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印製聖經書刊供傳道之用
在純真崇拜方面,寫下的話語一向擔任重要角色。耶和華將十誡賜給以色列人,首先通過口頭宣布,接著以書面頒示。(出埃及記20:1-17;31:18;加拉太書3:19)上帝要確保人準確地傳達他的話語,因此吩咐摩西和後來一批先知和使徒將他的話語寫下來。——出埃及記34:27;耶利米書30:2;哈巴谷書2:2;啟示錄1:11。
大部分早期作品都寫在書卷上。可是,到公元第二世紀,以書頁形式裝訂的冊式抄本面世了。這種抄本較為經濟,也較容易使用。由於基督徒看出這種形式的抄本在傳播上帝的彌賽亞王國的好消息方面深具價值,因此他們便帶頭加以採用。在《基督教進行印刷》一書中,E.J.古德斯皮德教授論及早期基督徒在分發書刊方面的活動,說:「他們在這些事上不但追上時代,甚至站在時代之先;後來各世紀的書籍出版者僅是步他們後塵而已。」——1940年,78頁。
今日耶和華見證人既致力於宣揚上帝的王國,他們在印刷工業的若干方面居於領先地位自不令人感到意外。
印製書刊供應早期的聖經研究者
C.T.羅素最早期的文章之一在1876年由《聖經考查者》雜誌加以發表。當時這份雜誌的編輯是紐約布洛克林的喬治·斯托爾斯。後來羅素弟兄與紐約州羅切斯特的N.H.巴伯攜手合作,並出資印製了《三個世界》這本書以及稱為《清晨先聲》的刊物。他與巴伯一同擔任《先聲》的編輯;1877年,羅素運用印行《先聲》的器材出版了《主復臨的目的與方式》這本冊子。羅素弟兄對屬靈的事和商務均十分精明,而巴伯則在排字和排版方面經驗豐富。
可是,後來巴伯拒絕承認耶穌基督的贖價祭物具有贖罪的價值,於是羅素弟兄便與他脫離關係。因此,當羅素在1879年出版《錫安的守望台與基督臨在的先聲》時,他不得不倚賴商業性的印刷廠。
為了引起人們對聖經真理的興趣,羅素撰寫了一系列的小冊。次年,他籌備將其中的第一份發行。他不久便發覺,這件工作其實相當艱巨。為了處理這件事,羅素和他的同工在1881年2月16日設立了錫安守望台書社,由W.H.康利擔任社長,C.T.羅素則任祕書兼司庫。他們作了安排,書刊由美國賓雪法尼亞州、紐約州和俄亥俄州各處的印刷廠,以及英國的商業印刷廠負責印製。1884年,錫安守望台書社a正式成為法人團體,由C.T.羅素擔任社長;法人的章程顯示,這個團體的工作並非僅限於出版書刊而已。它的真正目標是宗教性的;章程規定這個書社的工作是要「以各種文字散播聖經真理」。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們表現多大的熱心!1881年,僅在四個月的一段時期內,這個聖經社便發行了120萬本小冊,頁數超過2億。(這些「小冊」有許多實際是小書。)在此之後,社方年復一年地印製免費的聖經小冊,數目以千萬計。這些書刊以30多種文字印行,不但在美國分發,同時也在歐洲、南非、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分發出去。
1886年,羅素弟兄完成了《上帝的歷代計劃》一書。這是一系列六卷由他親自撰寫的書的第一卷。這為社方的工作打開了一個新的層面。為了印行這系列叢書的最初四卷(1886-97年),以及多份單張和1887年至1898年的《守望台》雜誌,羅素運用高台出版公司。b後來,排字和排版的工作改由匹茲堡聖經書屋的弟兄擔任。為了減少開支,他們也購入供印刷用的紙張。至於實際的印刷和裝訂工作,羅素弟兄時常光顧不同的印刷公司。他作出仔細的計劃,預先訂購足夠的數量以求獲得優惠價格。從出版C.T.羅素所寫的第一本書到1916年,社方把這部叢書的六冊總共印製和分發了938萬4000本。
出版聖經書刊的工作並沒有隨著羅素弟兄去世而終止。翌年,社方印製了《聖經的研討》的第七卷。社方在1917年7月17日向伯特利家庭宣布發行這本書。公眾人士對這本書的需求十分殷切,因此社方在該年年底向商業性的印刷和裝訂公司訂購了85萬本英文的版本。這本書的其他文字版本則在歐洲印行。除此之外,社方在這年印製了3800多萬本小冊。
但接著在1918年,上帝的子民受到猛烈的逼迫。當社方的主管人員受到冤屈的監禁之際,社方解散了設於紐約布洛克林的總部。他們將印刷用的印版毀去,把數目銳減的工作人員遷回匹茲堡聯邦街119號一座建築物的三樓。他們印製聖經書刊的工作就此結束了嗎?
他們應當自行印製書刊嗎?
社長J.F.盧述福和他的同工從監獄獲釋之後,聖經研究者於1919年在俄亥俄州的杉樹角聚集起來。他們討論上帝在前一年容許發生的各事,以及他的話語顯示他們應當在未來的日子致力於什麼工作。社方宣布發行一本稱為《黃金時代》的新雜誌,目的是要向人指出上帝的王國乃是人類的惟一希望。
像在以往一樣,社方作了安排請一間商業性的印刷廠印製這本雜誌。但時勢已改變了。當時的印刷工業有許多勞工糾紛,而且在買賣紙張方面也出現困難。社方需要一項較可靠的安排。弟兄們為這件事禱告,然後留意主的指引。
首先,他們應當將社方的辦事處設立在什麼地方呢?他們應當將總部遷回布洛克林嗎?社方的董事會考慮這個問題,並且設立了一個委員會去檢討當時的情勢。
盧述福弟兄吩咐副社長C.A.懷斯到布洛克林去,設法將伯特利重新開放,並且租賃適當的建築物供社方從事印刷之用。盧述福要確知採取什麼途徑才會蒙上帝祝福,於是對懷斯說:「你去看看是否主的旨意要我們返回布洛克林。」
「我怎麼能夠決定,到底主的旨意是不是要我們回去呢?」懷斯弟兄問道。
「1918年,我們由於無法獲得煤的供應,以致被迫從布洛克林遷回匹茲堡,」c盧述福弟兄答道。「我們就以煤作為試驗好了。你去訂購些煤。」
「你認為我應當訂購多少噸煤來作這個試驗呢?」
「既然要作試驗,就無妨徹底一點,」盧述福弟兄建議。「訂500噸好了。」
懷斯弟兄果然遵囑而行。結果如何?他向當局申請,很快便獲准購買500噸煤——足夠社方多年之用。但是,把煤貯存在哪裡才好呢?結果他們把伯特利之家地窖的大部分撥出來貯煤。
弟兄們把這項試驗的結果視為上帝將旨意顯示出來的確據。到1919年10月初,他們又再次從布洛克林展開他們的活動了。
現在他們應當設法印製自己的書刊嗎?他們打算購置一台輪轉雜誌印刷機;但供應商告訴他們,在美國只有幾台這樣的機器,他們或者要等上許多個月才能購得一部。可是,他們堅信只要是主的旨意,他就會為他們開路。主果然如此行!
