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創造》 6章71-82頁
  • 深溝重重——進化論能夠逾越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深溝重重——進化論能夠逾越嗎?
  • 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魚和兩棲動物之間的深溝
  •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之間的深溝
  • 爬行動物和鳥之間的深溝
  • 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之間的深溝
  • 最巨大的鴻溝
  • 化石的記錄——進化論的最佳證據
    警醒!1982年
  • 爬行動物
    洞悉聖經(上冊)
  • 無數的魚
    警醒!1978
  • 讓化石紀錄作證
    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
查看更多
生命——從何而來?進化抑或創造?
《創造》 6章71-82頁

第6章

深溝重重——進化論能夠逾越嗎?

1.有關化石紀錄中的漏洞,有人注意到什麼?

化石提供實質的證據,證明人類開始存在之前,已經有各式各樣的生物了。但是化石出乎某些人所料,並沒有確立進化論對於生命的起源和隨後新物種怎樣產生的見解。論到欠缺過渡化石去堵塞生物界的漏洞,希欽寫道:「令人出奇的,就是化石漏洞很有規律:在所有要緊的環節上都缺掉化石。」1

2.魚的化石怎樣說明這些漏洞的存在?

2 他所說的要緊環節,指的是動物界各大類之間的漏洞。舉例說,有人認為魚是從無脊椎動物進化出來的。希欽說:「魚類在化石紀錄中是驀地躍出來的,事前一點跡象都沒有——神祕、突然,而且是形態健全的。」2動物學家貝里爾評論到自己那一套解釋魚類由來的進化理論說:「從某方面說來,這個講法是科幻小說。」3

3.進化論怎樣闡述各大類動物的由來?

3 進化論假定魚變成了兩棲動物,某些兩棲動物變成了爬行動物,爬行動物分別變成了哺乳動物和鳥,而最後某些哺乳動物變成了人。上一章已經說明化石紀錄並不支持這些主張。這一章會集中討論假設的過渡步驟有多巨大。當你看下去的時候,請想想這種變化不經指揮、全憑巧合自行發生的機會有多大。

魚和兩棲動物之間的深溝

4,5.魚和兩棲動物之間有什麼大差異?

4 魚和無脊椎動物之間的區別在於脊骨。脊骨必須經過重大的改變,魚才能變成兩棲動物——也就是在陸地和水裡都可以棲身的動物。魚的脊骨上必須添上骨盆才行,但是沒有任何化石魚顯示兩棲動物的骨盆是怎麼發展出來的。就某些兩棲動物來說,例如蛙和蟾蜍,整條脊骨都必須變得跟以前面目全非才行。而且,頭骨也是不同的。此外,在兩棲動物形成的過程中,進化論要求魚鰭變成節肢,要有腕、有趾,肌肉和神經也相應要發生重大的改變。鰓要變成肺才行。在魚體裡,血液是由兩房心抽送的;但在兩棲動物體內,卻是由三房心抽送的。

5 要跨越魚和兩棲動物之間的差距,聽覺必須徹底改變才行。一般來說,魚是通過身體接受聲音的,但是大部分的蟾蜍和蛙都有耳鼓。舌頭也必須改變。魚一律沒有可伸縮的舌頭,而蟾蜍等兩棲動物卻有。兩棲動物還有眨眼睛的本領,因為牠們有一層膜可以蓋過眼球,保持眼球清潔。

6.有些什麼動物被人看作魚和兩棲動物之間的環節?為什麼牠們其實不是中間環節?

6 進化論者極力要把兩棲動物和某種魚類祖先扯上關係,可是都不成功。本來肺魚是最有希望當選的,因為牠除了有鰓之外,還有一個鰾,如果暫時離開了水,這個鰾也可以用來呼吸。《魚類研究》一書說:「本來有一個很誘人的想法,就是這種魚跟兩棲動物有直接連繫,而兩棲動物後來又演變成陸生脊椎動物。可是並沒有這種連繫。牠們[肺魚]是完全自成一組的。」4 戴維·阿頓巴勒取消了肺魚和空棘魚的資格,「因為牠們的頭骨與最早的化石兩棲動物的頭骨如此不同,要這一種從那一種變出來是沒可能的。」5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之間的深溝

7.由兩棲動物變成爬行動物,最棘手的難題是什麼?

