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植物查考證據
植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工廠」,根據一項保守的估計,植物每年產生一千五百億噸的碳水化合物(糖)。這比全世界的鋼鐵和三合土產量多200倍以上。植物構成地面上所有動物和人的食物來源,它其實是最豐富的貯備。除了供應產生能量的糖之外,植物也供應維他命、礦物質、藥物以及製衣、建築、製紙、顏料、漆油和無數造益於人的其他東西的原料。
我們應該慶幸,無數種類的植物先於人類在地球上出現,因為它是所有動物和人在生活上不可或缺的。聖經描述植物先於動物而存在並描述造物主的旨意,說明他先行創造植物的計劃,因為他對第一個男人和女人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至於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並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將青草賜給他們作食物。」——創世記1:29,30。
光合作用的角色
植物所包括的海中植物性浮游生物乃是魚和其他海中生物的基本食料。從青草至樹木的各種植物則是陸上「食物連鎖」的基礎。因為沒有動物能產生自己的食物。這項工作由植物擔任。藉著還未為人充分了解或複製的光合作用複雜過程,植物把二氧化碳、水和陽光轉變成碳水化合物和氧氣。由於吸收太陽能,植物也利用土壤中的礦物質去製造脂肪、蛋白質、澱粉質、維他命和其他產品,去供應動物所需的糧食。動物和人類呼吸氧氣作為轉變碳水化合物的燃料以產生水和化學能,使身體能藉之吸收其他植物產品。
植物的繁殖
為了使植物能達成不可或缺的目的,作為眾生的生活基礎,植物或其果子必須被吃去。因此植物必須具備繁殖方法以期繼續作為食物來源。植物必須枯死、朽壞和再生,才能經常和無限期地繁殖自己的種族。我們能在這項安排中發現設計嗎?若然,它就不僅是偶然巧合的。
請考慮一下植物所用的繁殖方法。植物通常產生大量種子。這是必需的,因為數以噸計的種子會被昆蟲、雀鳥、其他生物和人類吃去作為食物。那末,一棵植物若僅是產生一顆或幾顆種子,它們被吃去之後那植物便會絕種了。同時,種子落在多種地土上,有些地土不能使種子發芽。不佳的天氣,菌類和其他因素也能阻遏許多種子發芽。為了這緣故,種子必須大量產生。這樣行決不是像某些人所說。「大自然十分浪費」,反之,這種大量產生看來是設計成使其豐富的。因此植物需要產生成千上萬的種子。有些樹木在每畝土地上落下數百萬種子。我們當然不能說種子的多產絕無目的。目的豈非需要設計嗎?
落下的種子也要具備強大的發芽能力,因為有些種子要渡過多月的嚴冬、乾旱或長時期的不利情況。大多數種子均有驚人的發芽能力,生存能力達百分之90高。一顆種子也許完全乾燥,它的生命暫時終止,但它的無生命狀態卻能抵受極端的氣溫,在不少例子上,氣溫有時降至冰點以下,或差不多升至水的沸點(雖然不是在水中)。甚至經過多年之後,種子被放在水裡或濕土中便會再活過來。一顆印度忘憂樹的種子在休止狀態中過了2000年之後也能發芽開花,從這棵樹上切下來的枝子和種子已被送到普世的植物園去。
我們當然不能說植物意識到有延綿種族的需要,這是何等奇怪的巧合——倘若這是巧合的話——所有植物都具備這種安排!「盲目」的偶然力量能為了地上眾生的裨益而發出一律的指示嗎?
當我們看到植物萌芽或繁殖時,我們發現其他的複雜構造,種子沒有這種複雜構造就無法生長。其中之一是事實上種子本身已自備養分。每顆種子含有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物質,使發芽的種子能生存足夠的時間去長出根和葉,然後在正常的方式中進至成熟。
植物的繁殖方式也極之多樣化,每種植物都以本身的獨特天性去適應獨特的環境去求生。有些植物能被分割或切開,分成兩份或更多份的根部組織,每份都能長成為健康的植物。有些植物僅被切下一枝插在泥裡便可以繁殖。切枝的露出的一端能自行生根。有些植物的葉子在剪切之處能長出根來。其他的植物,例如馬鈴薯,從塊莖繁殖;有些則從球根繁殖。
在種子的散布或飛散方面可以看到美和「科學的」智巧。樹木或其他植物通常是靜止的,但種子必須向廣泛的範圍散布。在這方面所用的方法是繁多和最有效的。楓樹的種子有翼可以乘風飛到很遠的距離。同樣,蒲公英種子藉著狀如降落傘的附屬物,實際上是飄浮在風中。水金鳳藉著爆炸般的發射而散布美麗的種子,酸漿草和若干其他種子則由動物毛皮傳送至別的種植地。有些漿果和果子被動物吃去。但種子沒有消化,留在動物糞便中散布出去。
椰子樹散布種子的方法十分巧妙,種子從海路傳送至遙遠的海岸,甚至到達其他島嶼和大洲。我們也許認為椰子樹生長在海岸或近岸地方是因為它需要海水,但事實並不如此,它實際上需要的是淡水。因此它的根相當短,長到僅足以達到淡水的程度,淡水輕於海水,在海岸地區土壤中,淡水浮在海水之上。但椰子樹的種子散布在海岸地區是最好的,因為椰子可以浮得很遠。椰子棕櫚作出這項獨特的安排是何種的巧合?認為有一種知識指導著這種不尋常的環境配合豈不是很合理嗎?
