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第2章注釋
2:1
凱撒 又譯「皇帝」,希臘語是Kaiʹsar。(另見詞語解釋)「奧古斯都」這個名字(拉丁語原文的意思是「至尊者」)原本是羅馬元老院在公元前27年授予蓋烏斯·屋大維烏斯(即屋大維)的頭銜。他是羅馬的第一個皇帝,後來常被稱為「凱撒奧古斯都」。他頒布的「法令」促成了耶穌在伯利恆出生一事,從而應驗了聖經的預言。(但11:20;彌5:2)
帝國全境 直譯「全地」,又譯「天下」。希臘語是oi·kou·meʹne,這個詞在廣義上指地球這個人類居住的地方。(路4:5;徒17:31;羅10:18;啟12:9;16:14)在公元1世紀,這個詞也指幅員遼闊的羅馬帝國,猶太人散居其中。(徒24:5)
進行戶口登記 奧古斯都頒布法令進行人口調查,可能是為了收稅和徵兵。他這樣做看來應驗了但以理書的預言,經文說有一個統治者會「使橫徵暴斂的人走遍輝煌的王國」。經文接著說,在這個統治者的繼位者(「一個受藐視的人」)執政期間,將會發生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誓約的領袖」,也就是彌賽亞,會「被消滅」。(但11:20-22)耶穌正是在奧古斯都的繼位者提比略執政期間被處死的。
2:2
居里紐……敘利亞總督 聖經只有一次提到居里紐,他是羅馬元老院一個很有聲望的議員。學者們起初認為,居里紐只在大約公元6年在羅馬行省敘利亞做過一任總督,當時進行了一次人口登記,結果觸發了叛亂。於是他們抨擊這段經文說,既然居里紐做總督的時間是公元6或7年,而耶穌在更早的時候已經出生了,那麼路加的記載就是不可靠的。但是,1764年發現的一段銘文表明,居里紐曾做過兩任敘利亞總督。根據另外一些銘文,一些歷史學家也認為,居里紐確實在公元前某個時候做過一任敘利亞總督。本節經文提到的「第一次登記」,顯然發生在居里紐的這一個任期內。其實,提出質疑的人還忽略了三個重要的事實。第一,路加把這次人口調查稱為「第一次」登記,這說明他顯然知道後來還有一次登記,也就是大約公元6年的那次。至於那次戶口登記,路加執筆的使徒行傳(5:37)和約瑟夫斯的著作都曾提到。第二,根據聖經年代學,耶穌不可能出生在居里紐的第二個任期內。但如果說耶穌出生在居里紐的第一個任期內(大約在公元前4年到公元前1年之間),卻是符合聖經年代學的。第三,路加在記述歷史方面以一絲不苟著稱,而且他記錄的很多事件都發生在他生活的年代。(路1:3)還有一點不可忽略,路加福音是在神聖力量的指引下寫成的。(提後3:16)
2:4
從加利利……上猶地亞去 在距離拿撒勒只有11公里的地方就有一座小城叫伯利恆,但聖經的預言清楚表明,彌賽亞會來自另一個又稱為「以法他」的伯利恆。(彌5:2及腳注)那座「伯利恆城」是「大衛的故鄉」,位於南方的猶地亞。(撒上16:1,11,13)從拿撒勒到那個伯利恆的直線距離大約110公里,但是經撒馬利亞過去(按照現今的道路計算)實際可能要走150公里。這條路線穿過山區,旅程應該非常艱辛,而且要走好幾天。
2:7
長子 這個詞暗示,馬利亞後來還生了其他孩子。(太13:55,56;可6:3)
飼槽 希臘語是phatʹne,意思是「餵食的地方」,很可能指餵牲畜的某種飼料槽。儘管這個詞也可以用來指牲畜棚(參看路13:15,希臘語詞phatʹne在那裡譯作「棚」),但看來在本節經文裡是指餵食的地方。至於這個飼槽是在室內、室外還是在棚子裡,聖經並沒有具體說明。
住宿的地方 原文用的希臘語詞也可以翻譯為「客房」。(可14:14;路22:11)
2:8
牧人 耶路撒冷的聖殿常常需要用大量的羊來獻祭,因此伯利恆附近的一些羊很可能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飼養的。
