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精疲力竭之虞?原因何在?
試想像一下,你要照顧兒女,又要上班工作。也許你不用想像,你的實際情況正是這樣。辦公桌堆滿工作文件;電話又響個不停,顧客的苛求簡直滿足不了。上司感到不滿,因為你未能如期完成工作。兒子在學校行為不端,老師請你立即跟他會面。你請求配偶予以一臂之助,配偶卻處之漠然。看來一切都不受控制,壓力已變為苦惱,那麼你便有精疲力竭之虞了。
工作過勞是促成精疲力竭的因素嗎?腦科研究人員安·麥吉-庫珀聲稱,人們感到精疲力竭,「原因在於生活失去平衡,他們通常工作時間過長,休息時間不足,結果引起惡性循環」。可是,工作過勞並不是惟一的因素;面對同樣的壓力和環境時,有些人會弄得筋疲力盡,其他人則應付裕如。
誰有精疲力竭之虞
正如有些人較容易感染某種疾病,若干類型的人也較容易感到精疲力竭。加利福尼亞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埃利奧特·阿倫森說:「你若想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就先要懷著如火的熱情,竭盡全力。」熱中工作的人為自己定下崇高的目標和理想,因此很容易精力透支。據說把自己累垮的人往往是商業機構的精英。
日本赤十字看護大學的稻岡文昭教授在《精疲力竭症候群》一書中概括說明,誰有精疲力竭之虞以及他們的個性特徵。他寫道:「易於精疲力竭的人一般都有強烈的個性傾向,他們富同情心、有人情味、體貼入微,並且不斷追求理想。簡單來說,他們所關心的是『人』而非機器。」
有人邀請專家研究篩選的方法,以求把易於筋疲力盡的人淘汰,專家反而認為篩選方法應當用作甄錄雇員的標準。他說:「商業機構先要尋找一些願意為公司著想而拼命工作的人才,……然後發展另一項計劃對抗精疲力竭症候群。」
從事服務行業的人特別容易精力透支,例如社會工作者、醫生、護士和教師等。他們熱切渴望幫助別人;為了改善別人的生活狀況,他們甘願付出時間、精力和資源。他們所定下的目標有時是無法實現的。他們意識到自己達不到目標時,就難免有心力交瘁的感覺。為了同一理由,對孩子關懷備至的母親也會操勞過度。
精疲力竭的成因
對護理人員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促成精疲力竭的因素有三。第一,他們每天都要面對不少令人煩惱、灰心喪氣的難題。舉例說,大部分護理人員都要負起沉重責任,處理病人所引起的難題,學會使用新儀器,應付日益加增的開銷,以及忍受一種不固定的生活方式。《精疲力竭症候群》一書指出,「他們感到心力交瘁,最大原因在於天天所面對的煩惱。」如果難題遲遲解決不了,他們的挫折感就會加劇,以致把自己累垮。
第二,他們缺乏支持,因為找不到傾心吐意的知己。因此,如果一位母親孤立自己,很少跟鄰近的家庭主婦來往,精疲力竭的症狀就會漸漸呈現。以上提及的調查顯示,與已婚的護理人員相比,單身的護理人員較容易筋疲力盡。不過,如果夫妻沒有坦誠相對,即使已婚也會天天增添煩惱。就算所有成員在家,你仍會感到孤獨,因為他們只顧聚精會神地觀看電視。
第三,他們感到茫然無助。舉例說,與醫生相比,護理人員較容易感到無奈,因為他們無權把事情改變過來。中級管理人員如果已竭盡所能,但事業仍然停滯不前,就會意志消沉,幹勁盡失。正如一位人力資源科經理所說,「人一心想大展鴻圖,可惜懷才不遇,灰心喪氣之餘,」就難免有精疲力竭之感。
要是別人對自己所作的努力毫不賞識,無奈之感就會油然而生,久而久之,精疲力竭的症狀也會相繼呈現。妻子要持家,又要照顧兒女,其實是非常吃力的,如果丈夫沒有體諒之心,妻子就很容易操勞過度。對中級管理人員來說,如果上司無視他們的出色表現,並且諸多挑剔,他們就會泄氣,甚至一蹶不振。《父母》雜誌聲稱,「基本上,我們大家都需要受人賞識,得到別人的認可。不論在家還是在辦公室,如果我們凡事全力以赴,卻徒勞無功,我們就極有可能嘗透筋疲力盡的滋味。」
饒有趣味的是,雖然大部分護理人員都感到疲憊不堪,產科醫生卻很少有這樣的感覺。一般來說,產科醫生的工作是協助產婦分娩,迎接新生命。新生嬰兒的父母無不感謝他們的幫忙。人只要受到賞識,就會自覺能幹有用,氣魄十足。
我們一旦知道誰有精疲力竭之虞,並且了解背後原因,處理這樣的難題時,就會容易得多了。對於那些深受其苦的人,下一篇文章會幫助他們對人生懷有平衡的看法。
[第6頁的精選語句]
精疲力竭的起因在於工作時間過長,休息時間不足,結果引起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