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老年人
孩子們,我們的愛,不要空口說白話,要有真誠的行動。——約翰一書3:18
1,2.(甲)許多家庭面對什麼困難?可能想到什麼問題?(乙)面對年老所帶來的挑戰,父母和兒女可以怎麼做?
父母從前身體強壯,行動自如,現在卻不能自理,做兒女的看到一定很心酸。有些老人家摔斷了骨頭;有些辨不清方向,常常迷路;有些重病纏身。老人家看到自己健康惡化,做什麼都要倚賴別人,心裡也可能很難過,接受不了現實。(約伯記14:1)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可以怎樣照顧年老的父母呢?
2 一篇關於老人護理的文章說:「一家人要商量怎樣照顧老人並不容易。不過,整家人要是預先想想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和應對方法,並達成共識,就更容易應付難題。」年老所產生的難題遲早都會出現,因此整家人預先商量對策十分重要。我們現在就可以做些準備,並想想在什麼情況下該怎樣做。讓我們看看,整家人可以怎樣懷著愛心互相合作,共同面對挑戰。
準備好應付「災禍的日子」
3.要是老人家開始失去照顧自己的能力,家人可能要怎樣做?(見第25頁圖片)
3 到了晚年,大部分人都會或多或少失去照顧自己的能力,需要別人幫助。(請讀傳道書12:1-7)如果老人家不能獨力照顧自己,成年的兒女就要跟他們一起決定怎樣幫助他們最好,也要考慮是否負擔得起。最好開個家庭會議,談談老人家的需要是什麼,該怎樣照顧他們,大家可以怎樣互相合作。家裡每個人,特別是老人家,應該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和現實情況。可以想想:如果做些安排,老人家可以繼續自己住嗎?這樣安全嗎?a兒女也可以看看該怎樣各盡所能照顧父母。(箴言24:6)例如,有些兒女也許能每天來幫忙,有些也許能多出點錢。大家該分工合作,盡自己的責任。不過,隨著情況改變,各人要負責的事也可能會改變。有時候,大家也許要輪流負起某些責任。
4.你可以從哪裡得到幫助?
4 要照顧好年老的父母,就得盡量了解他們的情況。如果父母的病會越來越重,你就要了解一下將來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箴言1:5)要跟政府的老人福利機構聯繫,看看社區提供什麼援助,能減輕你的擔子,幫你更好地照顧父母。家庭情況的改變也許會令你情緒波動,感到震驚、失落或困惑。要找個信得過的朋友傾訴,也不要忘記把心中的所有感受都告訴耶和華。他能賜你平安,守護你的頭腦,使你能夠應付一切困難。(詩篇55:22;箴言24:10;腓立比書4:6,7)
5.在照顧老人方面,預先搜查資料,衡量不同的選擇,為什麼是明智的?
5 有些家庭很明智,做好準備應付日後的「煩惱痛苦」。(詩篇90:10)在難題出現之前,他們就預先搜查資料,衡量不同的選擇:老人家可以跟兒女同住嗎?還是住在養老院比較好呢?本地還有其他合適的服務嗎?可是,許多家庭卻沒有未雨綢繆,結果難題出現時,只好倉促地作決定。一個專家說:「無可否認,等難題來了才做決定是最不理想的。」在緊急關頭,大家都容易焦急緊張,容易發生爭執。相比之下,提早做好計劃,就更能適應改變帶來的衝擊。(箴言20:18)
6.關於老人家的生活安排,為什麼老人家和兒女預先商量是好的?
6 你也許認為父母的住所要有些改動,或看出父母將來需要搬到別的地方住,但覺得現在很難開口跟父母談這些事。不過,許多人都發覺,盡早跟父母商量是好的。為什麼呢?因為在難題出現之前,大家交流時比較輕鬆,容易聽取意見,有助於找到切實可行的對策。大家懷著愛心,態度仁慈,盡力了解彼此的看法,日後難題來到就更容易作出正確的決定。老人家也許喜歡獨立生活,能自己住多久就住多久。即使這樣,他們也要預先告訴兒女,將來有需要的時候,自己想得到怎樣的照顧。這樣做有百利而無一害。
7,8.一家人要商量些什麼?為什麼應該這樣做?
7 討論時,老人家應該把自己的意願、選擇告訴家人,也要讓家人知道您的經濟能力。這樣,將來萬一有什麼事發生,您無法自己作決定,家人也能恰當地處理問題。他們想必會尊重您的意願,盡可能照您的意思去做。(以弗所書6:2-4)您想搬到兒女的家去住嗎?還是有其他想法呢?不過,也要現實一點,明白家人的看法不一定跟您一樣。人很難一下子改變想法,您和兒女都需要點時間。
8 預先商量,計劃周詳,能避免一些難題。(箴言15:22)一家人可以談談醫療護理以及老人家在這方面的意願。他們可以參考耶和華見證人用的《醫療預前指示》,根據上面的要點來討論。每個人都有權了解醫院提供的療法是怎樣的,也有權接受或拒絕某種療法。老人家可以填寫《醫療預前指示》表達自己的意願。另外,只要本地法律認可,老人家可以找個信得過的人做醫療代理人,在有需要時替老人家作適當的決定。最好給每個相關的人一份《醫療預前指示》副本,以備不時之需。有些老人家還把一份副本和其他重要的文件放在一起,例如遺囑、保單、財產證明、政府來函等等。
應付改變
9,10.由於什麼改變,兒女可能要多點幫助父母?
