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轻易怀疑别人动机不良守望台1997年 | 5月15日
-
-
不要轻易怀疑别人动机不良
一个著名的电视布道家痛斥同工与人通奸。可是不出一年,他自己却因召妓而被捕。
在另一个事例上,一个世界大国一方面派遣使节到外国调解纠纷,力图化干戈为玉帛,一方面却暗中差军火商向其他国家推销巨额的战争武器。
伪善行为正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明目张胆,难怪世人彼此猜忌,不再互相信任。对许多人来说,怀疑别人的动机已变成本能的反应了。
基督徒必须小心不要让怀疑的态度影响到他们和忠信同工之间的关系。虽然耶稣基督提醒我们,在仇敌当中要“像蛇一样谨慎”,但他绝没有说我们应该怀疑他的真正跟从者。(马太福音10:16)轻易怀疑别人动机不良,究竟有什么害处呢?我们需要在哪几方面留意避免这种倾向呢?我们可以怎样跟同工保持良好关系?
前车可鉴
没有真凭实据就怀疑他人动机不良,其实等于论断人,等于预先断定对方内心诡诈恶毒,言行虚伪。但正如圣经在约书亚记第22章的记载表明,问题的症结往往是当事人对事情怀有错误的看法。
当时,以色列人征服了应许之地,各部族刚刚分了土地。吕便部族、迦得部族和玛拿西半个部族的人在约旦河边筑了一座坛,“那坛看着高大”。其余的部族一听闻这件事,就断定三个部族背叛耶和华,认为他们打算用这座高大的坛来献祭,而不是按上帝吩咐到示罗的帐幕献祭。他们于是立即准备出兵讨伐三个部族。——约书亚记22:10-12。
值得称赞的是,他们在攻打三个部族之前,先派非尼哈率领代表前往跟弟兄对话。三个部族听到弟兄指责自己不忠、造反、背叛耶和华,马上解释建坛的原因。他们指出建坛的目的不是为了献祭,而是要“作证据”,证明他们跟以色列各部族一起崇拜耶和华。(约书亚记22:26,27)部族的代表获悉弟兄其实动机纯正之后,就各自返回自己的地业去,避免了一场内战和流血冲突。
这个事例教训我们,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怀疑人动机不良!许多时,我们只看事情的表面,满以为自己对事情已了如指掌,但经过仔细探究之后,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在基督徒生活的许多方面,情形都是这样。
对长老的看法
长老的职责是“牧养上帝的会众”;为了履行责任,长老有时不得不向会众的个别成员提出劝告。(使徒行传20:28)举个例,如果长老告诉我们,我们的儿女有不良交往或跟异性有不正当的行为,我们会有什么反应呢?我们会认为长老动机不良吗?我们会不会对自己说,‘他一向都不喜欢我们的家庭’?要是我们让这样的感觉支配自己,日后就会后悔莫及了。孩子的灵性福利可能正岌岌可危,我们应该赏识长老根据圣经向我们提出的忠告才对。——箴言12:15。
要是会众的长老向我们提出劝告,不要总是认为对方别有用心。相反,要认真想想,我们可以怎样从他那基于圣经的劝告得益。使徒保罗写道:“人受管教,当时自然不会喜乐,反而觉得忧伤;后来却为从中受训练的人,结出和平的果实,就是正义。”(希伯来书12:11)所以,要感激长老的帮助,客观地考虑他们的劝告。要记住,长老提出劝告,往往跟我们接受劝告一样困难。
对父母的看法
许多年轻人由于父母定出若干限制,就怀疑父母的动机。有些青年也许抱怨说:“为什么父母要定下这么多规条?他们一定是不想我活得开心。”可是,年轻人在作出这样的结论之前,应该客观地分析一下实际情况。
父母花了多年心血养育儿女,在物质上和其他方面都牺牲了不少。我们有理由认为,父母竟希望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不快乐吗?认为父母为了爱儿女,才采取行动保护儿女,为他们操心,不是更合理吗?如果父母爱儿女,他们不是会定下某些限制,帮助孩子应付青少年时期的种种困难吗?怀疑父母动机不良既不是仁慈的做法,也缺乏感恩之心。——以弗所书6:1-3。
对基督徒同工的看法
许多人都倾向于预先判断人,对人有先入为主的看法。要是我们也有类似的倾向,对某些人心存怀疑,那该怎么办呢?我们正受到世界的精神所影响吗?
