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懷有喜歡追根究底的精神嗎?
好奇心是一種「求知慾」。強烈的好奇心推使人熱心學習以求找出事情的真相。耶和華賦予我們這種熱心,使我們差不多在呱呱墜地的一刻就受到推動去探索周遭的世界。我們的一生就是一項永無休止的學習過程。我們若要成為成熟、平衡的成年人,就必須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們求知的慾望。
在屬靈的水平上,這種情形尤其真實。我們的永生希望有賴於認識耶和華上帝。(約翰福音17:3)聖經告訴我們,上帝要我們查探與他有關的事,「尋求他而真正找到他」。(使徒行傳17:23,24,27,《新譯》)我們若壓抑自己的好奇心或不容許它發展,進步便會十分緩慢了。事實上,對屬靈事物缺乏興趣可以帶來致命的後果。——詩篇119:33,34;何西阿書4:6。
有鑑於此,自古以來耶和華的百姓一直受到有力的提醒,他們必須接受教導,努力學習以便滿足正當的求知慾望。(申命記6:6,7;31:12;歷代志下17:9)彌賽亞耶穌是世上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教師。(馬太福音9:35)他的門徒都跟從他的榜樣。甚至在面臨反對時,他們仍然「不斷教導人和宣揚……好消息。」(使徒行傳5:42,《新世》)這種教導引起了喜歡追根究底的人的興趣。像庇哩亞人一樣,許多人「熱切接受,……天天考查聖經,要知道所聽的是否與聖經相符。」——使徒行傳17:11,《新譯》。
類似地,現代基督組織的許多活動都以教導為重心。這樣,這個組織才得以達成它存在的主要目的之一,那便是:激發和滿足人們要認識耶和華及他的旨意的願望。這種好奇心是健全和有益的。
好奇心的適當限制
可是,有時兒童的好奇心需要受到約束。嬰兒若伸手去觸摸某些熾熱的東西,或好奇地把一件玻璃物品放進嘴裡看看是什麼滋味,這樣他便很可能受傷了。我們若在這些事上打消兒童的好奇心,我們並沒有妨礙孩子生長。
兒童逐漸長大之際,他們的好奇心也許會再次造成麻煩。例如,一個青少年也許對色情雜誌的內容感到十分好奇。或者,一個少女由於好奇心的緣故嘗試吸食煙草或其他毒品。一群少年也許聚集起來喝大量啤酒——試圖喝醉,目的僅是要看看醉酒是什麼滋味!我們若打消這種好奇心,我們並沒有限制青少年的自然生長和發展。
有任何情況可以使一個成熟的基督徒由於好奇心的緣故而惹上麻煩嗎?不錯,的確有。保羅警告提摩太,有些人也許會引起基督徒的好奇以圖破壞他的信心。「提摩太啊!」保羅說,「你要好好地保守你所接受的託付。要避免那些不敬虔的空談和所謂『知識』的荒謬爭論。有些人以為他們已經有了這種知識,以致在信仰上迷失了方向。」——提摩太前書6:20,21,《現譯》。
保羅在致提摩太的第二封信裡提出進一步的警告,說:「[這些人]偏離了真道,說復活的事已過,就敗壞好些人的信心。」(提摩太後書2:18)你能夠想像這樣的論調必然曾引起若干的好奇心嗎?不察覺危險的人也許納罕:「這些人是什麼意思?他們怎可以說復活的事已發生呢?」既然興趣給引起了,他們也許進一步聽聽對方怎樣說。結果如何呢?有些人的信心被破壞了。受好奇心所推使而聆聽這類言論是十分危險的。情形與由於好奇而嘗試吸食毒品或觀看色情刊物一樣危險。
這意味到基督徒思想狹隘,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嗎?不,絕不是這個意思。反之,基督徒所獲得的勸告是:要避免毫無戒心地隨便接受一些日後可以為他們帶來憂傷的主張。試想想,夏娃若堅決拒絕聆聽魔鬼撒但騙人的謊言,避免放縱自己的好奇心,歷史就會多麼迥然不同!(創世記3:1-6)使徒保羅曾警告以弗所的長老,將會有「豺狼」般的人出現。這些人會懷有撒但對夏娃所表現的同一精神,「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使徒行傳20:29,30)他們用「捏造的話」想在我們身上「圖利」。這些「捏造的話」所表達的思想可以毒害基督徒的靈性。——彼得後書2:3。
假如你知道某種飲品有毒,你會由於好奇的緣故將其喝下,看看它是什麼味道或自己的身體是否強壯到能夠抵抗毒素嗎?當然不會。照樣,打開頭腦去接受一些蓄意用來蒙騙你,誘使你離棄真道的主張可說是明智之舉嗎?絕不然!
