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盤尼西林的奇特經過
你每次呼吸、飲食、嗅到或觸到一些東西時,你身體的防禦機能就起而工作,保護你的血管不受有害的細菌所侵。漂浮在血管裡的億萬白血球實行攻擊、吞噬和消化任何入侵者。但是直至近代,身體的奇妙衛生巡邏隊才為人清楚了解。
本世紀之前,手術傷口傳染曾造成醫院內的多宗死亡。原來,那是在手術時切開部位被細菌侵入以致血液受毒所致。染污了的外科用具、衣服和未洗的手在這方面也有嫌疑。因此在手術進行時,用具消毒、衛生方法和消毒劑的普及遂挽救了不少生命。化學藥品如石碳酸(苯)、雜酚皂液和碘酊被用來遏止細菌在體增長。但這些發現僅能獲致部分成功,因為消毒劑只能遏止細菌在體外增長。
但醫生最需要的卻是一種體內消毒劑,能夠把已經在體內建立病巢的細菌撲滅,但卻不致對病人有害的發現。這種體內消毒劑可能發現嗎?
微生物的世界
一匙沃土含有數以百萬計的細菌和黴,並且不斷繁殖。牠們作著無休無止的生存鬥爭。有些兇猛侵略的細菌為了殺滅競爭對手而放出微量的劇毒。這種毒素稱為抗生素。因此,當不同的毒素從不同種類的細菌提煉出來時,就可獲得種類繁多的抗生素。
例如,某種細菌侵入了體內。今日以特定的抗生素處方治病也許相當容易。可是甚至近在1920年代,從細菌提煉出特定抗生素和將之注射入血管作為體內安全消毒劑這項主張曾受英國醫藥界所反對。一般的意見認為任何攻擊細菌細胞的物質決不能同時對人體細胞無害。可是,有一位醫生卻獨排眾議。
出生於蘇格蘭而在倫敦業醫的亞歷山大·佛來明曾以大半生時間研究細菌傳染和使用抗生素問題。他在1922年作了一項特異的觀察。他以試管藏水並混入一批無害的細菌使水變成奶白色,這時他加入了一滴人淚。幾秒鐘後,奶白色的水就變成澄清!顯然人淚含有化學物質,能以驚人速度殺滅細菌。他稱這種物質為「溶菌酶」(Lysozyme),因為它能「溶解」(Lyse)細菌。
可是,溶菌酶卻證明令人失望,因為它的效用只限於殺滅無害細菌,對造成疾病的細菌卻無能為力。但這項發現卻非常有價值,它使佛來明領悟到一項人類抗病的全新原則——以無害的化學物質殺滅細菌。這項原則為他在六年後的類似發現鋪路。
歷史性的發現時刻
1928年,佛來明在實驗室內以玻璃淺碟培養葡萄狀球菌,這種細菌是疔癤的病原。他的一位舊友皮里士前來探訪,與千百萬人生死存亡有關的事情就在這時發生了。佛來明在和皮里士談話之際揭開了幾個培養器的蓋子。突然,他停止了談話。觀察過其中一個培養器一會兒之後,他以平時的泰然自若口吻說:「奇怪……」培養器像平時一般長出黴來,但周圍一帶的葡萄狀球菌殖民地卻已消失了。牠們非但沒有形成不透明的黃塊,反而看來像點滴的露珠。
佛來明推斷這是黴所生出的物質使細菌散開和加以分解之故。今日我們的這種物質便是盤尼西林,是醫學上的革命性藥物。它的成因是適當的芽胞從空氣中落入適當的培養器內,這的確是偶然中的偶然。
佛來明於是進一步在肉湯的表面上培養青黴素(它同樣出現在柑橙、發霉麵包、成熟的芝士、腐爛的水果上)。黴素吸收養分和放出抗生素。經過數日之後濾出成為原液,佛來明將之命名為盤尼西林。
他在試管中培養的黴液能殺滅淋菌、腦膜炎菌、白喉菌和肺炎菌。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對人體無害!佛來明向醫學界人士指出,它可能成為最理想的殺菌劑。但聽眾的反應非常冷淡。他們堅決地認為,細菌一旦在人體內建立病巢,就不是任何化學物質所能達到的了。
由於佛來明和助手們未有充分技術去處理與提煉純淨盤尼西林有關的化學難題,實際上要等待8年多之後才能加以發展。盤尼西林這時似乎已被人遺忘了。
盤尼西林的提煉
1939年,由於兵士在戰場上染病者多,兩位擅長醫學和化學方面的科學家,福樓雷和柴恩奉派在英國共同研究細菌性對抗作用。他們在研究中讀到佛來明所著的有關溶菌酶和盤尼西林的作品,不久,他們以培養液從事提煉工作,經過多次失敗之後,這種難於捉摸的化學物質終於以穩定的粉狀形式提煉出來。
當四頭病鼠獲得治癒時令人大感興奮。後來,在1941年,第一個人獲得治療成功。正如一位科學家報導說,「盤尼西林的效果近乎奇跡。」據示範表明,盤尼西林即使釋稀一億二千萬倍,殺菌效力依然不失。這是幾乎難以置信的事!