9 不少老人家能自己做飯,打掃衛生,按時吃藥,表達能力也沒問題。他們明確地告訴兒女,兒女不用事事為他們操心。因此,很多家庭都決定,只要老人家的能力和情況容許,就讓他自己住。不過,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老人家的手腳也許越來越不靈活,連出門購物也有困難,甚至記憶力嚴重衰退。這時,兒女就要作相應的調整。
10 人日漸衰老,可能會思想混亂、抑鬱沮喪,聽力、視力、記憶力也會越來越差,還可能有失禁的問題。這些情況一出現,就要馬上就醫,也許能改善過來。做兒女的可能要主動帶父母去看病。要是某些事老人家自己已經做不來,兒女也許要主動幫忙。為了讓老人家得到最好的照顧,兒女有時候要代他們說話,處理文件,接送他們等等。(箴言3:27)
11.兒女可以怎樣做,讓父母更容易適應改變?
11 如果父母的身體狀況不會好轉,你就可能要調整照顧父母的安排,或改善父母的居住環境。當然,調整越小,越容易適應。你如果住得比較遠,可不可以請父母的鄰居或附近的基督徒同工不時去看看父母,並讓你知道父母的近況呢?老人家需要的是不是有人替他們做飯、打掃衛生呢?為了讓父母走動或洗澡時更方便、更安全,要不要在他們家裡做些小改動呢?也許老人家只需要一個家務助理員,就能繼續享受獨立的生活了。不過,要是父母自己住不安全,就要為他們安排長期的照顧。無論情況怎樣,查看一下當地機構提供什麼服務都是明智的。b(請讀箴言21:5)
怎樣成功應付挑戰
12,13.如果兒女住得離父母家很遠,可以怎樣關懷並照顧父母?
12 孝順的兒女都希望父母安享晚年。知道父母已得到很好的照顧,他們就放心了。由於要兼顧其他責任,很多人都不能住在父母家附近,卻會在假期探望他們,幫忙照顧他們,做些他們做不了的家務。兒女經常打電話給父母,可行的話天天這麼做,就能讓父母感受到兒女的愛。兒女也可以給父母寫信或發電郵關心他們。(箴言23:24,25)
13 要不時根據父母的實際情況,想想他們需要怎樣的照顧。如果父母是基督徒,而你不住在他們家附近,不妨跟父母所屬會眾的長老談談,請長老給些建議。不要忘記為照顧父母這件事向上帝禱告。(請讀箴言11:14)就算父母不是耶和華見證人,你也要孝敬他們。(出埃及記20:12;箴言23:22)有些兒女決定請父母來家裡住,或安排父母搬到附近住,方便照顧他們。但不是每個家庭都能這麼做。有些老人喜歡過獨立的生活,不想給兒女添麻煩,不願意搬到兒女家住。有些老人喜歡聘請家務助理,也有能力這樣做。(傳道書7:12)
14.如果照顧父母的責任主要落在某個兒女身上,他可能會遇到什麼難題?
14 常見的情況是,照顧父母的責任主要落在住得最近的兒女身上。不過,在照顧父母的同時,也不可忽略自己的配偶和兒女。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要是主力照顧父母的兒女面對生活上的改變,整家人就可能要重新考慮要不要做相應的調整。有些問題值得想想:家裡某個人的擔子過重嗎?其他兄弟姐妹能不能多分擔一點責任,例如輪流照顧父母?
15.主力照顧父母的兒女可以怎樣做,免得精疲力竭?
15 要是年老的父母需要長期護理,主力照顧父母的兒女有可能精疲力竭。(傳道書4:6)兒女固然想盡孝心,全力照顧父母,不過時間久了也可能會精力透支。如果處於這種情況,就要面對現實,也許要尋求幫助。如果兒女不時得到幫助,也許會發覺他們原來還能繼續照顧父母,養老院不是惟一的解決方法。
16,17.在照顧年老的父母方面,兒女面對什麼挑戰?可以怎樣應付?(另見附欄「盡孝心照顧父母」。)
16 看到親愛的父母要忍受衰老帶來的痛苦,一點也不好受。不少照顧父母的人有時會感到悲傷、焦慮、困惑、憤怒、內疚,甚至怨憤難平。有時候,年老的父母會說些令人傷心的話,讓兒女覺得吃力不討好。要是這樣,不要動不動就生氣。一個精神科專家說,處理負面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承認自己有這種情緒,不用覺得自己有這種情緒是罪過。你可以把心中的感受告訴配偶、某個親人或知心朋友。這可以幫你對自己的情緒有合理的看法,恢復平靜。
17 也許會有一天,兒女再也沒有能力在家裡給年老的父母所需的照顧,不得不安排父母進養老院。有個姊妹差不多每天都去養老院探望母親。她說:「媽媽需要二十四小時的護理,我們實在無能為力,於是決定送媽媽進養老院。要作這個決定真的很不容易,在感情上非常難接受。但對媽媽來說,在養老院裡渡過人生的最後階段是最好的。媽媽也接受這個安排。」
18.照顧父母的人可以確信什麼?
18 要照顧年老的父母,一點也不簡單,還可能帶來不少感情壓力。關於怎樣照顧老人家,沒有一套特定的方式。儘管如此,你還是能盡兒女的本分孝敬父母,要訣是計劃周詳,跟家人密切合作、坦誠溝通,尤其要向耶和華傾訴求助。你這樣做就能讓父母得到所需的關懷和照顧,可以無愧於心。(請讀哥林多前書13:4-8)最重要的是,你孝敬父母,就能蒙上帝賜福,得到內心安寧。(腓立比書4:7)
a 各地文化不同。在有些地方,人們習慣幾代人住在一起或保持緊密聯繫,也許認為這樣做比較好。
b 如果年邁的父母仍然自己住,就要給負責照看他們又值得信任的人一套鑰匙。萬一有意外發生,他們也能進門救助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