他們返回布洛克林之後僅幾個月,便成功地購得一台輪轉印刷機。他們在距離伯特利之家八個街區之遙的地方,在默特爾街35號的一座建築物,租了三層樓作工廠之用。到1920年年初,社方已設立了自己的印刷廠——雖然細小,設備卻頗優良。有些弟兄有充分經驗去操作這些設備,於是便自告奮勇協助社方展開印刷工作。
該年2月1日刊的《守望台》(英文)便是用社方自置的印刷機印製的。到四月,《黃金時代》也由社方的印刷廠自行印製。到該年年尾,《守望台》很高興報告說:「在今年的大部分時間,《守望台》、《黃金時代》和許多冊子的印製工作都是由奉獻了的手所擔任的;弟兄們的行動只受到一個動機所指引,那便是,對主和他的公義的熱愛。……雖然有些其他報章和刊物由於紙張短缺或勞工糾紛而被迫停刊,我們的刊物卻得以順利出版。」
工廠的面積頗有限,但所成就的工作卻令人驚訝。當時《守望台》通常每期印製6萬本,但工廠也同時印製《黃金時代》。在第一年,9月29日的《黃金時代》是一份特刊。從1917年到1920年間,仇敵大力迫害聖經研究者;該期特刊把促成這些暴行的罪魁詳細揭發出來。工廠印了四百萬份雜誌!工廠的一個印刷工人後來說:『為了出版這期雜誌,除了廚子之外,人人都要幫忙。』
工廠開始使用輪轉雜誌印刷機的第一年,盧述福弟兄問弟兄們,他們是否也能夠用這台印刷機印製冊子。這件事在起初看來沒有什麼成功希望。印刷機的製造商表示,這件事是辦不到的。但是弟兄們作出嘗試,結果成功了。他們也自製了折疊機,藉此把照料這項操作的工人從12人減至兩個人。成功的要素是什麼?工廠經理人總括說:「經驗和主的祝福。」
可是,社方並非僅在布洛克林設立印刷廠。有些外文書刊的印刷是由密歇根州的辦事處負責統籌的。為了照料與這件工作有關的各項需要,1921年社方在密歇根州的底特律購置了一台長條活字鑄造機、幾台印刷機和其他必需的設備。這間工廠負責印製波蘭文、俄文、烏克蘭文和其他文字的書刊。
在同一年,社方發行了《上帝的豎琴》一書;這本書的寫作方式特別宜於用來與人建立聖經研究。直至1921年,社方還未試過印刷和裝訂自己的書本。他們應當嘗試執行這件工作嗎?他們再次仰望主的指引。
獻了身的弟兄印刷和裝訂書本
1920年,《守望台》報告由於印刷和裝訂公司無法供應社方所訂購的書刊,以致有許多派書者被迫終止這項服務。總社的弟兄認為,既然當時商業性的印刷廠有很多勞工糾紛,他們若無需倚賴這些人,便有能力為上帝對人類的旨意作一項更大的見證。他們若印刷和裝訂自己的書本,反對者便會較難於干擾他們的工作。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希望能夠減低書籍的成本,使公眾人士可以更易於獲得社方的書刊。
但社方若要自行印製書刊,就需要有更多工廠面積和設備才行,而且弟兄們也必須學習新的技能。他們能夠這樣行嗎?工廠監督羅伯特·J·馬丁回想在摩西的日子,耶和華使『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的心充滿智慧,能做各樣的工』,結果得以將神聖的會幕建成。(出埃及記35:30-35)馬丁弟兄將這項聖經記載緊記在心,因此他堅信耶和華能夠成就一切所需的事,幫助他的僕人印發書刊去宣揚王國。
作過很多沉思和禱告之後,弟兄們開始擬訂出具體的計劃來。後來馬丁弟兄寫信給盧述福社長,回顧當時所發生的事,說:「有一天你來問我們,社方有充分理由不能夠印刷和裝訂所有的書本嗎?那天的確是個意義重大的日子。這是個令人振奮的構思,因為這意味到我們會設立一個完整的印刷廠,能夠執行排字、電鑄、印刷和裝訂的工作。我們需要操作許多我們所不熟識的機器,這些機器的大部分是當時我們甚至還未聽聞過的,而且我們也需要學會許多技能。可是,看來這實在是應付戰後高昂的書本價格的最佳方法。
「你租了康科德街18號的六層建築物(其中兩層已有房客);我們在1922年3月1日遷進這個新址。你為我們購置了全套排字、電鑄、印刷和裝訂的機器,大部分是新的,其中也有些是二手貨;於是我們便開始工作。
「一間大印刷廠曾為我們印過很多書;該公司的總裁聽聞我們所做的事之後,便親自來探訪我們。他參觀我們的新設備,然後一本正經地評論說,『你們手上有一間第一流的印刷廠,但工廠裡卻沒有人知道怎樣操作這些機器。不用六個月,整間印刷廠便會變成一堆無用的廢物。你會發覺,印刷最好還是交給那些一向專注於這門行業的人去做。』
「他的話聽來不無理由,但他卻沒有考慮到主;主一向都與我們同在。我們開始裝訂的操作時,主派了一位畢生從事裝訂工作的弟兄前來幫忙。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他的出現對我們十分有用。憑著他的協助,以及主的靈通過努力學習的弟兄們發揮作用,不久我們便印製許多書本了。」
既然康科德街的工廠面積頗大,社方便將原本在底特律進行的印刷工作與布洛克林的運作合併起來。到次年,布洛克林工廠的弟兄們已印製社方所需書本和冊子的百分之70;除此之外,社方的工廠也印製了巨量的雜誌、小冊、單張和傳單。翌年,由於工作的擴展,社方需要把工廠其餘的兩層樓也投入生產。
他們能夠加速書本的生產嗎?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社方訂購了一台德國製造的印刷機,運往美國,於1926年投入生產。據他們所知,這是美國第一台用來印製書本的輪轉印刷機。
可是,聖經研究者所指揮的印刷工作並非全部都在美國進行。
其他國家的早期印刷活動
1881年,羅素弟兄已開始運用商業機構在英國印製社方的書刊。然後,1903年在德國,1906年在希臘,1910年在芬蘭,1913年甚至在日本,社方都從事印刷。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幾年間,社方在英國、斯堪的納維亞諸國、德國和波蘭印製了巨量書刊——包括精裝書、冊子、雜誌和單張。也有一些書刊分別在巴西和印度印製。