受精的方法
同時,在開花植物的受精方面,什麼「盲目力量」能使植物分開性別,以致雌性植物能從雄性植物的花粉受精呢?盲目的機遇又怎會安排輸送花粉的媒介,尤其是媒介有時比植物本身複雜得多呢?
雖然有些花粉是被風吹送的,但許多植物卻要昆蟲的合作。這需要植物具備昆蟲所喜愛的食物和吸引昆蟲前來覓食物的方法才行。為了這緣故,植物使用昆蟲所愛的氣味。同時,在若干例子上,鮮豔的顏色看來也具備吸引力。那末,在雄性花朵中,雄蕊所含的花粉必須接近食物,昆蟲的體毛才能沾上一些花粉。在雌性花朵中,雌蕊必須長在適當位置,才能在昆蟲前來採花時接受花粉。請想想其中所牽涉的複雜之處。花朵的結構,香味和花蜜的產量必須適當。即使如此,若非昆蟲的本能和習慣與之完全合作,以及昆蟲所需要的某種食物的味道只能由花朵供應,則一切也是徒然。
此種受精方法雖然要依靠許多因素,花朵的大量繁殖卻證明此法有效。這種過程在數千年來已重複過億兆次。偶然的機遇能生出這些條件,並且在多個世紀以來一模一樣地重複而不在形式上發生故障嗎?
「地球最大工廠」的規模
在糧食生產方面,植物可稱為地上能源最大的貯藏庫,植物的能源來自太陽,它差不多是地上所用的一切能量來源。至於這個能源貯藏庫廣泛到什麼程度,拉賓路維滋所著的《光合作用和有關產品》(第一卷,交互科學出版社)指出:
「綠色植物使二氧化碳還原乃是地球上最大的單獨化學作用。為了更清楚明白每年產量1011噸的意義,我們可以將它和化學工業、金屬工業和採礦工業的總產量相比,總產量多年約達109噸。前者產量的百分之90為煤和石油等,這乃是過往的光合作用的產品。植物多年貯藏的能源與其他能源相比也同樣驚人,從光合作用轉變過來的能源大約百倍於同期在地球採掘的煤從燃燒所生的熱力,千倍於普世從落下的水所得的能源。」
考慮從植物所得的裨益發人深省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十分慶幸各事以這樣的情況發生。講究邏輯和求知慾強的頭腦可以決定這是否由於偶然巧合抑或是高深智力的創造。植物在動物之先出現這件事實是重要的。這是有意使其如此抑或是偶然的呢?有人辯稱植物先於動物出現是因為動物沒有植物便不能生存。可是就近觀察所得,植物是極端複雜而非簡單,絕不是「原始」分子可比的。此外,植物與動物完全不同也無法解釋任何植物可藉任何方法去進化成最原始的動物。
反駁盲目機遇的一件事實是地上生物的繼續生存有賴於植物從大氣層吸收二氧化碳。機遇或「盲目力量」當然無法預測環境的急劇變化或為之預作安排。但一位喜歡生物在地球上延續的造物主卻能如此行。這種預先準備從他使植物先在地球存在可以見之。怎會如此呢?請留意以下例證:
自世界「工業革命」以來,開始使人大感恐慌,因為從化石燃料燃燒所生的二氧化碳會危害地球上的生物,甚或使生物不能生存。但較近期的研究使人頗為放心。1975年四月十九日的《科學新聞》報導美國西北大學地質學家麥堅西的發現,說:
「化石燃料在燃燒時發出二氧化碳。藉著探知普世所燒的燃料多少,便可以計算二氧化碳發出的預期數量,及懸在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數量。可是,這種計算遭遇一項令人感興趣的難題。實際和預期的CO2的水平比較起來,顯示其中大部分正在『消失』中。
「……消失中的CO2,正被植物所吸收。他說,自1800年代,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加以來,植物的生物量已增加了百分之10。
「CO2和可用的養分被植物所吸收表明地球的反饋機械作用,這種作用有助於防止大氣層的不平衡。」麥堅西說。
在這方面可附帶一提的是,海洋是二氧化碳的巨大貯藏庫,它在需要時吸收或放出二氧化碳。因此,這種作用加上光合作用過程的調節性,生物遂得以生存。
誰能武斷地堅稱沒有造物主去建立地球和其上的生物,安排這些「安全保證」去處理可能發生的種種事態呢?
此外,最合理和絕不可少的是,要有一項安排去利用太陽能。植物便是為了我們的益處而這樣行。在九千三百萬哩外的太陽,供應剛好適量的光和熱是多大的合作!還有一點好處是,植物不和動物或人爭取食物,反而供應食物。植物並不依靠人而生存。在大多數例子上,植物的生長是與動物無關的。甚至在栽培植物方面,人的功績也極之微小。人只能稍予協助——生長本身是自動的,甚至還未為人所充分了解。對於這樣的錯綜、複雜和效率,甚至能夠看見、查考和研究的有識之士也未能完全明白其中進行的情形,若說盲目的機遇或力量能夠加以安排和促成,這是可以想像的嗎?
[第5頁的圖解]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光合作用略圖
太陽
水分子的分解
氧放入大氣層
氫和富於能量的混合物
從大氣層吸收二氧化碳
氫和碳組成葡萄糖
富於能量的葡萄糖——食物的基本分子
[第6頁的圖片]
植物以多種方法散布種子——蒲公英發出隨風飄送的「降落傘」
[第8頁的圖片]
什麼「盲目力量」能促使某些植物需要昆蟲幫助受精,又以必要的花粉給昆蟲去傳播呢?