7 試圖逾越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之間的差距是困難重重的事。最大的困難就是有殼卵(蛋)的起源。爬行動物以前的動物在水裡生下軟滑、膠質的卵,而這種卵是在體外 受精的。爬行動物是陸棲的,卵也是陸上生的,但是卵中的胚仍舊必須在多水的環境裡生長。有殼卵可就解決問題了。可是這麼一來,受精過程就要有重大改變才行:受精必須在體內 發生,而且卵必須先 受精,後 有殼。為了這樣,就得有新的性器官、新的交配過程、新的本能才行——這一切使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之間相隔著一道鴻溝。

8,9.要形成有殼卵,連帶還要有其他什麼特徵才行?

8 以殼裹卵,連帶就必須有進一步顯著的改變,這樣爬行動物的形成和孵化才可能發生。舉例說,蛋殼之內要有各樣的膜和囊,例如羊膜。羊膜裡盛著一種液體,而胚就在液體中生長。《爬行動物研究》一書描述另一個稱為尿囊的膜說:「尿囊用來接受和貯存胚的廢物,它的作用好像膀胱。尿囊裡還有血管,可以吸收透入蛋殼的氧,把氧輸送到胚那裡。」6

9 還有其他複雜的差異是進化論沒有解釋的。魚卵和兩棲動物卵中的胚,都是把廢物化作可溶的尿素,排泄到四周水裡的。可是,爬行動物的有殼卵裡如果有尿素,就會把胚殺死。所以,有殼卵內要發生重大的化學變化:廢物要化作不可溶解 的尿酸,貯存在尿囊之內。請再想想:蛋黃是爬行動物的胚成長所需的食物,有助於胚在破殼而出之前發育完整。兩棲動物卻不同,孵化出來的並不是成體。爬行動物的胚要從殼裡出來,也有獨特的法子。牠有一隻破卵齒,幫助牠逃出監牢。

10.一位進化論者因什麼事而慨嘆?

10 要跨越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之間的差距,還有很多必須的條件,可是這些例子足以說明,漫無指揮的巧合機會絕對不能解釋跨越那個鴻溝所需的許許多多複雜的改變。難怪進化論者阿爾奇·卡爾慨嘆說:「化石紀錄上有關脊椎動物發展的部分最令人灰心的,就是它對於爬行動物進化初期、有殼卵形成的過程,所提供的資料甚少。」7

爬行動物和鳥之間的深溝

11,12.爬行動物和鳥之間的一個主要分別是什麼?有些人試圖怎樣解釋這個謎?

11 爬行動物是冷血的,意思是說,牠們的體溫會隨著外面的溫度而升降。另一方面,鳥是熱血的;牠們的身體保持著相當固定的內溫,不論外面的溫度如何。為了解釋熱血的鳥怎可能來自冷血的爬行動物這一個謎,某些進化論者現在聲稱有一些恐龍(屬爬行動物)是熱血的。可是學者一般的見解都正如賈斯特羅所說:「恐龍跟所有爬行動物一樣,都是冷血動物。」8

12 法國進化論者勒孔特·杜諾育論到熱血的鳥來自冷血的爬行動物這個見解說:「這是目前進化論最大的謎之一。」他也認為鳥具有「純粹創造的所有不良特徵」9——所謂不良,是對於進化論來說的。

13.鳥是怎樣孵蛋的?

13 爬行動物和鳥,兩者誠然都產卵,但是只有鳥才要孵卵。鳥是設計成可以孵卵的。許多鳥在胸上有一個專為孵卵而設的部位,上面沒有羽毛,而且有一個血管網,可以溫蛋。有些鳥沒有孵卵部位,但牠們會把胸上的羽毛拔出來。此外,要使鳥會孵蛋,進化過程就必須給予一些新的本能——築巢、孵蛋、哺雛的本能——這些都是十分忘我、利他、體貼的行動,要巧幹、苦幹,更要故意冒險。這一切使爬行動物和鳥之間劃若鴻溝。可是還有更多差異。

14.羽毛有什麼細巧之處,以致說它由爬行動物的鱗片變成是絕不可信的?