露宿野外 這裡的希臘語原文源自一個動詞,後者由a·grosʹ(意思是「野地」)和au·leʹ(意思是「露天的地方」)兩部分組成,因此這個詞的意思是「住在野地或露天的地方」,暗示在戶外過夜。一年四季,牧人都可以在白天到野外牧放羊群。但經文說,牧人是在晚上跟羊群一起在野外過夜。關於耶穌在什麼時候出生,這就提供了一個線索。在以色列,雨季開始於10月中,並會延續好幾個月。到了12月,伯利恆跟耶路撒冷一樣,夜間時常出現霜凍。既然伯利恆的牧人在野外過夜,這就說明當時是雨季開始前的某個時候。(另見附錄B15)
2:9
耶和華的天使 見路1:11的注釋以及附錄C3的簡介和路2:9。
耶和華榮耀的光輝 又譯「耶和華的榮耀」。路加福音的頭兩章多次直接或間接引用了《希伯來語經卷》中包含上帝名字的經文,或者這些經文中的詞語。在《希伯來語經卷》裡,跟「榮耀」一詞對應的希伯來語詞有30多次是跟代表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一起出現的。以下是一些例子:出埃及記16:7;40:34;利未記9:6,23;民數記14:10;16:19;20:6;列王紀上8:11;歷代志下5:14;7:1;詩篇104:31;138:5;以賽亞書35:2;40:5;60:1;以西結書1:28;3:12;10:4;43:4;哈巴谷書2:14。(另見路1:6;1:9的注釋以及附錄C3的簡介和路2:9)
2:11
他就是……基督 天使用這個頭銜稱呼耶穌,看來是在預告將來的事。神聖力量在耶穌受浸時降在他身上,這標誌著他從那時起正式成為彌賽亞,也就是基督。(太3:16,17;可1:9-11;路3:21,22)
主基督 希臘語是khri·stosʹ kyʹri·os,直譯「基督主」。在《希臘語經卷》中,這個詞組只在這裡出現過一次。天使用這兩個頭銜稱呼耶穌,看來是在預告將來的事,因此「他就是主基督」也可以翻譯為「他就是將來的主基督」。(另見本節經文的注釋:他就是……基督)在使徒行傳2:36,彼得在神聖力量的指引下說,上帝已經委任耶穌「做基督,成為我們的主」。不過,學者對譯作「主基督」的詞組也有其他理解。一些學者認為,這個詞組應該譯作「受任命的主」。另一些學者則認為,這兩個頭銜合在一起的意思是「主的基督」,少數拉丁語譯本和古敘利亞語譯本的路加福音2:11就採用了這個譯法。根據這個理解,有些《希臘語經卷》的希伯來語譯本(即附錄C中的J5-8,10)把這個詞組譯作ma·shiʹach Yeho·wahʹ,意思是「耶和華的基督」。基於這些以及其他理由,有些學者認為路加福音2:11的這個詞組跟路加福音2:26中譯作「耶和華選立的基督」的希臘語詞組意思類似。
2:14
在地上,平安臨到他認可的人 有些抄本在這裡寫的是「在地上,平安、喜悅歸於人」,有些聖經譯本就是根據這些抄本翻譯的。不過,《新世界譯本》的譯法根據的是一些更古老、更可靠的抄本。天使宣告的這個信息不是說,所有人都會得到上帝的喜悅,不管他們有怎樣的態度和行為。經文談到的是那些受上帝認可的人。他們之所以得到上帝的認可,是因為對上帝顯出真正的信心,並且跟從他的兒子。(另見本節經文的注釋:他認可的人;詞語解釋「安寧」)
他認可的人 譯作「認可」的希臘語詞eu·do·kiʹa是個名詞,相關的動詞eu·do·keʹo出現在馬太福音3:17、馬可福音1:11和路加福音3:22(另見太3:17;可1:11的注釋),這些經文記載了上帝在耶穌受浸後對他說的話。這個動詞的基本意思是「認可」「喜悅」「喜愛」「悅納」。雖然有譯本把「臨到他認可的人」翻譯為「喜悅歸與人」,但天使說的「人」不是世上的所有人,而是那些因為真心相信上帝並跟從他愛子而得到上帝認可的人。
2:15
耶和華告訴我們 「告訴」,又譯「讓……知道」。儘管傳達信息的是天使,但牧人知道他們聽到的信息其實來自耶和華上帝。譯作「告訴」的希臘語動詞出現在《七十子譯本》的一些經文中,用來翻譯一個對應的希伯來語動詞。那些經文說的是耶和華讓人知道他的旨意,或者人想要認識他的旨意,而希伯來語原文通常都包含代表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詩25:4;39:4;103:6,7)因此,上帝的名字出現在那些猶太牧羊人說的話裡是順理成章的。(另見路1:6的注釋;附錄C1;附錄C3的簡介和路2:15)