要提防世俗的哲學
好奇心若推使我們研究世俗的哲學,這也可以傷害我們。哲學的定義是:「藉著推理和揣摩去了解和闡釋人的全部經歷——現實的基本成因和原理——的各種人為努力。」可是,歸根究柢來說,提倡人為哲學的人最終只是像那些「常常學習,終久不能明白真道」的人一樣而已。(提摩太後書3:7)他們的失敗歸咎於一個基本的缺點:他們倚賴屬人的智慧而非上帝的智慧。
使徒保羅把這個缺點坦率地揭露出來。他對哥林多人談及「這世界的智慧,在上帝看是愚拙」的。(哥林多前書3:19)他警告羅馬人要提防那些「思念變為虛妄」的人。(羅馬書1:21,22)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來自耶和華的。理所當然的是,我們仰望他賜予人「正確的知識和全備的洞察力」並且向我們顯明「上帝深奧的事」。(腓立比書1:9,《新世》;哥林多前書2:10)上帝的智慧的主要來源便是他的道聖經。
由於各種人為的哲學毫不理會上帝的道,我們永不應當低估它們所能造成的危險。現代的哲學思想曾誘使許多基督教國的導師接受進化論的主張。他們甚至不再相信聖經是上帝所感示的,反而支持聖經批評以求贏得知識界的好感。各種政治和社會哲學大力提倡個人自由,結果令到墮胎、性不道德、吸毒及其他各種有害的惡行在普世大為流行。物質主義的思想則導致今日大部分世人以物質財富去衡量自己與別人的快樂和成就。
這一切哲學代表人所作的各種努力——藉著屬人的想法而不倚賴上帝的幫助——去解決各種難題或尋求快樂。它們完全忽視了耶利米所承認的一項基本真理:「耶和華阿,我曉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腳步。」(耶利米書10:23)我們的快樂和得救在乎我們對耶和華的順服和倚賴。因此,明智之舉是要抗拒引誘,避免讓好奇心變成漫無節制,以致頭腦吸收了屬人的見解而敗壞了自己的思想。這樣行只會使我們在一般沒有指望的人當中迷失方向而已。
對將臨的末日表現好奇
耶和華在伊甸園裡透露,他定意要把撒但的反叛所造成的一切邪惡影響鏟除。因此,他手下的忠僕一向均對這項神聖旨意如何獲得實現一事表現強烈的好奇心。事實上,甚至天使也對這件事表現好奇!(彼得前書1:12)在耶穌的日子,許多人對王國來臨的精確時間表現濃厚的興趣。可是,耶穌卻再三向他們指出,耶和華並不打算讓他們知道這個日期。(馬太福音25:13;馬可福音13:32;使徒行傳1:6,7)試圖定出一個精確的日期僅是白費心機而已。反之,耶穌明智地促請人留意自己的基督徒責任,作妥準備而天天保持緊急之感。——路加福音21:34-36。
今日世上所發生的事提出充分的證據表明末日已近了。許多人都對這個日子感到好奇。某些事態的發展也許使有些人相信他們已探知正確的日期和時間。及至他們所期望的事並沒有發生,他們遂大感痛苦,也許甚至達到離棄上帝而不再事奉他的程度。把事情交託在耶和華手中,信靠他在適當的時候帶來世界末日無疑會好得多。上帝已賜給我們所需的一切,使我們能夠作妥準備。
需要保持平衡
有鑑於此,像人生的其他許多事物一樣,好奇心可以是一種福分,也可以是一項咒詛。若受到適當的引導,好奇心可以發掘出無價的知識寶藏,從而為人帶來喜樂和振奮。對我們的造物主、他的旨意和目的表現健康的好奇可以令人深感滿足,且也對人造益良多。在另一方面,不受約束和病態的好奇心卻可以誘使我們落入妄自揣測和各種人為理念的陷阱中,以致把真正的信心和敬虔破壞無遺。因此,好奇心若誘使你查探一些有問題的事,「就當防備,恐怕被……誘惑,就從自己堅固的地步上墜落。」——彼得後書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