後來在1920年,即社方開始在布洛克林自行印製雜誌的同一年,社方作出安排,使歐洲的弟兄也參與印刷工作。瑞士的一群弟兄在伯恩設立了一間印刷公司。這是他們自資設立的。但他們都是聖經研究者,因此以非常優惠的價格為社方印製歐洲各種文字的書刊。後來,社方獲得這間印刷廠的擁有權,並加以擴充。為了照料當時經濟情況十分惡劣的歐洲諸國的緊急需要,社方印製了巨量的免費書刊。在1920年代後期,有十多種文字的書刊從這間工廠運出。
與此同時,羅馬尼亞的人民對聖經的信息產生了很大興趣。雖然我們的工作在該國受到猛烈反對,社方卻在克盧日設立了一間印刷廠,以求減低書刊的成本,使羅馬尼亞和鄰近國家中渴望認識真理的人能夠更易於獲得書刊。1924年,這間印刷廠印製了差不多25萬本羅馬尼亞文和匈牙利文的精裝書,此外還印了許多雜誌和冊子。可是,在當地督導工作的人後來卻不忠於所託,他所採取的行動導致社方失去了印刷廠的物業和設備。即使如此,羅馬尼亞的忠貞弟兄仍繼續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盡量將聖經真理與別人分享。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有很多人紛紛參加聖經研究者的聚會。但當時德國人在經濟上經歷很大的艱辛。為了盡量減低聖經書刊的成本以求造益他們,社方也在德國展開自己的印刷作業。1922年,社方在巴門印製書刊,所使用的是一台裝置在伯特利之家樓梯口的平面印刷機,另一台印刷機則設於存放柴薪的小棚裡。翌年,弟兄們遷到馬格德堡,那裡有較適宜的環境從事印刷。社方在當地擁有一些優質的建築物,後來更進一步擴充分社的設施,購置更多印刷及裝訂的設備。到1925年年尾,據報這間印刷廠的生產量至少與當時社方在布洛克林總部的生產量一樣大。
弟兄們所做的印刷工作,大部分在起初都規模甚小。韓國的情形便是這樣。1922年,社方在當地設立了一所細小的印刷廠,印製韓文、日文和中文的書刊。幾年之後,社方將印刷廠的設備遷到日本去。
到1924年,社方也在加拿大和南非印製各種較細小的項目。1925年,澳大利亞分社購置了一台小印刷機,巴西分社也購置了一台。巴西的弟兄不久便開始運用這些設備去印製葡萄牙文版的《守望台》雜誌。英國分社則在1926年初次購置印刷設備。1929年,社方在西班牙用一台小印刷機印製《守望台》雜誌,以滿足當地謙卑的人的靈性飢渴。兩年後,一台印刷機在芬蘭分社辦事處的地窖開始操作。
與此同時,世界總部也進行擴充。
在世界總部擁有自己的工廠
自1920年以來,社方即已在布洛克林租用廠房。甚至社方在1922年租用的廠房也並不理想;當輪轉印刷機在地窖裡操作時,整幢建築物都震動起來。除此之外,工廠需要更多地方以應付與日俱增的工作量。弟兄們認為,有自己的工廠會較為合算。
距離伯特利之家數個街區的一塊土地看來位置頗適中,於是他們競投這塊物業。結果施貴寶藥廠標得這塊地皮;但是,當他們在其上建造時,他們不得不打下1167支樁,才能獲得穩固的根基。(若干年後,守望台社從施貴寶藥廠購得這些有良好根基的建築物!)可是,社方在1926年所購置的土地卻很堅實而宜於建築樓房。
1927年2月,弟兄們遷進布洛克林亞當士街117號的嶄新建築物。這使他們擁有的工作面積較以前所擁有的幾乎增加了一倍。工廠的設計優良,工作由上層向下展開,通過各個部門,直至抵達地面的裝運部。
可是擴展並非至此為止。十年之後,這間工廠不得不再度擴大;後來更作進一步的擴充。除了每年印製數以百萬計的雜誌和冊子之外,工廠也每天印製多達一萬本的精裝書。1942年,社方所印製的書開始包括整本聖經在內。在這件事上,守望台社再次在印刷工業的一個新範疇中領先。弟兄們作了多次試驗,直至能夠將又輕又薄的聖經紙用在輪轉印刷機上——其他的印刷廠直至多年後才嘗試這樣行。
社方從事這些大規模的印刷工作之際,並沒有忽視某些社群的特殊需要。早在1910年,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一位聖經研究者和加拿大的一位聖經研究者合力以盲人點字複製社方的書刊。1924年,社方在印第安納州洛根斯波特的一個辦事處負責印製書刊供盲人之用。可是,由於當時大眾對這件事的反應頗有限,以盲人點字印製書刊的工作便在1936年暫告結束。社方強調藉著唱片以及個人的關注,對盲人提出幫助。後來在1960年,社方再次印製盲人點字的書刊——這次印製的種類比以前較多,反應亦逐漸有所改善。
應付猛烈的反對
在有些國家裡,社方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從事印刷。但我們的弟兄卻堅忍不拔,因為他們體會到,宣揚王國好消息乃是耶和華上帝通過他的兒子吩咐我們執行的工作。(以賽亞書61:1,2;馬可福音13:10)例如在希臘,弟兄們在1936年設立了一所印刷廠,但只操作了幾個月,該國的政權便易手,接著當局將他們的印刷廠關閉。1940年,印度的情形也與此類似。格羅第·高特文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學會怎樣操作一台印刷機,但當地的土王卻派警察將印刷機搬走,並且把高特文弟兄仔細分類的活字倒進幾個大鐵罐裡。
在其他許多地方,即使社方在鄰近國家設有印刷廠而能夠代勞,管制書刊入口的法例卻使弟兄們不得不將工作交給當地的商業印刷廠擔任。在1930年代中期,丹麥、拉脫維亞和匈牙利的情形便是這樣。
1933年,在教士們慫恿之下,德國政府採取行動制止耶和華見證人在德國從事印刷。該年四月,警察佔據了守望台社在馬格德堡設立的工廠,並下令將其關閉。但他們卻未能找著任何證據,顯示見證人曾犯了法,最後他們只好撤退。可是,他們在六月再次插手干預。為了繼續散播王國信息,社方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設立了一間印刷廠,並且將很多印刷設備從馬格德堡遷到布拉格去。藉著這項安排,接著幾年社方印製了兩種文字的雜誌和六種文字的冊子。
後來在1939年,希特勒的軍隊攻進布拉格,於是弟兄們迅速將印刷設備拆除運往國外。一部分設備運到荷蘭。這個步驟的確十分適時。當時荷蘭的弟兄與瑞士的通訊變得比以前更困難。因此他們租了一個地方,運用剛獲得不久的印刷機自行印刷書刊。可是,這項安排只延續了一段很短時期;不久之後,入侵的納粹分子便將工廠關閉了。但弟兄們至少在環境許可的時候將這些設備善為運用。