14 羽毛是鳥類獨有的東西。照某些人推想,爬行動物的鱗片湊巧就變成了結構令人驚異的羽毛。羽毛上的羽幹分出一行行的羽支。每一條羽支上有很多羽小支,而每一條羽小支上又有數以百計的羽纖支和小鉤子。專家用顯微鏡研究過鴿子的一根羽毛之後,發現它有「幾十萬條羽小支,千百萬條羽纖支和小鉤子」。10 這些鉤子維繫著羽毛的各部分而交織成平滑的表面,叫做羽片。作為翼面,沒有什麼東西比羽毛優越;作為絕緣體,沒有什麼物質可以及得上它。天鵝一般大小的一隻鳥,身上大約有2萬5000根羽毛。

15.鳥是怎樣護理羽毛的?

15 如果羽毛上的羽支拆開了,就可以用喙來梳理。羽支穿過喙時,喙就施以壓力,而羽小支上的鉤子就會扣連起來,好像拉鍊上的扣齒一樣。大多數的鳥都有一個脂腺,位於尾根上,鳥也就從脂腺取油,滋潤每一根羽毛。有的鳥沒有脂腺,卻有一種特別的羽毛,末端可以擦碎,散出爽身粉般的微塵護養羽毛。通常每年換羽一次,長出新的羽毛來。

16.有關羽毛的由來,一位進化論者怎麼說?

16 對於羽毛知道了這些細節之後,請看看以下一段使人詫異的話怎樣力圖解釋羽毛的形成:「究竟這個結構上的傑作是怎樣進化出來的呢?只要用點想像力,就不難看出羽毛是改頭換面的鱗片,大致好像爬行動物的鱗片——本來是一塊略成長形、不很貼服的鱗,邊沿開始磨損分叉,然後漸漸散開,直到進化成今天這個高度複雜的結構為止。」11然而你認為這個解釋真的符合科學嗎?還是讀起來比較像科幻小說?

17.鳥骨跟爬行動物的骨頭有什麼區別?

17 請進一步想想鳥的設計怎樣適於飛翔。鳥骨纖細而中空,跟爬行動物實心的骨頭不同。可是飛翔要有堅韌的骨頭才行,因此鳥骨之內有撐幹,好像飛機機翼內有支柱一般。骨頭的這個設計還有另一個用處:有助於解釋鳥類獨有的另一件絕妙的東西——牠的呼吸系統。

18.有什麼構造使鳥可以在遠飛時保持涼快?

18 肌肉翅膀在飛翔時一連拍動許多小時甚至許多天,就會大量生熱,而鳥雖沒有汗腺幫助冷卻,卻能夠應付裕如——牠有一架用空氣冷卻的「引擎」。在鳥體之內幾乎所有重要的部分,甚至在中空的骨頭裡,都有許多氣囊,構成一個系統,體熱就通過這種內部的空氣循環而消散。此外,因為有這些氣囊,鳥從空中吸取氧的效率比任何別的脊椎動物都要高。究竟原理怎樣?

19.為什麼鳥可以呼吸稀薄的空氣?

19 在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體內,肺臟呼吸空氣,好像風箱一充一泄。可是在鳥肺之內是不停地有新鮮空氣流通的,不論吸氣時抑或呼氣時都一樣。說得簡單點,鳥的呼吸系統是這樣的:牠吸氣的時候,空氣流入某些氣囊裡,而這些氣囊好像風箱一般把空氣注入肺內。空氣由肺部流進另一些氣囊裡,最後這些氣囊把空氣排出去。換句話說,新鮮空氣不斷以單方向通過肺臟,就像水流過一塊海綿一樣。肺部毛細血管中的血液以相反方向環流。使鳥的呼吸系統非同凡響的正是這種血、氣逆流的現象。因為有這個系統,鳥就可以在高空呼吸稀薄的空氣,在海拔超過6000米的天空中多日不停地飛翔,移棲到幾千公里之外的地方。

20.還有什麼特徵使鳥和爬行動物之間更加懸殊?

