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力肅清罪行
「小伙子聲稱,少年犯罪主要是因為無聊,」英國一份大報章的頭條新聞這樣報導。另一份報章說:「家庭爭執導致犯罪率上升。」還有一份報章宣稱:「毒癮『觸發盈千累萬的罪行』。」《菲律賓全景》週刊估計,在馬尼拉發生的刑事暴行,當中有百分之75是癮君子幹的。
其他因素也可能會引發犯罪行為。尼日利亞的警察總監指出,其中一個就是「社會貧富懸殊」。他另外舉出好幾個因素,例如同輩壓力、就業前景黯淡、法律失去了阻嚇作用、家庭觀念被大眾棄如敝屣、不尊重權威和法律、電影和錄像帶過度渲染暴力等。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許多人都不再相信惡有惡報。意大利波倫亞大學一位社會學家觀察多年後,指出「向警方檢舉的竊案不斷加增,被判有罪的犯人數目卻大幅減少」。他注意到,「按警方所記錄的竊案總數計算,被定罪的犯人從百分之50驟降到百分之0.7」。
說來遺憾,《新大英百科全書》所描述的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看來所有現代工業社會都有這個特色,就是犯罪活動日益猖獗。現行的法律或刑罰始終無濟於事,起不了威懾作用。在現代的城市化社會,人人都講求經濟增長,著重個人成就,假定犯罪率不會繼續上升根本是說不過去的。」
這個看法太悲觀嗎?
情況果真變得那麼糟糕嗎?有些地區的犯罪活動據報不是減少了嗎?某些地區的罪行確實減少了;不過,統計數字是可以引起誤解的。舉例說,自從政府當局禁止國民擁有槍械以來,菲律賓的犯罪率據報下降了百分之20。《亞洲新聞》闡述箇中原因:一個官員認為,雖然盜匪不再偷車,也不再搶劫銀行,他們卻「轉而誘拐小孩、綁架富豪」。由於銀行劫案、汽車竊案比以往要少,罪案總數自然會相應地下降。但考慮到綁架事件增加了四倍,罪案數字下降就顯得毫無意義了!
提到匈牙利的情況,《HVG》雜誌寫道:「比起1993年的上半年,罪案減少了百分之6.2。警方卻忘記指出,犯罪活動所以減少……是因為當局在行政措施方面有了改變。」不論是偷竊、詐騙還是故意毀壞他人財產等案件,根據既定的做法,這類罪行所涉及的款項要達到某個金額,警方才會記錄在案。當局已把這個金額提高了百分之250。換句話說,侵佔他人財產的罪行所涉及的款項要是在新定的金額以下,當局就不會登記這些罪行。事實上,全國有百分之75的罪行都是跟侵佔他人財產有關的。所以,罪案數字下降一事,根本不能把事情的真相如實反映出來。
誠然,要確保犯罪案件的統計數字跟實際的罪案數目完全一致,這是談何容易。原因是,沒有向警方舉報的犯罪活動不知凡幾。尤其是某些類別的案件,沒有報案的可能多達百分之90。罪行到底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為此爭辯根本不切實際。大眾渴望當局能夠肅清罪行,而不是單單把罪案數字減少。
政府盡力而為
1990年,聯合國一篇調查報告透露,發達國家每年平均撥出百分之2至3的預算開支,用在打擊罪行的措施上,發展中國家在這方面的花費就大得多了,平均佔預算開支百分之9至14。在一些地區,當局要優先處理的就是增添警察部門的人手,改善警隊設備。不過,結果好壞不一。匈牙利有些國民抱怨說:「警察部門老是欠缺人手緝拿罪犯,但總有充足的人手控告違規駕駛的人士。」
近來許多政府都意識到,有必要立法嚴懲罪犯。例如,《時代》雜誌指出,由於「拉丁美洲的綁架案不斷上升」,政府紛紛立法「嚴加管制,這些法例到頭來卻起不了什麼作用。……立法防止罪行是一回事」,該雜誌承認說,「嚴格執行法律卻又是另一回事」。
1992年,據估計英國推行了10萬多個鄰里守望相助計劃,至少有四百萬個家庭受惠。早在1980年代中期,澳大利亞已實施類似的計劃。澳大利亞的犯罪學研究所指出,這些計劃旨在減少罪行,「措施包括:加強國民對公眾安全的警覺,提高居民的報案意識,敦促他們在鄰里遇上罪行和可疑事件時要馬上舉報,鼓勵他們給自己的財物標上記號以作識別,並且安裝有效的保安設備,從而減低遭受暴行襲擊的風險」。
在某些地方,商場店鋪把閉路電視跟警察局的警報系統連接起來。攝像機既可防止罪行,又可用來辨認違法者,警察機關、各大銀行和百貨商店都先後安裝了。
在尼日利亞,警方力圖把劫匪和汽車盜賊緝拿歸案,於是在公路上設置檢查站。政府當局還成立了一個專責調查商業舞弊的委員會,以求對付詐騙行為。為了促進警察和居民之間的關係,由社區領袖組成的委員會不但向警察當局舉報犯罪活動,還告發可疑人物。
遊客抵達菲律賓後,往往留意到一般住宅都有看守人,許多居民都養了看家狗。實業家雇用保安人員看守辦公室。防止汽車失竊的裝置銷路不斷上升。居民只要出得起錢,就可以遷往守衛森嚴的住宅區或樓房居住。
倫敦《獨立報》評論說:「由於對司法制度日漸失去信心,越來越多社區居民自我組織起來,保護社區的安全和利益。」隨身攜帶武器的人也有增無已。舉例說,據估計美國有半數家庭至少擁有一枝手槍。
各國政府不斷制訂新策略,以求遏止犯罪活動。不過,烏克蘭內政事務研究院的弗謝沃洛多夫卻指出,根據聯合國所提供的消息,許多不法之徒都是天資聰穎的,他們的「做案手法五花八門」,「執法人員即使受過專門訓練」,也不能一一跟上最新的花招。通過第三方之手,聰明的犯罪頭子就可以把非法款項投資在工商企業上,或向慈善公益事業捐贈巨款。他們力圖鞏固自己的社會地位,「務求躋身權貴之列」。
信心漸失
在一些國家,越來越多人認為,難題的部分成因在於政府本身。《亞洲新聞》引述一個防止罪行小組負責人的話說:「在我們逮捕的疑犯當中,警察、軍人約佔百分之90。」不論真偽,這樣的報導促使一個立法機關成員發表以下的評論:「那些宣誓要維護法律尊嚴的人一旦知法犯法,我們的社會就有禍了。」
在世界不同的地方,高級官員的貪污醜聞弄得政府驚魂不定,進一步削弱國民對統治階層的信心。對於政府控制罪行的能力,民眾不但信心盡失,甚至質疑當局有沒有決心這樣做。一位教育學家問道:「行政官員既然泥足深陷,自身難保,又怎有能力對付犯罪活動呢?」
政權雖然不斷更替,罪惡還是依舊存留。但請放心,不久罪惡就會不復存在!
[第7頁的圖片]
防止罪行的措施:閉路電視攝像機和監視器、鋼鐵捲閘、警衛和受過訓練的狗
[第8頁的圖片]
為了躲避罪行,居民惟有把自己關在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