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為什麼危機重重?
「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創世記11:4。
這句話是在四千多年前說的。當時有人宣布要建一個名叫巴別的大城市。
巴別後來取名為巴比倫,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示拿平原,這一帶的土地以往十分肥沃。可是,跟一般人的看法不同,巴比倫並不是聖經記載的第一個城市。其實早在挪亞洪水前已有城市存在。該隱建造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座城。(創世記4:17)這座城名叫以諾,或許比小型住宅區或村鎮大不了多少。但巴別卻是個大城市,城裡一座巨塔標明這城是個謬誤的崇拜中心。巴別和城內臭名昭著的巴別塔公然蔑視上帝。(創世記9:7)所以,聖經記載上帝採取行動影響事態,把建造巨塔的人的言語變亂,使這些野心勃勃的人的宗教陰謀無法得逞。創世記11:5-9指出,上帝「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
當然,人類分散全地也使城市不斷擴展。畢竟,城市能夠為人民帶來保護,免受外敵入侵。城市也提供一些地方讓農民儲藏和分配農作物。市場的出現更使居民有機會從事不同的行業,而不一定以務農為生。《城市的興起》表示:「在城市生活的人一旦脫離三餐不計的階段,就紛紛從事一些專業,如編製工藝、製陶、紡織、編織、皮革加工、木工手藝,以及石雕工藝這些有利可圖的行業。」
這些製成品以城市為銷售中心,很快就能夠賣出。聖經曾談及埃及一場嚴重的饑荒。宰相約瑟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安排人民住在各城市裡。為什麼?顯然由於這會使僅餘的糧食更有效地分配到人民手上。——創世記47:21。
古時的交通還沒有現在的那麼方便快捷,城市有助人與人之間的通訊和交流,也加快了社會及文化的改變。城市漸漸成為新事物的集中地,促進科技發展。由於任何人都可自由發表新的意念,帶來不少創新的科學、宗教和哲學思想。
南柯一夢
現代的城市也為人帶來同樣的好處。難怪世上數百萬人仍對城市的生活很著迷。對那些受不了艱苦的農村生活的人來說,城市的生活尤其吸引。可是,很多遷到城市去,一心要過較佳生活的人都發覺,他們的夢想根本無法實現。《1998生命徵象》一書說:「據人口理事會最近所作的研究顯示,今天發展中國家的城市生活素質往往比農村更差。」為什麼呢?
亨利·西斯內羅斯在《都市人生》寫道:「當窮人聚居在同一個地區,他們遇到的難題就會劇增。……越多屬於少數民族的窮人聚居,失業情況就會隨之惡化,福利負擔因而加重,失業的人接受援助的時日也會延長,嚴重影響市民的身心健康。最令人聞風喪膽的就是罪行充斥。」《大城市的增長與未來》也有類似的評論:「大量移民湧入,時常令失業和就業不足的情況加劇,因為求職者不斷增加,勞工市場無法吸納。」
在發展中國家的城市裡,街童數目日增,令人痛心疾首,事情顯示一些城市的確面對著赤貧的問題。據估計,全球共有三千多萬街童!《大城市的增長與未來》說:「貧窮和其他問題使家庭關係大受破壞,導致街童被迫要自力更生。」大部分街童都淪落到要以拾荒、行乞或在市場幹粗活為生。
其他殘酷的現實
貧窮往往使人做出犯罪的勾當來。南美洲一個城市以嶄新的現代建築著稱。但當地罪行十分猖獗,市內的建築物都裝上鐵窗和鐵欄柵。為了保衛家園和家人的隱私,無論是家財萬貫,還是家徒四壁的都會安裝鐵欄。於是,居民就把自己困在鐵籠裡。一些人甚至在屋子未落成前已築起鐵欄。
人口過剩也令城市不能提供基本的食水和公共衛生設施。據估計亞洲有一個城市急需50萬個公廁,但最近一項調查顯示,這個城市只有200個可使用的公廁!
