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公司烽煙四起
1995年7月26日,《紐約時報》所刊載的報告透露,「司法部在紐約召集了大陪審團,為的是要調查煙草公司有沒有向聯邦煙草管制人員虛報香煙成分,並隱瞞吸煙所引致的不良後果。該部門可能會在這兒召集另一個小組,調查煙草公司的行政人員有沒有就煙草製品向國會撒謊。」
司法部為什麼要這樣做?上述報告闡明原因所在。1994年4月,美國七大煙草公司的高層行政人員,在國會轄下的委員會面前宣誓作證說,「他們既不認為尼古丁會使人上癮,也不同意吸煙會引發疾病。他們更否認煙草公司刻意調校煙草製品的尼古丁含量。」
這些行政人員自稱沒有違法,但謊言最後還是被拆穿了。1995年6月,有多達二千份的文件佐證公諸於世,顯明他們大放厥詞。這些文件透露,煙草研究人員花了15年的時間,研究尼古丁對身體、頭腦和煙民行為所操有的「藥理」影響。維克托·德諾布爾博士是科學家,他曾替一家煙草公司進行研究。他述說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果:「公司的負責人意識到,他們可以降低香煙的焦油含量,但增加尼古丁的成分,這樣的產品仍能滿足煙民的需要。經過一番研究,他們發覺尼古丁既可以安定情緒,又可以令人大感興奮;不但這樣,尼古丁還會影響頭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煙民所以抽煙,是因為尼古丁有助提高思考力。」
據《紐約時報》所載,煙草公司的研究報告表明,「不論煙民抽那個牌子的香煙,他們只要把煙深深地吸入,讓其留在口腔內而不是隨即噴出,又或者一支接一支地抽,他們就可以吸取自己所需的尼古丁量了。」煙草公司的研究人員試圖製造焦油含量低的香煙,但為了滿足煙民的需要,這類香煙會含有足量的尼古丁。
文件進一步透露,煙草公司熱切關注顧客的需求。這家公司花了超過15年的時間,仔細觀察大學生的吸煙情況。他們又在艾奧瓦州某一城鎮,調查居民的抽煙習慣,接受調查的吸煙者有些只有14歲。
研究文件把真相揭露出來,使有關的律師受益無窮。他們攜手合作,共同起訴七大煙草公司。他們指責煙草公司明知尼古丁會使人上癮,卻刻意隱瞞事實,又調校尼古丁的含量,務求使顧客煙不離手。一位律師聲稱,世上沒有陪審團會相信,這些公司僅是把研究工作當做消遣罷了。
在發達國家,煙草公司烽煙四起,烽火越燒越熾。煙火裊裊,紛紛吹往發展中國家。四十年前,在南方,也就是發展中國家,簡直沒有女子吸煙,抽煙的男子只佔總數的百分之20。時至今天,在發展中國家,抽煙的婦女佔總數的百分之8,另有半數男子是煙民。吸煙者的數目不斷上升。研究人員說,「煙火正吹向南方。」
《儆醒!》雜誌的通訊員——報導最新趨勢
本刊駐巴西的通訊員概述南方的情況。工業國家的研究報告繪出一幅可悲的圖畫:吸煙者簡直自尋死路。這種宣傳的確成效卓著。世界衛生組織報導,「不少國家都同意,讓大眾熟悉吸煙的害處是至為重要的。在這些國家,香煙的消耗量已漸漸下降。」倫敦一個稱為帕諾斯的資訊組織補充說:「在北方[發達國家],很多家庭已不再容許訪客在家裡抽煙,公眾場所和工作地方都成了非吸煙地帶。」現今大多數人都意識到,「吸煙可以致命」。「煙草業不得不轉移陣地,向南方進發。」
對比之下,在南方打開新市場簡直易如反掌。由於商業形勢很好,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叫煙草商垂涎欲滴。這些國家多半容許傳播媒介替香煙大肆宣傳;關於吸煙的種種害處,當地居民所知也十分有限。帕諾斯研究院指出,「居民對吸煙的危險一無所知,原因在於有關方面沒有把事實真相告知他們。」