大戰期間,芬蘭政府採取專橫武斷的行動,強迫《守望台》停止出版。於是弟兄們將主要文章用油印機翻印,然後派信使將雜誌送到弟兄們手中。1938年,奧地利被納粹分子佔領之後,《守望台》也以油印機印製,但弟兄們不得不經常將油印機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以免落入蓋世太保手中。類似地,加拿大的見證人在戰時受到禁制期間,曾屢次將印刷設備搬到不同地點,以求繼續對弟兄們提供靈糧。
在澳大利亞,在耶和華見證人的工作受政府禁制期間,弟兄們印製自己的雜誌,甚至印製精裝書——這件事是他們在較有利的環境下也從未嘗試過的。為了避免被政府充公,他們不得不將裝訂設備搬遷了16次之多;但他們卻得以及時製成2萬本精裝書,在克服了許多障礙之後於1941年舉行的大會中發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擴展
大戰結束之後,1946年耶和華見證人在美國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舉行國際大會。在這個大會中,當時守望台社的社長內森·H·諾爾談及重建和擴展的問題。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見證人的數目增加了逾百分之157,海外傳道員也迅速在許多新地區展開工作。為了滿足普世對聖經書刊的需求,諾爾弟兄透露,社方計劃大大擴充世界總部的設施。由於這項擴充,工廠的面積會比1927年最初的建築物增加一倍有餘,而且伯特利之家也會大為擴充,以便容納更多志願工人。這些擴充在1950年初完成,各項新設施便開始使用。
自1950年以來,布洛克林世界總部的工廠和辦事處設施曾多次擴充。到1992年,這些建築物的面積大約等於八個城市街區,包括23萬零71平方米的樓面面積。這些建築物並非僅是印書工廠而已。它們是奉獻給耶和華的產業,目的是要印製書刊,以便教育人認識上帝所定的永生條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社方發覺有些地區很難恢復印刷活動。德國的馬格德堡原本設有社方的工廠和辦公室大廈,但在戰後,這些設施位於受共產政府控制的地區裡。德國的見證人遷回其中,但他們只能夠使用這些建築物一段很短的時期,接著又再次被政府充公。為了滿足西德的需要,社方必須在該國設立印刷廠。由於德國在戰時飽受空襲,許多城市淪為廢墟。可是,見證人不久便在卡爾斯魯厄獲得一間曾受納粹分子使用的印刷廠。到1948年,政府在威斯巴登配給他們一幢房屋;他們在這幢建築物裡設置了兩台平面印刷機,晝夜操作以印製書刊。次年,他們擴大威斯巴登的設施,並且將印刷機的數目增至以前的四倍,以求應付在世界田地的這部分、數目迅速增加的王國宣揚者的需要。
1946年,社方開始再次公開在希臘印製書刊。當時該國的電力供應極不穩定,有時停電達數小時之久。1977年,尼日利亞的弟兄也面對類似的難題。最後,尼日利亞分社購置了自用的發電機;在此之前,在工廠操作的弟兄們一待有電力供應——不論晝夜——就要返回工廠工作。憑著這樣的精神,《守望台》從未脫漏過一期。
1948年,諾爾弟兄前往南非探訪;在此之後,社方在埃蘭茲方丹購置了一塊土地。1952年初,分社遷進在該處興建的一座新工廠。這是南非第一間實際由社方興建的工廠。藉著運用一台新的平面印刷機,他們開始自行印製在非洲使用的八種文字版本的雜誌。1954年,瑞典分社也獲得設備,用平面印刷機自行印刷雜誌。1957年,丹麥的分社也同樣行。
隨著人們對書刊的需求日增,社方購置高速的輪轉活版印刷機供應一個復一個的分社。加拿大在1958年獲得第一台這樣的印刷機,英國則在1959年。到1975年,守望台社總共擁有70台大型的輪轉印刷機,分別在世界各地的印刷廠中操作。
出版聖經真理的普世網絡
1960年代後期和之後,守望台社設法進一步分散社方所從事的印刷活動。耶和華見證人的數目增加得非常迅速。社方需要有更多工廠面積去印製聖經書刊,供見證人本身之用及分發給大眾。但由於可以獲得的物業頗有限,且也牽涉到法律上很多繁複的手續,在布洛克林擴充社方的設施是一項緩慢的過程。因此社方計劃將更多印刷活動轉移到其他地方去。
1969年,社方開始計劃在紐約州布洛克林西北大約150公里的華基爾附近興建一間新印刷廠。這項安排會擴大和分散總部的設施;最後,美國所需的《守望台》和《儆醒!》雜誌會差不多全部來自華基爾的工廠。三年後,社方開始計劃在華基爾興建第二間工廠,這間工廠的面積和規模會比第一間大得多。到1977年,這兩間工廠的輪轉活版印刷機每個月生產逾1800萬本雜誌。到1992年,工廠使用巨型的曼羅蘭和漢喬平版印刷機(以前使用15台活版印刷機,現今僅需4台平版印刷機便夠了),每日的生產量遠超過一百萬本雜誌。
社方初次計劃在華基爾印刷雜誌時,《守望台》有72種文字的版本,其中32種在布洛克林印製;《儆醒!》則有26種文字的版本,其中14種在布洛克林印製。社方所印發的雜誌總數,大約有百分之60在世界總部印製。如果有更多印刷工作在美國之外的國家進行,並且由我們的弟兄而非由商業性的機構擔任,無疑會有相當好處。這樣,即使未來發生的世界危機,或政府干預耶和華見證人的工作,使地上某一部分的印刷工作受到阻礙,社方仍然能夠照常提供不可或缺的靈糧。
因此在1971年,在華基爾的第一間守望台工廠開始操作之前差不多兩年,社方著手在日本的沼津興建一間設備優良的新印刷廠。在此以前的十年期間,日本的王國宣揚者數目增至超過以前的五倍;這顯示該國會需要很多聖經書刊。與此同時,巴西的分社設施也大大擴充。南非亦然,當時這個分社正以二十多種非洲文字印行聖經書刊。翌年,1972年,社方在澳大利亞的印刷設施增至以前的四倍,目的是要將每期《守望台》和《儆醒!》供應給世界的這個部分,使該國的雜誌供應不致由於船運的緣故大受耽延。此外,社方也在法國和菲律賓興建更多工廠。