2:21
耶穌 見太1:21的注釋。
2:22
他們……使自己潔淨的時候 指他們使自己在禮儀上潔淨的時候。按照摩西法典的規定,婦女生下男孩後有40天是不潔的。(利12:1-4)這個規定顯然不是要貶低婦女或生育這件事,而是要讓人明白一個重要的真理:通過生育,亞當的罪一代一代地傳了下去。人人都有罪,馬利亞也不例外,這跟一些宗教學者的主張不同。(羅5:12)路加在這裡用的代詞「他們」顯然不包括耶穌。路加知道,由於神聖力量的保護,耶穌沒有受到不完美的母親的罪影響,所以不需要在禮儀上得到潔淨。(路1:34,35)路加說的「他們」可能包括了耶穌的養父約瑟,因為這趟旅程是由他安排的,而且他是一家之主,要在獻祭的事上帶頭。
把他呈獻給耶和華 正如下一節經文表明,耶穌的父母在他出生後把他帶到聖殿,跟耶和華通過摩西給父母的吩咐一致:「所有頭生的男孩……都要獻給耶和華」。(出13:1,2,12)此外,「把他呈獻給耶和華」這句話描述的情況跟撒母耳記上1:22-28記載的類似,經文說小撒母耳被帶到「耶和華面前」,從此開始為耶和華服務。(另見路1:6;2:23的注釋以及附錄C3的簡介和路2:22)
2:23
耶和華的法典 在《希伯來語經卷》裡,「耶和華的法典」以及「耶和華的法律」出現了很多次,原文通常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意思為「法典」或「法律」的希伯來語詞,另一個是代表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例如:出13:9;王下10:31;代上16:40;22:12;代下17:9;31:3;尼9:3;詩1:2;119:1;賽5:24;耶8:8;摩2:4)《希臘語經卷》引述《希伯來語經卷》的經文時,往往都會用「因為……寫著」一類的話作為開頭。(可1:2;徒7:42;15:15;羅1:17;10:15;另見路1:6的注釋以及附錄C3的簡介和路2:23)
所有頭生的男孩 路加福音2:22-24不僅提到馬利亞在使自己潔淨時獻上祭物(另見路2:22;2:24的注釋),還提到法典關於頭生子的一個規定。耶穌是頭生子,要成聖歸上帝所有。根據法典的要求,耶穌的父母必須付5舍客勒銀子把他贖回。(出13:1,2及腳注;民18:15,16)這個贖價要在孩子「年齡滿一個月」之後付出。所以,約瑟可以在馬利亞使自己潔淨、獻上祭物的同時付出這筆錢,當時是耶穌出生40天後。
成聖 見詞語解釋。
耶和華 本節經文引用的內容來自出埃及記13:2,12,在希伯來語原文裡,經文出現了代表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輔音字母(相當於英語的YHWH)。(另見附錄C)
2:24
他們還獻上祭物 按照摩西法典的規定,婦女生下孩子後會在禮儀上不潔一段時間。那段時間結束後,要為她獻上全燒祭和贖罪祭。(利12:1-8)
耶和華的法典 見路2:23的注釋以及附錄C3的簡介和路2:24。
一對斑鳩或兩隻雛鴿 法典容許貧困的婦女用斑鳩或雛鴿作為祭物,代替價格高得多的綿羊。(利12:6,8)當時約瑟和馬利亞顯然家境貧寒,這表明那些占星術士來訪的時間不是耶穌剛剛出生時,而是在他大一點的時候。(太2:9-11)如果約瑟和馬利亞在去聖殿前已經收到那些人送來的厚禮,就肯定買得起一隻綿羊獻做祭物。
2:25
西緬 這個名字源自一個意思為「聽」的希伯來語動詞。跟撒迦利亞和伊利莎白一樣,西緬也被稱為「正義」的人。(路1:5,6)經文還說他為人「虔誠」。譯作「虔誠」的希臘語詞是eu·la·besʹ,在《希臘語經卷》中用來形容人對崇拜的事十分認真、一絲不苟。(徒2:5;8:2;22:12)
2:26