年輕女子成了煙草商的主要推銷對象。為了勸誘她們吸煙,煙草商不惜大做廣告,「標榜吸煙是令人嚮往、充滿樂趣的消遣,只有自力更生的婦女才可以享受」。這些廣告聽起來,跟六七十年前工業國家的香煙廣告並無多大分別。在那個年代,這樣的宣傳方式卓有成效。一位消息人士指出,不久就有三分之一的婦女「像男士們一樣嗜煙成癖」了。
今天,煙草商又再採取宣傳攻勢,向發展中國家的無知婦女大力推銷,為的是要確保,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廣告宣傳方式再次「奏效」。在世上的貧窮國家,目前有無數的少女還不曉得吸煙害處這麼大;正如一位觀察家指出,她們大有機會淪為「青春貌美的尼古丁女郎」,前景實在一片黯淡。
首要目標
婦女雖然是主要的推銷對象,但煙草商的首要目標就是青少年。他們採用漫畫廣告,推銷附有香煙商標的玩具,又贊助體育比賽項目;這些宣傳手法使煙草商生意滔滔,一本萬利。
《全面觀察》雜誌報導,中國的青少年「大都喜愛抽煙」。在12至15歲的少年人當中,抽煙的佔百分之35。在9至12歲的孩童當中,有百分之10是吸煙者。據《聖保羅報》報導,巴西估計有1000萬青少年是煙民。關於吸煙的害處,這些年輕人是否一無所知?巴西的拉斐爾只有15歲,每天要抽一包半香煙才可以滿足煙癮。他說:「我知道吸煙危害健康,不過這是人生樂趣嘛。」這種漫不經心的態度招致怎樣的後果?帕諾斯研究院報導,「每天至少有4000個年輕人加入煙民行列。」
煙草商在發展中國家推銷的香煙牌子,所含的焦油和尼古丁成分往往比在發達國家中銷售的產品為高。箇中理由不言而喻。若干年前,煙草業一位行政人員說:「我不會因為尼古丁含量高而公開道歉。尼古丁不但促進營業額,同時也保證煙民長期光顧。」這個方法的確奏效。荷蘭一份稱為《吸煙面面觀》的刊物進一步證實這點:「由於尼古丁含量高,吸煙者很快就上癮了。煙草商日後只需逐步降低尼古丁的水平,就可以增加香煙的消耗量,使銷路不斷上升。」
帕諾斯研究院作了以下的結論,「煙草商認為,南方的市場是大有可為的。」
『要煙還是要命?』
你如果是發展中國家的居民,你會怎樣做?事實已擺在眼前。在1950年之前,因抽煙而生病致死的人數可說微不足道。時至今天,發展中國家每年有一百萬人死於跟吸煙有關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已發出警告,在發展中國家,不出三十年,因吸煙而生病致死的人數每年會上升至七百萬。與廣告宣傳迥然有別,香煙猶如棺材釘,抽煙就是『送死』。
關於吸煙的危險,你認為自己已經清楚明白嗎?好極了,但你會怎樣運用這些知識呢?你會像那名吸煙者一樣,因讀了很多有關吸煙的可怕事實而決定不再閱讀嗎?還是你很精明,早已識破煙草廣告所放出的煙幕,斷然拒絕吸煙呢?誠然,煙火正向南方飄送,但你是可以免受其害的!
[第19頁的附欄]
中國——全球之冠
張漢民(譯音)現年35歲,是中國勞工。他拱著手掌,點煙抽起來。他坦言:「老實說,我可以放棄很多東西,但要我戒煙就萬萬不行。」看來還有三億中國同胞跟張先生心有同感。自1980年代以來,中國在「生產、銷售和消耗香煙方面一直遙遙領先」。中國人民「嗜煙成癖」,去年煙草商向「該國銷售的香煙達數十億支之巨」,消耗量成了「全球之冠」。——《全面觀察》雜誌。
[第20頁的附欄]
香煙有「擔保書」?
儘管每年有三百萬人死於跟吸煙有關的疾病,廣告宣傳還是堅稱,吸煙不會危害健康。比如在巴西,最近一份雜誌替某個新牌子的香煙大做廣告,宣稱每包香煙都「附有製造廠的擔保書」。這則廣告斷言:「汽車有擔保書;電視機有擔保書;手錶有擔保書;香煙也不例外。」可是,正如大部分廣告所宣傳的一樣,長期患病的煙民也可以作證,惟一的擔保就是「吸煙保證危害健康」。
[第19頁的圖片]
發展中國家的婦女成了主要的推銷對象
[鳴謝]
WHO photo by L. Taylor
[第20頁的圖片]
對抽煙的害處一無所知?
[鳴謝]
W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