20 還有其他特徵使鳥和爬行動物之間更加懸殊。視力就是其一。由大鷹到會歌唱的小鳥,牠們的眼睛有像望遠鏡的,也有像顯微鏡的。鳥的眼睛比任何別的生物的眼睛,更多感覺細胞。而且鳥足也是與別不同的。鳥棲息的時候,腱就自動使足趾抓著樹枝不放。鳥足上只有四隻趾,爬行動物的足卻有五隻。此外,鳥是沒有聲帶的,卻有一條鳴管,能唱出諸如夜鶯和模仿鳥那種婉轉的調子。另外,爬行動物的心是三房的;鳥的心卻是四房的。鳥和爬行動物的另一項區別在於喙:有可以軋碎堅果的喙,有可以從泥漿中濾出食物的喙,有可以在樹上啄洞的喙,也有交喙鳥那種可以劈開松球的喙——種類真是層出不窮。然而,如此專門設計的喙,有人竟說它是由爬行動物的鼻子碰巧進化成的!這樣的解釋你覺得可信嗎?

21.『始祖鳥』沒有資格作爬行動物和鳥之間的環節,是為了什麼理由?

21 從前進化論者相信『始祖鳥』(Archaeopteryx,原義為「古翼」、「古鳥」)是爬行動物和鳥之間的一個環節。可是現在很多進化論者都不信了。從牠的殘遺化石來看,牠是可以飛行的,翅膀的設計符合空氣動力學的原則,翅膀上的羽毛也是構造完美的。牠的翼骨和腿骨纖細而中空。『始祖鳥』身上所謂爬行動物的特徵也是現在鳥類所有的。況且,『始祖鳥』並不是先於鳥類的,因為與『始祖鳥』同期的岩石中也有其他鳥化石被人發現。12

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之間的深溝

22.顧名思義,「哺乳動物」跟爬行動物有什麼不同?

22 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之間的重大分歧形成一條深溝。「哺乳動物」這個名稱就已經表示一個大分別:有乳腺可以哺養幼小動物,而且一般都是胎生的。西奧多西亞·多布贊斯基認為這些乳腺「可能是汗腺改變而成的」。13 但是爬行動物連汗腺也沒有。而且,從汗腺排出來的是廢物,不是食物。此外,子哺乳動物兼具吮吸母乳的本能和肌肉,與小爬行動物並不相同。

23,24.哺乳動物還有其他什麼特徵是爬行動物所無的?

23 哺乳動物也有其他特徵是爬行動物所無的。母哺乳動物有高度複雜的胎盤,可以滋養、孕育未生的胎,爬行動物卻沒有。爬行動物沒有橫隔膜,哺乳動物卻有橫隔膜,把胸、腹分開。哺乳動物耳朵裡的柯替氏器是爬行動物所無的。這個微小而複雜的器官有2萬個杆狀體和3萬個神經末梢。哺乳動物的體溫是恆定的,爬行動物則不然。

24 哺乳動物的耳朵裡有三塊骨頭,而爬行動物只有一塊。那兩塊「附加」的骨頭是哪裡來的呢?進化論嘗試解釋如下:爬行動物的下頷至少有四塊骨頭,而哺乳動物只有一塊;所以,當爬行動物變成哺乳動物的時候,骨頭就經過重新組織;爬行動物下頷的某些骨頭給移到哺乳動物的中耳,以致哺乳動物的中耳有三塊骨頭,而下頷就只剩下一塊。可是,這個推想的弊病就是完全沒有化石證據支持。這不過是胡亂臆想而已。

25.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之間還有什麼差異?

25 談到骨頭還有一個難關:爬行動物的腿都是在身體兩旁立穩的,好讓腹部接觸或者貼近地面。但是哺乳動物的腿是在身體下面支撐著軀幹離開地面的。有關這種分別,多布贊斯基說:「這項改變看起來像是小節,其實骨骼和肌肉組織都要經過大規模的改動才行。」他接著提到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之間的另一個重大差異說:「哺乳動物的牙齒變得複雜得多。爬行動物的牙齒不過像簡單的夾子,而哺乳動物就有很多種不同的牙齒,分別適合把食物咬開、夾住、刺穿、切斷、砸碎、磨爛。」14

26.在排泄廢物方面,進化過程必須怎樣往後退?

