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意味到分享
1 使徒保羅說:「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好處,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林前9:23)保羅在第9節表明,為了盡一份力將好消息與人分享,他甘願付出多大的代價。他說:「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他在22節繼續說,「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我們可以將什麼與人分享?
2 不錯,使人作耶穌基督的門徒並非僅是一週用一小時與人研讀聖經便夠了。試想想這些人獲悉上帝對他們的旨意之後,他們開始看出他們需要捨棄舊的習慣、舊的交遊、以往的朋友和以往的娛樂方式;換言之,他們需要捨棄舊的制度。在這些人當中,有些甚至為了採取立場擁護純真的崇拜而與家人疏遠!我們能夠合理地期望他們作出這一切犧牲,而不在這幾方面獲得若干彌補嗎?耶穌論及這件事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可10:29,30。
3 雖然耶穌提出保證,採取立場擁護好消息的人其至在這個制度中也會獲得許多新的朋友和家人,這件事並不會自動發生,對嗎?這件事豈不是藉著我們所作的努力才會實現嗎?耶穌由此表示,他深信他的門徒必定會效法他的榜樣,竭盡所能獻出自己的友誼、支持、時間和資源以求幫助別人。唯有真正關心的人才會作出這樣的施予。保羅對一群基督徒寫道,「我們既是這樣愛你們,不但願意將上帝的福音給你們,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你們,因你們是我們所疼愛的。」——帖前2:8。
必須不自私才行
4 若要作這樣慷慨的施予,我們必須表現高度的不自私才行,這意味到我們會為這些未來的基督門徒做許多我們喜歡朋友和家人為我們做的事。這可能包括在週中打電話問候他們以至幫助他們找尋職業不等。你是個木匠嗎?你若留意到他們家裡有些細小的物品需要修理,你有自告奮勇為他們修理好嗎?你是個母親嗎?有時你可以幫助他們照料小孩嗎?你能夠請他們回家吃一頓飯,或到他們家裡吃一頓飯嗎?由於環境有需要,有些弟兄姊妹幫助他們的學生學會駕車。另一些則指點配得幫助的學生在當地什麼地方可以買到價廉物美的東西,幫助學生搬屋或甚至為他們修理汽車。你的學生己開始對別人談論他們新近獲得的希望嗎?你能夠在這方面給予他們所需的鼓勵和幫助嗎?
5 分享有時牽涉到接受而非施予。例如接受一位研讀聖經的妻子的邀請,到她家裡與她和她那反對的丈夫吃一頓飯。或者接受學生給你的若干細小幫助。
6 我們最好記得,必須先關心,然後才會分享。關心是因,分享是果。我們應當關心別人,因為上帝愛他們。我們應當與他們分享,不是僅作為達到目標的手段,而是因為我們真正關心他們。與這些未來的基督門徒分享應當並不因難,因為對我們基督徒來說,分享乃是一種生活方式。事實上,與這些感興的人分享應當是我們與弟兄姊妹的關係的一項伸展。保羅說,「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更當這樣。」(加6:10)我們若真正關心我們與之研讀聖經的人,他們就很可能不但體會到真理是正確的教訓,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