此外,過剩的人口也大大破壞城市的環境,問題實在不容忽視。由於城市的範圍不斷擴展,附近的農地也買少見少。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前總幹事費德里科·馬約爾說:「城市人耗用大量的能源和水,又不斷浪費食物和天然資源。……城市的自然環境已達到飽和,既無法容納更多污染物,也不能開發更多天然資源。」
西方大城問題多
西方國家的情況可能沒有那樣嚴重,但這些國家的城市仍存在著不少危機。例如,《美國大城市的危機》指出:「近年美國城市的暴力事件增長得異常迅速。……美國城市的暴力情況十分猖獗,以致一些醫學雜誌也開始刊登一些以暴力為題材的專欄,視之為公眾其中一個常見的健康問題。」毫無疑問,暴力是世上很多主要城市的禍根。
城市的生活素質每況愈下,令很多投資者也望而卻步。《都市人生》表示:「很多商人都把業務遷到市郊或海外。工廠紛紛關閉,剩下的只有『荒涼的土地』。飽受污染的土地上只有空置的建築物,地裡埋著有毒物質,完全不適宜發展。」結果,很多在城市居住的窮人都要住在「環境惡劣的地方,那裡排水系統失靈,食水未經適當淨化,地上滿布垃圾令害蟲滋生,侵害附近的民居。破爛不堪的公寓大廈牆上的油漆剝落,幼童很容易吃了含鉛的油漆而中毒。……看來這些地區已被遺忘了」。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罪行、暴力和悲慘的事無日無之。
此外,西方國家的城市要提供完善的基本設施也不容易。1981年,作家帕特·喬特和蘇珊·沃爾特撰寫了一本書,他們為這本書起了個令人矚目的名字,書名是《美國陷於崩潰,基本設施破爛》。他們在書裡寫道:「美國的公共設施損毀的速度遠比建新設施的速度快。」作者也表示各主要城市裡日久失修的橋梁、損毀的道路、殘破的排水系統隨處可見,已達到危險的地步。
即使二十年後,紐約市的基本設施依然不完善。《紐約雜誌》週刊一篇文章把一項規模龐大的第三輸水隧道工程描述為,「西半球一項最巨大的基礎建設」。這項工程至今已進行了30多年,耗資超過50億美元。工程完成後,輸水隧道每天可以運送逾10億加侖的淡水到紐約市。作者說:「但多年來的大興土木只能補現有水管的不足,讓20世紀初鋪設的水管首次得到維修。」《紐約時報》一篇文章報導,要維修市內其餘失修的建設,包括地鐵、輸水管、道路和橋梁,估計要花900億美元。
除了紐約市外,也有不少城市無法為市民提供完善的公共設施。事實上,很多大城市都經不起形形色色的社會問題而秩序大亂。1998年2月,新西蘭奧克蘭電力中斷超過兩星期,令全城陷於癱瘓。此外,澳大利亞墨爾本由於一家工廠發生工業意外而沒有天然氣供應達13天,當地的居民沒有熱水使用。
還有一個問題是所有城市都要面對的,就是交通阻塞。建築師摩西·薩夫迪說:「目前很多城市的運輸系統都無法配合城市的需要,形成嚴重的衝突。……很多政府在以往建設城市時都沒料到商業區的車輛往來會如此頻繁,現在才作出適當的配套工程。」《紐約時報》透露,在開羅、曼谷和聖保羅,交通阻塞已成為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儘管在城市生活要面對以上各種問題,但遷到城市生活的人潮看來仍有增無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信使》發表的文章論到這個情況說:「不論事情本身對與錯,城市看來提供較理想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城市的吸引力令人無法抗拒。」可是,世上各大城市的未來會怎樣呢?今天大城市面對的問題會有實際的解決方法嗎?
[第5頁的精選語句]
「大量移民湧入,時常令失業和就業不足的情況加劇」
[第7頁的圖片]
交通阻塞是很多城市的棘手問題
[第7頁的圖片]
數百萬街童要自力更生
[第7頁的圖片]
很多人遷到城市去,尋求較佳的生活,他們後來發覺自己的夢想根本無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