1972年年初,N.H.諾爾和布洛克林的工廠監督M.H.拉爾遜到世界各國視察工作的進行,目的是要作出安排,務求以最佳的方式使用社方的設施,並為未來進一步的擴張奠下基礎。他們所探訪的地區包括南美洲、非洲和遠東等地的16個國家。
在此之後不久,日本分社開始自行印製該國所需的日文雜誌,從而不用再倚賴商業性的印刷廠。同一年,1972年,加納的分社開始以三種當地文字印行《守望台》;這樣他們便無需再等候雜誌從美國和尼日利亞運來了。接著,菲律賓分社開始以八種當地文字編排和印製《守望台》和《儆醒!》(此外更印製當地所需的英文雜誌)。在社方分散印製守望台書刊的工作上,這意味到再向前踏進了一大步。
到1975年年尾,守望台社在環球23個國家地區以自設的工廠印製聖經書刊——在三個國家印製精裝書;在全部23個國家地區印製冊子、雜誌,或其中一樣。在其他25個國家地區,社方以自己的設備印製較細小的印刷品。
社方也增加了印製精裝書的能力。早在1920年代中期,社方已有些書是在瑞士和德國裝訂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芬蘭的弟兄在1948年開始裝訂書本(起初大部分用人手操作),這樣行的目的主要是要供應該國的傳道員本身的需要。兩年後,德國的分社再次在工廠裡設有裝訂部門,後來它還接收了一度在瑞士進行的裝訂工作。
到1967年,全世界已有超過一百萬個見證人,而且他們開始在傳道工作上使用袖珍型的書本。因此,對這類型的聖經書刊需求激增。在九年間,布洛克林工廠的裝訂生產線增至相當於以前的六倍有餘。到1992年,守望台社總共有28條裝訂生產線,在八個不同的國家裡操作。
在同一年(1992年),守望台社不但在美國以180種文字印製聖經書刊,也通過拉丁美洲的四個大印刷廠提供這些國家本身以及該地區中其他國家所需的大部分書刊。歐洲有十一間印刷廠印製書刊,所有這些工廠均協助供應其他國家對書刊的需求。在這些國家中,法國經常供應14個國家所需的書刊。以40多種文字印製書刊的德國則將巨量書刊運往20個國家,並將數量較少的書刊運往其他許多國家地區。在非洲,六間守望台印刷廠總共以46種文字印製聖經書刊。另外11間印刷廠——有些規模頗大,有些規模則較小——負責供應書刊給中東和遠東各地、太平洋諸島、加拿大和其他地區,以便用來散播關於上帝王國的緊急信息。在另外27個國家地區,社方印製會眾所需的各種較細小的印刷品,以促進組織的順利運作。
新方法、新設備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一場革命席捲印刷工業。業內人士正以令人驚訝的速度撇棄活版印刷,轉而採用平版印刷。d守望台社並沒有迅速附和這種趨勢。由於社方印製的書刊數量巨大,當時平版印刷機所用的印版對這樣的印刷並不適宜。再者,這種改變需要有完全新的排字和排版方法。社方需要購置新的印刷機,工作人員需要學習新的技術。社方的印刷廠裡差不多所有的印刷設備均需要改換。這樣行的花費會極為巨大。
可是,不久情勢便表明,活版印刷所需的各項用品不久便會無法獲得了。此外,平版印刷所用的印版的耐久性也在迅速改善。因此,作出這樣的改變便成為勢在必行了。
早在1972年,南非伯特利家庭的三個成員對平版印刷的發展深感興趣,於是購置了一台二手的小型單張紙平版印刷機。他們用這台印刷機印製了一些較小的印刷品,從而獲得了若干平版印刷經驗。後來在1974年,社方用這台印刷機印製了一本袖珍型的精裝書——龍加文的《導至永生的真理》。他們能夠迅速將這本書印成。由於這緣故,見證人能夠在說龍加語的地區中,趁政府未再次禁止耶和華見證人活動之前,將寶貴的聖經教訓傳到數以千計渴慕真理的人手中。弟兄們購置了第一台單張紙平版印刷機之後不久,有人將另一台單張紙平版印刷機贈送給南非的分社;社方將這台印刷機運到贊比亞供當地使用。
社方在德國的工廠也率先採用平版印刷。1975年4月,該分社的弟兄開始使用一台單張紙平版印刷機將雜誌印在聖經紙上,供東德的耶和華見證人使用(當時見證人在這個國家裡受到禁制)。在此之後,次年社方也用這台平版印刷機印製精裝書供東德飽受逼迫的弟兄使用。
大約在同一個時候(1975年),守望台社在阿根廷首次使用卷筒紙平版印刷機印製雜誌。可是,這台印刷機只使用了一年多一點,阿根廷政府便禁止見證人的工作,並且將他們的印刷廠封閉。但在其他國家,平版印刷繼續擴展。1978年年初,紐約布洛克林守望台社總部的印刷廠開始用卷筒紙平版印刷機印製有三色圖片的書本。e在同一年,社方購置了第二台這樣的印刷機。可是,社方還需要有更多設備才能完成這項變更。
治理機構堅信耶和華會提供所需的一切人力物力,使他的子民得以完成他要他們執行的工作。1979年4月和1980年1月,社方致信美國的各群會眾,將情形向他們解釋清楚。社方開始收到捐款——起初頗為緩慢,但過了相當時候,社方獲得足夠款項,使全球各地的守望台工廠都轉而從事平版印刷。
與此同時,為了盡量利用現有的設備及加速這項轉變,守望台社雇請專家,將社方擁有的新型MAN牌印刷機轉變為平版印刷機。有十二個國家獲得這樣的印刷機,其中六個以前並沒有在本國印製雜誌。
四色印刷
芬蘭分社是最先用平版印刷機將每期雜誌印成四色的分社。最初他們只是將1981年1月的雜誌印成彩色,然後他們逐漸使用改良了的技術去生產彩色雜誌。接著,日本運用四色印刷去印製一本精裝書。隨著守望台社的其他印刷廠陸續獲得所需的設備,於是也投入彩色印刷。有些印刷機是由世界總部購置和運出的,其他的則由當地的耶和華見證人出資購置。還有些情形是,一個國家的見證人將所需的設備捐贈給另一個國家的弟兄們。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變成非常重視圖畫;因此,運用逼真的色彩有助於使書刊在視覺上更具吸引力。運用彩色使書刊更悅目,因此能夠鼓勵人閱讀。在世界許多地方,社方發覺《守望台》和《儆醒!》的外表由於以彩色印刷而更為美觀,雜誌的分發量亦隨之大增。
發展適當的電腦系統