举例说,假设一位弟兄拥有漂亮的房子和名贵的轿车,我们会贸然认为,这人过度追求物质,没有把上帝的王国置于生活上的首位吗?有些基督徒也许有能力买精美的东西,但这并不表示他们怀有自私的动机,没有“不断首先寻求王国”。他们也许在属灵的活动上十分忙碌,以不引人注意的方式慷慨捐输,运用物质资财去促进王国权益。——马太福音6:1-4,33。
公元1世纪的基督徒会众里有各种类型的人,有的贫穷,有的富有。(使徒行传17:34;提摩太前书2:3,4;6:17;雅各书2:5)既然上帝不按人的经济情况判断人,我们也不该这样做。要对证明忠信的同工表现爱心,‘做事不要抱有个人的偏见’。——提摩太前书5:21。
在撒但的影响下,偏见和怀疑充斥世界,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例如,有些人只因为出身的缘故,就被视为强暴或崇尚物质。可是,基督徒必须避免这种态度。偏见和多疑在耶和华的组织里是没有立足之地的。所有真正基督徒都该效法耶和华上帝;他“没有不义,不偏待人”。——历代志下19:7;使徒行传10:34,35。
受爱心推动
圣经清楚表明,“所有人都犯了罪,不能完全反映上帝的荣耀”。(罗马书3:23)因此,我们要把信徒同工视为跟我们齐心一意、努力事奉上帝的人,他们的服务也是蒙上帝悦纳的。要是猜疑或消极的看法影响到我们跟某个属灵弟兄姊妹的关系,就要祷告求上帝帮助我们克服这样的态度,以免落入撒但的网罗。(马太福音6:13)撒但骗倒夏娃,使她相信耶和华居心不良,漠视她的福利,剥夺她的快乐和自由。(创世记3:1-5)因此,如果我们轻易怀疑弟兄动机不良,就落入撒但的圈套了。——哥林多后书2:11;彼得前书5:8。
要是我们发觉自己动不动就怀疑弟兄的动机,请考虑一下耶稣基督的榜样。耶稣是上帝完美的儿子,但他没有刻意找寻门徒的不良动机。相反,耶稣留意他们的优点。门徒曾屡次为了竞逐显要地位而争执,耶稣却没有因此断定门徒跟从他是出于自私动机,另选12个新使徒。(马可福音9:34,35)既然使徒是不完美的人,他们也许受到叛道的犹太教所影响。当日的犹太教十分重视个人的荣耀,有强烈的阶级观念。虽然这样,耶稣知道门徒做事的基本动机是出于对耶和华的爱。他们对耶和华表现爱心,紧紧跟从耶稣,结果获得丰盛的奖赏。——路加福音22:28-30。
带着怀疑的眼光看忠心的信徒同工,就像用哈哈镜看人,永远无法看到真实的情况。因此,让我们怀着爱心看弟兄。这样,我们就会见到数不胜数的证据,证明忠心的基督徒同工深爱我们,配受我们亲切的关怀。(哥林多前书13:4-8)所以,愿我们向弟兄表现爱心,而不是轻易怀疑他们动机不良。
[第26页的图片]
你对忠心敬拜上帝的同工有怎样的看法?
[第27页的图片]
耶和华见证人互相信任尊重,是个快乐的大家庭
-
-
‘他们按着所受的宗教训练而生活’守望台1997年 | 5月15日
-
-
‘他们按着所受的宗教训练而生活’
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有个女子致函当地一份报章,她写道:“12月10日,我的儿子在露天市场被扒手偷去钱包。钱包里有他的驾驶执照、社会保障卡,以及260美元。
“他向市场经理报失之后就回家。黄昏时候有个说西班牙语的女子打电话来,接线生权充她的翻译员;她告诉我儿子,她找到了他的钱包。
“她留下地址。……把钱包交还他,钱包里的东西完全没有动过,包括260美元。
“原来她看见扒手偷我儿子的钱包,于是大叫起来。扒手丢下钱包就跑掉了。这时候,她已看不到我儿子的踪影,于是只好把钱包带回家,然后打电话给他。
“这个女子和她一家人都是耶和华见证人。显然,他们都按着自己所受的宗教训练而生活。”
耶和华见证人保持忠实不是为了赢得别人的称赞。(以弗所书6:7)相反,他们一心渴望为天父耶和华带来赞美。(哥林多前书10:31)爱上帝和爱邻人的心推使他们宣讲上帝王国的“好消息”。(马太福音24:14)上帝应许通过这个王国把地球转变为一个美丽的乐园。届时地球不仅是个景色优美的地方,同时地上的人也会永远过着忠实正直、道德高尚的生活。——希伯来书13:18;彼得后书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