耶和華選立的基督 儘管在現存的希臘語抄本中,這裡寫的是「主的基督」(希臘語ton khri·stonʹ Ky·riʹou)這個詞組,但在本節經文的正文中使用上帝的名字是有充分理由的。在現存的《七十子譯本》古卷中,這個詞組用來對應希伯來語詞組ma·shiʹach YHWH(指的是「耶和華任命的領袖」或「耶和華任命的人」),後者在《希伯來語經卷》中出現了11次。(撒上24:6[兩次],10;26:9,11,16,23;撒下1:14,16;19:21;哀4:20;另見附錄C3的簡介和路2:26)
基督 又譯「受任命的人」或「彌賽亞」。基督是一個頭銜,源自希臘語詞Khri·stosʹ,相當於「彌賽亞」(源自希伯來語詞ma·shiʹach),這兩個頭銜的意思都是「受任命的人」或「受膏者」。(另見太1:1的注釋;本節經文的注釋:耶和華選立的基督)
2:29
至高的主宰 希臘語是de·spoʹtes,其基本意思是「主」「主人」。(提前6:1;多2:9;彼前2:18)這個詞用來直接稱呼上帝時(例如在本節經文、徒4:24和啟6:10),通常譯作「至高的主宰」,表示上帝的地位至高無上。其他譯本的譯法包括「主」「主人」「主宰」「上主」或「至高的主」。很多《希臘語經卷》的希伯來語譯本在這裡用的是希伯來語詞ʼAdho·naiʹ(至高的主宰),但至少有兩個譯本(即附錄C中的J9,18)用了上帝的名字耶和華。
讓你的奴隸……離去吧 譯作「讓……離去」的希臘語詞的字面意思是「釋放」「讓……離開」,在這裡是「讓……去世」的委婉說法。一個人「安然」去世,可以指一個人安享長壽或得償所願後平靜安詳地去世。(參看創15:15;王上2:6)耶和華給西緬的承諾已經實現,西緬親眼看見了「耶和華選立的基督」,也就是上帝任用的救主。現在,西緬心滿意足了,他可以安心地長眠,直到復活的那一天來到。(路2:26)
2:32
他是列國的啟蒙之光 又譯「他是光,可以揭開列國的帕子」。譯作「啟蒙」的希臘語詞是a·po·kaʹly·psis,包含「揭開」「揭示」「披露」的意思,而揭示的內容常常跟上帝以及他的旨意有關。(羅16:25;弗3:3;啟1:1)在這裡,年邁的西緬把小耶穌稱為「光」,還指出這道啟蒙之光不但會照亮血統上的猶太人和歸信猶太教的人,也會照亮「列國」,即非猶太人。西緬的預言跟《希伯來語經卷》中的預言一致,例如記載在以賽亞書42:6和49:6的預言。
2:34
起來 希臘語是a·naʹsta·sis,在《希臘語經卷》中通常翻譯為「復活」。(另見太22:23的注釋)本節經文中西緬的話表明,人們會以不同的態度對待耶穌,結果顯露出自己心裡的想法。(路2:35)對不相信耶穌的人來說,耶穌會成為他們「抨擊的目標」,也就是鄙視的對象。這些沒有信心的人拒絕接受耶穌,因為他而失足跌倒。對很多猶太人來說,耶穌確實是使人絆倒的石頭,就像聖經預告的一樣。(賽8:14)不過,另外一些人卻會信從耶穌。(賽28:16)這些人「以前因為過錯,因為罪,本來是死的」,卻會在比喻的意義上復活(「起來」),在上帝面前得到正義的地位。(弗2:1)
2:35
利劍 既然聖經沒有說馬利亞的心實際被利劍刺透,這個詞顯然表示她會因兒子死在苦刑柱上而心如刀割、悲痛不已。(約19:25)
2:36
安娜 這個希臘語名字跟希伯來語名字「哈拿」相對應,意思是「恩寵」「恩典」。安娜把小耶穌的事告訴所有期待耶路撒冷得救的人,在這個意義上她是個「女先知」,因為她傳達來自上帝的信息,把上帝的旨意告訴人。(另見詞語解釋「先知」)
2:37
從沒有不上聖殿 安娜總是在聖殿裡,可能從清早殿門打開到晚上關門都一直在那裡。她「敬奉上帝,又禁食,又懇切祈求」,這表明她為當時社會的情況悲傷難過並熱切期待改變,就像上帝在古代的其他忠僕一樣。(拉10:1;尼1:4;哀1:16)當時猶太人受外族統治已有數百年,宗教方面的情況也越來越糟,甚至連聖殿和祭司都受到了影響。生活在這種情況下,難怪安娜和其他一些人都熱切「期待耶路撒冷得救」。(路2:38)
敬奉 又譯「崇拜」。(另見路1:74的注釋)
2:38