為了支持四色印刷工作,社方不得不發展一套電腦化的預印系統。社方在1977年決定著手落實這項計劃。許多在這方面具有專長的見證人自告奮勇到世界總部工作,以幫助社方迅速滿足這方面的需要。(在此之後不久,在1979年,日本的一組弟兄開始編寫印刷日文所需的程式;這件工作最後用上了大約50位見證人。)弟兄們運用市面上現成的電腦硬件,程式則由見證人編寫,目標是要協助社方應付在行政方面和從事多種文字印刷方面的需要。為了在印刷方面保持高度的水準,兼且具有所需的伸縮性,社方必須發展一些特別的程式,供排字和照相排版之用。當時守望台社印製167種文字版本的書刊,其中有許多種文字是當時尚未有任何商用程式能夠輸入和照相排字的,因此見證人不得不發展自己的系統。
當時商業世界認為,將時間花在一些較少人使用或收入不多的人所用的文字上,根本無利可圖;但耶和華見證人所關心的乃是別人的生命。過了不多時間,社方已使用編寫成的排字程式去印製超過90種文字的書刊。論到見證人的工作,受人尊重的《西博爾德出版系統報告書》說:「我們對守望台人員所表現的進取心、主動精神和洞察力十分欽佩。今日很少人有足夠的幹勁或勇氣去承擔這件工作,特別是鑑於他們差不多需要從頭做起。」——第12卷,第1期,1982年9月13日。
如果社方在普世使用的設備都能夠完全彼此兼容,印刷和維修的工作就會方便得多。因此在1979年,社方作了決定,要發展本身所用的照相排字系統。負責設計這個系統的弟兄們會自行製造主要的硬件,這樣便無需完全倚賴商界出產的設備了。
於是,在1979年,一群以紐約州華基爾守望台農場為工作基地的耶和華見證人開始設計和製造多種語文電子照相排字系統(MEPS)。到1986年5月,負責發展這個系統的弟兄們不但已將多種語文電子照相排字系統的電腦、照相排字機和圖示終端機設計好和製造好,更重要的是,他們也發展了所需的軟件去處理186種文字的書刊的資料。
與這項軟件發展同時進行的,是一項龐大的字形數字化系統。這需要人對每種文字的獨有特色作深入的研究。一種文字的每個字符均需要經過美工製作(例如,不同大小級別的大寫和小寫字母,以及變音符號和標點)。此外,每種印刷字體(諸如幼字體、斜體字、粗體、特粗體等)均必須分別繪製,很可能包括若干款不同的字形式樣。每款羅馬字形需要202個字符。因此,369款羅馬字形總共有7萬4538個字符。準備中文字形時需要將8364個字符逐一繪製,並且在後來還要加上更多的字符。
美工製作完成之後,所設計的軟件能夠將輪廓清晰鮮明的字符印出來。軟件必須能夠處理羅馬字母,同時也要有能力處理孟加拉文、柬埔寨文、西里爾文、希臘文、印地文、韓文,以及阿拉伯文和希伯來文(這兩種文字均是從右方向左方閱讀的),加上日文和中文(這些文字不使用字母)。到1992年,社方自製的軟件能夠處理超過200種文字的資料,而且社方仍繼續發展更多的程式去處理世上千百萬人所使用的其他文字。
為了在各分社落實這項改變,弟兄們需要採納新的工作程序和學習新的技能。分社將工作人員送往總社學習怎樣裝設、操作和維修巨型的卷筒紙平版印刷機。有些則學會怎樣以激光掃描器進行分色的工作。社方也訓練額外的人員去使用和維修電腦設備。這樣,若有生產方面的難題在世界的任何部分發生,便可以迅速獲得解決,使工作能夠繼續進行。
治理機構意識到,普世的耶和華見證人若在每週的聚會中研讀同一的資料,並且在外勤服事職務上分發同一的書刊,這會發揮有力的團結影響。在以往,書刊首先用英文出版,通常要至少四個月之後才會以其他文字發行;還有更多語文的版本,則時常要等到一年或數年之後才發行。但現在這種情形有改變的可能了。社方能夠以多種文字同時發行書刊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在擔任印刷的各分社,設有彼此完全兼容的設備。到1984年,《守望台》得以用20種文字同時發行同一的資料。1989年,見證人開始將《啟示錄的偉大高潮近了!》這本書所含的有力信息分發給大眾人士。這本書初次發行之後僅數個月,便已有了25種文字的版本。到1992年,《守望台》已用66種文字同時發行同一的資料;這些文字都是有很多人使用的。
自從社方在1979年著手發展多種語文電子照相排字系統以來,電腦工業有了令人驚訝的長足進展。現在,具有多種功能的強力個人電腦價格比以前低得多。為了追上出版工作的需要,守望台社決定將這些個人電腦與社方自行編寫的軟件合併使用。這使生產的程序速度大增。這也使更多分社能夠從電腦程式得益。結果,採用這些程式的分社數目迅速增至83個。到1992年,守望台社在世界各地總共擁有超過3800台使用社方自製的電腦程式的終端機。並非一切擁有這種設備的分社都從事印刷,但分社只要有一台小型的電腦和社方的軟件,以及一台小型的激光印字機,便能夠為各樣單張、雜誌、書本以及任何需要印製的刊物進行預印的工作了。
電腦給予翻譯員更大支持
電腦化可以給從事翻譯工作的人更大的協助嗎?以大部分而言,現今翻譯守望台書刊的人都使用電腦終端機。許多翻譯員在社方的分社辦事處工作,另外有些人則在家裡翻譯。有多年時間,這些人使用打字機,或甚至用手將譯文寫下來;但他們現在已學會將譯文輸進電腦工作站,或用社方所購置的膝上電腦(小巧方便型的電腦)從事翻譯。他們也可以很容易在電腦的熒光屏上修改譯文。翻譯員若不是在從事印刷的分社裡擔任翻譯,他只需將譯文複印在一個軟磁碟上,寄到負責印刷的分社便行了。
在1989-90年間,許多國家的政府經歷迅速的改變,國際間的通訊也成為較容易。耶和華見證人隨即為來自東歐各國的譯者舉行了一個研討會。聚會的目的是要幫助他們改善工作的素質,使他們能夠從現有的電腦設備得益,並且使《守望台》能夠以他們的本國文字與其他文字的版本同時發表同一資料。除此之外,東南亞的譯者也獲得類似的幫助。
但我們可以運用電腦去加速翻譯工作及改良翻譯的素質嗎?可以。到1989年,耶和華見證人已發展了一些強力的電腦系統,去協助翻譯聖經的工作進行。作過詳盡的準備工夫之後,社方提供一些電子檔案,使譯者能夠迅速將聖經原文的任何一個字詞,連同這個字詞在《新世界譯本》裡按上下文含意譯成英文的所有方式,在電腦的熒光屏上顯示出來。他也能夠揀選一個特定的英文字詞,由電腦提供這個字詞(以及具有類似含義的字詞)被用來翻譯的所有原文字詞。這時常顯示,英文採用一組字詞去表達原文一個單字所含的意思。這可以幫助譯者迅速對所譯的資料獲得深入的了解。這也可以幫助譯者把握原文基本字詞所含的獨特意味,以及上下文所顯示的正確意思。這樣,他便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將原文的意思精確地表達出來。