26 最後一項:根據假想,兩棲動物進化成爬行動物的時候,身體排泄的廢物由尿素變為尿酸。可是當爬行動物變成哺乳動物的時候,情形剛好相反。哺乳動物回復到兩棲動物的階段,排出尿素作為廢物。實際上,進化過程往後退了——這種事在理論上是不應該發生的。

最巨大的鴻溝

27.一位進化論者說,什麼是『可悲的錯誤』?

27 就身體說來,人大致上符合哺乳動物的定義。可是,有一位進化論者說:「如果把人看成『不過是動物』,就沒有什麼錯誤比這更可悲了。人是獨一無二的。人與所有別的動物在許多方面都殊不相同,例如人有言語、傳統、文化以及異常悠長的生長、養育期。」15

28.人的腦子怎樣使人與動物判然不同?

28 使人與地球上其他所有動物判然不同的,就是人的腦子。貯存在人腦中1000億個神經細胞裡的資料可以寫滿洋洋2000萬本書!抽象思維和語言能力使人和任何一種動物都遙遙相隔,而人最了不起的特點之一,就是可以把不斷累積的知識記錄下來。人因為曉得運用知識,就超越了地球上所有別的生物——甚至到了往返月球的地步。的確,正如一位科學家說,人的腦子「比全宇宙中一切已知的東西都截然不同,而且複雜不知多少倍」。16

29.人和動物之間的鴻溝算得上最巨大的一個,是因為什麼事實?

29 還有另一項特點使人和動物之間的鴻溝算得上最巨大的一個,那就是人在道德和靈性方面的價值標準。這套標準根植於愛心、公平、智慧、力量、慈悲等品德之上。創世記敘述到人是『照著上帝的形像』被造的,所指的就是這一點。最巨大的鴻溝也就是人與動物之間的差別了。——創世記1:26。

30.化石紀錄其實表示什麼?

30 由此可見,各大類生物之間有重大的差異存在。有許多新的構造、仔細制定的本能和品質把各類分隔清楚。如果認為這一切可以漫無指揮地碰巧就變出來,這是否合理呢?上文已經表明,化石證據並不支持這樣的看法。沒有任何化石跨越了這一重重的深溝。正如霍伊爾和威克瑪辛所說:「化石紀錄中欠缺了中間類型。現在我們知道是什麼原因了:因為根本就沒有中間類型。」17對於有耳肯聽的人來說,化石紀錄正在高呼:「特意創造」。

[第72頁的精選語句]

沒有任何化石魚顯示兩棲動物的骨盆是怎麼發展出來的

[第81頁的精選語句]

「如果把人看成『不過是動物』,就沒有什麼錯誤比這更可悲了」

[第73頁的附欄或圖片]

各大類生物之間並無環節。一位科學家說:「在所有要緊的環節上都缺掉化石」

[圖片]

「各從其類」地繁殖

魚

兩棲動物

爬行動物

鳥

哺乳動物

人

[第76頁的附欄或圖片]

進化論者說:「只要用點想像力,就不難看出羽毛是改頭換面的[爬蟲動物]鱗片。」事實證明不然

[圖片]

鸚鵡

風鳥(極樂鳥)

孔雀

[圖解]

羽幹

羽支

羽纖支

羽小支

[第71頁的圖片]

「魚類在化石紀錄中是驀地躍出來的,事前一點跡象都沒有」

[第72頁的圖片]

魚和蛙的脊骨差異極大

[第75頁的圖片]

鳥具有「純粹創造的所有不良特徵」

[第78頁的圖片]

鷹眼的作用像望遠鏡,而小鳥的眼睛像顯微鏡

[第79頁的圖片]

『始祖鳥』絕不是爬行動物和鳥之間的環節

[第80頁的圖片]

子哺乳動物是胎生的,而且從母體得乳

[第82頁的圖片]

「化石紀錄中欠缺了中間類型……因為根本就沒有中間類型」

魚

兩棲動物

爬行動物

鳥

哺乳動物

人

[第74頁的圖解或圖片]

兩棲動物的膠質卵並沒有殼

爬行動物的卵有保護殼

[圖解]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有殼卵(蛋)的橫截面

殼

蛋白

絨毛膜

蛋黃

羊膜

尿囊

胚

氣室

卵膜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