上帝 最早期的希臘語抄本在這裡寫的都是The·osʹ(上帝)。不過,其他一些希臘語抄本以及拉丁語譯本和古敘利亞語譯本用的是「主」一詞。不少《希臘語經卷》的希伯來語譯本(即附錄C中的J5,7-17,28)用了上帝的名字,因此「感謝上帝」也可以翻譯為「感謝耶和華」。
2:39
耶和華的法典 在《希伯來語經卷》裡,「耶和華的法典」以及「耶和華的法律」出現了很多次,原文通常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意思為「法典」或「法律」的希伯來語詞,另一個是代表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字母。(出13:9;王下10:31;代上16:40;22:12;代下17:9;31:3;尼9:3;詩1:2;119:1;賽5:24;耶8:8;摩2:4;另見路1:6;2:23的注釋以及附錄C3的簡介和路2:39)
就返回加利利 雖然這句話看來表明,約瑟和馬利亞到聖殿把耶穌呈獻給上帝之後就直接回到拿撒勒,但其實路加的記載省略了不少細節。馬太的記載(2:1-23)提供了額外的資料,包括占星術士來訪、約瑟和馬利亞為逃出希律王的毒手而前往埃及、希律去世,以及約瑟一家返回拿撒勒。
2:41
耶穌的父母……按慣例 雖然法典沒有要求婦女去守逾越節,但馬利亞年年都會跟約瑟一起上耶路撒冷過節。(出23:17;34:23)儘管家裡的孩子越來越多,但他們每年都會帶著孩子一起上路,而來回的路程可能將近300公里,途中還要翻山越嶺。
2:42
上去 指的是上地勢較高的耶路撒冷去,途中需要翻山越嶺。(另見路2:4的注釋)
2:46
邊聽邊問 從那些聽見耶穌說話的人的反應來看,他的問題不只是小孩為了滿足好奇心而提出的那種問題。(路2:47)譯作「問」的希臘語詞有時指司法過程中的訊問和反問。(太27:11;可14:60,61;15:2,4;徒5:27)歷史學家說,當時一些著名的宗教領袖習慣在節期後留在聖殿,在其中一個大廳裡教導人。民眾會坐在這些宗教領袖的腳前,聽他們說話,向他們提問。
2:47
驚嘆不已 譯自一個基本意思為「驚嘆」的希臘語動詞,原文這個詞的形態可能表示一種持續不斷的狀態。
2:49
他回答說 這裡是聖經記錄的耶穌說過的第一段話。耶穌當時還是個孩子,看來並不完全知道自己降世為人之前的事。(另見太3:16;路3:21的注釋)不過按理來說,他的母親和養父應該告訴過他天使傳達的信息。此外,他們應該也跟他說過,在他出生40天後、一家人去耶路撒冷時,上帝通過西緬和安娜透露的事。(太1:20-25;2:13,14,19-21;路1:26-38;2:8-38)從耶穌回答父母的話可以看出,他多多少少知道自己的出生是個奇跡,也知道自己跟天父耶和華的關係非常特別。
我一定在我父親家裡 譯作「在我父親家裡」的希臘語詞組的字面意思是「在我父親的[事物]裡」。既然經文說之前約瑟和馬利亞到處找耶穌,那麼耶穌在這裡說的自然是個地方,也就是「我父親的家[又譯『居所』或『院子』]」。(路2:44-46)後來,在執行傳道職務期間,耶穌也把聖殿稱為「我父親的家」。(約2:16及腳注)不過,有些學者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更廣,可以理解為「我必須以我父親的事為念」。
2:51
耶穌……下去 耶路撒冷城位於海平面以上約750米。這裡說的「下去」指的是離開耶路撒冷。(路10:30,31;徒24:1;25:7;參看太20:17;路2:4,42的注釋)
仍舊順服 原文使用的動詞形態顯示這是持續不斷的行動。耶穌對上帝的話語非常熟悉,這讓聖殿裡的導師印象深刻,但他回家後還是像以前一樣謙卑地順服父母。跟一般孩子相比,耶穌的順服有更重大的意義。他這樣做就表明,他在每一個細節上都遵照摩西法典去做。(出20:12;加4:4)
一切 又譯「一切話」或「一切事」。(另見路1:37的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