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2 11/8 19-20頁
  • 安迪斯山的哀怨音樂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安迪斯山的哀怨音樂
  • 警醒!1972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環境的因素
  • 世界各地的音樂
    警醒!1972
  • 我怎樣才不致對音樂過度著迷?
    警醒!1993年
  • 你所選擇的音樂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4年
  • 音樂——耶和華給予我們的喜樂恩賜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2
《警》72 11/8 19-20頁

安迪斯山的哀怨音樂

《儆醒!》雜誌駐厄瓜多爾通訊員報導

踏著長長的小徑,登上安迪斯山的斜坡,一家印第安人正從市上歸家。為首的父親將一枝簡單的笛子放在唇邊吹起來,如怨如慕的笛聲於是瀰漫在山間。一百哩之外,在基多市擁擠的街道上,一個身負重擔,步履蹣跚的苦力在他的防水衣下藏著一個小小的半導體收音機,也播出類似的幽怨小夜曲。

這是厄瓜多爾山區的典型音樂。它的獨特旋律飄蕩在厄瓜多爾的高原、無數的街頭咖啡店、節目的廣場、收穫時節的田間、公共汽車、工場和家庭裡。雖然這些有點翻來覆去的哀怨曲調並不像典型的「輕鬆拉丁音樂」但卻有其獨特的吸引力,它們也向聽者透露不少當地的風土人情。

南美洲各地的地方音樂在許多世紀以來看不出有多大變化。據一位厄瓜多爾早期歷史家衛勒斯高說,西班牙人抵達南美時發現印第安人已經會吹笙和另一種笛子。直至今日,安迪斯一帶部落的音樂表明,西班牙人四個世紀的影響對它們並沒有多大作用。印第安人仍是吹笙吹笛。那沒有樂譜的曲調依然到處可聞。

在當地的代表樂器中,最使人感興趣的是笙。厄瓜多爾的笙是用八枝至三十枝或以上的長短中空蘆葦縛成一排而組成,每投蘆葦的直徑約半吋。笙的製作者靠「耳朵」來配列蘆葦的音色。在音樂術語上,每組蘆葦的音色或音程關係可以稱為短三音。只有在很細小的笙中蘆葦才配列成連續音階。笙的美妙曲調是藉著用口將氣從蘆葦頂上吹入而形成的,同時將樂器移來移去,像吹口琴一樣。

笙之所以使人大感興趣是因為在中國和緬甸的古代文明遺跡及在南太平洋諸島上都會發現與此酷肖的樂器。樂器的類似曾被人認為是遠東和南美在文化上極早有過交流的證據。

許多人初次聽到山地音樂都說這使他們想起東方音樂。也有人說它酷似古代蘇格蘭的民歌。他們的耳朵並沒有聽錯。安迪斯的音樂是以五音階為基礎的,正好與古代中國、蘇格蘭及其他國家的音樂相同。

五音階是五個音符的音階,其中並沒有半音。這種音階以低沉的音符,如F,為根據,在其上是四個完全的五度音程:C、G、D和A(F之上的五度音程是C,C之上的五度音程是G,由此類推)。五音符經過再度安排,組成上升的長調音階:F-G-A-C-D。厄瓜多爾的民間音樂則用短調五音階,這種D-F-G-A-C的音階大大有助於曲調那種哀怨、單調的品質。

環境的因素

不論厄瓜多爾的印第安人的文化起源如何,當他們在安迪斯山谷定居時,他們的音樂無疑反映出他們對新家鄉所懷的觀感。那雪蓋火山的奇美、稀薄的空氣、料峭的寒風和最重要的是,山區的孤獨——這些環境因素看來已在他們的性格和音樂上留下痕跡。

山區音樂和厄瓜多爾另一個主要地理區域,熱帶海岸,的流行音樂的截然不同也有助於支持這項意見,海岸區域的人快活而獨立心強,大多數表示喜歡明快而富於韻律的音樂。他們不約而同地對沉默寡言的山區同胞所愛的憂傷曲調敬而遠之。同時,耐人尋味地,事實上海岸地帶的流行音樂多數採用長調,而山區的印第安人百分之九十的樂曲都採用哀怨的短調。

鑑於印第安人在過去數世紀所受的壓迫,有人認為他們的哀怨音樂反映出他們的悲慘命運。可是,其他的人則認為憂傷的音樂質素多半基於環境的成因和樂器及音樂構造的簡單而非故意表現社會的痛苦。

不錯,印第安人本身並不認為他們的音樂特別哀怨。他們照樣吹奏,因為這種奏法適合他們,並且長久以來就是這樣吹奏的了。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