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珍視你的私生活嗎?
他是個珍視私生活的青年。這不是說他是隱士,或是修道院中的遁世者。不,他總是同群眾在一塊的;他幾乎天天都要和人群接觸。他是個教師。我們手上關於他的記載紛紛表明,他是人間最偉大的導師。他時時自我犧牲,也為此而活。不過,他同時留心撥出一點時間獨處。
他知道,假如一個人的思想要有深度,並且自備充足和不假外求的話,他需要有獨處的時刻——有思索、反省、沉思、默想的時刻。這還不止,他是個非常虔誠的人,他知道和感覺需要禱告。與其他人隔離一會兒,就是他在他的上帝面前自我反省而檢討自己心坎肺腑的機會,也是他親近天父的時刻。
他深厚無窮的內在資源,包括他對聖經那完美的認識在內,使他能夠在個人品質上保持平衡,自給自足,就是被人長期單獨拘禁也無妨。有關他的記錄的若干譯本告訴我們,他「退到曠野」,「到僻靜的地方去禱告」。別的記載說,「天還沒有亮,」他就「獨自出去」,到一個僻靜的地方去,「在那裡禱告」。——路加福音5:16;馬可福音1:35。
這個青年就是耶穌基督。雖然他素常受到群眾的壓力,又要兼顧與他的親密同工的厚誼,然而他總有辦法享有點私生活。
你是個「珍視私生活的人」嗎?
你又怎樣?你有體會獨處的時刻嗎?你心緒煩亂的時候,有設法獨處一會嗎?你有「在床上的時候,要心裡思想,並要肅靜」嗎?(詩篇4:4)一個年青的妻子兼母親在經歷過一場慘痛的家變之後,暫且和她的幾個朋友疏遠一段時間,朋友都為她的態度感到不安,但她丈夫解釋說:「瑪莉是很愛惜自己私生活的。給她一點時間罷,她定會鎮靜下來,把事情想通了的。」
瑪莉需要點獨處的時間『把事情想通了』,她「愛惜自己的私生活」有什麼不妥嗎?沒有,除非她把獨處的時間用來培養和孕育出對別人的憤恨,或是長期孤立自己到了形成變態而根深蒂固的個性的程度。「與眾寡合的,獨自尋求心願,並惱恨一切真智慧。」(箴言18:1)但假如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思想和感情都受到健全的原則所指引的話,這就會是個造益身心的過程,清晰的思考及平衡的感情也就會由此而產生。
你珍視自己的私生活到什麼程度呢?你有時候很喜歡做自己的同伴嗎?你的良心若有不安,你能夠單獨一人坦然面對難題,然後設法使事情改正過來嗎?你有沉思所學到的新事物而從中得益嗎?你有一心一意的,努力擴大你對各事的瞭解嗎?你喜歡深深思考一下有建設性的問題和難題嗎?
抑或你好像那些不能夠替自己想通事情,甚至沒有自己的感覺那種人呢?這種人不會或者不能享受自我作伴的樂趣。他們好像不得不盡量纏住別人似的。似乎他們若不能跟人談談,他們就不能夠替自己思想了。他們不加考慮就將腦袋裡內心中的一切東西向人傾吐,不管是什麼。如果把這樣一個人單獨拘禁起來,他會怎樣?你又會怎樣?