經驗豐富的譯者會運用這些電子檔案去查考曾經在聖經所有地方出現的同一個字詞,然後按照上下文為每次出現的字詞定出當地語文的一個適當字詞來。這使譯文能夠保持高度的首尾一貫。每個譯者的譯文會由合力翻譯聖經的其他譯者加以檢討,使譯文能夠從所有翻譯員所作的研究和所具有的經驗得益。作過這番工夫之後,他們會用電腦顯示出一段經文來,列舉出其中每個英文字詞,連同為原文字詞所編訂的號碼,以及在當地文字中選出的相當字詞。翻譯至此尚未完成。譯者仍需整理好句子的結構,使其在自己的語文中通順流暢。譯者這樣行之際,必須清楚了解經文的意思才行。為了在這方面幫助譯者,電腦能夠立即找出守望台書刊對該節經文或其中任何詞句所作的評論。
這項安排不但能夠減少作研究工夫的時間,同時也有助於獲致高度的首尾一貫性。藉著進一步發展這方面的潛能,社方希望能夠迅速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書刊,即使該種語文所擁有的翻譯員數目頗有限。藉著運用這項工具去提供書刊,支持宣揚王國信息的工作,這為社方在印刷方面打開了廣大的新範疇。
像早期的基督徒同工一樣,現代的耶和華見證人採用最新近的方法去傳播上帝的話語。為了使好消息能夠盡量傳給多些人,他們在出版方面毅然接受各項新挑戰,絕沒有畏縮不前。
[腳注]
a 1896年,這個法人團體的名字正式改為守望台聖經書社。
b 這間公司屬於查爾斯·泰茲·羅素所有。1898年,他將高台出版公司的資產捐贈給守望台聖經書社。
c 社方得不著煤並非僅是由於戰時物資短缺之故。當時在總社任職的胡戈·里默爾後來寫道,難題主要是,當時聖經研究者在紐約普遍受人敵視。
d 活版印刷是藉著凸出的表面將所要印的東西印出來。這凸出的表面用墨塗上,壓在紙上。平版印刷則藉著將印版上塗了墨的形像轉移到一個鋪有橡皮表面的圓筒上,然後將形像轉移到紙上。
e 從1959年至1971年,社方在布洛克林的印刷廠運用一台單張紙平版印刷機印製四色的月曆,其中刊出與宣揚好消息有關的多個主題。
[第578頁的精選語句]
「我們就以煤作為試驗好了」
[第595頁的精選語句]
使全球各地的守望台工廠都獲得裝備從事平版印刷
[第596頁的精選語句]
「我們對守望台人員……十分欽佩」
[第581頁的附欄或圖片]
排字
早期的排字工作是用人手做的,每次只排一個字
南非
從1920年至1980年代,社方使用長條活字鑄造機
美國
在有些地方,社方採用自動鑄字機來排字
日本
守望台社現在採用電腦化的照相排字方法
德國
[第582頁的附欄或圖片]
製版
從1920年代至1980年代,守望台社運用鉛片進行活版印刷
[圖片]
1.一行行供印刷用的鉛字首先鎖在金屬框架上,這些框架稱為排版架
2.在機器加壓下,鉛字會壓印在一些用來製字模的物質上,留下字型
3.接著把滾燙的鉛倒在鑄模(或字模)上,製成拱型的金屬印版
4.把印版上多餘的金屬去掉
5.在印版上鍍上鎳,使其持久耐用
後來,社方改以照相排字的方法製作版面,將底片安放在適當位置上,配上圖片。然後將一組組版面藉著照相的方式轉移到柔軟的膠印版之上
[第585頁的附欄或圖片]
『耶和華的靈發揮作用的明證』
「社方能夠成功地運用輪轉印刷機印製聖經和書刊,而參與其事的人在印刷方面卻經驗十分有限,甚或毫無經驗[而且當時還未有人試過用輪轉印刷機印製聖經],這清楚顯示耶和華正督導事情的進行,並以他的靈指揮這件工作,」查爾斯·費克爾說。費克爾弟兄無疑深知事情牽涉到什麼,因為他曾在總社參與印刷工作的發展逾半個世紀之久。他在晚年則以治理機構成員的身分服務。
[圖片]
查爾斯·費克爾
[第586頁的附欄或圖片]
倚賴全能的上帝
胡戈·里默爾是守望台社的前任採購主任,他所敘述的一個經驗足以說明守望台社的處事方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印刷用紙是由政府配給的。人若需要這類紙張,便要向政府指派的委員會申請。有一次,一個有名的聖經會派出律師、大商家、傳教士和其他人員去代表該會與委員會洽商。然而,他們所獲配給的紙張卻比他們所要求的少得多。委員會考慮過他們的申請之後,接著便召見守望台聖經書社的代表。當時代表守望台社的是胡戈·里默爾以及麥克斯·拉爾遜。委員會的主席問道:「只有你們兩個人麼?」他們回答說:「是的。但我們希望全能的上帝也與我們同在。」結果,他們獲得了全部所需的紙張。
[圖片]
胡戈·里默爾
[第587頁的附欄或圖片]
印刷機
守望台社在印刷活動方面曾運用不同種類的印刷機
[圖片]
有多年時間,社方運用許多不同類型的平面印刷機(德國)
平壓印刷機曾被用來印刷表格和傳單,也用來印刷雜誌(美國)
社方在各地的印刷廠總共置有58台這類由德國製造的MAN牌輪轉活版印刷機(加拿大)
現今,社方屬下的各大印刷廠採用不同國家製造的高速彩色卷筒紙平版印刷機
意大利
德國
[第588,589頁的圖片]
裝訂
在守望台社屬下的工廠裡,有些早期的裝訂工作是用人手進行的(瑞士)
由於美國的製書量十分龐大,裝訂過程需要分為多個不同的階段
1.收集書帖
2.把書帖縫在一起
3.貼上襯頁
4.裁切
5.給書皮壓紋
6.裝上書皮
7.壓緊書本,使膠漿黏貼穩妥
目前採用的方法時常不再是把書本釘縫起來而是用噴爆裝訂法,每台高速機器可以每天生產2萬本或以上的精裝書
[第594頁的附欄或圖片]
傳播上帝王國的知識
守望台社曾在不同時期總共以290多種文字印製聖經書刊。到1992年,社方以210種文字印製聖經刊物。社方出版這些書刊的目的是要幫助人認識上帝的王國,看出這王國對他們所具有的意義。在守望台社出版的聖經研究輔助讀物中,到目前為止,以下幾本分發得最為廣泛:
《導至永生的真理》(1968年,英文版):以117種文字出版,印行了1億零755萬3888本
