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問……
教師這麼沉悶無趣,我怎能學習呢?
那個穿紅色條紋襯衫的男孩樣子非常厭煩。他咬著指甲,瞪著天空,一派惹人斥責的神情。可是,他的教師卻對講授比斥責更有興趣。
「運用『上下文』去找尋資料是什麼意思?」教師熱心地詢問全班學生。
「意思是要作種種不同的解釋,」一個男孩猜想。
「差不多,」教師表示同意,他皺一下眉頭,想辦法改變問題的措詞,然後再問:「使用上下文便是運用什麼去找出答案?」
「思想!」一位學生說。「幻想?」另一位問。那個穿紅色襯衣的男孩看來表示有點興趣。
教師試圖改變方針。「好,假設現在是冬季,我行入森林,經過一處地方,那裡有個很大的岩洞。我望入裡面,聽到……」(眾學生看見他仿效一隻打鼾的熊而咯咯地笑。)「我會說我接著看見了什麼?熊、蟻或猴子?」
「熊,」一位學生說。「牠在洞裡,熊是在洞裡冬眠的。」正在班中旁觀的《儆醒!》雜誌代表感到驚訝,因為作出這個機敏評論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個穿紅色襯衣的男孩。
教師很高興。「對了,你利用四週的話推想我會看見一隻熊。現在我們且來看看怎樣用這方法去學習今日的課文。」
一位優良的教師收到效果了。他不但熟悉教材,而且關心學生。這位導師努力提起全班學生的興趣,對學生們的理解力遲鈍並不感覺驚惶。這段話聽起來好像是描述你的一位教師嗎?也許。可是,《青春期的家庭手冊》一書說:「若干調查顯示,大多數少年學生都批評教師,埋怨教師令人厭煩或缺乏幽默感。」
當然,假定多數教師至少能夠勝任是合理的事。但是你遲早也許會遇到一位沉悶得『要死』的教師。若然,你或者會感到挫折,因為你希望在求學時期盡量學習多點知識。那麼,你當怎樣行?求學會變成勞而無功嗎?
你的態度極有關係!
你對求學抱著什麼態度?近期的一項實驗顯示,青少年對於某些學科如工藝、體育和音樂等,精神集中的水平頗高。但對語文和歷史課程的注意集中度則暴降。
體育或音樂教師是否比文科教師得天獨厚呢?未必。研究家認為非文科課程可以讓學生有較大的參與。可是,學生因此就可以對文科課程採取消極的態度嗎?倘若學生預先決定那一科是沉悶無趣的話,教師即使具有柏拉圖的技巧恐怕也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
你對於某些課程的態度如何?也許需要調整嗎?代數也許在現時似乎沒有什麼價值。但你若好好學習也許有一天會贏得僱主賞識,使他願意花點時間訓練你。因此要對課程用心學習!這可以使學校不致令你那麼厭煩。
『一位優良教師是……』
可是,有時甚至用功的學生也抱怨教師「不好」。但什麼才是「好」教師呢?一位少女告訴《儆醒!》雜誌的代表說,「我喜歡我的數學教師,因為她很風趣。」一位男孩稱讚他的英文教師『十分詼諧』。
雖然親切或甚至諧趣可以使教師受人歡迎,這些品質卻不足以代替「教導別人」的能力。(提摩太後書2:2)當然,聖經在這裡所說的主要是指屬靈的資格。但聖經的確強調一件事實,那便是,優良教師的條件之一是熟知自己的教材。
很不幸,知識和風趣的性格未必總是同出一源。一位青年承認他的教師非常諧趣,簡直像個藝人。但是他說,「我們在物理方面從來沒有多大進步。」另一方面,一位青年表示他的教師是個飽學之士。但他說這位教師「沉悶得可怕。他的話單調無趣,常用沒有人能懂的深奧詞語。」
你有一位教師好像上述的後者一樣嗎?若然,請記得有些早期基督徒怎樣談及使徒保羅。保羅深具資格教導人認識上帝的道。可是當時有些基督徒卻批評保羅,說他「氣貌不揚,言語粗俗」。保羅答道:「雖然我不善於辭令,卻是有學問的。」——哥林多後書10:10;11:6,《新譯》。
倘若有些人單是留意保羅在辭令方面的缺點而忽視他所說的話,那會有什麼後果呢?他們就會錯過許多寶貴的知識了。不要在學校裡犯同一的錯誤!在斷定一個缺乏風趣的教師為「不好」之前,先問問自己,『他是否言之有物?我能從他學到心得嗎?』
努力學習
『但求學豈不應該是一種樂趣麼?』你問。有時也許是的。然而,人生有些最寶貴的學問是需要忍耐和努力才學習得到的。例如,耶穌基督曾「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希伯來書5:8)從這樣的經驗學習並不是很大的樂趣,但卻是寶貴的學問。你在學校所獲的知識同樣是寶貴的。因此對於一位單調乏味的講師需要付出比平時更多的注意。試試以寫筆記的方法使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他的講詞上。以額外的家中研讀來補充課室的沉悶討論。
你若真的肯努力學習,也許會對自己能吸收這麼多的知識——甚至從沉悶的教師——感覺驚異。《青春期的家庭手冊》評論說:「雖然有些學生在當時已留意到一位教師具有強大的積極影響,但更多時要在若干年之後才充分認識到一位教師的影響力。」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一篇文章說,教師除了具備知識之外還須「善於傳達知識」。有些教師在傳達的技巧方面的確成績很差。可是,箴言20:5(《現譯》)指出一項原則:「人的思想有如深井中的水,明智的人才會加以汲取。」不錯,有時你可以把教師的教誨汲引出來。
『教學相長』
身為教師的梅雅(Barbara Mayer)在她所著的《中學過渡指南》一書中指出:「教師們重覆地教導相同的課程,可能不再把課程放在心上、以致流於像例行公事一般照舊把資料搬出來就算了。教師若對課題只作輕描淡寫的教導,而你認為自己未曾明白的話,不妨舉手詢問較詳細的資料。……使教師真正把所知的說出來。」教師會對此感到憤怒嗎?不會,倘若你尊敬地詢問的話。(歌羅西書4:6)結果會怎樣呢?梅雅說:「你會發現教師以後會預備得較為妥當而非敷衍塞責了事。」
熱誠是可以感染的,你對求學的渴望也許會感動教師。當然,你不能期望有劇烈的改變發生。也許有些課程你需要暫時苦笑地忍受。但你若是個良好的聽者,有誠懇的求學願望,你仍然會有所得。這便是學校的目的,對嗎?
[第14頁的圖片]
人有時必須奮力才能學習
[第15頁的圖片]
勝任的教師無需是個滑稽人物或像個藝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