
“他是什么颜色的?”母亲问。
“我记不起了,明天再看看吧。”
这件实事表明在孩子的脑海中只有一个种族——人类。不错,这正是一本字典对“人种”一词所下的定义。可是,人类显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