《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1982年,英文版):以115種文字出版,印行了6242萬8231本
《永遠在地上享受生命!》(1982年,英文版):以200種文字出版,印行了7620萬3646本
上述數字是1992年的統計。
[第598頁的附欄或圖片]
盒式錄音帶
除了運用聖經書刊從事傳道工作之外,守望台社自1978年以來也灌錄了許多錄音帶——美國總社和德國分社運用本身的設備製作了逾6500萬盒。
整部《新世界譯本》已製成了錄音帶,以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日語和西班牙語的版本發行。到1992年,部分的《新世界譯本》也以另外八種語言製成錄音帶。
為了幫助兒童,社方把《我的聖經故事書》和《聆聽偉大的導師》這兩本書製成錄音帶。這些都是教導兒童的良助。
除此之外,在若干國家和地區,社方曾灌製錄音帶供電台廣播之用。
由見證人組成的管弦樂隊也灌錄了不少錄音帶。這些錄音帶是供耶和華見證人在大會裡唱詩時作伴奏之用的。除此之外,社方也把這些優美的管弦樂製成錄音帶,供人在家裡欣賞。
耶和華見證人也把若干戲劇(包括現代和聖經時代的戲劇)製成錄音帶,在大會裡播放出來,見證人演員則使戲劇的內容活現在觀眾眼前。稍後,有些戲劇錄音帶可以用作富於教誨的家庭娛樂。
《守望台》和《儆醒!》都同時有英語和芬蘭語的錄音帶版本。此外,社方也有法語、德語、丹麥語、挪威語和瑞典語的《守望台》錄音帶供應。這些錄音帶原本是為了一些視力欠佳的人而製作的,但它們也深受其他盈千累萬的人所歡迎。
[圖片]
J.E.巴爾在錄音室進行錄音
[第600,601頁的附欄或圖片]
在宣揚王國的工作上運用錄像帶
1990年,守望台社首次向大眾推出一輯錄像帶,從而踏進了一個新的工作範疇。
根據估計,該年環球有2億個家庭擁有各種各類的錄像機。甚至在一些沒有電視台的國家和地區裡,人們也可以觀看到錄像帶。因此,社方運用錄像帶作為新的教導工具,以求接觸到一群廣大的觀眾。
早在1985年,社方已為了前來參觀總社的人的益處,著手製作一輯錄像帶,描述世界總部的若干運作。後來,社方用錄像帶幫助新加入伯特利家庭的成員去適應伯特利的生活。採用這個方法使社方節省了不少時間。社方能夠以其他方式使用這種教導工具,以幫助在普世使人作基督門徒的工作進行嗎?有些弟兄認為能夠。
結果,社方在1990年10月發行了稱為《耶和華見證人——這名字背後的組織》的錄像帶。大眾的反應十分熱烈。因此,不少人致函社方,請求社方製作更多這類的錄像帶。為了滿足這項需求,社方設立了一個新部門,稱為錄像服務部。
有好些具有專業錄像技術的見證人欣然自願提出協助。社方購置了所需的器材,並且設立了錄像室。一隊錄像人員開始周遊各地,把有關的人和物攝錄下來,以便製作一些能夠培養信心的錄像帶。一隊由來自多國的見證人共同組成的管弦樂隊曾多次在社方的特別計劃中參與演奏。他們也同樣在這項錄像計劃中提出協助,使製作的效果生色不少。
社方也落實計劃以便幫助更多說不同語言的人。到1992年年中,《耶和華見證人——這名字背後的組織》這輯錄像帶已有十多種語言的版本發行。這輯錄像帶現已灌錄成25種語言,包括一些東歐語言在內。除此之外,社方也為了中國人的益處,著手把這輯錄像帶製成普通話和廣東話的版本。此外,社方也獲准複製和分發稱為《紫色三角》的錄像帶。這輯錄像帶敘述一個德國家庭在納粹統治期間所表現的忠誠。僅在兩年之內,社方生產了逾一百萬盒錄像帶,供耶和華見證人在他們的服事職務上使用。
社方也關心失聰人士的需要。因此,社方把《耶和華見證人——這名字背後的組織》製成了美式手語的版本。此外,社方作了一番研究,希望製作一些特別的錄像帶去幫助生活在其他國家的失聰人士。
與此同時,守望台社著手製作一系列的錄像帶去幫助人對聖經——基督徒的信仰基礎——養成信心。1992年9月,這系列錄像帶的第一集——《聖經——準確的歷史,可靠的預言》——已製成英語版,社方正在將其製成其他語言的版本。
當然,錄像帶絕不能取代聖經書刊和見證工作的地位。在傳講好消息方面,社方的刊物仍然擔任重要的角色。在耶和華見證人的服事職務上,逐戶見證仍然是一項具有充分聖經根據的特色。然而,錄像帶卻能進一步幫助人對耶和華的寶貴應許養成信心,並且加深人對上帝在我們日子所成就的大事的體會。因此,錄像帶無疑是一項深具價值的工具。
[圖片]
1.決定了大致內容之後,便著手撰寫劇本和攝錄影片
2.在離線的剪輯過程中將影片及其先後次序加以挑選和編排
3.將特別編寫的管弦音樂灌錄下來,好使錄像製作更為生色
4.把琴鍵音樂和音響效果加插在旁述和影片中
5.將影片和錄音作最後的編輯
[第576頁的圖片]
這些早期的書刊是由外界的印刷公司代印的
[第577頁的圖片]
C.A.懷斯作了一項試驗,看看聖經研究者是否應當重新將總部在布洛克林建立起來
[第579頁的圖片]
社方自置的第一台輪轉印刷機,用來印製400萬本內容坦率的《黃金時代》27號刊
[第580頁的圖片]
社方在布洛克林自設的工廠的第一位監督R.J.馬丁(右方)與盧述福弟兄商談
[第583頁的圖片]
社方在歐洲最早的印刷廠之一(位於瑞士的伯恩)
[第584頁的圖片]
1920年代,社方在德國的馬格德堡設立了一間印刷廠
[第590,591頁的圖片]
南非的埃蘭茲方丹(1972年)
[第590頁的圖片]
日本的沼津(1972年)
[第590頁的圖片]
澳大利亞的斯特拉斯菲爾德(1972年)
[第590頁的圖片]
巴西的聖保羅(1973年)
[第591頁的圖片]
尼日利亞的拉各斯(1974年)
[第591頁的圖片]
德國的威斯巴登(1975年)
[第591頁的圖片]
加拿大的多倫多(1975年)
[第597頁的圖片]
為了滿足以許多種文字印製聖經書刊的需要,見證人在字形數字化方面作了很多工夫(紐約布洛克林)
[第599頁的圖片]
彩色電腦工作站使美術設計員能夠利用電子設備進行定位、修剪和美化圖片等工作
[第602頁的圖片]
耶和華見證人運用電腦系統去加速和改善翻譯聖經的工作(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