內在的成長
當你半夜醒來的時候,你想的是什麼?你有進入深思的境界嗎?詩篇執筆者大衛學會了從不能成眠的時光得益,他說:「我的心腸在夜間也警戒我。」——詩篇16:7。
許多人覺得,只要他們作悠久而深刻的自我反省,他們就會發掘出一個真理和意念的深淵。誠然,深入而持續的「深思熟慮」也許可以幫助我們較為瞭解自己的觀點、傾向、態度、感覺、野心、慾望和類似的東西,但是,如果我們倚賴聖經作為指引的話,聖經就會教我們知道,我們在內心所發現到的東西多半需要糾正,甚至需要棄絕,不錯,還要代之以一個新的我。聖經告訴我們,我們的內心好像一具容器——可以容納東西,但很大一部分卻是空洞的,愚笨的。我們能夠接受知識,吸取智慧,將其消化及付諸實行,而在洞察力方面成長起來。不過,這一切思考能力的建造材料必須來自一個自身以外的來源。「智慧必入你心,你的靈要以知識為美。[思維能力]必護衛你,[洞察力]必保守你,」受上帝感示的一句箴言這樣說。另外一句箴言則指出那唯一可靠而安全的外在知識來源是什麼:「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言2:10,11;3:5,6。
鍛鍊思考能力
個人的私生活可以是一段用來思想,用來研究,用來沉思,用來鍛鍊思考能力的時間。不錯,我們可能有彈奏樂器的天才,或者在體育方面有超卓的表現,可是,我們若從來沒有鍛鍊過這些本領,那又怎樣呢?倒不如沒有還好。思考能力也是這樣。我們吸取知識、經驗和訓練到什麼程度,我們在思考能力也就只會發展到什麼程度。
鍛鍊思考能力決非易事。要大絞腦汁,下一番真功夫才成。且說我們想鍛鍊某種特別的思考能力,比如要可靠地辨別不同種類的人。首先,要拿一個我們認識的人來想。我們可以用感官看見、聽見、觸摸、辨認這人。這樣的判別有牽涉到思考嗎?沒有。
此外,當我們開始想及這個人的時候,我們豈不是受到我們對這個人的感情反應所左右?在我們真正思考之前,我們豈不是已經對這個人產生了某種感覺——產生了愛好、恨惡、尊敬、藐視、信靠、猜疑的感覺——而在開始作理智的品評之前卻已產生感情嗎?
可是,且說我們勉強自己對那個人只作思考的功夫。要想及那人的觀點、態度、行為、才幹、成就和諸如此類的事。我們對任何人的這些品質了解到什麼程度?我們能夠合理地預測那人在指定的情況裡會怎樣做嗎?若要判斷一個人在思想上、感情上及靈性上的品質,則須要有思考能力才行。我們須要辨別一些單靠感官,如視覺、聽覺、觸覺,所察不出來的事物。我們同時也得肯定感情不會混進腦子來,以致思想出了軌道。
解決內心與頭腦的衝突
人心,即感情的發源處,易於支配頭腦,即智慧的發源處。比如說,性的吸引力能夠扭轉健全的判斷,甚至左右良心。人心可以使頭腦決定做超時工作,為了滿足肉體慾望而預作安排、籌劃、計謀。所以聖經提出忠告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23)人心必須受到約束,受到訓練去跟從聖經的指引,這比什麼都來得重要。人心必須受到教導去體會各種屬靈的品質。這些品質都是從上帝自己的內心發出來的。人心應該趨向這些品質,因為人是照著造物主的形像造的。(創世記1:26)「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些都被列為上帝聖靈的果子,載於聖經的加拉太書5:22,23。
請拿起一本經文彙編,然後在聖經中找出這些字來——「仁愛」,「喜樂」,「和平」。這樣,你就會漸漸了解你可以作多少的研究和個人的沉思,去搜求洞察力。你正在設法瞭解你造物主的私有品質,為的是要採納這些品質作為你自己的品格。你需要他幫助你仿效他。由於這緣故,除了研究之外,禱告乃是持定屬靈洞察力的過程中不可少的部分。這一切都須要一點私生活才行。
對私生活的需要
當耶和華命令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的時候,上帝敦促約書亞要緊緊依從「律法書」上的話,這書是上帝通過摩西所賜下的。「你要晝夜低聲誦讀這書」。(約書亞記1:8,《新世》)約書亞須要花時間作個人研讀和禱告。根據若干譯本說,「總要晝夜思想」,「要晝夜研讀」。
詩篇執筆者亞薩下定決心說:「我的心切切懷念,我的靈也仔細尋找」。「我在心裡沉思」,「夜間……捫心自問」,「我的心靈必仔細找索」,「我沉思,又在腦中仔細省察」,「我的內心因搜尋而默想」。——詩篇77:6,根據不同的譯本。
「這些事你要[沉思],並要[全神貫注其中]」,使徒保羅在勸告年青的提摩太時這樣強調說。(提摩太前書4:15)在另一個時候他寫道:「我所說的話你要[不住的]思想。」——提摩太後書2:7。
為了要做這些必需的事,我們要好像耶穌一樣,在生活上合理地撥出一部分來過點個人的私生活;把私生活用來思考、研讀及附帶著禱告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