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第8章注釋
我覺得這群人很可憐 又譯「我憐憫這群人」。(另見太9:36的注釋)
籮筐 這裡的希臘語詞sphy·risʹ看來指一種比較大的籃子,比先前那次用的籃子大;那一次耶穌使大約5000個男人吃飽。(另見可6:43的注釋)同一個希臘語詞也用來描述,保羅在大馬士革被人從城牆上的窗口放到地面時使用的那種籃子。(另見徒9:25的注釋)
男人約有4000 關於這個奇跡,只有平行記載馬太福音15:38提到在場的還有婦女和小孩。當時因耶穌施行奇跡而得到食物的人數,可能超過1萬2000。
達瑪努他 這個地名只出現在馬可福音裡,聖經其他經文和聖經以外的資料都沒有提過。儘管具體地點無法確定,達瑪努他看來是加利利海西岸附近的一個地區,因為馬太的平行記載把這個地區稱為馬加丹。(另見太15:39的注釋)達瑪努他可能是馬加丹的另一個名稱。
深深悲嘆 馬可常常提到耶穌對事情的反應和感受。(可3:5;7:34;9:36;10:13-16,21)他在這裡用的動詞在《希臘語經卷》裡只出現過一次。這個動詞是馬可福音7:34(另見注釋)中一個相關動詞的強調詞形,用來表達一種由強烈情感引發的反應。耶穌「深深悲嘆」,也許是因為對法利賽派的人感到憤慨。這些人明明看到他展示的力量,卻一再視若無睹,還是要求他顯個神跡。
酵 又譯「酵母」。在聖經裡,酵常常用來代表罪和腐敗,在這裡指錯誤的教義和不良的影響。(太16:6,11,12;林前5:6-8)本節經文先後兩次提到「酵」這個詞,這表明法利賽派的「酵」跟希律及其黨徒的「酵」是不一樣的。希律黨徒關心的主要是政治而不是宗教。他們的「酵」帶有國家主義色彩,例如他們跟法利賽派的人一起問耶穌關於納稅的問題,想要從他的話中找把柄。(可12:13-15)
希律 有些古抄本寫的是「希律黨人」。(另見詞語解釋「希律黨徒」)
籃子 耶穌曾兩次施行奇跡讓群眾吃飽,而且每次都用容器把剩餘的食物收拾起來。關於這兩次使用的容器(另見可6:43;8:8,20的注釋以及平行記載太14:20;15:37;16:9,10),聖經用了兩個完全不同的詞加以區分:5000人那次,用的都是希臘語詞koʹphi·nos(「籃子」);4000人那次,用的則都是希臘語詞sphy·risʹ(「籮筐」)。這個細節表明,兩位執筆者要麼當時在場,要麼是從可靠的目擊者那裡獲得了這些信息。
一個盲人 在福音書的執筆者中,只有馬可提到耶穌治好了這個盲人。(可8:22-26)
凱撒里亞腓立比 見太16:13的注釋。
以利亞 見太11:14的注釋。
基督 見太16:16的注釋。
人子 見太8:20的注釋。
長老 直譯「較年長的男子」。在聖經裡,希臘語詞pre·sbyʹte·ros主要用來指那些在社區和國族裡擁有權力和職責的人。雖然這個詞有時指年紀較長的人(例如路加福音15:25中的「大兒子」和使徒行傳2:17中的「老年人」),但並不限於指實際年齡比較大的人。在這裡,這個希臘語詞指的是猶太國族中帶頭的人,而聖經常常把這些人跟祭司長和抄經士一併提及。公議會的成員就來自這三個群體。(可11:27;14:43,53;15:1;另見太16:21的注釋以及詞語解釋)
撒但 見太16:23的注釋。
退到我後面去 根據平行記載馬太福音16:23,耶穌接下去還說了一句話:「你是我的絆腳石」。(另見太18:7的注釋)這樣,耶穌嚴厲地「斥責」了彼得。耶穌絕不會讓任何事情妨礙自己遵行天父的旨意。對彼得來說,耶穌的話可能也是一個提醒:作為耶穌的門徒,他本該支持耶穌才對。
就該承認不再擁有自己 又譯「就必須放棄自己的所有權利」。這樣做的人甘願在各個方面克制自己,也就是甘願放棄對自己的掌控權,把自己完完全全交給上帝。這句話的希臘語原文可以譯作「就必須對自己說不」。這個譯法也很恰當,因為「承認不再擁有自己」可能意味著對自己的慾望、抱負和便利說「不」。(林後5:14,15)
苦刑柱 見太16:24的注釋。
生命 見詞語解釋「尼發希;普緒克」。
生命 見詞語解釋「尼發希;普緒克」。
生命 見詞語解釋「尼發希;普緒克」。
不忠 直譯「通姦」。在這裡,「通姦」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指那些跟上帝立了約的人對他不忠。血統上的以色列人跟隨錯誤宗教的習俗,違背了法典之約,結果在比喻意義上犯了通姦罪。(耶3:8,9;5:7,8;9:2;13:27;23:10;何7:4)基於同樣的理由,耶穌譴責那些跟他同時代的猶太人,說他們是「通姦」的人。(另見太12:39;16:4的注釋)跟上帝締結了新約的基督徒如果跟世界同流合污,就是在比喻意義上通姦了。原則上,這也適用於所有獻了身給耶和華的人。(雅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