由於戰時有許多難題,福樓雷攜同他的珍貴黴素從英國遷往美國伊利諾州的皮奧尼亞。佛來明的黴素不宜於大量生產盤尼西林。經過廣泛研究的結果,甘迺斯·尼柏博士的一位助手,被錫名為「黴素馬利亞」的馬利亞·亨蒂從腐爛的甜瓜中發現合用的黴素。從它所培養出來的黴素此後就成為盤尼西林的主要來源。不久,盤尼西林遂在多個國家中大量生產,而佛來明、福樓雷和柴恩也在1945年獲頒諾貝爾醫學獎。
難解之謎
「奇怪!」這句話是佛來明在1928年用來形容他從培養器中所見的難明現象的。看來難以置信的是,許多科學家,包括佛來明本人在內,想使同樣的事再度發生而無法成功!福樓雷爵士說,「這是醫學上所發生的最幸運事件之一。」三十六年之後,朗奴·希利教授為了解開這個謎而從事一連串的複雜實驗,並確證在佛來明實驗室中所發生的事是極之例外的現象。
1971年,柴恩爵士概括當時的科學見解說:
「佛來明所觀察得到的現象看似簡單易明,但事實並非如此,很少人能察覺和了解到其中的複雜性,事實上需要有多種最不尋常的情況同時發生才能造成這種現象。」
其他的人則認為佛來明曾經誤解和誤會他在實驗器上所見的現象,因此不能以佛來明所認為的發生經過來再度使其發生。流行於醫學界的驚人救生良藥盤尼西林究竟是何人、何時及如何發現的,這項疑問的最終結果仍然保留未決。
盤尼西林的危險
盤尼西林施用在沒有過敏的人身上是沒有副作用的,但有過敏症的人卻會發生皮膚瘍腫或呼吸困難。少數的人會陷入休克狀態甚至死亡。盤尼西林並不是萬靈藥。它對許多普通疾病全無效用,包括傷風在內,因為抗生素對病毒造成的傳染病是無效的。它只能對抗由細菌傳染的病。可是,1980年1月10日的《科學世界》卻評論到許多醫生使用抗生素僅是為了「安全和事先防範細菌傳染」而已。
由於它的聲譽之高,不少天真的病人要求使用盤尼西林,他們相信盤尼西林能使疾病速癒,同時,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有些醫生也太易處方使用它。美國德州西南醫科大學內科助理教授兼達拉斯退伍軍人管理局醫院傳染病科主任占士·史密夫博士勸告說,「我在未作培養檢查之前決不使用盤尼西林。保健當局提出警告,從整體人口的觀點看來,廣泛和不必要地使用盤尼西林是最不可取的,因為這樣行使本來可被殺滅的細菌培養出抵抗盤尼西林的力量以致有蔓延起來的危險。」華盛頓大學微生物學和醫學教授史丹利·霍高博士評論說:「濫用抗生素若繼續下去,我們便要付出代價。」他在評論抗生素目前需要抵抗多種超級細菌時說,「我們未能確知是否時常備有可供選擇的適當藥物。」有些醫生只限於在必要時使用抗生素,而且不是時常處方。若干國家現正考慮以它為最後關頭所用的藥物之一。除了醫生處方之外,不應使用盤尼西林。
盤尼西林具有殺滅多種致命傳染病細菌的特強能力,以及它在發揮力量時不致傷及人體的防禦機能,使它成為今日的特效藥之一。人類怎樣偶然發現這種藥物確是一件異事。這件事沒有人確知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