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聞點滴
貧窮足以破壞環境
儘管不少地區經濟蓬勃,世上逾13億人每日的生活費還不夠兩美元。聯合國一份報告指出,貧窮問題不但持續,而且日趨嚴重。十多億人現今的收入比二三十年,甚或四十年前少。結果,自然環境大受破壞,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訊》解釋,「貧窮驅使人急於搜刮天然資源,任何長遠的環保計劃也於事無補」。「按目前環境遭破壞的速度來看,加勒比一帶的森林不到50年就會消失。……以一個國家而言,情況更為惡劣:菲律賓的森林只可存留30年,阿富汗的只有16年,而黎巴嫩的森林則在15年左右就會消失。」
絕望之感危害健康
倫敦《泰晤士報》報導,「科學家……發現,絕望的人心臟受到很大損害,傷害的程度相當於人每天抽20支香煙一樣。」「有一個研究為期四年,對象是大約一千名中年的芬蘭男人,結果顯示,絕望大大增加人患動脈粥樣硬化症的機會。」研究也透露,人的精神狀況對於健康能夠操有莫大的影響。負責督導這個研究的蘇珊·埃弗森醫生說:「我們發現,心理和情緒方面的狀況足以危害健康。」「醫生應當意識到,無望的情緒能夠損害健康,病情也會惡化。人也必須意識到,他們如果感到無望、沮喪,就要尋求幫助。」
交通往來的時間
在意大利的多個主要城市,居民上班下班、上學放學都花掉大量交通時間。多少時間?據意大利一個環保協會(Legambiente)指出,那不勒斯的居民每天的交通往來時間是140分鐘。假設那不勒斯人的平均壽命是74歲,那麼,一個那不勒斯人一生就要把7.2年的壽命用在交通往來方面。羅馬人每天所花的交通時間是135分鐘,那麼,一生就要花去6.9年。其他城市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據《共和國報》指出,在交通往返的時間方面,波倫亞人一生要花5.9年,而米蘭人一生則要花5.3年。
中東時間
人在中東要把時間調快調慢相當複雜。且以伊朗為例。據《紐約時報》指出,該國多年來把「時間調校得比格林尼治平均時間快三個半小時,而不像大多數國家一樣調校快慢以一整小時計算」。「你如果想收聽英國廣播公司在清晨5時正的新聞廣播,就必須到上午8時30分才把收音機調校到這個電台,還得設法不讓大笨鐘的報時鐘聲所滋擾,提醒你當地的時間跟你手錶所顯示的不同」。中東地區習慣在9月最後一個週末終止夏令時間,可是去年以色列在9月13日就作了這個調整。要決定哪天是週末也不容易。波斯灣區的大多數國家把星期四和星期五視為週末。埃及和鄰近多個國家則把星期五和星期六視為週末,而黎巴嫩的週末卻在星期六和星期日。《時報》指出,「假如一個旅客在星期三正午抵達阿布扎比,然後在星期五黃昏登機前往貝魯特,那麼,他就可以有四天週末。醉心於工作的人只須要朝相反方向計劃行程就可以了。」
法語優勢漸失
巴黎的《費加羅報》報導,來自法語地區的代表最近齊集越南河內,舉行為期三天的會議,以慶祝及推廣「法語的普及性」。世上有一億多人經常說法語。17世紀是法語的全盛時期,更是國際外交的語言。該報指出,「昔日,歐洲四分五裂,後來各國簽署和平條約,以期終止戰爭和衝突,而這些條約就是用法語寫成的」。可是,現今法語要竭力「在世界各大語言中爭取一席地位」。法語的普遍程度正日漸下降,原因跟英語逐漸抬頭有關,尤以商業界方面為然。為了拉近這兩種語言的差距,法國總統鼓勵人在資訊超級高速公路推行法語。可是,一個政治家對於法語的前景表示擔憂,他說:「儘管人在世界各地使用法語,這並沒有引起公眾、傳播媒介和政治家的關注。不重視說法語的現象,在法國境內比其他國家來得明顯哩。」
設法終止賄賂
在中國,人稱這種行為做「賄賂」;肯尼亞叫「基塔基多戈」;墨西哥則用「于納莫爾迪達」一詞;俄羅斯則用「維扎亞卡」;而中東所用的詞是「巴克謝沙」。在許多國家,賄賂已是一種生活方式,是做生意的手法,也常常是獲得某些東西,甚或討回公道的惟一途徑。可是,最近有34個國家簽訂條約,以期終止國際之間商務方面的賄賂行為。這些國家包括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29個會員國,還有阿根廷、巴西、保加利亞、智利,以及斯洛伐克。此外,世上有名的經濟組織——世界銀行,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採取行動,掃蕩官僚貪污的歪風。世界銀行在69個國家所作的調查顯示,百分之40的商業往來都涉及賄賂,上述兩個組織於是採取這些行動。假如有國家漠視有關賄賂的協定,這兩個組織就會停止發放援助基金給這些國家。
毛蟲狂熱
長久以來,鐵木蟲一直是南非郊區貧民的一種食糧,也是他們主要的蛋白質來源。鐵木蟲其實是皇蛾的後代,由於牠們在鐵木樹覓食,所以叫做鐵木蟲。每逢4月和12月,婦女就收集這種毛蟲。她們去除毛蟲的內臟後,就把毛蟲煮熟,然後曬乾。鐵木蟲在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熱量方面的價值,並不遜於肉類和魚類。現在,鐵木蟲已成了南非餐廳一種越來越受歡迎的菜肴。這種毛蟲狂熱已擴展到歐洲和美國,非洲郊區的居民對此表示憂慮。為什麼呢?倫敦的《泰晤士報》指出,「由於鐵木蟲的需求量增加,許多人都擔心這種生物會否絕種」。事實上,「在鄰近的博茨瓦納和津巴布韋,廣大地區的鐵木蟲已消失蹤影」。
吸煙能夠永久損害健康嗎?
最近一個研究顯示,吸煙對動脈可以造成永久的損害。《美國醫學協會雜誌》指出,研究人員發現,人有吸煙習慣或經常吸入二手煙,足以對動脈造成無法逆轉的損害。這個研究以1萬零914名男女為對象,年齡在45至65歲之間。在這群人當中,除了有煙民以外,還有戒了煙的人,有些人從不吸煙卻經常吸入二手煙,另一些人既不吸煙、也不經常吸入二手煙。研究人員用超聲波測量他們頸動脈的厚度。三年後,研究人員為他們進行同樣的測量。
正如研究人員預料,經常吸煙的人的頸動脈明顯變硬了——人平均每天吸一包香煙,33年後,頸動脈就變硬了百分之50。至於戒除煙癮的人——有些甚至戒了煙20年,頸動脈也會變窄,比非吸煙人士快百分之25。人雖不吸煙,卻經常吸入二手煙的話,頸動脈也有變厚現象,人數比沒有吸入二手煙的非吸煙者多百分之20。據研究顯示,單在美國,每年就有3萬至6萬人的死因跟吸入二手煙有關。
面不改「容」
經過七年的整修工程後,埃及的獅身人面像周圍的檢修架終於可以拆除了。艾哈邁德·哈格是該區古跡保護專員,他說:「在1990至1997年期間,我們總共用了十萬塊石頭去整修獅身人面像。」整修過程一絲不苟,可是,哈格指出,「這個半獅半人的石灰巨像」的面部雖然損毀了,卻沒有受到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